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95400000004

第4章 低调谨慎——做惊天动地的事业,需如履薄冰般谨慎(2)

人生起伏不定,人际关系更是复杂多变,危机和灾难随时都有可能降临。曾国藩的事情告诉人们:在平时就必须谨小慎微,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授人以隙,当所处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就不会被人揪住把柄而一招致命。

4.祸从口出,出言宜慎

人生在世,与人交往,不可避免要与人言语相对,但如果不加注意,就很容易“祸从口出”。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慎言。人们一直强调要“少说话,多做事”,这是很有道理的。言多必失,与人交往中最忌讳口无遮拦。每个人不仅做事之前要三思,说话之前也要三思。曾国藩为官,一直强调说话要谨慎。他说:“常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

事实上,曾国藩在年轻的时候是非常爱说话的。在30岁之前,他的言语总是有一股尖酸刻薄的味道,虽然他很有才华,但是别人不愿意与他交往,对他敬而远之。无论是在酒桌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不经意的讥讽话语总会让同僚或朋友难堪。时间久了,他的坏名声就传开了,翰林院的同僚们渐渐地孤立了他。

曾国藩意识到,如果自己不改掉这个毛病,他的仕途就不会长远。经过努力,曾国藩终于改掉多嘴多舌的毛病。

曾国藩认为:“桀骜不驯定会招致别人的敌视,以致众人群起攻之;多嘴多舌同样要不得,它也会让自己陷入被动。”这是他多年为官总结出的经验。曾国藩身临高位,功劳显赫,如果言语太多、锋芒太露,就会引来朝廷的猜疑,就会被认为怀有叵测之心。在封建社会中,君权高于一切,作为一个重臣,如果不懂得韬光养晦,一味地激进,那就会招致皇帝不悦,那样便有生命之忧了。作为一个重臣,如果对下讲话太多,那就难免有失误,就会被手下人嘲笑,认为自己无德无能,不能服众,久而久之,威德并失,便不能指挥手下了。

曾国藩早年就写下了“谨言箴”。他认为用花言巧语取悦于人,最终只能给自身带来灾祸;闲言碎语只会搅乱人的心神,理解的人不夸耀,而夸耀的人并不理解。那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只是让智者笑话,让愚者惊骇。那些笑话你的人会鄙视你,即使你很直率也会怀疑你;而那些惊骇的人在弄清原委以后,会说你欺骗他们。

曾国藩说,凡是有才能的人总希望表现自己,希望别人承认他的高明。这就像孔雀一样,遇见围观的人多了,就开屏展示自己的美丽。其实这种做法很容易招来众怒。

曾国藩不仅要求自己慎言,同时还要求弟弟和下属也要慎言。曾国华和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两个弟弟,两人都与青年时的曾国藩性格相似,说话刻薄,多嘴多舌。曾国藩为了不让弟弟走自己的老路,屡屡规劝他俩。曾国华性子刚烈,言语刻薄,很难处理好人际关系。为此,曾国藩赠他“温甫”两字做字号,希望他能克制自己,待人和善,不要出口伤人,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曾国华在曾国藩的劝导下,果然改变了很多。

曾国荃因为战功被朝廷加封,开始在官场上立身。得志的曾国荃比之曾国华有过之而无不及,曾国藩对此很是放心不下。深谙为官之道的曾国藩明白,官场上最忌讳多嘴多舌,历史上因出言不慎被贬甚至被杀的官员多如牛毛。可是初人官场的曾国荃根本就不懂这些,就像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一样,肆无忌惮,我行我素。为此,曾国藩总是写信给他,向他传授为官之道,对他进行规劝。曾国藩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日长傲,日多言。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余生平颇病执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嚣讼。静中默省尤,我之处处获戾,其源不外此二者。温弟性格略与我相似,而发言尤为尖刻。凡傲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入,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温弟之神气稍有英发之姿,面色问有蛮狠之相,最易凌人。凡中心不可有所恃,心有所恃则达于面貌……”

在封建社会,生杀大权就掌握在皇帝一个人的手中,为官者如果不能慎言,说话不假思索,就很容易得罪权贵,招致杀身之祸或死于官员的互相倾轧中,即使侥幸保全了性命,在仕途上也难以有所建树。曾国藩秉持“慎言”一道,在清廷官场上纵横几十年。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因为说错话而危及性命的并不多见,但是丧失前途的却是司空见惯。所以,一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一定要慎言,任何话出口前一定要想明白是否该说,否则,说出错话就覆水难收,就很难在社会中立足了。

5.以缓济急,稳中求成

俗话说:“事缓则圆。”曾国藩深明其理,在居丧期间伸手向清廷要官,几乎断送了他一生的前途,这件事让他记忆深刻,更给他敲响了警钟。曾国藩认为,缓可以纠急躁之弊,办事时给自己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得考虑更周全,计划更严密,保证万无一失。

急功近利最容易使事情发生纰漏,造成不可挽回的败局。曾国藩本是一个暴脾气,做事心急,总想一蹴而就。他后来才明白,心急很容易坏事,于是逐渐改掉了这个毛病。

曾国藩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形象。他开始做官的时候,急于求治,希望能改变国家的现状。那个时候,官吏腐败、民不聊生、盗贼四起,曾国藩对这种状况深感忧虑。咸丰皇帝继位不久,曾国藩就连上4道奏章,从吏治、银价、民生、军队等方面指出了国家面临的空前危机,请咸丰皇帝励精图治。但是咸丰皇帝充耳不闻,不给回应。曾国藩再次上折,直接对皇帝展开尖锐批评,指责咸丰皇帝拘于小节而疏于大计、追求虚浮而忽略实际、刚愎自用而拒绝纳谏。结果惹得咸丰皇帝龙颜大怒,曾国藩为此差点丢了性命。从这件事情上,曾国藩意识到,很多事情不是一时就能做成的,就算自己再想治理好国家也不能完成。

曾国藩组建湘军,对抗太平天国,由于他想尽快地扭转战局,所以操之过急,结果得罪了一些官吏,引发了重大的矛盾。后来,在与太平天国的交战中,他又犯了同样的错误,结果接连几次兵败如山倒。

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曾国藩意识到:办事和治学一样,也要逐步来,丝毫急躁不得。所以,他从整顿军队、重建湘军开始,逐渐扩大、完善自己的武装力量和指挥系统,使湘军越战越强,终于取代绿营,成为清王朝的支柱。

“缓”是他在经过无数波折后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并在他后来与太平军的交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咸丰十年(1860年)三月,李秀成用围魏救赵之计,奇袭浙江,引诱江南大营的清兵来救,在半路上击溃清军张玉良部。接着,李秀成集中数路大军,合击江南大营,清军全军溃散,张国梁投水自尽,和春率兵退守常州。李秀成又紧追不舍,攻占常州,和春兵败自尽。同年四月,太平军攻克苏州,江苏巡抚徐有壬自尽。

江浙一带是清廷的财富之源,丢失不得。清廷接连发了几道谕令,严令曾国藩率师东下,解江浙之围。此时,曾国藩正全力围攻安庆。安庆是天京的门户,一旦攻克,天京就无险可凭,这是关键所在。为此,曾国藩不愿东下。此外,曾国藩还有其他考虑,他用兵讲主客之道,不愿反主为客,被太平军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陷入被动。张国梁、和春之败,即由于此。同时,浙江巡抚王有龄与曾国藩是政敌,在饷源上争夺激烈,曾国藩想借机除掉这个异己分子。于是曾国藩又找出种种借口拖延。清廷无奈,用高官厚禄诱其出兵,给他加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并发下第五道谕旨,令其驰援杭州。即使如此,曾国藩仍按兵不动,上了一个《苏常无锡失陷,遵旨统筹全局,并办理大概情形折》,说明不能东下的理由。不久,杭州失守,王有龄被杀,朝廷也就不再催促了。

曾国藩这次以“缓”字为自己谋得了相当大的利益。首先,他拖延不肯救张国梁、和春,使清廷依赖的最后一支绿营劲旅全军溃散,两员主将身死,清廷不得不完全依赖湘军。果然,没过多久,朝廷就授曾国藩代理两江总督。在此之前,朝廷对曾国藩一直不是很重视,不肯加封他,就连胡林冀都已经加封为巡抚,而曾国藩却依然没有实职。

其次,曾国藩借机剪除了异己,使湘军独霸天下。王有龄战败死后,曾国藩向朝廷举荐的四省巡抚全部是湘军一系,如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李续宜。这样,曾国藩就牢牢地控制了江南军政大权。

再次,曾国藩保存了实力,稳住了阵脚,以免陷入被动的局面。李秀成攻打苏浙,并不仅为夺取财富之区,而是想调动湘军东下,远离两湖根据地,自己在湘军长途奔袭中以逸待劳、聚而歼之,就可解安庆之围,打垮湘军主力。同时,太平军在安庆的守军1万余人可乘机出击,西上攻打湖北,占据湘军的老巢。如果李秀成此计成功,清朝就会大势已去。倘若曾国藩听从朝廷的命令急急东进,就正好中了李秀成之计。

曾国藩做事历来讲究稳中求胜,他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时时慎行,制订周密的计划,按部就班,不图迅速地取胜,但求万无一失。他依靠这种思想在官场中几十年如鱼得水,从朝廷手中获得巨大的利益,步步高升,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世上的事物都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急躁而改变这种规律。所以,人们必须学会等待,在稳妥中求胜,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躁,贸然采取行动只会招来失败。

6.防危虑败,居高不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一个人不能看到潜在的危机,那么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很有可能毁于一旦。曾国藩就善于在危机来临之前,将之消弭于无形,长保富贵。他曾经对曾国荃说:“古来成大功大名者,恒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

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得到朝廷的赏识。但是在社会安定之后,湘军就成了朝廷最大的威胁。

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其后,由于筹办剿捻后路军有功,又被封云骑尉世职。一年数次升迁,曾国藩可谓荣耀至极,这表示清政府对他很倚重。可是时过不久,一大批湘军官员纷纷被开缺回籍,陕甘总督杨岳斌、陕西巡抚刘蓉、广东巡抚郭嵩焘、湖北巡抚曾国荃、直隶总督刘长佑。这不由得使曾国藩警醒起来,他在给郭嵩焘的信中提到:“官相(官文)刚才有署直隶之信,不知印渠何故开缺?近日厚(杨岳斌)、霞(刘蓉)、筠(郭嵩焘)、沅(曾国荃)次第去位,而印(刘长佑)复继之。吾乡极盛困难久耶,思之悚惕。”

党徒被排挤不能不使曾国藩为自己的前程忧心,而且他日益感到朝廷对自己的冷淡和疏远。曾国藩想到,这与曾国荃弹劾官文一事有关。

官文是旗人,深得清政府的器重,被授予湖广总督之职。曾国荃弹劾官文的奏章送到慈禧太后的手中。慈禧太后心里很清楚,这是满族贵族和湘系之间的权力之争。那个时候,太平天国闹得正凶,朝廷需要湘军出力。于是,慈禧太后就撤了官文的湖广总督职,留大学士衔,回京后又令其掌管刑部,兼正白旗都统。表面上清廷顺从了湘军所奏,实际上对官文并没有什么损害。

这件事情对曾国藩的震动很大,他更加深刻地感觉到清廷官场的黑暗,懂得一切必须小心在意,不能得罪满族贵族,否则必将遗祸不小。

曾国藩自知有功高盖主之嫌,如何防危虑败,未雨绸缪,求一个好的下场,这是曾国藩思考最多的问题。曾国藩在诸弟为官之后,屡屡教诫他们正确地对待富贵和权位,尤其是对那个贪财自傲的沅弟(国荃)反复开导,叮嘱再三。同治元年五月,湘军攻克安庆,包围南京。曾国藩警告两个弟弟说:“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此余所深信,而弟宜默默体验者也。”

他还多次写信给在乡间的曾国潢,嘱咐他“莫买田产,莫管公事。吾所嘱者,二语而已:‘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不可不牢记此二语也。”及至攻克“天京”,兄弟封侯封伯之后,他又多次写信给颇有抑郁之气的九弟,劝他“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湘军占领南京之后,曾国藩立刻做了三件事。一是盖贡院提拔江南人士;二是建造南京旗兵营房,请八旗兵南来驻防;三是裁撤数万湘军。他上折给清廷说,湘军打仗的时间很长了,且“无昔日之生气”,奏请裁汰遣散。这就是向朝廷表明自己无意拥兵自重。对于自己的去留问题,他只字未提,因为他明白,此时不论是去还是留,都难免会遭到朝廷的猜忌。但是,他却替弟弟曾国荃“专折”奏请开缺回籍养病,朝廷立即“恩准”了。

曾国藩自削兵权、自去利权、斩杀羽翼,以释清廷之疑,终于换回信任,也换得了曾家后代的平安。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病逝。

“高处不胜寒”,说的是一个人身居高位更需小心在意,时刻提防,将所有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都考虑在内,逐一化解,以保长久。“枪打出头鸟”,其实身居高位者就是一个活靶子,如果不能防危虑败,不具备躲避“枪子儿”的能力,就很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同类推荐
  • 皇权背后的女人

    皇权背后的女人

    她们的地位高高在上,她们的命运充满悲情,她们美丽倾国,红颜绝色。但皇权宠爱,总不能集于一身,于是,争权夺位,攻伐杀戮,贪欲享乐,淫乱宫闱……这些上苑桃花,帘后主宰,让自己的名字,与帝国的风云记入了青史。本书选取了中圈封建史上最为突出的十四名后妃人物,让她们重新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让大家重温那一段段历史、一桩桩往事……
  • 和珅:跌倒的权力玩家

    和珅:跌倒的权力玩家

    和珅,在近几年盛行的清官戏当中。被塑造成了一十不学无术、贪腐狠毒的形象,实际上,和珅能够成为乾隆后期的“二皇帝”。就已经说明了他并非庸庸碌碌之辈。和珅,尽管是官宦子弟。但他幼年父母就已去世,家道衰落,尽管是满洲旗人,但在满是皇亲国戚的北京城,却毫不显眼,尽管聪明好学,但与骄横跋扈的贵胄子弟竞争,却毫无优势可言。和珅何以能权倾天下呢?解读和珅,官场中人能够从中读出为官之道。
  • 华盛顿传

    华盛顿传

    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早年在军中服役,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战争取得了胜利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Ⅱ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Ⅱ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本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名人就在身边。
热门推荐
  • 詭女猎妖师

    詭女猎妖师

    自出生起,我便时常做一个梦。漫天飞雪中,有一翩翩少年挥舞手中长剑,一一斩杀迎面来敌。一支剑穿过他的手臂……他的背脊……他的脖颈……红色的液体,犹如一朵蔷薇,在白雪中绽放。他颓然倒地。众人拖走了他的尸体。然而无人知晓,在他温热的身躯之下,有一个安静的婴孩,深埋雪底。雪地里,蓦地传来清脆悦耳的银铃声,由远及近……
  • 雷神传

    雷神传

    这是一片光怪陆离的大陆,有宗门林立,种族万千。这里有以吸纳元气的修行者,他们举手投足间便有令天地色变,翻江倒海之威。这里有修习魂力的术师,他们以魂力操纵天地万物,绚烂的术法有着惊天动地之能。一个生活在宗门内的少年,他自小无法修行,受尽欺凌,而后偶有奇遇,为能修行,他开始走上了一条逆天之路。
  • 商业信条

    商业信条

    继《把信送给加西亚》之后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又一力作。《商业信条》汇集了阿尔伯特·哈伯德一生商业思想的精华。这是一本关于忠诚、主动、敬业等商业法则论述的力作集合,也是阿尔伯特·哈伯德对商业法则的最高感悟。成功与卓越其实就是一种心态。追求卓越,就从阅读本书开始。
  • 查理九世之前世世界

    查理九世之前世世界

    DoDo冒险队从魔法世界来到了前世世界,在前世世界里他们遇到了各种奇怪的事情,然而却不知道他们已经被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
  • 假面骑士—战斗进化

    假面骑士—战斗进化

    假面骑士—战斗进化(暂定)以此文纪念假面骑士45周年,假面骑士OOO放送6周年距离所有的GREED被消灭已经过了6年,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平静。但是故事远远还没有结束,新的敌人出现了!修卡,奥菲以诺,Undead,残余的各种党派组成了一个邪恶组织:邪曼卡(Evilmanca),Greed居然再度复活了!他们通过某种途径进入了个没有骑士的世界,这时,骑士们也来到了这个世界,一场正与邪的大战就此开始。
  • 换巢鸾凤

    换巢鸾凤

    [花雨授权]说出来也没人会相信她是死过一次的人了,那就让她一直守着这个秘密吧。可是一旦靠近他,她又忍不住地想要去提醒、暗示,有缘人一直就在身边!一连串的谜团把他们卷进新一轮的风暴里,秘密是再也守不住了——
  • 大话浙商

    大话浙商

    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商业文化非常深厚的国度,历史上富可敌国称霸数百年的大商人大商帮很多很多,他们从商经商的智慧与谋略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历史作用,丝毫不逊于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大话中国十大商帮》对陕商、晋商、徽商、鲁商、粤商、浙商、宁波商、怀庆商、潮商和苏商等十大商帮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是一部讲述中国商业悠久灿烂与曲折辉煌的历史典籍,也是一幅展现中国商人博大深厚与智勇坚毅的恢弘画卷。
  • 明朝追美记

    明朝追美记

    一次意外,灵魂穿越千年;曾经的现代小职员,转瞬间成为了孤家寡人。没有随身系统、没有金手指、没有穿越福利;唐风的穿越人生,刚刚开始。金陵发迹,金殿扬威;他是极品才子、他是大明奸商、他也是黑道老大,皇家公主、大臣千金美女江山一肩挑,古代生活乐逍遥!本书纯架空、轻微YY;只为给大家带来一个轻松、欢快的古代生活故事;喜欢本书加群:561376488,朱颜恭候大驾!??
  • 睥睨天下:冷魅女霸主

    睥睨天下:冷魅女霸主

    她是万世瞩目的一方霸主,独断独行冷眼天下,铁血柔情从来不是她的标志,她唯有的只是杀戮、权谋、满腹的诡谲,从不为谁驻足,从不为谁停歇,孤独冷寂山河也不曾后悔,他再如何努力徒然无力,注定了这一世不得所愿。
  • 葬经

    葬经

    魏晋时期,随着朝野上下笃信风水,风水观念深入人心,郭璞所著的《葬经》一书则堪称风水第一书。《葬经》诚如吴沉所说,明白简易。全书虽仅两千余字,并且只是专论阴宅术,但却提出了一系列风水术最基本的观念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