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74300000017

第17章 寻求“知”“识”奥秘(7)

然而,为了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位杰出人物的论敌们本来应该深入到理性的性质里边去钻研,因为理性之所司就在于纯思维,然而这对他们说来是不相宜的。他们妄自尊大,不去作任何考察研究,竟发明了一个更为省事的办法,即向良知求教。不错,具有一种正直的良知确是一个伟大的天赋。不过,这种良知是必须用事实,通过深思熟虑、合乎理性的思想和言论去表现的,而不是在说不出什么道理以自圆其说时用来像祈求神谕那样去求救的。等到考察研究和科学都无能为力时去向良知求救,这是新时代的巧妙发明之一。用这种办法,最浅薄的大言不惭之徒保险能同最深刻的思想家进行挑战,并且还能招架一番。不过,人们只要稍微作一点考察研究,就不会去找这个窍门。而且,认真看起来,向良知求救就是请求群盲来判断,群盲的捧场是哲学家为之脸红,而走江湖的假药骗子却感到光荣而自以为了不起的事情。我想,休谟也完全可以和毕提一样要求良知的;但是除此以外他还要求一种批判的理性(毕提肯定没有这一点),这种批判的理性控制良知,使良知不去进行思辨,或者当问题只在于思辨时,限制它去作任何决定,因为它对它自己的论据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只有在这个条件之下它才不失其为良知。凿子和槌子可以在木工中使用;对于铜刻,这就要用腐刻针。良知和思辨理智一样,二者都各有其用。前者用于在经验里边马上要使用的判断上,后者用于凡是要一般地、纯粹用概念来进行判断的地方,比如在形而上学里。在形而上学里,“良知”是绝不能去作判断的。

我坦率地承认,就是休谟的提示在多年以前首先打破了我教条主义的迷梦,并且在我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我根本不赞成他的结论。他之所以达成那样的结论,纯粹由于他没有从问题的全面着眼,而仅仅采取了问题的一个片面,假如不看全面,这个片面是不能说明任何东西的。如果我们从别人传授给我们的一个基础稳固的然而是未经发挥的思想出发,那么我们由于坚持不懈的深思熟虑,就能够希望比那位见解高明的人更前进一步,多亏他的第一颗火星,我们才有了这个光明。

因此我首先试一下,看看休谟的反驳意见能不能用于一般,接着我就看出:因果联结概念绝不是理智用以先天地思维事物联结的唯一概念;相反,形而上学完全是由像这样的一些概念做成的。我试求确定它们的数目,我如愿以偿地成功了,我把它们归结为是来自一个原理的;然后,我就对这些概念进行演绎;这些概念我已确知它们不是像休谟所害怕的那样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纯粹理智。这个演绎,对我的这位见解高明的前辈来说,似乎是不可能的,在他以外也没有人曾经想到过,虽然人人都信心十足地使用这些概念,而不曾过问它们的客观有效性究竟根据什么。这个演绎,我说,是所从事过的形而上学事业中最难的;而最糟糕的是,现有的形而上学在这上面对我一点儿帮助都没有,因为形而上学首先必须根据这个演绎才有其可能性。但是,当我不仅在纯粹理性的个别方面,而且也在它的全部能力上成功地解决了休谟的问题之后,我就能够稳步地、虽然一直非常缓慢地前进,以便最后全面地根据一般原理来规定纯粹理性的全部领域,包括它的界线和内容。对形而上学来说,为了根据一种可靠的方案来建立它的体系,这是非常需要的。

但是我怕休谟的问题用尽可能大的规模摆出来会和问题本身在它第一次被提出来时一样得不到解决。因为那样的解决将会受到不恰当的评断,因为大家不理解它;而大家之所以不理解它,是因为,大家尽管肯把书翻阅一遍,却不愿从头到尾对它反复加以思考;而大家之所以不愿费那么大气力,是因为这个著作枯燥、晦涩、不合乎现有的一切概念,尤其是过于冗长。虽然如此,我承认我却没有想到会从一位哲学家的嘴里听到这样的一些抱怨,说它缺乏通俗性、乏味、不流畅,因为它关系到一种受到高度评价的、必不可少的知识的存在性问题,这种知识必须根据有严格准确性的一些最严谨的规律才能建立起来。时间长了是会通俗化起来的,但一开始还不行。然而,至于说到某种程度的晦涩(它部分的原因是方案太大,不容易使人一眼就看到主要论点,而这些论点在这一研究中又是很重要的),这个抱怨是正确的,我就是想通过现在这个《导论》纠正这一点。

前一部著作是论述纯粹理性能力的全部领域和范围的,仍然是基础,而《导论》仅仅作为该著作的预备课;因为在能够设想使形而上学出现之前,或者甚至在抱有这样的一种渺茫的希望之前,该《批判》必须全面地建立成为系统的、最详尽的科学才行。

古老的、陈旧的知识,当人们从它们原来的联系中把它们提出来,给它们穿上一套式样新奇的服装并且冠上一个新的名称时,它们就转化成为新的知识。这是人们长久以来就司空见惯了的事。大部分读者所期待于上述《批判》的也不是别的。不过本《导论》将使他们看出它完全是一门新的科学,关于这门科学,以前任何人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就连它的概念都是前所未闻的,而至今除了休谟的怀疑所能给的启发以外,没有什么现成的东西能够对它有用;即使休谟也没有料到可能有这样的一种正规的科学,而为了安全起见,他是把他的船弄到岸上来,让它躺在那里腐朽下去的。至于我,却不采取这样的做法。我是给它一个驾驶员,这个驾驶员根据从地球的知识里得来的航海术的可靠原理,并且备有一张详细的航海图和一个罗盘针,就可以安全地驾驶这只船随心所欲地到什么地方去。

人们想象可以用自以为已经获得的,但其实在性又恰恰是首先必须绝对加以怀疑的知识,就能评断这样一门新科学。这门科学是完全孤立无援的,并且在它那一门类里又是独一无二的。这样做只能使人们由于言辞相似而以为看到哪里都是早已知道了的东西,只不过一切都被表达得很不像样,不合情理,而且一塌糊涂罢了。这是因为人们所依据的不是著者的思想,而是他们自己的、由于长期的习惯而成了天性的思想方式。不过,著作的篇幅冗长(这取决于这门科学本身,而不取决于阐述)以及由之而来的无法避免的枯燥无味和严格的准确性,这些特点无疑对于这个事业本身来说可以是非常有利的,而对于著作本身来说却肯定是不利的。

并不是一切人的文笔都能有休谟的那样漂亮同时又那样动人,或者有门德尔松的那样深刻同时又那样秀丽的。至于通俗性,我可以自夸,我的目的如仅是草拟一个纲要交给别人去完成,我不是一心为我从事了这么久的这门科学的利益着想,那么,我是能够使我的阐述具有这种优点的。再说,我并不巴望早受欢迎,而宁愿期待虽晚然而持久的称赞,那是要有很大毅力,要具备不小的忘我精神的。

制订提纲这往往是一种华而不实、虚张声势的精神工作,人们通过它来表现一种有创造性的天才的神气,所要求的是连自己也给不出的东西,所责备的是连自己也不能做得更好的事,所提出的是连自己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的东西。然而对于一般理性批判的一个完善的计划,假如不是像通常那样仅仅表白一些虔诚的愿望的话,那么所要求的就要比人们想象的更多些。而纯粹理性是如此孤立无援,本身又是如此浑然一体的一个领域,以致牵其一发就不能不动其全身,不把每一部分的位置和它对其余部分的影响首先确定下来,我们就一筹莫展;因为,任何外部的东西都不能订正我们内部的判断,每一部分的有效性和使用都取决于它在理性本身里边同其余各部分的关系,就如同在一个有机物体的结构里,每一个肢体的目的只能从整体的总概念中得出来一样。因此,关于这样的一种批判,可以说,假如不是把纯粹理性连它的最细小的各部分都全部完成了以后,它就永远不能是可靠的东西,并且在这个能力的领域里,要么全部规定,要么就什么也不规定。

然而,像这样的一种仅仅是纲要的东西,假如说它在《批判》之前是不可理解的、不可信赖的,并且是没有用处的话,那么在《批判》之后,它就只能是更为有用的。因为,这样人们就能一眼窥其全貌,把这门科学中的主要重点一一加以检查,并且对于阐述上的许多方面处理得比原著最初编写时更好一些。

本书就是在原著完成之后编写的一个纲要,是按照分析法写的,而原著不得不用综合叙述法,以便使本门科学得以把它的全部环节,作为一种完全特殊的认识能力的结构,从它们的自然结合上介绍出来。如果有谁对于我作为导论而放在一切未来形而上学之前的这个纲要仍然觉得晦涩的话,那就请他考虑到并不是每人都非研究形而上学不可,要考虑到许多人在一些可靠的甚至是深奥的、更能结合直观的科学里边能够成功地发挥他们的天才,而一到用纯粹抽象的概念来进行考察时就无能为力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应该把他们的天才用到别的方面上去;但是谁要评论形而上学,或者尤其是编写一种形而上学,谁就必须满足这里所提出的要求:要么就采纳我的意见,要么就彻底反对它,用另外一种来代替它。

哲学史思考

黑格尔

作者简介

黑格尔(1770—1831),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者,出生于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1788年进入杜宾根神学院学习。1793年毕业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年的家庭教师。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08年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1816年,他被聘为海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的架构。1818年开始担任柏林大学教授。1819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在他去世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核心智慧

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它不是意见,也不是意见的产物。

哲学系统的分歧和多样性,不仅对哲学本身或哲学的可能性没有妨碍,而且对于哲学这门科学的存在,在过去和现在都是绝对必要的,并且是本质的。

阅读提示

下文节选自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在黑格尔看来,世界是由“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构成的,自然界和人的精神只是这个最高的实体外在的和内在的表现形式。“绝对理念”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具有某种崇高的终极意义,他也因此把古典哲学的形式特征推到了极致,但同时也宣告了古典哲学庞大体系的结束。在黑格尔之后,像“绝对理念”这种晦涩玄奥的哲学概念就失去了意义,而且试图在哲学中寻求精确性和终极意义的理想也彻底地破灭。

精彩美文

历史初看起来似乎只应该叙述各个时代、民族和个人的偶然事件,所以我们就常碰到对于哲学史的很普通的看法,认为它应当是对于一大堆在时间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哲学意见的罗列和陈述。像这类的材料,我们客气一点儿可以称为意见,而在那些自信可以下比较彻底的判断的人,也许会干脆叫之为无意识的东西的展览,或者至少是单纯沉溺在思想和概念中的人们所犯的许多错误的展览,无论我们从这类的博学和思想活动里能够得到多少益处。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比学习一系列的单纯意见更为无用吗?还有什么东西比这更为无聊吗?

同类推荐
  •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本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 沉思录(下)

    沉思录(下)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本书内容包括:《周易》之基本知识、《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周易》与中国伦理思想等。
热门推荐
  • 妃医所肆

    妃医所肆

    话说baby的心好痛,我知道我的文不会太火的……求别伤害!哎哟,王爷,有何贵干?娶你为妻。矮油,皇上,大驾光临?封你为后。我靠,世子,你不会也?嫁给我吧。作者啊,这么多美男,你……你不知道我有选择恐惧症啊!
  • 前世奇缘

    前世奇缘

    白雨绵,莫言,莉莉,程扬,这四个人出身背景都不同,却在不相同的城市中认识了彼此。莫言和她从小青梅竹马,他从小爱她有加,可她心中却另有所爱,而她却是红遍上海界虹月宫舞之精灵之女白雨绵。莫言几番示爱均得不到回应,却仍然死心塌地对着她,任白雨绵不知如何是好,心中懊恼不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假面女配:备胎,快来抢亲!

    假面女配:备胎,快来抢亲!

    云兮上辈子修仙,将自己修成了白莲花,然后,炮灰了。一朝重生,天才变废材,美女变丑女,少女变辣妈,生的还是两颗蛋,孩子他爹?未知生物!没关系,她还有一颗坚强的心,可是,尼玛秘籍丹药灵石秘境和她打擦边球?神兽男神对她挑三拣四?说我炮灰?云兮呵呵一笑,姐的特长是预知未来,姐的爱好是伪装,惹恼了姐,一鞭子让你变炮灰。(女配,爽文,宝宝,重生,另类女强,宠.宠.宠.宠文!)
  • 斗罗之逍遥天下
  • 都市人皇

    都市人皇

    他的身世如迷,他又有个如迷一样为老不尊的师父,还有很多无所不能的师兄,带着师父叫他自己寻找身世的任务来到都市当中,却又稀里糊涂的和一个美女总裁结婚.......
  • 娶个杀手做王妃

    娶个杀手做王妃

    前序她,一名出色的杀手,没有人见过她的真面目,性格冷淡,从不失手,传说她掌握着各个国家的机密,而遭到追杀他,敬德王朝的王爷,飞鹰楼的主上,传说为人凶狠手辣,性格怪异,身为王爷,却处处与国为敌,为人不齿在这个六分的天下,因为她的介入而发生改变,因为预言的引领,她必须解救这个痛苦的世界,然而她该如何去做??看一个杀手如何当成一个解救世人的倾城王妃
  • 等到花开,清风徐来

    等到花开,清风徐来

    她曾说,“我不知道人的一生会有多长,会有多忙,会有多累。我只在想,你要等的那个人会不会来。”他一笑,轻声回答“这不就来了吗?”等到花开,清风徐来,执手相依,白发相待。(本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小情侣(后来夫妻)的温馨搞笑日常。欢迎观看~)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智商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智商老师

    智商型孩子与一般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头脑灵活、聪明乖巧、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烈。这些孩子的智力发育得早,决定了他们掌握知识的速度比别的孩子更快。也让他们对掌握新的知识有着更强的掌握欲。父母认为孩子的脑筋是好的,有机会就应给他鼓励,让他拥有自信心,反倒会加快孩子的智力成长速度。父母给予孩子绝对的自信心,支持、教育孩子,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思考问题,靠自己的努力来启发智力,总结历史的经验,让我们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理解我们的教育,机遇属于每一个孩子。
  • 太昊疯魔

    太昊疯魔

    仙道求长生,不死不灭。武道求极致,一剑破长空。那人道求什么?兄弟,恋人,仇人……好像一个都不能少!
  • 超时空聊天群

    超时空聊天群

    2001年的高考差生林琪,在一次无意中加入了一个来自2016年的群,这可把他乐坏了,开挂的人生从此开始了。发财,出书,成名,各种福利纷至沓来。渐渐的,林琪发现聊天群里面的内容在改变,自己的名字无数次没他们提到,自己出名了。可是未来的自己,为什么总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呢?直到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从未来消失了,林琪瞬间冷汗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