颁奖过后,记者围住了哈莉·贝瑞,问她为什么不怕丢丑前来领奖。她说接受批评不是丢丑,不接受批评反而会丢更大的丑。她举了举手中的“最差女主角”奖杯,说:“我要将它放在我的厨房里,我每天都会面对它,就是全世界的赞扬像飓风一样袭来的时候,只要看它一眼,我就不会被吹到云彩上面去。在许多人都赞扬和恭维你的时候,批评的声音是最珍贵的。因为它使你清醒,让你不会头脑发热自己找不到自己。”
此后,哈莉·贝瑞把金酸莓奖杯当作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她孜孜不倦地投入到每一项工作当中,认真地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她的努力使她迎来了成功,成为倍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当红女明星。
批评是哈莉·贝瑞前进的动力,假如她不接受广大观众的批评而一意孤行的话,那么她就不会获得更多观众的支持,也就不会成为受人欢迎的当红女明星。
一个人要想获得进步,获得成功,就要善待批评。历史上善于求谏纳谏的李世民曾对大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身边就有一批敢于直谏的贤臣,即使辣味十足的批评也能从善如流。结果取得了大唐“贞观主治”的盛世美誉。而“据地数千里,带兵十余万”的刘表,“有才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即便是和风细雨的建议也不愿入耳,终于由盛转衰,很快为曹操所灭。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善于听取批评意见,不断改正缺点错误,可以使人进步。
善待批评,是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缺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人都难以避免,即使高明的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尽善尽美。关键是能否看到自己的毛病,认识自己的过错。因此,每个人要经常克己自律,虚心接受批评,及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得到朋友的谅解和支持。
善待批评,是因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缺点如不及时克服也会发展变化。小缺点可能转化为大错误,一点可能渐变为多点。改正缺点不能慢慢来,要有知错必改的勇气。从一点一滴改起,防微杜渐,不断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己,这样才会为成功奠定基础。善待批评,要求我们不要强调批评的方法和态度。批评的方式很多,有直截了当的,也有间接婉转的,还有拐弯抹角的。批评的态度也不同,有辛辣激烈的,也有和风细雨的,还有绵里藏针的。人的性格不同,水平不同,经历不同,处境不同,批评的方法和态度不可能雷同。要闻过则喜,闻者足戒。
善待批评,因为批评没有表扬那样顺耳,没有恭维那样舒服。忠言总是逆耳的,良药总是苦口的。所以,对待批评要有大度容忍的宽阔胸怀,不计较批评的方法和态度;接受批评要虚心诚恳,不计较批评的言辞和场合。不管什么样的批评只要对自己有帮助,有利于改正缺点,对自身发展有利,就要虚心接受,坚决改正。
当然,批评的人在使用“批评”这把双刃剑时,要掌握好艺术。首先,批评人的时候一定不能说伤人自尊的话。俗话说“伤树莫伤根,伤人莫伤心”,如果说了伤人自尊心的话,那么不仅达不到批评的目的,还有可能事与愿违。不管做什么事,一旦伤害到别人的自尊心,就算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不能达到目的。因此,要想让你的批评达到效果,就要顾虑对方的自尊心。
此外,在批评的时候要对事不对人。批评的时候只要指出错误在哪就行了,而不要说“为什么你老是做出这样的蠢事?”“白痴都会比你办得好”之类的伤人的话。在批评的时候,一次只批评一件事,而不要把从前的一些旧帐翻出来一起算,把一些芝麻大的小事说个不停,这样会让被批评者感到反感,觉得你这个人太过斤斤计较。对于一些小事,提醒对方注意就行了,而不要摆出批评的姿态,更不能因为对方与你的观点不同、工作风格不同而批评对方,要求对方按你的风格来行事,这会让对方觉得你太过专制。
总之,“批评”这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好,那么它会促进被批评者更加进步,反之,则会伤害到被批评者,所以,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批评的艺术,讲究一些策略,多点耐心,多点爱心,多点包容,把我们语言中的刺拔掉,然后再裹层糖,这样,才能让被批评者容易接受,批评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用真诚换取真诚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做一个真诚的人,一个真诚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大家乐于和他交谈,和他共事,和他做生意,和他做朋友,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受到欺骗,每个人都愿意和真诚的人交朋友。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查斯特·菲尔德说:“无论到了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送给世界的最好礼物就是真实的自己。越能够做自己,你对生命的体验就越深刻。要想拥有简洁的精神,我们就要记住,永远不要尝试去扮演自己以外的其他角色,任何想过简单生活的人必须让自己活回自己,最好的办法便是大声说出你的想法。我们必须说出生活的真相。”
一个人只要真诚地待人处事,就容易获得他人的合作,甚至有人为你吃亏也不在乎,真诚地做人,则容易让人接纳,能交到更好的朋友,从而也能够获取更多成功的机会。
乔治·伯特是美国著名的渥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的第一任总经理,他的成功就是源于他的真诚。
年轻时,乔治·伯特在一家旅馆当服务员。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年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要求住宿。乔治·伯特很抱歉地对那对老夫妇说:“非常遗憾,我们这里已经没有多余的客房了。”于是,那对老夫妇无奈地准备离去,看到老夫妇一脸的无奈,乔治·伯特赶紧说:“先生、太太,在这样的夜晚,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这样的老人离开这里却又无处住宿的困境。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可以到我的房间里住一晚,因为今天晚上我要在这里值班。”老夫妇十分高兴地感谢了他。
第二天一早,当老先生要付住宿费的时候,乔治·伯特婉言谢绝了。他说:“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那不是公家的客房,所以不能收你们的住宿费。”老先生很感动地说:“你这样的员工是每一个旅店老板都梦寐以求的,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所旅店。”对于老先生的话,乔治·伯特听了之后只是笑了笑,他明白老先生的好心,但他只当它是一句感谢的话语,听过之后也就忘记了。
然而,几年后的一天,乔治·伯特忽然收到了老先生的来信,老先生邀请他到曼哈顿去见面,并附上往返机票。几天之后,乔治·伯特来到了曼哈顿,在一幢豪华的建筑物面前,老先生对他说:“这就是我专门为你盖的旅店,我以前曾经说过的,你还记得吗?”这家旅店就是美国著名的渥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的前身,老先生让乔治·伯特担任该旅店的总经理。乔治·伯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用一夜的真诚竟换来了一生辉煌的回报。
从乔治·伯特成功的历程中可以看出,真诚是最宝贵的财富。在这方面进行投资的人,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虽然没有谁必须做一个富人或做一个伟人,也没谁必须做一个智者,但每个人都必须做诚实的人。不管时代怎样发展,社会怎样变迁,诚实永远是为人的根本。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约翰·安德森曾在一张表格中列出了500多个描写人的形容词,他邀请近6000名大学生挑选出他们所喜欢的做人品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们对做人品质给予最高评价的形容词是“真诚”。在8个评价最高的候选词语中,其中有6个和真诚有关,它们是:真诚的、诚实的、忠实的、真实的、信得过的和可靠的,大学生们对做人品质给以最低评价的形容词是“虚伪”,在5个评价最低的候选词中,其中有4个和虚伪有关,它们是:说谎、做作、装假、不老实。
约翰·安德森这个调查研究结果在社会上具有普遍意义。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真诚信得过的人,讨厌说谎不老实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不论他有多少缺点,同他接触时,心神就会感到清爽。这样的人,一定能找到幸福,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因为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相待。又如,原一平年轻时曾在一家机器公司当推销员。有一次他在半个月内就和30位顾客做成了生意。不久,他却发现他现在所卖的这种机器比最高水平的公司所生产的同样性能的机器价钱要贵。他想:如果客户知道了一定以为我在欺骗他们,会对我的信用产生怀疑。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原一平便带着合同书和订单,逐户拜访客户,如实向客户说明情况,并请客户重新考虑选择。这种诚实的做法使每个客户都深受感动。结果,30个客户中没有一个解除合约,反而成了更加忠实的消费者。
原一平说:“做人做生意都一样,第一要诀是诚实。诚实就像树木的根,如果没有根,那么树木也就没有生命了。众所周知,原一平是一个出色的推销员,他之所以如此出色,因为他对待每一个客户都非常真诚,他的真诚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使自己在销售方面获得了成功。
总之,做人贵在真诚,只要你捧出一颗至诚的心,对方一定也会做出积极的回应。成功的人总是用真挚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击响人们的“心铃”,用自己的诚心去弹拨他人之心,用自己的灵魂去感染他人之灵魂。
不要抱怨别人,学会换位思考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数人习惯于站在自己的思想立场上为人处事、说话办事、思考问题。其实,若想与对方增进感情,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我们应学会换位思考。所谓“换位思考”,就是指个人不但考虑到己方的情况,而且还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换位思考的实质,其实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换位思考是个人对他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为进一步获得成功做好铺垫。
当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时,我们就会找出对方思维的合理点,从而理解其令我们不能接受的做法的产生根源,进而提出双方都能够接受而且对沟通有利的建议和对策,最终解决问题,实现双赢或多赢。
换位思考能让我们学会变通,解决常规性思维下难以解决的事情。因为换位思考能让我们真正了解别人的心理需求,感受到他人的情绪,从而进行准确的沟通。通过换位思考,我们将能把握住对方的心理,成功说服对方。换位思考还可以让我们欣赏到他人优点,并给予对方真诚的鼓励,从而使沟通更加和谐高效。
与人交往需要双方的理解、认同和适应。要想真正做到相互理解,实现彼此适应,进行完美的沟通,就必须学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问题,我们才能切实地知道他人心里的真实想法,做到知己知彼,最后以双赢的原则分配利益。掌握以下要领,我们将能更好地进行换位思考,成为一名沟通高手。
第一,换位思考要以保持个人风格为前提,使用换位思考是为了和对方进行更好的沟通,却不是为了达成共识而刻意去承认对方一切都正确。
第二,我们自己进行换位思考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别人,但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也同样必须使用换位思考来理解我们。这是一项只适用于自身的沟通方法。
第三,换位思考实质上是以人为本进行沟通的一种体现,它更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通过潜移默化来实现成功沟通。因此我们应当将其变成一种沟通习惯,融入到灵魂深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沟通态度,促进沟通的发展。
第四,换位思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沟通障碍的办法,有它的特定条件。我们的换位思考是要以讲原则为基础的。胡乱“换位”不仅对解决问题无益,还会使我们在沟通上陷入被动。
换位思考不仅对沟通很有必要,而且它做起来其实并不难。无非就是换一种立场看待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以开放的心态去研究冲突,从而对问题本身获得新的理解。不过,在进行换位思考时,要有三点必须做到。第一就是要有好奇心,即我们要有用别人的眼睛去看问题的念头,许多人在进行换位思考时因为缺少了这一个要素,只是简单去猜测别人的想法,而不是真正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所以他们的思考结果往往都是错误的。第二是要有耐心。要能周到细致地考虑问题,这样我们才会清楚事情的原因。第三就是要怀有一颗仁善之心。我们如此费力去研究对方的心理,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沟通的问题,是保证双方的利益而不是伤害谁的利益。当我们理解了对方的心理后,就要尽量去体谅对方,选择最合适的沟通方法以达成一致。当对方体会到我们的良苦用心后,自然会有所触动,从而成为我们的朋友。
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进行换位思考往往是因为我们遭遇到苦恼与挫折,惯常的思维使我们无法摆脱困扰,除了造成心理上的伤痕之外,还会导致行为上的偏差。所以,我们要从生活自身的逻辑出发,学会变通进取,换一种立场看问题,从失败和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产生创造性的变迁。
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突破固有的思考习惯,学会变通,解决常规性思维下难以解决的事情;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了解别人的心理需求,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将沟通进行到底;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揣摩到对方的心理,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欣赏到他人优点,并给予对方真诚的鼓励,使团队和谐高效;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很好地进行服务定位……总之,换位思考就好比一面镜子,我们往往可以在这面镜子中清楚地照出自己的错误;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超越狭隘心灵的束缚,真正做到超越“自我”;换位思考可以让自己在宽容别人的时候也给予自己一片“清凉”。少抱怨多倾听沟通是构建人际关系的基石,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做一个好听众是很重要的,世界顶级魔术师戴维·科波菲尔说:“我并没有什么超凡的能力,我觉得自己的成功可能是因为我善于倾听别人的说话,从别人的想法中获得灵感,然后将这种灵感融入到艺术中。”
真正的成功者善于聆听,他们的谦虚来自高度的自信。而那些自命不凡,心胸狭隘,闭目塞听的人,他们的自负实际上是无知的表现。自信是睿智的果实,睿智将因善于聆听而更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