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89500000021

第21章 卷九(2)

你之所以把自己的肉体当作一个同样的东西来感觉,是由于把不断变化的肉体当作同一个东西,而且当作自己的东西来把握的非物质的东西。对于这种非物质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意识。意识把肉体当作统一性的东西把握住,并且将肉体当作完全同样的东西以及自己的东西来把握。倘若你想区别自己和他人的意识不存在,那么就无法得知自己的生存,也不可能知道他人的生存。所以,你一定会感觉意识是一切事物的基础,且不能从一定的状态变化。可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意识是会变化的。比方说,你在生存之时,就必须反复地出现睡眠现象,对你自身而言,就会感觉这种现象很简单,可是,其实这种现象却是很难了解的现象。

在你每天熟睡之时,意识是完全暂时停止的,而随着清醒又有了意识。这种意识就把肉体统一性地把握住。所以,意识一时性的停止时,也许我们感觉到肉体就会分解而不会成为一个统一体,可是,在我们的自然睡眠中,这种状况却不会发生。

不但如此,意识即与肉体一样,也在逐渐地变化着。你在3岁之时和成人之后的意识是全然不同的。所以说,没有完全相同而不会变化的意识。

总之,在人类中,并无同一不变的肉体,而能区别自己的肉体和他人的肉体的东西——即人的意识,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简单地说,一个人生存中,并无同一不变的继续下去的意识。那么,把这一切一连串的意识连接起来,统一起来的东西是什么?我们的最本源性的自我是什么?自己的肉体生存以及从肉体产生的一连串的意识并非很简单地组合起来——将连续性会产生的各种意识延着一条线统一起来,则这个自我是什么?这个问题相当深奥,似乎很难解说。其实,小孩每天都会把这个解答简单地说出,它就是“我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

为何一个人会说“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为何会喜爱某些东西而不喜爱另一些东西?其理由无人知晓。可是,这种“喜爱某些东西,而不喜爱另一些东西”的人的特性乃成为每一个人的生命基础,也是将每一个人内心会产生的各种意识统一起来的东西。

外界的一切东西对人类有相同的作用,对每一个人有相同的作用,可是接受者的印象却完全不同,纵使人们处于同一条件中,所受到的印象也完全不同。这种印象是依个人的解释而可以分出优劣、强弱的。

由于“喜爱某些东西,不喜爱另一些东西”,人的内心就有一连串的意识产生。所以,将这些断断续续的意识统一而成为人的基础的自我,也是“喜爱某些东西,不喜爱另一些东西”的人的特性,这种特性乃是人在生存中会继续发展的,而且这种特性是我们看不到也不会知道的,从过去的世代至我们诞生之时已经附于我们的身上。

这种多多少少会爱某种东西又不喜爱另一种东西的人的特性,一般称之为个性。也就是在场所与时间上的某种条件中而每一个人所具有的性质,可是,这种解释却是错误的。因为,喜爱某些东西又不喜爱另一些东西的人的基本特性并非从时间性或空间性所产生的。你在诞生之时,已具有喜爱某些东西的这种特性,所以,时间性或空间性的条件对于人类,有时会作用,有时则不会作用。

统一性地把握住你的肉体的意识,以及将这些意识连接统一起来的东西,虽然和时间性、空间性的条件无关,可是却很清楚地存在着。这种存在的东西就是你超越着时间、空间带至这个世界来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不折不扣的自我。

自我对于世界而言,即具一定的特殊关系。你之所以了解自己,就是靠这个基本的特性,自己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当你要了解他人时,就必须认清他人对世界所具有的特殊关系。你与他人要作为精神上的交友时,就不会重视此人外表上的容貌,而必须知其本质,也就是必须了解此人对世界具有何种特殊关系、必须了解“这个人喜爱什么,而不喜爱什么”。

当你要了解牛、马、狗、猫等动物,且要进一步与它们作为精神的交友时,首先必须知道的并非这些动物的外型,而必须了解每一种动物对世界所具有的特殊关系,了解这些动物究竟喜爱什么、不喜爱什么。人能够区别各种动物并非完全靠动物的外型,而是靠各种动物对世界所具有的特殊关系——例如,狮子有狮子所喜爱的东西,鱼类有鱼类所喜爱的东西,蜘蛛有蜘蛛所喜爱的东西。由于它们所喜爱的东西不同,你才能将它们分类且视之为特殊的生物。

总之,你对于自己以及全世界的认识是来自你对世界所具有的特殊关系。由于这种关系,你才能够认识他人,因而这些他人对世界也各自具有特殊关系。你对世界所具有的特殊关系,并非你诞生之后才确立的,这种特殊关系并非随着你的肉体开始的,也并非随着一连串意识开始。

受到时间束缚的你的意识及其所统一的肉体都有可能灭亡,但是形成自我的东西乃是对一切事物形成我们所认识的出发点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对世界所具有的特殊关系是不可能灭亡的。这是因为,只有这种东西才是真正地存在着的,倘若这种东西不存在,那我们就无法得知自己体内所产生的一连串意识,也不知自己的肉体,甚至自己的生存与他人的生存也无法得知。

所以,纵使肉体与意识灭亡,也不表示着我们对世界所具有的特殊关系也会灭亡;对世界所具有的关系,并非我们诞生之后才开始产生。

人生本无常,应勇敢地接受

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生的必然和死的必然都是一样的。我们曾经体味过酸、甜、苦、辣的滋味,感受过喜、怒、哀、乐的心情,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幼稚变为成熟,所以,在我们为自己的经历而喜悦时,又何必以痛苦的心态面对死亡呢?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妇人,只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她对这唯一的孩子百般呵护。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妇人的独生子有一天忽然染上恶疾。虽然妇人尽其所能邀请各方名医来给她的儿子看病,但是医师们在诊视以后都相继摇头叹息,束手无策。不久,妇人的独生子就离开了人世。

这突然而至的打击就像晴天霹雳,让妇人伤透了心。她天天守在儿子的坟前,夜以继日地哀伤哭泣。她形若槁木,面如死灰,悲伤地喃喃自语:“在这个世间,儿子是我唯一的亲人,现在他竟然舍下了我先走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地活着,有什么意思啊?今后我要依靠谁啊?……唉!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妇人决定不再离开坟前一步,她要和自己心爱的儿子死在一起!4天、5天过去了,妇人一粒米也没有吃,她哀伤地守在坟前哭泣,爱子就此永别的事实如锥刺心,实在是让妇人痛不欲生啊!这时,远方的佛陀观察到这个情形,就带领了500位清净比丘前往墓冢。佛陀与比丘们是这么样的安详、庄严,当这一行清净的队伍宁静地从远处走过来时,妇人远远地就感受到佛陀的慈光,她认出了佛陀!

她忽然想到世尊的大威德力,正可以解除她的烦忧。于是她迎上前去,向佛陀五体投地行接足礼。佛陀慈愍地望着她,缓缓地问道:“你为什么一个人孤单地在这墓冢之间呢?”

妇人忍住悲痛回答:“伟大的世尊啊!我唯一的儿子带着我一生的希望走了,他走了,我活下去的勇气也随着他走了!”佛陀听了妇人哀痛的叙述,便问道:“你想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吗?”“世尊!那是我的希望!”妇人仿佛是水中的溺者抓到浮木一般。“只要你点着上好的香来到这里,我便能咒愿,使你的儿子复活。”佛陀接着嘱咐:“但是,记住!这上好的香要用家中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来点燃。”

妇人听了,二话不说,赶紧准备上好的香,拿着香立刻去寻找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她见人就问:“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家父前不久刚往生。”“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妹妹一个月前走了。”“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家中祖先乃至于与我同辈的兄弟姊妹都一个接着一个过世了。”……妇人始终不死心,然而,问遍了村里的人家,没有一家是没死过人的,她找不到这种火来点香,失望地走回坟前,向佛陀说:“大德世尊,我走遍了整个村落,每一家都有家人去世,没有家里不死人的啊……”

佛陀见因缘成熟,就对妇人说:“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着生灭、无常的道理在运行;春天,百花盛开,树木抽芽,到了秋天,树叶飘落,乃至草木枯萎;这就是无常相。人也是一样的,有生必有死,谁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苦,并不是只有你心爱的儿子才经历这变化无常的过程啊!所以,你又何必执迷不悟,一心寻死呢?能活着,就要珍惜可贵的生命,运用这个人身来修行,体悟无常的真理,从苦中解脱。”

妇人听了佛陀为她宣说无常的真谛,立刻扭转了自己错误的观念。

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消逝,然而能洞察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洞察到并能够超越的人更是微乎其微。通常,人们总是沉浸在种种短暂幻化泡沫式的欢乐中,不愿意正视这些。然而,无常本就是生命存在的痛苦事实,故生命从来就没有停止流逝。

生命的流逝乃至消失,是必须面对的事实,逃避是不可能的,也无法逃避。无常的真理在事物中无时无刻不在现身说法:依恋的亲人突然间死去,熟悉的环境时有变迁,周围的人物也时有更换……要记住,享受只是暂时,拥有无法永恒。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今都已不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南征北战,叱咤风云,风流占尽,转眼间失意悲伤,仰天长啸,感叹人世,瞑目长逝了,也都化成一捧寒灰,连缅怀的袅袅香烟皆无。所以说,人世间的荣耀与悲哀,到最后都会埋在土里,化作寒灰。春该常在,花应常开,而春来了又去了,了无踪迹;花开了又落了,花瓣也被夜里的风雨击得粉碎,混同泥尘,流得不知去处。的确,每当人们提起“人生无常”这个观念,大多认为意义是负面的,但你是否曾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若不是有无常的存在,花儿永远不会开放,始终保持含苞的姿态,那大自然岂不是太无趣了吗?

大自然中,当花草树木的种子悄悄地掉落大地,无常就开始包围着它们,让阳光、土和水来滋养和改变它们,不消多久,植物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和结果,让人们惊异于生命的可贵,这是无常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喜悦。

人们害怕无常,不喜欢无常带来的负面改变。但是,任何现象都是一体两面的,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好就有坏,有对就有错,有生就有死,有天堂也有地狱,因此不必害怕无常,反而要勇敢地接受无常,迎接它令人欢喜的一面,也接受它使人痛苦的另一面。

自杀是一种弱者的行为

生命是一个由生到死的自然过程,我们就应该尊重这一过程,对死不必畏惧,但也不要提前去结束你活着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你的生命不仅属于你一个人。

自杀是一种弱者的行为,是对生命意义无知的表现。其实,一个人之所以想要自杀,不外乎太自私、太为自己着想,没有能力应付外来的压力。

一个人,如果天天只想着“我”、“我想”、“我要”、“我爱”,就会感到生命很有限,就能够活出责任,活出心中有人,自然不会想要自杀。

一个人要爱大自然,这么美好的山河大地,为什么要离开呢?一个人要爱国家、社会、众生,这么有成就的社会,何以不爱它就想离开呢?想到家人、朋友,他们不是都爱过你、帮助过你吗?你何以忍心离开大家呢?

有的人在世时常觉得“生不如死”,但是自杀后其实是“死更不如生”。自杀而死,虽然方法不同,但自始至终,痛苦了了分明,你也并没有因此获得生命的自由。

所以,自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死,不是痛苦的结束,而只是开始。佛教讲善终,能够善终才能往生善道,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我们反对任何戕害生命的做法,一个人应该在有生之年,发挥生命的光与热,以奉献一己、服务大众来扩大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延续生命的希望与未来,这才是正当的信仰之道,也才是我们面对人生应有的正确态度。

现代人工作忙碌,加上许多人因为追求完美,希望获得他人肯定而不断给予自己压力,加上又过度压抑情绪,压力指数也就一直降不下来,一旦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忧郁症。因此,适时为情绪找出口,以及旁人的陪伴与倾听也非常重要。

想要真正走出生命“忧”谷,除了可求助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治疗外,对当事者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出自己的压力源头,学习如何处理压力、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压力如影随形,压得人喘不过气。

另外,如何舒解压力也是增加保护因子的良方,进行运动、旅游、散步、打坐、瑜伽等都是不错的方式。

同类推荐
  •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哲学世界博大精深,穷其毕生之力所钻研的理念论是他一切哲学的核心。这是他从巴门尼德的逻辑、毕达哥拉斯的数形玄学理论、赫拉克利物的热情及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出发,创造出的一种具有极大诱惑力又能满足宗教情操的哲学。柏拉图有力地发展了世界可知论,这对自在自为的认知行为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从而使之达到了一个明确的高度,他认为知识是可以得到的。这是他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最大贡献。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简单逻辑学

    简单逻辑学

    通俗易懂的逻辑学入门读本。轻松搞定逻辑学中的概念、思维定式和规则。容易操作掌握的逻辑使用法则,不论演讲、谈判、说话、办事,都能让你做到条理、清 楚、不让人误会和不解!这是一本涵盖正式及非正式逻辑谬误的难得好书,快速提升你的推理能力,学会用清醒的头脑辨别真假,让思考变得简单,让行动变得快捷。
  • 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本书精选我们所熟知的国粹经典,比如古代图书典籍、种类不同的戏曲、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武术、中医、民间艺术以及传统的建筑、服饰和烹饪等,根据与之相关的故事和它本身的特点,发掘国粹中所蕴藏的传统智慧,探寻个中滋味,让读者领悟立身处世的道理。
  • 小窗幽记(下)

    小窗幽记(下)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热门推荐
  • 真命天子在灵异世界

    真命天子在灵异世界

    六界仙侠奇缘,腹黑撒坦。。。。。。。。。。。。。
  • 家有美娇妻

    家有美娇妻

    一个苦逼的穷大学生,从小父母双亡。本来会平凡的过完一生,但是,因为一次意外,使他学会了修真之法,从这一刻开始,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在他身边发生了很多事。其中也是危险重重,同时他也开始走桃花运,而且是那种暴强到令人发指的桃花运。逍遥都市中,看我猎尽天下美女。
  • 兄弟恩怨

    兄弟恩怨

    小说主人公陆晓白,原本是一个乐观开朗、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因家庭突然发生重大变故,以及接踵而来的种种不幸遭遇,使他悲愤交加,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了很大的怀疑和戒备,长期的阴暗心理使他的性情变得很冷漠、孤僻、自私和暴躁,做事好冒进,不计后果,从而坠入罪恶的深渊,最终毁灭了自己;冯天宇,原本生活在一个缺乏温暖、教育失败的糟糕家庭,因父母在一场地震中双双离世,幸运地受到一对膝下无子女的夫妇好心收养,并对他施与良好的教育,他在获得关爱和知识的同时,也使笼罩在他身上的冷漠、孤僻的阴云渐渐散去,从而成为一个对家庭、朋友和社会有贡献的人。《兄弟恩怨》着重描写了冯天宇和陆晓白这对结拜兄弟之间的友谊、猜忌、嫌恶和仇恨,他们的猜忌和仇恨的产生源于同时爱上了一个冷艳、矜持和勇敢的女孩,在爱情面前,他们的友谊不堪一击;小说讲述了人在逆境中如何迈向成功的精彩故事;同时还描述了社会上千奇百怪的丑陋现象......
  • 明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明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 霸汉第四卷

    霸汉第四卷

    无赖少年林涉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就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
  • 英雄联盟之电竞校长

    英雄联盟之电竞校长

    搅动世界电竞,成就传奇神话。他是英雄联盟职业玩家,也是校长,更是LOL的神话。
  • 网游之繁华迷梦

    网游之繁华迷梦

    几个性格各异的少男少女,在虚拟网游中的爱恨情仇!繁华落尽,迷梦初醒,她们是幸福还是悲哀?一切等待你来开启!PS.此文为言情网游文,言情为主,网游为辅!如果喜欢数据流网游文,可我的另一本文文《网游之妖花》
  • 一个外企高管的职言

    一个外企高管的职言

    世界500强某知名品牌手机企业高管。长期从事研发、市场、销售工作,辗转于全球知名500强企业之间数十年,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与实践经验.对外企幕后“潜规则”了如指掌。
  • 穿越之第一佳人

    穿越之第一佳人

    庭院里。“表妹,如果可以穿越,你会希望穿到什么环境啊?”廖依依支着下巴,目光淡如水。“那我肯定要去江湖!那才是美男帅哥的集中地啊!而且超好玩!”洛采儿咬着苹果,抹去嘴角因幻想而流出的口水。廖依依沉默地看着她,最终淡然一笑,“是吗?但是,我可是很喜欢宫廷的呢!”可如果有一天,表妹穿越到了皇宫,表姐穿越到了江湖,一切又会如何发展?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最强至尊王者系统

    最强至尊王者系统

    天降神秘系统,成就不凡传奇!至尊王者,谁与争锋?系统语录:【连区区一个比赛都得不到第一的男人,又怎么能够成为至尊王者呢?】【连区区一个漂亮女人都驾驭不了的男人,又怎么能够成为至尊王者呢?】【连区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