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82000000006

第6章 呼吸与氧气

氧气对人以及一切生物,都是最需的东西。所有动物,小到蚊、蚁,大到巨鲸、野象,天生的都长有一套呼吸器官,一生下来,本能的就会用它呼吸空气,吸收其中的氧气,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植物的叶片上长有小孔,光照下主要的是从空气中吸取二氧化碳,若在黑暗处,主要的则是吸取空气中的氧,前者进行光合作用,后者则和动物相似,进行呼吸作用。生物的呼吸器官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长有肺,有的长有鳃,有的皮肤就能进行呼吸,生来就都有这一种构造。

人若有一天遇到特殊情况,没有吃的,渴了也没有喝的,他仍能坚持劳动和学习,只要他有足够的毅力,定能转危为安。如果同时呼吸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情况就要糟糕得多,这时他首要的求生之路,就是要打通气道。在抢救塌方、雪崩下被埋的遇难者时,第一件事就是要即时送入氧气,保证他的呼吸。

很多情况下的病患者,需要让他吸氧气,保证血液中氧气有足够的浓度,患者才能头脑清醒,肢体的神经功能正常,才有跟疾病作斗争的基本条件。

在高山、水下,航空航天的特殊环境里作业的人,配备可靠的供氧设施,更是十分必要的,如若人员缺氧,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估计。

整个宇宙中,氧元素的含量并不多,只占重量的0.96%,这还不到百分之一。有趣的是整个地球(由地表到地心),氧的含量却占了29.53%,几乎是宇宙的30倍。而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和水在内,含氧量高达49.5%,几乎是所有其他元素重量的总和。氧气在现在大气中的总含量,用一个天文数字才能表示出来,约有1.15×1015吨。但在地球表面约6.5千米高度以下的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和平均气压,才能供人正常呼吸来维持生命。

我们正常情况下,吸进的空气中含氧气21%,含二氧化碳0.04%,其他是氮气等气体,而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16%左右,含二氧化碳约4%。一个呼吸频率正常的人,一分钟约呼吸15次,一天24小时中,吸收了氧气约0.75千克,呼出了二氧化碳约1千克。从上面的粗略数字表明,氧气在人体内几乎全部跟组织中的碳元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另外还消耗于跟氢结合生成水或跟其他元素结合。

我们可以用上面的数字,做一个想象的,不精确的,但又是十分有趣的推算:

化学上测出了12克的纯碳,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会放出94千卡(现在用焦耳来表示,约合393千焦耳)的热。如果人体里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也用这种方法来计算,那么,生成1千克二氧化碳时,则会放出(1000克/44克)×94千卡=2136.36千卡的热,这些热完全用于烧开水的话,可以把2公斤0°C的水烧热到100°C。当然这种推算是可笑的。但人身体在正常情况下,就是靠这一类似的情况来保持体温的,人还要活动,还要思考,都要有能量来维持,其中的化学反应,可就要复杂得多了。

人体缺氧,最先受到损伤的是神经细胞,而且又最难恢服活力,特别是大脑受损。如果不死,也会有丧失智力,肢体残废、甚至成为完全无用的植物人的可能。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造成体内缺氧的危险因素之一是煤气中毒。煤气中的毒物,主要是一氧化碳。国外有些规定,对于城市空气的质量要求,一般不能让一氧化碳的含量超过百万分之十(10ppm),而在近海平面处,洁净的空气中,也会含有0.10ppm的一氧化碳。大城市非主要街道上,平均一氧化碳的含量水平约7ppm。运输繁忙的地区则可达到50ppm或更多,尤其下午的四、五点钟时,是它的最高峰。

人在含30ppm一氧化碳的环境中,不到八小时,就会有头痛、呕吐的反应。一氧化碳浓度超过2000ppm(0.2%)一小时左右就会使人死亡。

一氧化碳有比氧气高140倍的能力,跟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空气中若含有0.1%的一氧化碳,如人还能正常呼吸,最终体内输氧的血红蛋白,就会有60%失去跟氧结合的能力,而正常人血中,这种无力的血红蛋白只有5%左右。使结合在血红蛋白上的一氧化碳解脱下来的最好办法,首先是使中毒者能自主呼吸,并且即时让他吸入高浓度的氧,然后让病人进入高压氧仓中,进行护理和治疗。

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活动。我们平常要注意环境中空气的质量,多做户外活动,不抽烟,以保证体质健康,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的从事学习和工作。

同类推荐
  •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小红帽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小红帽

    课标是常新的,经典却是永恒的,走进经典的选择,学习兴趣的提高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本套丛书包括奥林匹斯山众神、白雪公主、百万英镑、包打听、财神与爱神、打火匣、带家具出租的房子、公主与美洲狮、好孩子的故事、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黄缘奇遇、灰姑娘、井边的牧鹅女、警察与赞美诗、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母亲的故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女巫的面包、青蛙王子、三万元遗产、沙丘的故事、忒修斯历险记、特洛伊战争、天国花园、小爱达的花、小红帽、幸福的家庭、雪人、一本不说话的书、勇敢的小裁缝。
  • 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与课程”的关系议题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而这种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专业发展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理论上探讨教师专业发展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已经积累了很多研究成果,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已成为普遍共识,课程改革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也得到了认可,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与各门学科课程改革关系的研究却有待进一步展开。
  • 新课改·高一地理备课素材(下)

    新课改·高一地理备课素材(下)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永恒的主题。教师要积累专业知识,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力求专业知识专深广博。教师的知识广而深,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敢走新路而且能走好新路。在本书中,我们为您呈现了曲折发展的数学知识创造史、鲜活真实的生活数学案例、历史长河中的数学名师与猜想、步步前行的数学探索者、轻松幽默的数学小故事,为教师的备课、教学、研究、学习提供了完善的知识储备。
  • 语文新课标必读-论语选注

    语文新课标必读-论语选注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到了五世祖木金父的时候,为了避难逃到鲁国,就在鲁国陬邑定居。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武士,因为勇武在诸侯中闻名。
  • 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校长卷)

    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校长卷)

    本书分别介绍了刘云燕、张娟英、刘菲菲等十一位校长的管理自传、管理故事、田野笔记、办学语录等。
热门推荐
  •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维摩疏释前小序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存的探索

    生存的探索

    马斯洛人格动机的理论大多以笔记、谈话、试验、演讲的方式阐述的,整个思想显得比较分散,时间跨度较大,缺少集中归纳总结,而且引用了很多比较晦涩的人物和内容,致使我们一般读者难以全面掌握马斯洛的深刻思想,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为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斯洛的人格动机理论,本书在马斯洛著作《动机与人格》和《存在心理学探索》的基础上,根据一般阅读习惯,结合现代成功励志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和归纳总结,采取通俗表达的方式,既突出了马斯洛的人格动机理论的思想,又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掌握和运用。
  • 旋灭洪荒

    旋灭洪荒

    诅咒之岛,无人能出去,也无人能进来。但是却有一个人闯了进来,从此这里的人再也无法过上安宁的生活……
  • 守护甜心之落花残月

    守护甜心之落花残月

    。。。。。呵,呵呵,原谅我词穷。。。。。。
  • 处世学老子 成事学孙子

    处世学老子 成事学孙子

    老子与孙子的传世大智慧,受到历代的不断传承与交口称赞,其光辉如同日月之光芒,永远璀璨夺目。本书将老子之《道德经》与孙子之《孙子兵法》的智慧精华加以提炼,以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写作方式,引导读者去领悟、去学习。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精彩实例,有趣而耐读,令读者在轻松有趣的品读中,很容易地学会老子与孙子的大智慧,成功地提升自身处世与成事能力,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 1234

    1234

    封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反封建反迷信的社会小青年,直到一个一个计划的实施,一场社会权利暴力的迫害,一位浑身都是迷题的人的来到,封璟发现,这个世界和自己想得竟然有如此多的不一样,一座被人刻意拆分的地宫,一场年代跨度之大的恩恩怨怨,就此拖你进入万劫不复的人生,
  • 时代大娱乐

    时代大娱乐

    这是一个秦赵在异世成为大娱乐家的故事。灯光之下,万众瞩目,人人称他为‘娱乐之王’!
  • 处世规则(一)

    处世规则(一)

    本书内容包括:做人的规则、做事的规则、交往的规则、成败的规则、得失的规则、处事的规则、平衡的规则。
  • 民工修仙记

    民工修仙记

    我是个民工,但我也有梦想。那就是:“宇宙有多大?我想去看看。”
  • 阴阳生死契

    阴阳生死契

    人之生死对应阴阳,吾手握阴阳而生,必乃天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