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73400000019

第19章 治学(3)

蒲松龄刻这副对联,是借用项羽破秦和越王勾践灭吴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在事业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上联的“破釜沉舟,百二秦终属楚”,是指项羽在危急关头破釜沉舟,大败秦军收复楚地的故事。下联的“卧薪尝胆,三千越军可吞吴”,是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决心灭吴雪耻的故事。正是由于蒲松龄抱定了这样的决心,他一生读的书很多,猎涉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他不仅读经,读史,读诸子百家、诗词歌赋,还读了许多小说、笔记、野史、稗抄和天文地理、医农杂著等等,所以他终于达到目的,成为一个多面手,一个多才多艺的大作家。他的作品,除了众所周知的《聊斋志异》,还有现存的诗900余首,各种文章400多篇,通俗俚曲十几种。此外,还有不少的词、赋、戏曲和杂著。

人生感悟:蒲松龄真可谓是我国清代作家中的一位甘于清贫的“富翁”,一位奋斗者。“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军可吞吴。”这句话表明: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能够创造不少人间奇迹,也是治学最好的精神食粮!

梁启超吃得“当头棒”

梁启超从少年时候起,就以勤奋好学、聪慧过人而闻名于乡里,他写出的文章,特别是写诗作对,思路开阔,遣词独到,运用自如,即使一些成年人也在他名下甘拜下风。

有一次,梁启超家里来了一位有学问的客人,父亲让他给客人献茶,客人知道端茶的少年便是人人称赞的梁启超,马上产生出一个念头:想试试他的才学到底如何。客人接过梁启超手巾的茶碗,随口念出一副对联的上联让梁启超对。

客人念的上联是:“饮茶龙上水”。梁启超略加思索,应声对出下联道:“写字狗扒田”。客人听了不禁大吃一惊,这个梁启超果然才学不凡,他的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更妙的是他借用的是一句俗话,却不落俗套。

十七岁那年,梁启超有机会拜见康有为,这是他第一次向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求教。没想到第一次见面就吃了当头一棒。康有为批评梁启超过去写的那些东西,研究的那套学问,只不过是些陈旧腐朽的货色,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并且向他指出,一个人真正的才学,就应该是对安邦治国用得上的知识。梁启超听了康有为一针见血的批评,由于平时自命不凡的气势受到了打击,开始有些接受不了,思想斗争很激烈,整个晚上没睡着觉,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真好比是冷水浇了背,吃了当头棒。不过,梁启超还是想通了,第二天他又一次登门,正式拜康有为为师了。

后来,梁启超学问有了很大长进,写出的文章很能感动人,知识也更加博通,简直成了一位杂家。许多人都欣赏梁启超的这些长处,他自己也常常以此为自赏。但是,梁启超的一位好朋友周善培却与众看法不同,他认为这正是梁启超做学问的毛病。

一次,周善培和梁启超讨论问题时对梁说:“中国长久睡梦的人心被你一支笔惊醒了,这不待我来恭维你。但是写文章有两个境界:第一是能动人,读了你的文章没有不感动的。这第一步你已经做到了。第二步是能留人。司马迁死了快两千年,至今《史记》里的许多文章还是不厌百回读。

你这几十年中,写了若干篇文章,你想想看,不说百回读不容易,就是使人读两回三回的能有几篇文章?”

梁启超吃了这当头一棒,有些不服气,他反问道:“你说文章怎样才能留人呢?”

周善培仍然毫无顾忌地说:“文章要能留人,必须要言外有无穷之意,使读者反复读了又读,才能得到它的无穷之意。读到九十九回,无穷的还没有穷,还丢不下,所以才不厌百回读。如果一篇文章把所有的意思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意思先穷了,谁还肯费力再去搜求,再去读第二回呢!文章开门不见山不能动人,一开门就把所有的山全看完了,里面没有丘壑,人自然一看之后就掉头而去,谁还入山去搜求丘壑呢?”

梁启超觉得周善培这番话讲得很精彩,很有道理,分析也透彻,而且正击中了自己做学问的主要毛病,所以他对这当头一棒又接受了。

有一段时间,梁启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思想敏感,兴趣广泛,对各种各样的事物都觉得有趣味,甚至一一地去研究,哪怕是写出一篇文章跟着人家一起争论争论,也以为是乐事。周善培对他这种做学问赶热闹,随俗流的作风也很看不惯。一次,他又给梁启超提出批评说:“论你的文章,你的资格,应该站在提倡和创造的地位,要别人跟你跑才对,你却总是跟人家跑。不知足固然是美德,但你这种求学的方法却成问题,天下学术无穷,你已年近六十了,那一天才能达到你的愿望呢!”

梁启超再一次吃了当头棒,又习惯地点点头,表示虚心接受朋友的批评。

人生感悟: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梁启超能吃得了当头棒,虚心接受朋友的批评,从而在学术上能够不断进步。虚怀若谷是所有成大事者的基本素质之一。

鲁迅珍惜时间胜于生命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他生于1881年9月25日,卒于1936年10月19日。鲁迅从小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传、史、杂记、典、录、诗、文等,他无书不读,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使得鲁迅具有十分广博的知识与才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他从26岁(1907年)在日本东京开始写作起,到55岁(1936年)逝世为止,30年中他亲手写作、翻译和辑录的文字共约1000多万字,平均每年写作33万多字。

鲁迅的成功,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珍惜时间。鲁迅12岁在绍兴城“三味书屋”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干家务劳动。有一天,鲁迅在家里帮助妈妈多做了点事,结果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地责备了鲁迅一顿。鲁迅挨了赳以后,并不因为受了委屈而埋怨老师和家庭,他反而诚恳地接受批评,决心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再也不因为做家务而延迟到校了。于是,他用小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正正方方地刻了一个“早”字,用以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发愤读书。

鲁迅的整个一生都是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正的。有志者、勤奋者,善于去争、去挤,它就有;闲人、懒汉,不去争、不去挤,它就没有。鲁迅正是善于挤时间,支配时间的勤奋者。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第二天上午起床后,有时连饭也顾不得吃,又开始工作,一直到吃晚饭时才走出自己的工作室。有时候为了赶写稿子,他昼夜连续工作,实在困了,就和衣躺到床上打个盹,醒来泡一碗浓茶,抽一支烟,又继续写作。

鲁迅习惯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在鲁迅的卧室兼书屋里,墙上挂有一副对联,是鲁迅亲手书写的伟大诗人屈原的诗句,上联是:“望崦嵫而勿迫”(看见太阳落山了还不感到急迫),下联为:“恐鹈鸩之先鸣”(怕的是听到杜鹃的最早啼叫)。屋里还挂着一张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藤野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读书时最崇敬,最感激的老师。鲁迅曾在《朝花夕拾》里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又使我忽然良心发现,而又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绝的文字。”鲁迅用这样的诗句和形象来鞭策自己珍惜时光,勤奋探索和写作。鲁迅在这间斗室里,仅两年多时间,就写出了约180多万字的文章,翻译了20多篇作品。

鲁迅是视时间如性命出了名的人。他曾经说,“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紧张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经常毫不客气地劝人家说:

“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对于那些登门求教的青年,无论什么时候来访,他总是热情接待,有时促膝交谈几个钟头,也毫无怨言。据统计,鲁迅约共接待过500来位来访的青年,他亲手拆阅过全国各地以及海外1200多位青年写给他的信,他亲自给他们写出回信就达3500多封。

人生感悟:鲁迅的一生,是珍惜时间、挤时间的一生。可以说,鲁迅在人生的征途上,不是迈步走的,而是用小跑走完了自己壮丽的一生。节约时间,珍惜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就等于延长了生命。

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

提起齐白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篆刻家。可是人们并不一定都知道他是木工出身,也不太清楚他是怎样成为著名书画家的。

齐白石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全家人一年到头愁吃愁穿,艰难度日。齐白石懂事后,父亲咬了咬牙送他进了村学堂,刚读半年书,因生活所迫不得不让孩子辍学,在家里放牛砍柴。齐白石从小就喜爱画画,家里穷没有钱买纸,他就用废旧账簿和写过字的纸来习画。到了十五岁,要顶壮劳动力干活了,他开始学做木工,白天帮人家做工,晚上回到家里便点燃一盏小桐油灯来作画,经常一个人画到深更半夜。十六岁他从师改学雕花细木工,出外当雇工做活。

有一年,齐白石在一个雇主家干活,无意中看到一部《芥子园画谱》,这是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用五彩套印的画谱。

齐白石见到画谱,就像发现了盖世稀宝,他不顾生活多么困难,马上用收入的微薄工钱买了纸和笔,把它勾影下来。然后整夜整夜地趴在桌上照着画谱进行临摹。齐白石临摹一遍又一遍,终于从临摹中受到了启迪,从此他自学绘画才逐渐摸到了门径,书法也有了长进。

祖母很不理解白石这样酷爱绘画、写字的爱好。有一天,她对孙子叹息道:“你这样好学,可惜你投错了胎,不应该出生在我们这样的穷人家,像我们这样的穷人,学绘画、写字能顶什么用呢。俗话说;三日风,四日雨,哪见文章锅里煮。明天就没有米下锅了,你又有什么办法?”

齐白石静静聆听祖母的话语,心里想:可也是啊,在这样富在天堂,穷下地狱的社会里,穷人为了活命是够艰难的,祖母的话何尝没有道理呀。但是,齐白石毕竟是个有事业心、求进取的青年,他矢志要做一番学问,并不受任何困难条件所牵制,他决心要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进。他写过一首诗:

挂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

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

到了中年以后,齐白石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套传统的笔墨技巧,初步奠定了学习国画的基础。但他并不因此而放松对知识的追求。为了使自己的画功精益求精,并获得更广泛的创作条件,齐白石不顾家境清贫,物资缺乏,他用了七八年时间,先后5次出游,亲自到祖国的名山大川去进行实地写生。漫游了8年,回到湘潭后又闭门读书画画,苦心钻研年。这十年里,他一面精心整理自己的山水画稿,一面种植花木,饲养虫鸟,天天蹲在旁边细心观察和描摹,风雨无阻,昼夜不停。

为了谋生,57岁的齐白石迁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没想到当时北京画界的门户之见和文人相轻之风极甚,对乡下人齐白石的才华不加赏识。每当他把画价标出去后,虽然售价比旁人的要便宜一半以上,却整天整天不见买主上门。眼看连温饱都成问题了,怎么办?是灰心丧气放弃艺术追求吗?不能!齐白石一番思索之后,在心里这样斩钉截铁地说。他不仅不泄气,不怨天尤人,反而从冷落中得到了激励,他决心来一番“老年变法”,打破绘画传统,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达到艺术的新高度。他曾经说:“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此时也。”

又经过了10年的刻苦努力,齐白石进一步广泛吸取历代名家特别是当代名家吴昌硕等人之所长,到他65岁的时候,终于形成别具一格的“齐白石绘画风格”。他写过一首诗,记述这十年的艰苦和成功。

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自心明。

齐白石自学习绘画直到成为名家的几十年中,几乎每天都坚持握笔画画,即使因故间隔了一天,次日他必定要补上。在他85岁那年,有一天他连续画了4张条幅,已经到吃饭的时候了,他又挥笔作了一幅画,还在画上题字:“昨日大风,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至此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齐白石一生只有3次间断过画画。第一次是63岁时他害了一场大病,七天七夜起不了床;第二次是64岁时,由于母亲去世,他悲恸万分,几天没有画画;第三次是他95岁时,也是因为自己生病,不能起床作画。3次间断的时间加起来只不过一个多月。据不完全统计,齐白石一生作画有4万多幅,写诗千首,治印3000多方。1953年,齐白石已是90余岁高龄了,就这一年,他还画了600多幅画,差不多平均每天作画2幅。

由于齐白石毕生奋斗和高超的艺术成就,1953年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55年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的国际和平奖金。

人生感悟:自古英雄多磨难。齐白石一生的辉煌成就,正是他一生艰苦攀登,用心积累的结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一去不复返,充分利用莫等闲。

齐白石的成功,是和他“不教一日闲过”的精神紧密相连的。

朱自清重人言,更重事实

朱自清是一位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又是一位民主战士。他开始写诗是在大学毕业以后,那时他一边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一边从事新诗创作,他写的诗,既有表现小资产阶级失意的,也有写觉悟青年对光明呼唤和向往的,尤其当他的长诗《毁灭》问世以后,朱自清作为一位诗人,已经在文坛颇具影响了。

5年后,朱自清的创作方向又转到了散文方面。他写的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文中有诗意,所以人人都爱读。在朱自清的许多散文名篇中,有一篇1927年7月在北京清华园写的《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文中有一段关于月夜景色的描写是这样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溥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同类推荐
  • 真心离伤心最近:一些让人流泪的故事

    真心离伤心最近:一些让人流泪的故事

    原以为对你真心收获的是幸福,可是,到最后发现得到的是伤心离我最近。《真心离伤心最近:一些让人流泪的故事》收录了三十二个温暖的故事,关于爱情、亲情、友情、梦想等。这些故事的内容新颖,能把道理说得透彻,让读者感到温暖励志。这些温暖的文字,给所有对真爱始终怀有美好信念的人们找到一个爱的出口,可以透出一些温暖的光亮。帮助读者找到自我救赎的力量。《真心离伤心最近:一些让人流泪的故事》不管从哪个方面展现了健康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成功智慧,使读者在轻松阅读小故事的同时,从中获得丰富的生活哲理,人生经验,还有各种处世智慧等等。让读者生活充满温暖,让爱一直陪伴。
  • 感受名人智慧(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感受名人智慧(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以翔实的资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中外名人与众不同的人生,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受他们独具魅力的智慧,是一本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的青少年励志读物。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带你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知识的海洋,让我们一起进入阅读吧!
  • 偏要和陌生人说话

    偏要和陌生人说话

    《偏要和陌生人说话》全面、系统地总结出了和陌生人沟通对每个人发展的好处,分析和阐述了人们难于与陌生人结交的根本原因。它是您扩大社交圈子,获得更多好人缘不可或缺的社交利器。在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当中,可能都与陌生人有着或多或少的机缘。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这种机缘呢?
  • 8种成功心态

    8种成功心态

    本书综合了人生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归纳出成功必备的八种心态:自信心、归零心、进取心、施予心、平常心、包容心、诚信心和持久心,并引用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和综述了这八种心态。
  • 无敌口才

    无敌口才

    本书内容围绕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展开,包括二十五个训练和口才水平权威分析,并且每部分训练中都包含理论分析和技巧训练的方法。
热门推荐
  • 万世独存

    万世独存

    不凡的地方,成长不凡的人,成就不凡的能力……
  • 恋爱音乐盒

    恋爱音乐盒

    她,聂晓霞,在别人的眼中,她是一个没有教养坏孩子,小时候母亲抛弃了她,去寻找自已的爱情,从此她不在相信爱情,她学会了伪装,她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她。
  • 快穿:寻找爱情之旅

    快穿:寻找爱情之旅

    你肯定会在某个时候感到孤单,没关系,那么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吧!
  • 逆袭之无良女教师

    逆袭之无良女教师

    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血罗刹竟阴差阳错的当上了圣天学院的老师,并被委以重任?课堂上,某位逃课的同学笑嘻嘻的问众人:“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么?”闻言,抢先一步堵在门口的某女懒洋洋的回了句:“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我来了,而你却没有毕业!”
  • 九天暗月杀

    九天暗月杀

    前世五百次回眸,换的今世一次擦肩而过。在一次爆炸中醒来的她,冷酷,无情,血腥。直到遇见了他……腹黑,高冷,邪魅的魔尊大人就看上了她,宠她上天入地,让她从此甩都甩不掉。傲娇夫君,妹控冥王,主宰爹。这个世界要不要这么美好。前世的她,是高高在上的兽帝,这天地的宠儿,但却被自己的闺蜜设计至死。今世她虐渣男,斗婊子。背叛她的人,‘死’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奢望。至于那些欺骗她,伤害她的人,用冥王殿下的话来说:“呵,欺负我妹,十八层地狱来找我,我一定会好好招待的。”绝对亲妈文!小可爱来捧场啊!
  • 记忆如风之无路可退

    记忆如风之无路可退

    每颗心都有值得期待的成份,每个人都有爱上另一个人的可能,要爱就不能害怕会有伤痕,爱情是一条走上去很难停下来的路,全心全意的付出没有退路。世间很奇怪,让你我有了爱,却又玩笑般的让你我分开,当爱情寂寞的收场时,我们只有把时间在心里倒退,留住在一起的美好的瞬间,把那段爱永远的珍藏在心底。
  • 杜鹃泣血

    杜鹃泣血

    那是个天下动荡,征伐不断,茹毛饮血的时代。天地为炭炉,谁在其中苦苦煎熬?为求生存,她只得步步艰辛。
  • 时光让我们走下去

    时光让我们走下去

    也许是时间的过错,也许是人无法胜天,我们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对的结局……还需要等待。亲情友情爱情,情感绵延,只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饕餮的娃

    饕餮的娃

    修道成仙何求难道是那纷纷扰扰红尘千般万种不若留得童心一片一个懵懂而贪吃的胖娃儿,因为一场老道士与狐妖的斗法,而意外的与哥哥一起踏上了修行之路。仙途之中他结实了诸多的小伙伴,并与大伙儿一起走过山山水水,历经各种艰难险阻。斗僵尸,驱猛兽,斩厉鬼!惊险刺激的旅程却是伴随着童趣,看那些稚嫩的娃儿如何在残酷的修仙界保有一分初心。《饕餮的娃》书中自有萌妹子与萌宠,情节却绝不狗血。为各位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修仙界!
  • 心不琢抑不靡

    心不琢抑不靡

    被暗藏极端的性格,究竟为谁而活。当失去最重要的人时,是否还会忍耐。为复仇为拯救,这都不是活着的支撑,或许元世界是早已注定的归宿。尽管在男频,但是无男主,非百合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