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89500000009

第9章 卷四(2)

每个人都清楚,我们不一定只在顺境中才带着充实感去思考去生存。甚至可以说,越是安于顺境,便越是意味着放弃作为人的生存。顺境,应当成为更大的冒险与挑战的前沿阵地。这样一来,它便不再是任人安于其中的所谓顺境了。当然,在逆境中我们往往处于窘迫无着的境地,谁也没有必要自寻逆境,但世界上有几人从来不曾身处逆境呢?

当你置身逆境时,如果想要超越环境,必然与之形成对立的紧张关系,便不得不面对着某个障碍。在这样的时候,你会经常吃惊地发现,自己发挥出了从未觉察到的力量,而那个障碍也不像想象的那么绝对了。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候,你感觉到了充实,并在充实感之下有了更多可以发挥的力量。

这里所谓好好地想、好好地活,实际上也就是说,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障碍,都可以把思考与生存转变为一种欢乐。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着障碍,尽管有些其实并不很显眼。每个人都不可能只生活在和睦融洽的外部环境中,同时也要生活在各种对立关系之中。

事实上,真要好好地想、好好地活,在实行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特别是思考一般总被认为是与生存动力的生命力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的。在《浮士德》中,摩菲斯特有一段名言:“那终日尽在思索的人好比中了魔法的牛马,尽管四周有无际的青草,却只在那寸草不生的荒野上转来转去。”

的确,思考经常伴随着一种阴郁感。这从“思虑”一词的词义就可以看出来:除了思想、考虑,还有一层担心、忧虑的意思。而思考之所以总是与阴郁缠在一起,可能是因为思考便意味着由于某种不得已的情况,或出于自愿,而暂时需要中断正在进行的行动。比如步行迷了路,一时间便徒然站在岔路口,不知所措——就这点来说,也确实可以将思考当作行为和生命的对立面。

不过,思考虽然是某种看得见的行为的中断,却并不是运动的终止。即使在这种行为的中断和停止时,思考的目的也正是再次与行为及生命联结起来,正是超越遇到的障碍、困难而好好地生存下去。

这里的问题是,思考有时只是孤立的,并不能与行为及生命联结起来——当然,这种联结未必都是直接、紧密的。这是因为学术、思想、制度等在某种程度上有其自身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又自有其与行为及生命相联结的独特方式。

但不容忽视的是,思考的方向无论如何不能偏离于联结,否则就只能成为一片不毛之地。只有不偏离这个方向,思考才能使生命欢乐倍增,使人们生存在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可能性的环境中。事实上,即使在间接联结的情况下,只要思考回归到生存,契合了生命的节奏,思考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欢乐。唯有如此,你才能够在充实感中好好地思考,才能够力求自己的一生富有意义,应付自如,好好地生存。

这里提到了“自己的一生”、“自己好好地生存”,并不是说谁都可以一切尽如己愿地去生存。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受现实中诸如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等各种条件制约的。

一个人生存的国家、社会、时代、境遇,决定了他总要背负起一定的过去,这并不取决于他自己的意志。在这种过去的延长线上,又延续着每个人走过来的道路,那是不可随意取消抹杀的、每个人各不相同的、无法逃避的生存。

无论从自己的角度看,别人的位置多么令人羡慕;或者相反,别人的境遇多么令人同情,你都不可能与之互换。设身于别人的处境,这是人类相互理解中的重要行为,是人类的重要特性之一。然而,这也只是在一定限度之内才是可能的,毕竟,自己只能是自己。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己的”一生,首先意味着是“无可替代”的一生。但是并不能由此认为一切都已是决定好的,完全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尽管每个人所背负的外在条件是无法改变的,但其中仍包含许多可能性和可供选择的余地。

再者,说一个人背负的过去是无法改变的,是指它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赋予它怎样的意义,却是现在乃至以后的问题。我们不是说过去的诸种限定不涉及意义,而是说它不是绝对的。这就决定了在生存的过程中,每个人因时因地选择、决断以及有意识的努力,可以大大改变今后的可能性。

这种选择决断,不仅仅是指那种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的非左即右的明确决断,还包括了那些往往以不起眼的形式出现于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选择和决断。比如,看哪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是一种选择,看多长时间也是一种远择;下班或放学后是在外边转一圈,还是直接回家需要做出决断;想减少吸烟量也是一种决断……

总之,只要你不囿于自己的惰性、力求自觉地生存,选择与决断将时刻在你面前。这将关系到在生活中你是不是每天都能有一些新鲜的发现,并能把这些新鲜的发现积累起来。

这里要提醒一句,做出选择与决断乃至有意识的努力,缺少了思考是不可能的。我们就是这样:离开生存谈思考一无所获,而离开思考也不能好好地生存。尽管如此,在生存过程中思考也并不是呈直线延伸着,有时我们觉得需要反观自身、思考自我,而有时却感觉不到这种需要。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我们需要反观自身、需要自觉地思考呢?恐怕有这么几种情况:当那种作为自己思考的前提和基础的东西,本以为是不证自明的、确实不变的、从没有怀疑过的东西一旦发生动摇的时候;遇到各种挫折的时候;对自己的生存发生疑虑的时候;人一生中关键的年龄、历史上的转换期,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的自我与外在环境之间会产生某种不安定,最容易使人自觉地思考自我。反之,人们与环境的关系越是安定,越是相信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价值观并能从中感到生存意义,就越是不需要反观自身。

信心是日积月累起来的

自信和大胆的决断往往是商业界领袖们的优秀品质,西方最成功的一位经理是一个几乎能在瞬间做出决定的人,但是,他也常常歪歪嘴说:“我能迅速地出错。”有一次,当别人问他是否相信“三思而后行”的格言时,他回答说:“不,那个公理的麻烦之处在于,如果你考虑得太久或太多,你就永远也行动不了。”这种无所畏惧,追求自身最高境界的品质,不是一夜之间可以造就的。信心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当然,在开拓人生的每一过程中,都将有挫折与失望伴随,光凭勇气并不能完全确保成功,但尽力而为后失败的人,总比那些不去努力坐等成功的人好得多。很多人因为时常朗诵或默诵一句“全面性改造自我”的暗示的句子,而获得了令人诧异的进步:身体有疾病的获得痊愈,工作有问题的能够克服,婚姻有障碍的得以解决,金钱有困难的迎刃而解。总之,不好的变好,好的变成更好。

自我暗示其实是运用语言来改变自己。语言真的有无穷魔力,当你喜欢的人对你说:“你真有用!”这四个字会有巨大的推动力;反之,当你喜欢的人对你说:“你真没用!”这四个字会有巨大的挫折力。

每天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在不断的进步中的人。”这个句子的魔力,能够将你的潜意识转化为成功的核导弹。所以,要实现梦想,达到目标,就需要反复操作成功意念法,并给予自己正面暗示。在此基础上全力拼搏,不达到目标绝不罢休。

事实上,唯一避免犯错和失败的方法就是什么事都不做。有些错误与失败确实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然而,“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没有挫折,便无法成就伟大的事业。

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而失败者一再失败,却不能从中获得任何教训,反而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在我们的内心当中,一般存有两股力量,一股力量使我们觉得自己天生是做伟人的;另一股力量却时时提醒我们:“你办不到!”这样一对矛盾的内部力量的斗争,在我们遇到困境与失败时,会变得更加激烈。

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疑和害怕失败。它们经常扯你的后腿,不让你去尝试,或在失败后给你以打击;它们吸取你的能量,使得你只能使用真正的能力的一小部分。

在许多时候,我们会觉得一切都完了,好像生活走到了尽头,好像人生的音乐从自己的生活中消失了,但实际上音乐依然在我们心中。

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在哪里,也不论我们的环境如何,我们的遭遇有多么不幸,生活的音乐始终不会消失。它在我们的内心里面,只要我们注意听,我们就会发现它的美妙。

华盛顿·欧文曾经说过:“思想浅薄的人会因为生活的不幸而变得胆小和畏怯,而思想伟大的人则只会因此而振作起来。”我们要想一直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前行,永远相信自己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有的人倒是有股“牛劲”,总不肯服输,然而等待他的却总是一次次的失败。究其原因,起码有两点:一是“事不秘则败”,蛮干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主观、想当然,计划、设想只是来源于火热的激情;二是不善于认真总结教训,挫折意味你不会观察,不会怀疑,不会思考,不会融会贯通,不会辨别真假……总之,挫折中隐含着你智慧品质的不足,一个聪明人之所以聪明,就在于抓住自己的失误,而且不失时机地汲取智慧的营养。

也有不少人遇到的挫折,并非是因为自己个性品质、智慧品质的不足,而是在于人为设置的障碍接踵而来,使你寸步难行。这时,本来轻易能完成的事,竟然变成不可逾越的障碍了。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总结自己社会性的不成熟和社会技巧的不足。

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冒险则成为通向强者的必由之路。在很多情况下,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就是因为他们敢为别人所不敢为。

人类的胆魄和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一无所有的环境里,只要具备这种力量,依旧可以使人类走出冥冥洪荒,开创伟大的奇迹。勇于向自己提出挑战往往是成功的开始,如果失去了不断挑战的精神,那么人类社会也就不会发展到今天了。

同类推荐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读易经有学问

    读易经有学问

    “易”就是变易、变革,《易经》提倡变革,并指争人们去应对变革、引领变革《易经》上说:“改命,吉。”这就是让人们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易”就是容易、简单,《易经》将一切还原为简单,指导人们用简易手段获取胜利。《易经》上说“匪夷所思”,就是说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可以简单化解。“易”就是交易、交换,《易经》指出:没有失去就没有拥有,我们必须学会交换。《易经》上说:“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就是说只要我们善于动用天地四方(即“六位”)的资源,就可换取成功的自由境界。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当时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高度发展。正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源泉一样,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二千年来思想发展的源泉。法家的治国之术为历代统治者所推行,其中必有其合理因素,法家思想及法家精神中必有其精华。这些对我们今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多有可供借鉴之处。即使是其糟粕部分,对于我们提高认识,进一步肃清封建流毒,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并非毫无益处。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热门推荐
  • 嫩草降老牛

    嫩草降老牛

    “学姐……你不是说我笨吗?”“可我没想到你已经笨得人神共愤了。”“……”“脑残没药医,学弟节哀。”“……”
  • 我的小男人

    我的小男人

    袁紫柔,30岁的豆腐渣女人,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无意间发现准新郎和别人的暧昧短信,一气之下做了落跑新娘。。。董浩淼,22岁优质男,除了臭屁没有其他本事的某集团继承人,法国留学回国后,由于不愿继承家族事业而离家出走。原本两个世界的人,通过一次车祸,创造了怎样的惊世误会?这一对欢喜冤家究竟又创造了怎样的爱情奇迹??
  • 驱魔浪人

    驱魔浪人

    要是认为《易经》是用来算命的,那你可够迷信的。与鬼神有顾盼,人似看鬼,鬼亦似俯而看人。沙客们难能可贵的是事不做绝,却偏偏忘了最重要的是什么,把对活死人的恐惧与探索带入到现实,这不算是无畏。术士们用他们手中的东西,荷叶铲,铁杆兵。。。那些已经死了的东西死了又活了!这个世界上有两个轴,自以为燕山剑老,沧海沉珠,会是出头的日子?说不清,那些老事物的规律正在消亡,而我还活着。。。
  • 傲娇公主:你被捕了

    傲娇公主:你被捕了

    此文以弃。换成《我唯一的公主殿下》,请大家重搜!【鞠躬】
  • 风,在吹

    风,在吹

    他,忍受着千年的苦,为的只是想和她永远相守,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无论他怎样努力,一切还是那么的不可能,千年来一次次的付出,总是化为空气,随风飘散,今生有会是什么样的呢?……看着眼前这个俊美无比的男生,她,有种窒息的感觉,好像她欠了他什么似的,她刻意地躲着他,但最后荏苒没有逃脱爱上他的命运,就在她觉得自己很幸福时,他却……
  • 安沐辰霖

    安沐辰霖

    或许生命的意义在于成长;或许世界将应有你而生动;或许……我愿是小小的帆,去来一场旅行。
  • 重生之半面海棠

    重生之半面海棠

    她—S国顶尖杀手,同是药品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员,专功医理药剂研制。她冷静,思维敏捷,出任务从未有过失误。当然她还有不为人知的奇特异能。一朝穿越,变成草包,痴呆小姐。他—冷如冰山,没有感情、冷酷,腹黑。感情如黑白墨画一样简单.当与她相遇时,便是一眼万年。两人历经坎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人携手傲视天下,生生世世永相守。
  • 如你所爱

    如你所爱

    当她知道一个红了半边天的偶像就是自己一心念念的人时。看着自己宿舍中的三只小全部是他的粉丝,她崩溃了。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明明是同一个宿舍同一张网,我为什么不知道你们念了两年的偶像就是她,她是刚穿越过来的吗?但是没关系,虽然错过了那么多年,但偶是开着外挂接近你们家偶像的,不对,是我们家的。
  • 末世传说

    末世传说

    异界生物入侵,末日来临,种族存亡战争爆发,跨国际保护伞公司释放新型病毒,融合病毒身体进化,得到异能,失败变成丧尸,刘展鹏在寻找恋人的路上融合了病毒,到处有丧尸出没,异界生物时而出现,带着同伴在夹缝中求存,绝地反击后,依旧没能取胜,掩护自己的女人逃离时,进入有黄金死亡三角洲之称的神秘海域,没想到在落入神秘漩涡后,竟然到了一个让自己无法接受的现实中,流传了几千年的神话传说竟然是一个笑话,原来开天辟地与捏土造人的人竟然是......。
  • 生活之甜系列:七天提升绘画技巧

    生活之甜系列:七天提升绘画技巧

    本书作者为知名作家,书中分享了作者多年绘画生涯中积累的非常实用和权威的经验,对很多绘画爱好者和学习绘画的学生都有很实际的指导意义。书中运用大量画作举例,使读者更加直观的理解作者所描写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