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90000000004

第4章 致大海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诵,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诗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媒体设计】

投影仪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解题

1.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2.背景介绍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由于诗歌具有跳跃性,学生初读这首诗时,一时难以把握这首诗的结构思路。教者可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领悟思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路。

问题一: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句画出来。

学生边轻声诵读边圈点思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节~7节);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13节);永久怀念大海(14节~15节)。

问题二: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明确: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的。

2.具体研习。

问题一: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明确: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如诗句“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的船只就会被覆亡。”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问题二:作者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明确: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问题三: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

明确: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如诗句:“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这里“隐秘的愿望”即第6节诗人所写的“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

问题四: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以上研习,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轻易加以否定。另外要求学生通过具体诗句来表明自己的看法,切忌架空分析。)

3.欣赏品味。

欣赏品味是在对全诗理解基础上的更高一层次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选择一到两处自认为最精彩之处进行品味,并组织学生讨论评判。

欣赏品味例一: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因为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为诗人发出“忧郁的怨诉”,而大海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这临别时,她又向诗人发出了“召唤的喧响”,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因而诗人在第3节中不禁直抒胸臆:“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矢志追求。

欣赏品味例二: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进而诗人想像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并用“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

欣赏品味例三: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这里的“歌者”指拜伦。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为自由而战的革命者,因而诗人对他十分崇敬,认为他虽已离开人世,但他的“桂冠”棗诗人作品与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诗人充满激情地呼告大海“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为伟大的诗人而歌唱!诗人在这里缅怀拜伦,赞美拜伦,正是赞美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欣赏品味四: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恼心伤”,这时“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棗峭岩,海湾,闪光,阴影,波浪,带到“荒漠之乡”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

(以上例举供教师教学时参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欣赏品味和评判,由于学生平时接触外国诗歌不多,对作者的生平又不甚了解,在欣赏品味时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但决不要包办代替。学生的欣赏品味只要不违逆诗歌的主题,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

4.课堂训练。

根据本课的体裁特点,主要进行诵读训练,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进一步体味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可要求学生划出诗歌诵读时的停顿与重音。

如1段-4段朗诵时的停顿与重音: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

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

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以上训练教师应作诵读指导。各句中诵读时的停顿,除语法停顿外,还有逻辑停顿,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如“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在“你”处略作停顿,突出强调了“大海”。诵读时的重音也是为了强调某种语意或突出某种感情。如“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自由奔放”四字重读,突出强调了“大海”的象征意义。)

5.课堂小结。

欣赏诗歌,首先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溶注了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它往往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也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把握了此点便等于掌握了解读诗歌的钥匙,另外要欣赏品味诗歌深刻的内涵和佳妙之处,还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只有这样涵泳咀嚼才能探微览胜,深入佳境。

6.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致大海》,能做到脱稿朗诵。

诵读普希金的《致恰阿达耶夫》,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类推荐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推理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推理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西方大学改革史略

    西方大学改革史略

    众所周知,现代大学诞生于中世纪欧洲,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大学改革的历史,严格地说只有两百年。改革的含义是指改掉事物中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合理、完善且更加切合需要。
  • 人员培训与开发

    人员培训与开发

    本书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人员培训与开发概述、战略性人员培训与开发、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与培训效果转化等。
  • 成语故事(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成语故事(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成语是中华语言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强烈的文学色彩。本书精选近千个能够体现我国历史人文色彩、具有良好寓意、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让读者从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开始,去一点点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感悟成长的智慧!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读书的艺术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读书的艺术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热门推荐
  • 阡陌七日

    阡陌七日

    用“无与伦比”来形容自己的作品,可能很多人看了会觉着我有点犯二,但我还是大刺刺地将其冠以此文之上。原因无他,我,,一个盲人,一支拙笔,讲诉一出真实的人间喜剧!七日之旅,是七个圈子的真实再现和交融,咸苦麻辣酸涩甜,人间悲喜如烈火烹油,五味繁杂。且随我这一笔荒唐,窥览纷呈人间。/书友群:542852949
  • 快穿之爱无对错

    快穿之爱无对错

    逗比女孩莫小米为了躲避债主的追杀而莫名其妙的和某个奇葩的系统签订契约的故事。当两个不要脸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什么?没错,就是超级不要脸!简介无能,详情请入坑看!
  • 疯士

    疯士

    "孩子,老子告诉你啊!想当年你老爸我跟着你爷爷一起去驱鬼杀僵尸的时候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啊..."我鄙夷的看了父亲一眼"这个故事你已经跟我吹了十七年了,可不可以换个?"“哎呀,你这狗崽子小时候不是最喜欢老子讲这些故事吗,现在怎么还嫌弃你老子了。”父亲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黄色符咒满脸酒意的指着符“我告诉你啊,呃...这符.......哎,老子还没讲完呢,你去哪啊,回来,回来......”
  •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孩子出口成“脏”、谎话连篇、撒泼打滚、过分挑食、痴迷游戏、攀比显阔、装着追星、学习应付了事……您是否也对孩子的这些问题一筹莫展?您很清楚,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生活中,对于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确要说“不”,要让孩子明确知道一不是自己的所有要求就能得到满足,不是自己想做什么都可以为所欲为。但这个“不”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在什么情况下要给予孩子鼓励与引导,什么情况下要坚定地说“不”,最重要的该怎样说“不”呢,这,就是本书要与您探讨解决的问题。
  • 网游之足竟世俱杯

    网游之足竟世俱杯

    没有足球的沙漠,只有网络的荒野。球王?传奇巨星?教练?在这里,你,也可以做到!
  • 暗恋不是沉默

    暗恋不是沉默

    那一年,命运遇到了那个暗恋的人。沉默,是一种守护,可是,暗恋的波涛汹涌只有自己知道。痛吗?或许不觉得吧,多年以后,它还是值得回味的,即使现在,我身边有了最爱的人,也有了自己最希望的家庭。
  • 重生修仙

    重生修仙

    众圣谋西游而我获利,误入异宇宙而我为尊。且看凌风如何在西游之中浑水摸鱼,夺灵宝、提修为,在异宇宙之内,成圣做祖,掌天道。
  • 重生之金牌农女

    重生之金牌农女

    本是官家千金,却沦为草芥,上有面慈心狠嚣张姨娘,下有病弱年幼亲弟,还有被逼为奴的软弱娘亲。水意一朝穿越,等着她的不是幸福重生,而是一瓢滚烫的汤水。从此恶女当道,白手起家,拖家带口奔小康。
  • 将军娘子请留步

    将军娘子请留步

    苏氏丝绸一夜倒闭,苏小荷被逼替兄充军。将军傅倾圣化身完美男神迷得她神魂颠倒,直到她突然发现傅大将军心中只系男儿们。苏小荷心伤慌忙逃出军队,岂料又被莫名扣上“亵玩平安公主”大罪,双重打击突然天降,这世界上真有如此巧合之事?邻国王子突然大肆通缉她,青梅竹马何尓翎竟然活着再次出现,老天还嫌苏小荷生活不够丰富多彩,傅倾圣跟着凑热闹深情向她表白。苏小荷只能假死继续逃避,一改女儿身回到西湖。西湖大变早已不是原来风光,傅倾圣突然战死沙场;程天阳莫名失踪疆边;何尓翎突然再次消失;正与邻国王子成婚的苏小荷偶然得知七年前苏氏丝绸倒闭的真相,当即逃婚。
  • 青果

    青果

    青果:果之未熟,少年懵懂,爱情初萌,梦想未竟。青果,是过程,迹是悬念,是成熟?是夭折?是吉?是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