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73100000006

第6章 书法艺术的形与神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从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往今来,字体众多。不同书法家又会形成不同的书风,同一书法家也有不同书体和书风,即所谓前手后手亦不相师。这样,书法艺术这个异彩纷呈,百花争艳的艺苑,便气象万千,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这满目玑珠,纷纭复杂的书法艺术面前,外行的人便仅看热闹,真假难辨。而一旦抓住要领,登堂入室,便会神清志醒,一目了然。书法艺术美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我们在欣赏中只要抓住“形”和“神”这两个方面,其他方面就可迎刃而解了。古人把形称为形质,神称为性情。具体一点说,形是指书法的外在形状,凡是纸上可见的东西,如点画用笔,字体间架,通篇章法与墨色等皆是。神是指书法的内在精神,它能透露书法家的修养个性与书写时的思想情感。形表现出书法家之书写技巧,含蕴着书法家融入书法的精神,古人所谓“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是说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其形与神必定巧妙地交融在一起,泯其形迹,表现出感人的魅力,从而引起观者的共鸣。

一、书法艺术的“形”

就“形”而言,书法艺术注重字的点画、用笔与结构,整体的行气与章法。

点画是构成文字的基本要素,也是书法的基本功。一字之内,横直撇捺钩点等笔画,就是欣赏书法时首先会看到东西,这些笔画如何写成,怎样才算写好,才算美,关键在于用笔,我们在书写时,往往要用方笔、圆笔、中锋、侧锋,用不同笔法写出的点画,就会有不同的造型与效果;不论用何种笔法,若每笔自始至终都能全神贯注,毫不松懈,潜心创作,各式各样的美姿自会生于笔下。前人对点画用笔,有精辟论述,其精到处每令人叹为观止。如点如高山坠石,横如千里阵云,戈如百钧弩发,牵如万岁枯藤……,廖廖数语,而点画之美跃然纸上。

结众画为一字,叫结体,结体讲“计白当黑”;结众字而成篇,叫章法,章法讲“分间布白”。有时二者互用,而以“布白”表现出来。结体是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关系。一幅书法作品,字字各有其位置,行行均有其排列。墨是字,白也是字;有字的地方固然重要,无字的地方更为重要。单字的结体间架与通篇的章法结构,也就是单字的笔画安排与整幅作品的分间布白。同样的字,不同人写出来形状各异,就像人都有五官,但因形态部位的差别,而各有面貌。欧阳询楷书,点画刚劲,褚遂良楷书则结构疏朗。总之,结构向背开合,照顾呼应,与疏密相间,务求变化,以尽灵活之趣。所谓疏处可以跑马,密处不使透风,错落如扶老携幼,参差若楼观飞惊,如此结字方显精神。书法作品,多为成篇成幅,欣赏时第一眼的印象,来自通篇的章法结构。章法在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安排,横斜疏密,上下牵连,左右顾瞩,八面四方,均须照应。同时,字与字之虚实应用,与绘画上布白的道理相通,尤需注意。大致篆隶楷书章法较平正,行草书章法则趋险奇。

著名书画大师徐悲鸿,曾用“正而奇”,“奇而正”来概括书法艺术美的两个明显特点,以章草名世的罗湛先生亦有诗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作书尤贵势峥嵘。秦砖汉瓦旁搜采,偏正欹斜意趣生。”所谓“正”,是指自然端庄,如欧、褚、颜、柳;“奇”是指神奇,如“石门铭”、“石门颂”、大小二爨、“龙门二十品”、黄庭坚的草书等。由此可知,正与奇,二者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有的是正,有的是奇;有的正奇各有侧重,或重形体,或重神态;有时正中有奇,奇中有正,或“似奇而反正”。但往往正者虽规整易失于拘谨;奇者自然而失于狂怪。孙过庭在序书谱中说,“初学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复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比较准确地阐述了奇与正的辩证关系。书法艺术,由初级阶段的平正,发展而为高级阶级的复归“平正”,不是又回到原点,而是螺旋式的上升。

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说:“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这是讲一字的点画经营位置,刘熙载又说:“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书法作品,往往不是由意义毫不相关的文字所构成,它必定是有组织有内容的一篇文章,即使是榜书的两个字,也有特定意义。所以字与字,行与行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行气是字里行间的映带呼应关系。古人论书,往往谓其笔断意连,行气贯穿,也就是说行笔一气呵成,字字首尾相应,血脉畅通,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书法中的行气与文章之行文相仿佛,有起承转合,有委婉顿挫,迅疾如瀑布急湍,流畅如行云流水。行气亦需有变化,行笔速度有疾有缓,乃得灵动,如唐怀素草书疾则如惊雷激电,缓则如夏云出岫,行气之美,具现纸面。

以上,我们着重谈了书法艺术的造形型给人的美感。我们从视觉上注意线条的长短、宽窄、浓淡、起落、斜正。强弱及墨色,固然必要,而仔细体察,书法家通过运笔的疾徐,轻重、方向、意图抒发出来的情感和修养,则更为必要。即除了我们能够从纸上直接看到的书法线条造型给的美感之外,还要去挖掘、发现、领悟用眼睛看不到的、比较含蓄的神,这才是构成书法艺术美感至为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作者的雅俗,影响着观者的爱憎。

二、书法艺术的“神”

张怀瑾《书议》云:“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书法艺术的线条、韵律和节奏,是没有具体物相的意象,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听音乐的耳朵,不具备有独到见解的慧眼,就无法谈论和欣赏书法艺术。据《庄子·天地》记载:“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玄珠比喻美;知比喻理智;离朱比喻视觉,即孟子所谓“离珠之明”;吃诟喻感觉,《庄子》成玄英疏作“辨也”;象罔喻想象。美的欣赏要通过形象思维,虽然开始于感觉,但需要通过变化多端的艺术想象才能追求得到。

我们欣赏一首诗词,看一幅画,也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通过诗词的描绘,或画面呈现出来的形象,去领会创作者所要反映的思想情趣和精神境界。

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词的前部是九个名词堆积而成的画面,而有了“断肠人在天涯”的点睛之笔,方能使人荡气回肠,收到寓情于景,亦诗亦画的效果。全词寥寥二十八个字,组成一个完整画面,这个“画”面就是形,而透过“形”可以看到它的“神”。具体说这里表现的“神”就是暮秋傍晚远离故乡,有旅人思念、亲人痛断肝肠的心绪。词作者马致远,前半生曾任浙江行省务官。并在他乡漂泊,晚年退隐。由此,我们也可以说是作者抒发他自己漂泊他乡的凄凉情感。

从形式与内容看形式不能脱离内容独立存在,即说没有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背后不隐含着一种超俗的精神,否则那只能是低劣的艺术家以一些假相欺人耳目而已。

书法艺术通过线的韵律节奏,由于筋骨、气势、飞动神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风神。孙过庭《书谱》有所谓“达其性情,形其哀乐”,韩愈谓张旭“不平有动于心,必与草书焉发之,又观于物,见天地之变,可喜可愕,亦寓于书”(《送高闲上人序》)。所抒之情是神韵的基础,神韵是创作者通过自己实践主观与客观交互作用之后的“独见之明”。简言之,书法的神,或叫神采或叫神韵,就是书法家利用线条的笔墨节奏,对自己特殊情感的抒发。

不同书法家,抒发的情感不同,书写的内容不同,感情也有区别。对此,孙过庭在《书谱》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既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这都是说书法的抒情性。这种抒情性,当其下笔之时,未必作意为之;而是势来不可遏;水来不可挡,感物而支,水到渠成。祝允明也曾说:“喜则气和而字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随着人的喜怒哀乐的不同的变化,写出来的字效果也各有所异。杨雄谓:“书乃心画”,意即书法是人自己的指、腕与心操纵着一支柔毫,以流出美的笔画,具象因素贯穿起来,泯却形迹,溶为一条感情的流,联结成一条在时间里的笔断意连、贯穿始终的线,如果说音乐的抒情性主要表现为旋律,则书法抒情的旋律主要表现为线条。书法艺术巨匠们,经过刻意磨炼,就能够自由驰骋于规矩法度之中,悠游超脱于法度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臻于成熟的风格,不仅不同的书法家迥然有别,即使同一书法家不同情趣的作品也各具特色,所谓“前手后手,亦不相师”。明清楹联中有“怪石撑山骨,流水吐月华”一联,虽出一人之手。但上下联意趣不同,上联给人以群山高耸,怪石嶙峋之势;下联却表现了流水月华那种华美飘逸之韵。一幅狂草,人们虽然无法通读,但也无妨人们理解作者的审美情趣。法籍华人熊秉明先生认为,颜书大度雍容,丰满有力,流露出儒家入世的思想,怀素的字流畅潇洒,飘飘欲仙,有出世的思想;陈振濂先生在《论书法欣赏的特殊性》一文中曾举过一个例子,二战后期,日本手岛右卿,创作了一幅《崩坏》的作品。著名论评家彼得罗萨认为,虽不懂他写的是什么字,但有一种物体被摧毁之感,当他被告知作者的意图时,不禁感到惊讶,这大概就是不同的书法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神韵吧。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作为无声旋律,优秀的书法作品总是或隐或显,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作者的气质、意趣,以至整个内心世界,表达真挚而丰富的情趣。但一支短曲,难指出具体情感内容,一幅书法作品,也只是显示了书法家抒情风格和审美情趣等个性,没必要斤斤计较其具体的喜怒哀乐。

从布白看书法艺术的神。一幅书法作品,字字均各有其位置,行行均有其排列。墨是字,白也是字。古人论书云:“书在有笔墨处,书之妙趣在无笔墨处。有处仅存迹象,无处乃传神韵。”老子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无相生,计白当黑”,就是这个道理。笔画和空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有处和无处”互相衬托,便显得其妙而无穷,有笔黑处仅存迹象,那空白的无笔墨处,才是高妙的神韵所在,不同的分行布白,会传出不同的神韵,给人以不同的美感。纵有行横无行的八大山人之书法,每个字的结构及字与字的距离,比较疏松,行距也比较宽阔,给人以疏朗和开阔的感觉。有这样一幅构思奇特的书法作品,在一个横幅长方宣纸上,右下方写的是个“峰”字,左上方是跋语和下款,观之,主题“峰”字比较突出,犹如异峰突起,落款好像远树小草,中间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天地。这片空白可以理解为云,也可视作是雾或者大海。它虽然没有一点笔墨,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给人以更丰富的想像。郑板桥有一幅纵无行横无列的《论书》轴,不仅书法艺术秀拔飞舞,结体运笔,颇得山谷“欹侧之势”。奔放自由,疏密有度,和谐统一,自然成趣,是他独特风格的代表作品。某行款被喻为“乱石铺街”,乍看,大小参差错落,歪歪斜斜,忽长忽扁,完全不受拘束。但仔细检察,则是一气呵成,犹如银河溅天,珠湖泻地,气势贯穿,给人以气象万千的美感。这即是三种不同的布白所产生的神韵和效果。

书法艺术并不难懂,但的确是比较抽象的。因为书法不似绘画有具象的外表,而书法只有文字抽象的点画线条,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美。书法家挥毫时,每于自然万物中汲取各样的美化于笔端,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融为书法。观赏者从书法作品的笔画的动势,结构的气象里,体会到书法家创作时灵感的源泉。所以历来的书论、书评多用自然景观、人物情态来形容各家书法。如说东晋王羲之的楷书如阴阳四射,寒暑调阳,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张旭书如神纠腾霄,夏云出岫;颜书如金刚嗔目,力士挥拳;宋苏轼书如古槎怪石,怒龙喷浪。在纸上并不见这些形态美的具象呈现,而是透过有节奏的线条,让人兴起共鸣和想像,并由此共鸣中听到书法律动的声音,联想到书法中蕴藏的物象。张怀瑾所谓的“无声之音”、“无形之象”,正是对书法及其抽象神韵的阐释和高度概括。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声律启蒙)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声律启蒙)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奇妙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风俗

    奇妙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风俗

    世界如此广博与深邃,无论今天的科学多么的发达,终会有许多未解的谜团让我们无能为力,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去探究,也隐藏着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奥秘,《奇妙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风俗》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结合现代科学的一些新的发现、新的成果进一步揭开背后层层的面纱。
  • 深红色童话书

    深红色童话书

    小朋友们好!想和哈里·波特一样吗?知道英国小朋友都在看什么书吗?嘘!这个秘密我可从不轻易告诉别人。记清楚啦,是安德鲁·兰爷爷的十二色童话。想认识美丽的仙女吗?想学神奇魔法吗?想和王子去打巨人吗……小心,有可怕的食人妖和大飞龙!不多说了,还等什么——欢迎来到安德鲁·兰的彩色神奇世界!
  • 科技未解之谜

    科技未解之谜

    包罗万象的未解悬疑,扑朔迷离的奇人怪事,一直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本书向青少年朋友展示的正是这些神秘离奇、充满悬念、极具争论性的未知世界情景。本书汇集了自然奇观、地理探秘、植物趣闻、动物百科、历史迷雾等方方面面的未解之谜,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探索奥妙神秘的大千世界,激发青少年朋友对科学的求知欲,使之进入神秘的未知空间。
  • 百家姓(国学启蒙书系列)

    百家姓(国学启蒙书系列)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历代仁人志士的智慧源泉和精神支柱,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璀璨的瑰宝。可以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灵魂。国学门类繁多,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度和精神。通过阅读国学,能使孩子从中汲取思想的力量,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良好品质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热门推荐
  • 随身空间之重生童年时代

    随身空间之重生童年时代

    二十一世纪80后三无剩女重回童年时代,妃蕾凭借空间以及对未来的预见能力,改写自己以及家人平凡的命运~
  • 腹黑校草之甜心拽丫头

    腹黑校草之甜心拽丫头

    “韩御泽,你你!!!”“我?我怎么?嗯?”韩御泽波澜不惊的眼眸里倒映着林初晴的身影,嘴角勾起玩味的笑。。。。
  • 胭脂残泪 爱上你给的痛

    胭脂残泪 爱上你给的痛

    宿命,轮回。前世,抑或,今生。看到他的第一眼,她竟轻易沦陷,只是因为,他眼中那永世不灭的伤痛。却从未想过,她和前一生的自己,抢夺着同一个男人。记忆中的她,真实存在的她,有着不同的容貌,却有着太过相似的灵魂,相同的眼眸。仿佛沉淀了千年的伤痛,却依旧执着坚定。他要,如何选择……
  • 女神的贴身保镖

    女神的贴身保镖

    张寒是一名年轻的特种兵,在一次执行国家级秘密任务时候。由于情报有误,整支特种兵小队差点全军覆灭。在战友们的拼死掩护下,他与身受重伤的王虎一起逃进了亚马逊热带雨林。一次意外的烧烤摊混混闹事,让他意外的遇到了H市地下商业大亨七爷的小女儿。千金富小姐火辣身躯,冰冷性格,让张寒对其大感兴趣。初次相遇只是一个开始,以后他们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暧昧事情?作为一名隐藏在都市里面的特种兵,看张寒如何通吃黑白两道小太妹。如何让一个个性格高傲,眼高于顶的小太妹在一起和谐相处。左拥右抱算什么?一上一下也不算什么,咱是拥有魅力的男人,要一天睡一个轮流来,人生如此别无所求。
  • 敦煌遗书

    敦煌遗书

    匈奴人后裔斯坦因出生时因为受到蒸汽机汽笛声惊吓,得了严重的忧郁症。为了摆脱困扰,他经常裸奔,迷恋上探险生活,穿越罗布荒原,探密楼兰古城,以低廉价格购买到12箱敦煌藏经洞文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轰动,同时招来恶意诽谤,因为,欧洲市场上流行起来自中亚的假文书。斯坦因不堪忍受,为了弄清事实真相,一次又一次地率领由野骆驼与家驼组成的“沙州商驼”出生入死,探险荒原。和田铜钟的神秘表现,斯坦因与初恋情人艾伦的悲欢离合,扑朔迷离的和田寻宝人与“神秘文书”,三个裸奔少女的奇异经历,玄奘弟子辩机与高阳公主的凄凉爱情,以及在生死、物欲、性爱等观念上的朴素与真实……
  • 陆九渊文选

    陆九渊文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话首席追爱妻

    神话首席追爱妻

    他是人们眼中的神话总裁,却从不触碰情爱,他深处商场,又仿佛与世隔绝……直到遇到钢琴前的她,一曲肖邦的离别曲轻易地打开了他尘封的心门,这究竟是一场命运的恩赐,还是一种宿命的昭告……
  • 极道玄天

    极道玄天

    他家人离逝,亲人离别,悲鸣天灾人祸,人小无力。他经历了诸多苦难,只因求天地不公,看凡人于蝼蚁。他不甘心,他在险境中求生,刀光剑影中变强,因为变强后可以手刃仇敌,逆天而行。他追求道法,得自然大道,身聚百宝,后立百仙,怒吼中天神心惧,万魔让道。看凡人如何追寻极道,成就一代玄天强者。
  • 全能修士都市行

    全能修士都市行

    他是学生,也为修士。这是一个下山修士穿行于繁华都士的故事。。。。。。
  • 彼岸的星

    彼岸的星

    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群人很奇怪,命运让他们聚到一起,待到他们无法离开彼此时,将他们分开......“我会去的,你的演唱会。”最后的一面,不要被化妆师坑了哟。——洛七星“等待的时间太长,每次都要把血淋淋的心脏拿出来,等它风干...”——吴驭“聚光灯下的我,是明星;聚光灯外的我,是个懦夫。”——北诺“有钱就有了一切,但我恨,你就是个普通人,凭什么所有人都要围着你?”——卢宁宁“沉默是金吗?再也说不出话时,谁替我演唱,谁替我?”——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