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任何危机都孕育着商机,并且危机愈重商机也愈大。有的危机,本质是好的,应当加以利用。有些时候,甚至需要制造危机,发现机遇;拥有应对危机的能力,就拥有在危机中变革的无限可能。
商机总在危机后
世界上的任何危机都孕育着商机,并且危机愈重商机也愈大,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商业真经。作为小老板,就应该宽分利川危机中蕴涵的商机,使自几发展壮大。
1995年,日本阪神地区发生了大地震。这次大地震使该地区几乎陷于瘫痪。当时,国内大多数报刊都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但一般人只是从中看看“热闹”而已,而北京的金某却从中窥见商机:大阪的新日本制铁所已完全停产,至少半年才能恢复,而大阪的巨型钢铁厂生产出的优质冷轧薄钢板每年向我国出口至少50万吨,在我国钢板市场上甚受欢迎。他预感到这场大地震必然影响到日铁向中国出口钢材的份额,于是立即把这信息和以前掌握的有关数据资料,提供给江苏金坛市一家钢材销售公司。公司经理马上调集人力财力,吃进5000吨优质冷薄钢板,比其他公司抢先一大步。其后不久,果不其然,一直冷清、频频降价的优质冷薄钢板因货源紧缺,每吨涨了100~400元,该公司一下子赚了近百万元。经理先生挺豪爽,到年底奖励了金某1万元人民币。
危机常在,而巧渡危机的智慧并不常在。一个优秀的人总是善于应对危机,化险为夷,更能在危机中寻求商机,趁“危”夺“机”。
古代中国,把危机变成商机的事例亦不在少数。
南宋绍兴十年七月的一天,杭州城最繁华的街市失火,火势迅猛蔓延,数以万计的房屋商铺置于汪洋火海之中。有一位裴姓的小商人,苦心经营了大半生的店铺,也恰在那条闹市中,火势越来越猛,他大半辈子的心血眼看将毁于一旦,但是他并没有让伙计和奴仆冲进火海,舍命抢救珠宝财物,而是不慌不忙地指挥他们迅速撤离,一副听天由命的神态,令众人大惑不解。然后他不动声色地派人从长江沿岸平价购回大量木材、毛竹、砖瓦、石灰等建筑用材。当这些材料像小山一样堆起来的时候,裴姓商人又归于沉寂,整天品茶饮酒,逍遥自在,好像失火压根儿与他毫无关系。大火烧了数十日之后被扑灭了,但是曾经车水马龙的杭州,大半个城已是墙倒房塌一片狼藉。不几日朝廷颁旨:重建杭州城,凡经营销售建筑用材者一律免税。于是杭州城内一时大兴土木,建筑用材供不应求,价格陡涨。裴姓商人趁机抛售建材,获利巨大,其数额远远大于被火灾焚毁的财产。这是一个久远的特例,然而蕴涵其中的经营智慧却亘古不变。
无独有偶,危机来后就是商机,国外也有很多此类事情。
美国有位经营肉类食品的老板,在报纸上看到这么一则毫不起眼的消息:墨西哥发生了类似瘟疫的流行病。他立即想到墨西哥瘟疫一旦流行起来,一定会传到美国来,而与墨西哥相邻的美国的两个州是美国肉食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如果发生瘟疫,肉类食品供应必然紧张,肉价定会飞涨。于是他先派人去墨西哥探得真情后,立即调集大量资金购买大批菜牛和生猪饲养起来。过了不久,墨西哥的瘟疫果然传到了美国这两个州,市场肉价立即飞涨。时机成熟了,他趁机大量售出菜牛和肉猪,净赚数百万美元。
趁“危”夺“机”,对小老板来讲是险招,但却也实实在在是创富之妙招。如果善加利用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财富就会滚滚而来。
把不利条件变为夺取胜利的有利条件
1917年6月15日,松下作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辞掉令人羡慕的、他还没干满两个月的检查员工作。这一决定使他告别了稳定平和的生活,从此登上一条充满艰难险阻而又波澜壮阔的人生旅途。
松下的决定确实令人费解,他从15岁进入电灯公司,由于技术精湛,频频获得提升,才22岁,就做了检查员,公司对松下寄予厚望。然而松下觉得检查员的工作实在太轻松了,简直有点无聊,于是他想起了父亲的话:“想发迹,唯一的出路,就是做生意。”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检查员的工作,用不到100日元的资金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公司的起步并不是一帆风顺,产品刚问世就遭受了灭顶之灾,好不容易卖出100只,得到的现金还不到10元,各电器行反馈的意见是:这种插座不好用。
松下的困难是明摆着的,公司的资金没有了,员工的薪水发不了,吃饭成了问题,然而松下并没有被击倒。在他典当了衣服,勉强支撑时,松下非常意外地接到了A电器商会的通知,需要1000个电扇底盘,就这样松下濒临倒闭的小厂走出了困境。
任何事物都有它矛盾的两方面,压力也是这样。适当的压力可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乐趣;适当的压力能提供刺激和挑战,对发展、成长和改变都很重要。我们的生活中就是需要用紧张来平衡幸福,用压力来实现飞跃。
如果没有困苦,没有压力,就不会有成功。台湾作家罗兰说:一个人,只因为唯恐与别人失散,而忘乎所以地和别人挤在一起卷来卷去,把别人的方向当成了自己的方向,这是一种迷失和个人思辨能力的障碍与约束。大家牵牵绊绊,拥向同一个目标,每一个人都无暇旁顾,人们却称这种现象为“竞争”,以为这就是“进步”的原动力。人们时常为了怕与别人失散而不敢自寻出路;人们也怕离开了跑道去给自己另辟蹊径会遭受淘汰出局,而只得盲目地继续跟着别人奔跑,以在跑道上的胜利为胜利,以能同众人拥挤同行为安全、为成就。这种做法实在太可悲了。
德国郎盛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王永利说:“要善于从不利因素中找出有利因素,即把不利条件变为夺取胜利的有利条件。”其实不论压力有多大,都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不要紧抱着安逸不放,要勇于走出安逸,不经历风雨就不会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