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能使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内心完美,事业成功。勤奋是无价之宝,勤奋是幸运之母,上帝对勤奋给予一切。人生真正所缺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换言之,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奋的意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没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断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懒惰,等于将自己活埋,因为懒惰中存在着永恒的绝望。年轻人最黑暗的时光,是当他们坐下来默想如何去不用劳力而获得金钱的时候。懒惰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诱惑的温床,疾病的摇篮,德行的坟墓。我们有理由不聪明,却没有理由不勤奋,惟有勤奋才能成就辉煌的未来。
懒惰注定一事无成
懒惰,一是身体懒惰,二是大脑懒惰。身体懒惰的人光想不干,大脑懒惰的人光干不想。身体懒惰的人每次想的都是不同的问题,说不准常常还会想出些新鲜的思想和念头,但什么都不干;大脑懒惰的人一辈子干的都是同样的工作,但从来不考虑去改变什么。这两种懒惰一般很少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因为身体和大脑同时懒惰,结局只有失败。
一、懒惰与平庸有约
人生所缺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换言之,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奋的意志。一个人懒惰,等于将自己活埋,因为懒惰中存在着永恒的绝望。年轻人最黑暗的时光,是当他们坐下来默想如何去不用劳力而获得金钱的时候。懒惰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诱惑的温床,疾病的摇篮,德行的坟墓。
勤奋是无价之宝。对父母来讲令儿女养成一种勤奋的习惯,胜于留给他们一笔大的财产。有灵敏的头脑与勤奋的手脚,随时可得金钱。当我们工作得乏力的时候,就该立刻重温“不勤奋即饥寒”的箴言,以免被怠惰的魔鬼诱惑。懒惰使事情困难,勤奋则使事情容易。
懒惰是你的劣习吗?你一离开办公室就把工作抛于脑后吗?当你落后于他人时,你很少在办公室呆到很晚,或很少把工作带回家,或很少在周末去办公室吗?你在周末起得很晚并找借口说“我比别人需要更多的睡眠”吗?你宁愿坐下闲谈而不去阅读那本你知道该读的书吗?你大多数夜晚都把时间浪费在电视机前吗?你必须在“勤奋”和“懒惰”之间选一个词来形容你自己,你愿意选哪一个?如果真的有成功的愿望,那么,立刻开始吧,用坚决的行动拆除你的“懒惰”是你必须迈出的第一步。要知道,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用勤奋造就自己的。
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见证者、网易公司创始人的丁磊,持有网易公司58.5%的股份,当前市值约合人民币76亿元。被称为“做电梯上升的中国首富”丁磊,怎样看待懒惰的?他说:懒惰,是没有饭吃的。
有人说,你丁磊的人生目标宏伟,自然要用功啦,我只是想图个轻巧日子,何必那么辛苦。“我告诉大家,就算你只图个衣食不愁就好,现在的努力也是不够的。别处的情况不好说,至少在网易,你不努力,懒惰,是没有饭吃的。”
要勇于进取,怀抱理想,不言放弃。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除了勤奋之外,就是要积极进取和创新。从创业到现在,丁磊每天都在关心新的技术,密切跟踪Internet新的发展,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其中有10个小时是在网上,他的邮箱有数十个,每天都要收到上百封电子邮件。
他认为,虽然每个人的天赋有差别,但作为一个年轻人首先要有理想和目标。他本人就在技术方面爱动脑筋,有一点聪明之处,但如果没有积极进取,没有在技术方面不停地摸索,也不会有熟能生巧的本领和一些创新。尤其是年轻人,无论工作单位怎么变动,重要的是要怀抱理想,而且决不放弃努力。
二、克服惰性
惰性,按照通常的理解,是指那种不想改变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倾向。很显然,它是与改革格格不入的,是改革发展的一种习惯性阻力。因此,改革是否能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要看能否根除人们的惰性。
惰性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以及轻微的犹豫不决。谁都知道,勤奋的劳动,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实,但相当一部分人,宁可收获少些,也不愿付出更多的劳动。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深信,改革是振兴中国经济的惟一出路,但因改革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些人还是宁愿受穷,也不去大胆探索,投入改革。
庄子曰:“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对于一个人来说,惰性是一事无成的重要原因。世上没有哪个人生下来就该贫穷、潦倒。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主要就看你能否克服惰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其落后,其贫困,除了历史的原因外,也很大程度上与惰性有关。正视我国的历史事实,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文化的惰性因素是造成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传统的儒、道、佛、法的思想中的中庸、无为、保守思想,使人们对新事物持怀疑态度,视为“长者风度”和政治上“成熟”的标准。求稳怕乱,否定一切变革,这是民族惰性的典型表现。惰性,使人的才华被埋没,使人的潜能被扼杀,使人的一切希望都化为泡影。一个人如果为惰性所左右,那么他除了躺在草坪上,做一些“黄粱美梦”以外,很难再有什么别的作为了。黑格尔说过:“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不努力发展他的才智,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中国人以聪明著称于世,但不能不指出,这些聪明才智,被传统文化的惰性淹没了。
我国有句古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少壮”无须多“努力”,因为“老大”可以“靠政府”。我们的现行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起了“保护”、“鼓励”惰性的作用。国家撑着一把无所不“保”的保护伞:卡死价格,“保护”人民免受价格波动之“难”;包下退休职工的一切开支,是为了体现社会对年老者的保障;对连年亏损的企业实行长期财政补贴,“保护”工人不会成为失业者。殊不知,正是这种强大的保护伞,把人们的竞争力保护掉了,更谈不上挖掘自己的潜力,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依赖政府上。从一定意义上说,吃救济,如果不总是因为懒惰,至少是鼓励了懒惰。因为他无论干与不干,总有救济可吃。
企业也一样,“保护”一个懒人,会影响到一大批人的积极性。惰性这个东西,就像瘟疫,如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遏制,它就会四处蔓延。不分青红皂白,什么都给予“保护”,人们必然沉湎于安逸,素质和能力就会下降,哪里还有什么活力和创造热情?
克服惰性要给自己定一些目标。
比如你想存钱为自己买一片果园,那么你先要把存钱的方法找到。所谓存钱,当然一方面是开源,一方面是节流。开源的方法是工作,节流的方法是多勤劳,少游荡。这个小目标确立之后,你会开始觉得早晨一定要早起,才可以免得把时间浪费在床上,而利用这个时间,你可以去送报纸,送牛奶,或自己取代家里工人的职务去整理庭园。
于是,你觉得早起有了意义。以前,你会觉得早起也没有事,或不知道从何着手去做事。而当你有了目标之后,你在起身之前,就已经知道起来之后该忙些什么,你就会很顺利地把自己从床上拉起来,去做事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想在学问上有点成就,那么,你达到这个目的的办法,只有用功读书。于是,你就可以开始找一些你应该读的书放在桌上,排出次序,一本本地去读,这样你自然就愿意尽量利用时间去读,去记,去写,而不会只在心里着急,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是。
建立目标,是帮助自己克服惰性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要设法给自己找一点可以鼓励自己的力量。因为成功的路途是很漫长的,在这漫长的路途中,如果缺少鼓励,就不容易把兴趣长远维持下去。而这鼓励的力量,也要看你所要追求的是什么而定。你想存钱的话,自然是银行的存折最能使你得到安慰和鼓励。如是其他,那么,像互相勉励的朋友,自己工作的成绩,师长的奖励,等等。要留神给自己安排一点这一类的机会。
明确的目标和适当的鼓励,可以使我们进取得快些,顺利些。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我们自己时常在心中反复记住一句话:
“人生很短,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允许我们浪费!”
西哲说:“要活得好像明天就要死去一样。”这话真的有着不凡的催逼的力量,谁也不知道哪一天是自己的生命终点站。多数人在二三十岁的时候,都还在那里慢慢腾腾地生活,不慌不忙。而认真生活的人,常会相信,只有自己可以掌握的这短暂的现在,是他靠得住的寿命。因此他尽量地利用他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去推动他自己。
生命不浪费,成功的机会就多了。
三、惰性误人
人人都有惰性,惰性强的人以“与世无争”为理由消极地对待生活﹐尽管有许多嫉妒和怨气,但是因为惰性的关系也就自认倒霉,被亲友们视为没有出息,默默无闻过日子。更多的人对精神信仰有惰性,这些人以“务实”和“讲究现实”为理由,把追求物质欲望和生活福利作为人生奋斗的目的,甘当信仰落后的人群。这些人经常说:“我不去做坏事,不害人,这就是我的信仰。”
不论什么人,市井小民也好,富翁统帅也罢,心里都很清楚自己的弱点,例如命运捉摸不定、死期不知何时、世界末日、后世里如何交代一生亏空。他们只想避而不思。有人编造了一句自慰的话“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是最典型的自欺。
人的惰性是一种可怕的精神腐蚀剂,使人整天无精打采,生活消极颓废,使人性低落到不如动物的层次。世界各种文明都有许多鼓励人们上进的警句和格言,如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刻苦学习﹑勤俭持家等等。这些话都是提醒人们不要做惰性的奴隶,不要在生活中成为一个失败者。这是生活的考验。
四、惰性会禁锢思维
当一种新事物、新理论刚出世时,总会受到各个方面的挑剔和反对,许多新发现往往这样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可许多已经流行的观点,即使有弊病,却很难纠正。这种对新事物、新理论、新设想的抗拒心理,亦可称之为“思维惰性”。
俗话说:少见多怪。看惯了“三寸金莲”的人,一看到妇女的天足,便觉得其丑无比;留了几十年的长辫,一旦要剪掉它,就觉得很不是滋味。
人一生下来,便立刻碰到一个现成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怎样吃饭,怎样穿衣,怎样干活,怎样相处,等等。这帮助人们比较容易地学会生活,但同时也给人们一种错觉,好像人本来就如此生活,而且将来也是如此生活的,还往往以为任何地方的人也如我们这个地方的人那样生活。这就使人们安于现状,陷于保守,养成惰性。归纳起来,形成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因循守旧。人类的思维除了有能动性与创造性的一面外,又有落后于实践而保守成规的一面。就连一些著名科学家也常常要受因循守旧的思想的影响。
2、看问题片面。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过程,它不是直线式地进行的,而是近似于一串圆,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都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比如,前些年我们有些人曾片面地将服装与政治、道德等意识形态混为一谈。
3、迷信权威。
4、怕犯错误。
五、告别懒惰,把握机遇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生气、羞怯、嫉妒、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懒惰的几种常见表现:
1、不能愉快地与他人交谈,尽管你很希望这样做。
2、不能做自己喜爱做的事,不爱活动,心情也总是不愉快。
3、整天苦思冥想,而对周围漠不关心。
4、由于焦虑而不能入睡,睡眠不好。
5、日常起居极无秩序,无要求,不讲卫生。
6、做事不能专心。
7、不能主动地思考问题。
面对惰性行为,有的人混混噩噩,意识不到这是懒惰;有的人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人虽极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过且过,日复一日。
具体应该怎样同懒惰作斗争呢?
1、要学会微笑。当你不再用冷漠、生气的面孔与亲人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其实都很喜欢你,重视你。
2、做一些难度很小的事或是你最爱干的事,也可以做些你想了很久的事。不要只看结果如何,只要这段时间过得充实就该愉快。
3、要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生气。遇到挫折时,生气是无能的表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冷静地查找问题出在哪里,或是自我解脱,或是与别人商量,哪怕争论一番对扫除障碍都有益处。这个过程带来的喜悦能使你更加好学。
4、学会肯定自己,勇敢地把不足变为勤奋的动力。学习、劳动时都要全身心投入,争取最满意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看到自己努力的一面。如果改变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说明或是技术不熟,或是还需完善其中某方面的学习。你的扎实的学习最终会让你成功的。
这样努力一段时间,你将发现自己很少会因做了某件事而感到遗憾。你还将发现,以坚强的毅力、乐观的情绪,脚踏实地地实践着由易到难不断更换目标,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克服懒惰,正如克服任何一种坏毛病一样,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决心与懒惰分手,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持之以恒,灿烂的未来一定会来到。
要成才,便要克服惰性,走一条踏踏实实的奋斗之路,这是许多渴望成才者都明白的。但是,令人苦恼的是,成功还需要机遇,机遇却不是常常降临,它像凤毛麟角,稀罕至极。翻开人类奋斗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因为抓住了机遇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摘取着成功的桂冠;有的人因为与机遇擦肩而过,还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甚至为错过机遇抱憾终生。机遇对于成功者来说是多么宝贵啊!可是,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呢?
如果说,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个从未与机遇碰过面,那是非常罕见的。也许你的一生机遇只会降临一次,也许它会无数次地光顾你。机遇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但是,你若不能及时地抓住它,它就会瞬息即逝。所以,抓住机遇也是一种能力,它会帮助你在苦苦跋涉中来一次飞跃,让你看到成功女神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