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72600000008

第8章 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1)

历史与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概况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一切旨在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活动。因此,也有心理素质教育的提法。对有文献记载的人类历史的考查及对早期人类历史的推测可以发现,心理素质教育一直存在于古代家庭教育和集体教育这两大教育活动中。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群体聚居,现代所谓的家庭尚未出现,经验传授主要靠年长者对年少者手口相传进行。为了能够在与猛兽的搏斗中取胜,能够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人类除了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外,还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勇敢的精神。据考查研究发现,平原的印第安人从小就练习弓箭,学射鸟、兔。当他们射中第一头鹿时,全族要为他庆贺,赞颂他的勇敢和能力。许多人类学家长期实地考查或通过对近代原始部落教育概况的研究发现,原始部落的人尤其喜欢儿童,不管儿童有多顽劣,他们一般不对儿童进行体罚,但同时他们要求儿童形成勇敢、坚强、顺从的性格。格林纳尔博士发现“印第安人从不鞭挞他们的孩子”,而“非洲的阿肯巴人性情里头最引人注意的一个特点是爱儿童,尤其是爱幼小的儿童,任何人看见有人虐待儿童就会冲上前去卫护儿童,甚至那个孩子是谁的他也丝毫不知道”。爱斯基摩人“无论孩子怎样倔强,从不打骂。孩子长大后,对年老的父母非常敬爱、体谅,常常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孝顺他们”。

以上材料说明,心理素质的培养早就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没有系统的教育思想、理论的出现,却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萌芽。我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古代虽然还未曾出现明确的心理健康概念,但却拥有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从理论层面上看,哲学、医学、教育领域均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过精辟的论述。在儒家主要的哲学著作《易经》中,乾卦的象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物载德。”蒙卦象辞:“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比卦象辞:“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家人卦象辞:“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益卦象辞:“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升卦象辞:“地中升木,升,君子以惧德,积小以高大。”鼓励人们养成自强、自立、仁厚、自省、诚信、坚持不懈、向善、有错则改等优良品德,堪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

夏、商、周之后,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此间,诸子百家争鸣,涌现出一批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和理论著作,成为中国文化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间的理论创作大量付诸于实践活动中,如儒家创始人孔子游走各国,呼吁和平,德治;道家崇尚无为而治,归隐避世;法家则主张励精图治,法令天下等。其中,尤以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实践最为令人称道。

性近习远是孔子所倡导的人性论观点,是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概括。这里的“性”指人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习”指习性,亦即后天习得的社会本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来具有的本性是相近的,没有大区别,而后来之所以具有不同的品质、性格,那是因为不同环境、教育所致的结果,后天教化才对人的发展起着最为关键的影响,特别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孔子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人格品质的教育。关于学习兴趣问题,自孔子开始就一直提倡乐学、好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师而超群者,必其乐之者也。”“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明代思想家王守仁也如是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则条达,摧残之则衰痿。”清代学人王筠在《教子童法》中指出:“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教育学生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之处。此外,古代学者还看到了情感因素消极的一面,主张调控情感。比如,王充认为“君子则以礼防情,以义割欲,故得循道,循道则无祸。小人纵贪欲,逾礼犯义,故进得苟佞。苟佞则有罪。”所以要去欲存道。

在意志教育方面,孔子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鼓励学生立志的决心,做事的毅力和恒心。“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并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要求学生意志坚强,像松柏一样经受得起严寒的考验。意志坚强的人“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就像最坚固的东西,磨也磨不薄,像最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而关于如何锻炼意志,孟子的一段话堪称典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除了哲学、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古代医学也从身心关系角度阐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管仲在《管仲·内业篇》中,将人的心理状态分为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不同层次,并提出相应的养心之术,所谓修身养性。古代医学认为“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反之,“神”也能伤“形”,《素问·举痛论》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当时人们就意识到了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康之身体,而身体的健康有赖于健康的心理。

自春秋战国之后,许多学者的著述中依然跳跃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但明确地提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是清朝的王国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这样说:“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可分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善美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善者感情之理想,美者意志之理想。”

1911—1949年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受国外影响。

1908年,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在美国成立,1917年创办了《心理卫生》杂志,采用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对大众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受其影响,我国一些学者积极学习、介绍西方心理学。据不完全统计,此期间共出版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著作15部,译著5部,其中较有影响的有章颐年的《心理卫生概论》和丁瓒的《心理卫生论丛》。

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南京成立,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中国的流传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第二年抗日战争爆发,心理卫生工作被迫停止。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一直不被重视。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在学校和社区成立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门诊,20世纪80年代之前,学校心理咨询的重点放在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单独训练课程;另一种放在核心课程——社会学里。不同的学校不一定相同,但一般以活动课为基本模式。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路。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一)调查呼吁阶段

部分专家、学者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提出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979年下半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心理学研究会的寇清云等就在市三中和十三中尝试开办心理学讲座。

1985年3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表了一系列报告,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机关开始意识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此后,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研究,主要涉及中学生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以及考试适应等方面,为以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二)尝试起步阶段

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师从青春期教育入手,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青春期心理适应、挫折、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困扰进行辅导。一些学校自发地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尝试解决。以大学为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一些留学人员回国后积极在大学生中发起心理咨询活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先后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较之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更早。取得较好效果的城市有上海、天津、北京、武汉等。以上海为例,1986年上海风华中学开展以“发展型咨询辅导”为主的心理辅导活动。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成立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积累和推广,上海已形成了自己的学校心理辅导模式,即“以了解每个学生为前提;以创设良好氛围为基础;以班级为管理单位;以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帮助、互助、自助为基本原则;以每个学生参与并发展为基本目标。”天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的主要做法是:先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调查,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别咨询和集体辅导,并且动员学校和家长积极参与。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分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和家长参考用书。此外,湖南、湖北及江苏等省市的一些学校也都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试验工作或实践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学校扩展了许多,如由湖南师大教授主持的一项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参加者有13个省市1500多所小学近40万名学生;南京师大主持的一项心理教育课题研究,参加的大中小学有近100所。

(三)发展推进阶段

同类推荐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 在路上

    在路上

    在路上,是一种状态。始终绷紧神经,随时准备出发,在路上的状态,让我们每个心怀责任的记者都不敢懈怠。
  •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功半。
  •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理论流派与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选读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理论流派与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抬棺仁

    抬棺仁

    问“他为什么要出那山村?”答“逃命。”问“他为什么要救那人群?”答“责任。”问“他为什么要杀那群族?”答“偿命。”问“他为什么要挑起重担?”答“因为他是,抬棺人。”问“那你又是谁?”答“我?不值一提,抬棺人座下走狗,阿满!”
  • 血狱大陆

    血狱大陆

    生活在血狱大陆地底世界的血族人王源因为厌倦了故乡的争斗,逃离了地底世界,在血狱大陆的地面世界开始了新的生活,不过,王源不知道,在前面的路究竟是什么在等待着他?是新生?死亡?还是坠落?
  • 泣魂人

    泣魂人

    阴阳难分,人鬼难辨,在这个科学发达的现代社会,世人都鄙弃一切玄怪学说!然而在诸多无法解释的神秘面前,却又不得不相信那些自古流传下来的玄怪流派:阴阳人、风水先生、捉鬼人、道士、和尚、茅山术士,湘西赶尸、苗疆蛊盅、算命先生……都是那隐藏在世人背后的神秘之人,他们通阴阳,看古今,有着诸多神秘之力,隐秘却又不为人所知晓……而我,一个无名无姓之人,却在一个雨夜被四个四十来岁的女子收养。她们用哭声,灵魂之声为死去的人葬魂,因而她们自称为泣魂者!是一群隐秘黑暗之中,特立独行而流传古今却不为人知的葬魂人。它的神秘却因我而逐渐解开面纱,我也因此带着泣魂者之名踏上了一个与死人打交道的旅程……
  • 不做笔仙好不好

    不做笔仙好不好

    我一直都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譬如笔仙碟仙之类的灵异存在,无论朋友们怎么去证明,我一直都保持着一种极其怀疑的态度。可是,那一次事情之后,我突然发现,应该是自己想错了。在这个世界可能真的存在如同笔仙碟仙一样的东西。不然,我就怎么可能来到这所名为“笔仙碟仙职业技术学院”的神秘学校,在这里,我经历了很多事情。
  • 七元真诀语驱疫秘经

    七元真诀语驱疫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轮回之境:人妖殊途之朔望月

    轮回之境:人妖殊途之朔望月

    开得再艳丽的花,总有凋谢的一日,如果总是要有个结果,我倒是希望一切都没有发生,只要有了一丁点希望,便会得寸进尺,待一切都走完,静坐于一处幽静,会自己对自己冷笑,你怎么能那么傻…傻的可怜,过去仍然是过去,就让那可笑的回忆藏在内心深处……爱与恨,对于利益来说,有些微不足道,等到再回忆起,你曾努力过…不曾留下遗憾……一支曲,倾诉了多少风霜,一舞倾城,并没有得到你的心,你的眼眸中,从来没有我的倒影……人生有来生,我又用什么来推脱?苍生和你,我选择了你……
  • 缘木求鱼

    缘木求鱼

    “谢谢您了,谢谢您老的关心,谢谢您老的照顾,谢谢您老的分析,谢谢您老操心指点我这么多,真的是太谢谢你了。”微笑着表达着自己不值一文的感谢,然后继续生活。并不愿意否定什么,因为或许别人所说的是正确的,人都有眼睛和心,用在别人身上再好不过;也并不愿意去肯定什么,人的眼睛和心都长在自己身上,自己所经历的,自己所感受的,唯有自己最清楚。指点也好,指指点点也罢,我已经难以分清,就写一些不疼不痒的小文,期望能有所收获吧。
  • 伯爵家书:一位外交官写给儿子的80封信

    伯爵家书:一位外交官写给儿子的80封信

    本书全球数千所学校人手一册,超过28个国家的校长协会一致推荐!80封书信,不多,但它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父亲留给儿子的最宝贵的财富。查斯特菲尔德伯爵将自己50多年积累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感悟,以深厚的情感和极富文采的笔触,无一遗漏地融合在了这80封家书中。伯爵的儿子也正是在这些书信的教导下,最终成为了英国杰出的外交家,成为了优秀的男子汉。虽然伯爵已经去世多年,但这些家书仍然有着极大的实用价值,它不随时空的转移而转移,他的许多忠告直到今天仍然被视为真知灼见,充分地展示了这位顶尖外交家对人性的洞见。《伯爵家书(一位外交官写给儿子的80封信)》不愧为一部能使孩子受到绅士教育的神奇家书。
  • 南风尽

    南风尽

    我在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后来我就成了那个人,唯一活着的傻子。
  • 斯内普同人之只为你欢喜

    斯内普同人之只为你欢喜

    ★穿越时空位面只为改写你的结局,但我没料到,蝴蝶那小小翅膀终究无能为力。梅林说每个结局都是注定,若要改变,唯有以伤换伤、以命抵命…我亲爱的教授,抱歉不能一直陪你。———卡萝·里德★那场战争胜利后我就带着小塞德里克隐退了,在麻瓜世界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那天堂鸟的故乡,看到它们就好像看到了你。你欠我的七个加隆,什么时候还清呢…———伊洛蒂·布莱恩女主不玛丽苏不小白不圣母,努力不把教授性格写崩,完成这个故事是为了满足一下多年关于教授结局的执念。周更,尽量多更,第一次写文献给斯内普教授,求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