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是人与人交往的一流台词,赞美的话最能“笼络人心”,你肯定别人的时候,也就得到了别人的肯定。灵活做人,就要真诚地去赞美你周围的人。
赞美——人们内心的渴望
人的本性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即对赞美的渴求。生理层次上,每个人都愿意听别人赞美自己漂亮、强壮、健康、年轻,吃、穿、住等条件比别人优越;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希望与别人和睦相处,获得好的人缘,得到亲朋好友的尊重和认可;事业上,每个人都渴求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实现自我价值。一句话,对赞美的渴望源于人的本性,具有无穷的力量,无论对什么样的人都是这样。
珍惜别人是一回事,赞美他们是另一回事。我们都需要别人的承认与鼓励,没有一章比得上别人所给的赞美更重要。赞美能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也能赢得他们对你的尊重。
以一颗真诚的心去赞美别人,你就会发现:肯定别人,也就扶持了自己,结果每一个人都是赢家。
用赞美赢得好感
对人赞许,是撒向心灵的阳光雨露。赞许别人的实质,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送给别人的最好的礼物和报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笔暂时看不到利润的投资。它表达的是我们的一片美心和好意,传递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你有意无意间与人形成的隔阂和摩擦。
普迪南是驰名出版界的普迪南图书公司的总经理。有一次,他为了使与出版界有密切关系的一个议案得以通过,在议会中颇费心机地进行游说。当时他正处在十分困窘的地位,甚至连他的法律顾问都对此事感到绝望。然而普迪南却不气馁,他独自站在许多位高权重的人中间,而那些人正想阻止这个议案的通过。
在这章情中最糟糕的是,议长柯皮顿对这个议案也是表示反对的。
可是最终,普迪南依靠柯皮顿的力量获得了胜利,这个议案,终于呈交国会通过,成为一条法规。
普迪南用何策略获得柯皮顿的支持,完成了这重要使命呢?很简单,普迪南把柯皮顿当做一位不偏不倚的审判官看待,在谒见柯皮顿之时,普迪南自始至终称呼柯皮顿为“钧长”,称委员会为“钧会”,完全使用法庭的术语,将他高置在法座之上,最终以颂扬获得胜利。
恰到好处的颂扬,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维护别人的自尊心,获得别人的善意协助。领袖人才几乎都是使用这一策略的高手,美国总统罗斯福便是一例,他有一种本领,对任何人都能给予恰当的赞誉。
林肯也是善于使用赞誉的高手。韦伯这样评价林肯:“拣出一件使人足以自矜并引起兴趣的事情,再说一些真诚又能满足他自矜和兴趣的话,这是林肯日常必有的作为。”
林肯曾说:“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捕到更多的苍蝇。”
每天至少找出一个人,如果可能的话,不妨再多找一些,你必须在这人身上找出一些值得赞扬的美德,然后加以赞扬。不过,记住:这些赞扬绝对不可以是虚伪、低俗的奉承,而必须是真实的赞扬,以极为热切的语气说出你的赞扬,如此将可让对方产生深刻的印象,然后,注意有何种发展。对于你所赞扬的对象,你将提供一个对他们极有价值的确定方向。而且,你将更进一步养成习惯,在他人身上寻找及发现良好的品德。这种公开而热诚赞扬他人美德的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不管如何加以强调,都绝不会过分的。因为,这个习惯将很快使你获得报酬:你将获得自尊,以及来自他人的感激,而这将会改变你的整个个性。“吸引法则”将使你所赞扬的那些人,在你身上看到你在他们身上所看到的那些美德。
用赞美代替批评
用赞扬代替批评,会让对方朝着你赞许的方向去做,错误也就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因为,人人都渴望被赏识和认同,一个人的能力会在批评下萎缩,而在鼓励下绽放花朵。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登上美国总统宝座。这位总统以少言寡语出名,常被人们称作“沉默的卡尔”,但他也有出人意料的时候。
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不错,但工作中却常粗心出错。
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
这几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上很少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章,就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痛。”
用赞扬来代替批评,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史京勒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史京勒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由于表现好而受到奖赏的动物,它在被训练时进步最快,耐力也更持久;由于表现不好而受处罚的动物,它们的速度或持久力都比较差。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人。我们用批评的方式并不能改变他人,常会适得其反。
史京勒的实验证明,当批评减少而多多鼓励和夸奖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比较不好的事会因受忽视而萎缩。
赞美就像浇在玫瑰上的水。赞美别人并不费力,只要几秒钟,便能满足人们内心的强烈需求。看看我们所遇到的每个人,寻觅他们值得赞美的地方,然后加以赞美,并把赞美他人变成一种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