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拥有的所有美好事物都写下来。然后在脑子里设想这些事物一样一样都被剥夺了,那时你的生活会变得怎样。等你充分体会到了这种失落空虚的感觉,再慢慢地、一件一件地把这些宝贝还给自己,这时你一定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好多了。
珍惜你所拥有的
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
从前,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谈论什么是幸福。
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
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衣着,轻蔑他说:“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啊。”
有一天,一场大火把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奴仆们各奔东西。
一夜之间,富人沦为乞丐。
炎热的夏天,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
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
不要感叹你失去的或未得到的,珍惜你还拥有的。
叔本华也曾告诫世人:“我们很少想到自己拥有什么,却总是想着自己缺什么。”这常是情绪失调的重要原因。
“惜福”的观念是我们社会最需要培育的。“人在福中不知福”,每当到医院看病人,看到许多病人正为生命奋斗,才觉得健康如此可贵。
直到不幸的事情发生,才意识到过去是多么幸福。无疑,在不幸降临之前,我们一直在不断地追求幸福,但却不知道,事实上我们一直拥有幸福。
幸福,往往是身受时不知,失掉后方觉可惜。
李?索克博士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提起他母亲在俄国长大的经历:她小时候,为躲避哥萨克人的骚扰,被迫背井离乡。她们的村庄被烧成了平地,她躲在干草车中,藏在水沟里,才捡回一条命。最后,她挤在轮船的底舱里,飘洋过海来到了美国。
索克写道:
即使在我母亲结婚生子后,她仍然每天为果腹而奔忙,但母亲总要我们多想“我们有什么”,而不要想“我们缺什么”。她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可以培养对“美”的欣赏力。因为美无处不在,即使在最简朴的生活里也不例外。
她执著地传授给我们的人生态度就是:天真的很黑的时候,星星就会出现!
“不为自己没有的悲伤而活,要为自己拥有的欢乐而活。”当你沮丧的时候,试着想想人生中的美好事物。
你有没有四肢与眼睛可用?有没有关心你的父母或伴侣?有没有爱你并且需要你的孩子?
有没有对你未来的期待——一个假期,还是一个聚会?你有没有一本想看的好书?还是一个想观赏的电视节自?一次你等待的约会?
把你拥有的所有美好事物都写下来,然后在脑子里设想这些事物一样一样都被剥夺了,那时你的生活会变得怎样。等你充分体会到了这种失落空虚的感觉,再慢慢地、一件一件地把这些宝贝还给自己,这时你一定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好多了。
“数数你拥有的幸福”这个练习,能让你的心情飞扬起来。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勇于直面不完善的自我,要相信自己总有能做得很好的事情。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桶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长途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桶,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桶到达主人家时,却只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然,好桶对自己能够进满整桶水而感到很自豪。破桶呢?对于自己的缺陷则非常羞愧,他为只能负起责任的一半,感到很难过。
饱尝了两年失败的苦楚,破桶终于忍不住,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为什么呢?”挑水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惭愧?”“过去两年,因为水从我这边一路地漏,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作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说。挑水夫怕破桶难过,他满有爱心地说:“我们回到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
果真,他们走在山坡上,破桶眼前一亮,看到缤纷的花朵,开满路的一旁,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这景象使他开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温和地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桶的那一边却没有开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上花种,每回我从溪边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两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这个样子,主人的桌上也没有这么好看的花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