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96400000002

第2章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2)

从以上的情况进行分析,难看出,小薇从家里来到学校以后,环境的不适应造成了学习的困难。而造成环境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她情感上的饥渴,她无法适应离开了母亲关爱的生活。要让小薇在学习上走出困境,先要从情感上满足她,帮助她适应学校的生活,适应与同伴和老师交往。

走近小薇,多给她一点鼓励,多给她一份关爱,这是缩短师生情感距离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刘老师竭力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在课堂上能与刘老师对视一下的细微神态,刘老师都不放过,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她为读不出生字而苦恼时,刘老师悄悄地走过去,亲切地拉起她的手,安慰道:“别着急,好好想一想,你一定行!伙伴们为她加油啊!”同学们就一边拍手,一边喊加油。同学和老师的关爱给了她丝丝暖意,让她从心底里觉得老师是可亲的,同学是可爱的。

在争“说话章”的活动中,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要求上进、期待表扬的心理特征,刘老师找她谈心,并问她:“你想得到‘说话章’吗?”她微微地点了点头。“只要你上课敢举手,肯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我们一起努力好吗?”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刘老师仔细地观察她。她的小手悄悄地正准备举起呢!但是看得出她还在犹豫,还在斗争,老师不动声色。下课以后,老师拉着她的手说:“老师看到,你今天进步了。明天能把手再举得高一点吗?那样,同学们也都能看到了。”她轻轻地回答了一声。第二天当她胆怯地举起小手时,老师马上告诉同学们,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她读出了学过的生字和词语。虽然,她的声音很轻,小脸也涨得通红,但她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薇终于得到了“说话章”。当老师把“说话章”佩带在她的胸前时,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可爱。在她的笑声中,师生和伙伴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多一点热情,多一点耐心,这是帮助小薇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每当她做作业时,老师总是细心关注,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在她作业有了错误时,一遍又一遍地教。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因此,在作业中,尽管她有很多的错误,但是刘老师总是指着她写对的地方鼓励她、表扬她。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提高了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降低坡度,因材施教,这是使小薇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重要措施。写话教学时,刘老师从小薇的实际出发,专门为她制定了写话目标:先写清楚一句话,在此基础上写好几句话乃至一段话。不断为她创造成功的感觉,让她尝试成功的喜悦。引导她走出失败的阴影。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与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她写出了这样的一段话:

“聪聪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兔。红红的眼睛像两颗红宝石,长长的耳朵,身(子)胖胖的。聪聪跪在兔笼前,把胡萝卜塞进笼子。小兔用前爪把胡萝卜送到嘴里,吃得津津有味。聪聪见了高兴极了!”

创造机会,积极锻炼,这是活跃小薇身心、扩大接触面、加强人际交往的有效办法。刘老师先利用学习小组,为她创造与同学交流、交往的机会。有时,有意识地请她代表小组发言、做汇报。还鼓励她和同学一起表演课本剧,排练舞蹈。在迎接元旦的日子里,他们小组排练的舞蹈是“傣家小孔雀”,在节目里,看她手叉腰间,左手高高举起,抿着嘴一个劲地笑,那眼睛是多么的明亮,笑容是多么的灿烂。看得出,她封闭的心扉已经敞开,她的潜能正在激发。

经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小薇的性格逐渐地变了。她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与老师和同学的话也多起来了。上课注意力也相对集中了。教师节的时候,她亲手画了一幅画送给刘老师。画面上有一个女孩在跳舞,气球升空,焰火灿烂。画的背面,写着一句话:“刘老师太忙了,送给刘老师。”

看着这幅稚嫩的画,刘老师感慨万千。学生就像一粒种子,只是发芽开花有迟早。只要老师多一点真诚,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和理解,智慧的花苞终将会开放。

在上面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小薇从小就没有父爱,一直生活在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她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故事里的班主任刘老师通过自己的爱心,把陌生的环境改变成了小薇熟悉的环境,同样让她感觉到在班集体里和在妈妈身边没有什么两样,到处都充满了爱。作为班主任要明白,爱是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只有对学生的关爱,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温暖。尤其是对些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

爱心永远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

她又寻找到了以前的快乐

举手发言,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谁会想到,哪个学生会为了发言这件小事而产生心理问题呢?本案例中的小女孩,却确确实实为了这个问题而苦恼了好一阵子。

小苏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表情总是很忧郁,说话时低着头,从不敢看人,显得很焦虑。据了解,

小苏上四年级时,是从外区的一所小学校转入目前就读的重点小学的。在转校时,父母、亲友曾教育她,说这是一所重点小学,教育质量很好,老师要求很严格,学生中小能人很多,并反复关照她,要她进新学校以后努力学习,千万不能落后。在原来的学校小苏学习成绩每门都在九十分以上,但父母说,那儿的九十分抵不过这儿的八十分。刚到新学校,小苏对一切都有点不习惯。上课、作业等方面老师都有不同的要求,小苏只能努力慢慢地适应。她非常留恋原来的学校,想念原来的老师和伙伴,因此心情一直不是很愉快。

一次语文课上,小苏心血来潮,举手发了言。可是回答错了,招来同学的一阵哄笑,还遭到老师的批评和责问,老师说她上课不认真听讲,还说她没脑子,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小苏当场脸涨得通红,自己也不知道后面的课是怎么上完的。从这以后,小苏上课再也不敢发言了,还发展到上课时一听到老师提问就紧张、脸红,不敢抬头看老师。不仅是语文课,其他课上也是这样。现在,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作业错误率多,学习成绩下降,只能考到六七十分。下课后也不敢和老师、同学交往。

小苏自己知道这些跟上课不发言有关。因为在原来的学校,她上课发言是很积极的,经常得到老师的肯定、赞赏。她也曾请母亲到学校找老师联系过,说孩子胆小,希望老师给小苏一些发言的机会。但由于小苏从来不主动举手,遭到老师的忽视。现在尽管小苏自己很努力,上课时总是告诫自己,回家后做很多习题,但没有什么效果,成绩仍然上不去。新的学期又来了,她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最后,她找到了班主任徐老师,把自己的担心与焦虑告诉了徐老师,并请求老师帮忙。她还向老师提出一个有趣的要求,希望徐老师写张纸条,让其他任课老师能主动让她发言,她说只要她上课能发言了,她的成绩自然就上去。徐老师对

小苏的这些症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她患的是暂时性的学习焦虑,这焦虑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学使她必须面临新的适应。转学时,父母和亲友对她的教育给她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无形之中使她产生了自卑感,认为在新的学校里,她是不行的。转校以后,课堂上的一次偶然的失败,错误信念占了上风,并形成了这样的错误解释:在新学校里,我是无能的;老师是苛刻的,令人害怕的;同学是爱嘲笑人的,不能接近的。在这种错误信念的支持下,每当上课时,她关注的不是学习内容本身,而是自身行为会遭来老师与同学什么样的反应。加上她以往的学习经历,她就认定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是由不发言所致。进而又为发言而焦虑,导致焦虑的加剧。精神上的焦虑影响了她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导致成绩下降,引发进一步的焦虑。如此反复循环,焦虑加重,以致出现上面提到的一些症状。

徐老师先是安慰了小苏。然后告诉她,一个学生,来到一所陌生的学校,要认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出现一些像她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只要努力调整,一定会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徐老师还告诉她自己意帮助她,同时也要让她学会自己帮助自己,小苏笑了。

根据小苏的实际情况,徐老师制定了辅导目标,逐步减轻小苏上课时的症状,减轻她的焦虑,修正错误的信念,实现认知的转变和重建。辅导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讨论发言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减轻对发言的焦虑。小苏有了一次失败的经历后,再也不敢举手发言。可是由于以往的经历和目前的学习现状,导致她的归因不当。她把以往的成功归因于上课的积极发言,把现在的成绩下降也归因于发言。她心中形成了这样一个假设:以前我积极发言,所以成绩优良,现在我不敢发言,成绩才下降。我一定要再争取发言,学习成绩才能提高。但是,我现在一发言,就要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于是她就整天陷在苦恼中不能自拔。

针对这一情况,徐老师先和她讨论了她提出的要求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即给上课老师写纸条,老师主动请她发言。老师请她假设,如果她的回答不够正确,将会出现什么情况,自己又将怎样?在她否定了自己的要求以后,老师又和她探讨了发言和成绩的关系。然后让她回忆,在她过去和现在的班级中,成绩优秀的是不是都是那些积极发言的人?答案是否定的。再让她回忆那些抢着发言的同学是不是一定成绩优秀?答案也是否定的。然后,再一起探讨取得优秀成绩跟哪些条件有关。通过探讨,小苏懂得,积极发言只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方面。学习成绩还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注意力、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关,成绩的好坏还跟自觉地预习和复习、认真细致地做作业、好问深思等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自己没有必要整天为不发言而担心。她也明白了自己上课时总是担心,分散了注意力,影响了听课效果,导致作业错误率升高,成绩下降。

最后,徐老师指导她在上课老师提问时,把注意力从关注自己发言转移到关注同学回答上。并给她布置了一个作业,听同学发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都正确,如果有错误,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要求她每天做一次记录。

第二阶段:探讨发言错误,同学嘲笑的问题,减轻小苏对同学的焦虑。一周以后,小苏对徐老师说,现在自己对发言的担心已经没有以前严重了。她说,其实同学的发言也不是每次都正确。回答错误后,有时会有同学站起来指正;有时问题比较难,大家都没什么反应,就等老师讲;也有时大家会笑起来,但笑过以后就像没发生什么似的,大家继续学习。徐老师问她,同学的笑是不是故意的嘲笑?她想了想说,只是答案让人觉得好笑,就很随意地笑了,其实没有什么嘲笑的意思。接着要她回答,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笑不笑,自己的笑是不是嘲笑别人?她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临结束谈话时,徐老师请她谈谈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小苏说,她懂得,上课时因为发言而引发的笑,不是针对同学的,而是答案本身让人笑。当时大家都是随意的,并没有什么恶意。自己因为有过一次经历就认为同学是要嘲笑人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最后,徐老师又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她上课时再观察一下,当同学发言出现错误时,老师是什么表现,每个老师在不同的时候是否同样表现。

第三阶段:探讨发言错误要遭老师骂的问题,减轻小苏对老师的焦虑。这一次,小苏迫不及待地告诉徐老师,她发现,原来新学校的老师也都很好,他们不像自己原先想象的那么凶、那么不讲理。在同学发言时,老师一般都很认真地听,同学说错了,也不是马上直接批评,总让其他同学补充,然后再分析对和错。偶尔老师也有批评的,那往往是某个同学思想开小差,老师便让他发言,他前言不搭后语,老师就要批评了。她还告诉徐老师一件事,这次作文,她没写好,语文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在课后耐心地对她进行个别辅导,指出她写作上的问题,指导她怎么写好作文。她真想不到原来语文老师也这么好。徐老师顺势把话题转到她上次的失败发言上,讨论老师那次的表现为什么会这样。徐老师告诉她,老师也都是平常人,有时自己身体不好,有时心情不好,每当这样的时候,碰到一些事情就特别容易烦,容易生气。谁不小心就会撞在枪口上,就会挨骂。作为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把自己的情绪带到教室里;作为学生,要学会体谅老师。小苏明白了什么似的点了点头。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小苏用自己所见到的事实检验了她原来的信念,证实她原来的那些信念是站不住脚的,她的认知发生了转变。接下来的重要工作是让她通过尝试来建立新的信念。这次,徐老师给她的作业是从自己最喜欢的音乐课开始,尝试举手发言,成功以后,再尝试在其他课上发言,可以选一些比较简单的,自己十分有把握的问题来回答。

第四阶段:在尝试中重建新的认知,消除转学带来的焦虑。在上次谈话后的第三天,徐老师又与小苏进行了一次交谈,她高兴地告诉老师,音乐课上,她已经发过言了,老师表扬了她,她很高兴。于是徐老师鼓励她继续大胆尝试,指导她在语文课上主动争取朗读课文一类的表达机会,在事先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徐老师观察小苏在课上的表现时,发现小苏已经可以抛弃以前的忧郁、焦虑,在正常状态下学习了。她还告诉徐老师,昨天的语文课上,她举手要求朗读,老师请她了。读完后,老师还表扬她,说她敢于举手发言了,读得也很流利,希望她以后继续努力,声音还要响亮一点。徐老师夸她真不错,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有了不小的进步。她有点调皮地说:“我本来就是不错的。”“那你为什么转学以后状况一直不好呢?”徐老师问,她想了想说:“其实在转学以后,我对自己信心一直不足,总担心自己不行,在学习的时候,我总想着爸妈的话,什么九十分不如八十分之类的话,总觉得自己矮人一截,加上上课遭到老师批评,同学嘲笑,我简直觉得在这儿呆不下去了。”徐老师引导她进一步思考:“表面上看,问题出在发言上,实际上跟什么有关?”她沉思了一会儿说:“可能是跟自己信心不足有关吧。自己信心不足,就找借口说老师凶,同学嘲笑,自己不敢发言等等。”徐老师为她鼓掌,她终于领悟了。徐老师告诉她,无论做什么,信心是最重要的,有了信心,再难的事都能做好。现在,她已跨出了第一步,只要充满信心地走下去,学习成绩一定会上去,其他方面也一定会很出色,她听着,眼睛里闪着亮光。

同类推荐
  • 成功的起点

    成功的起点

    成功的起点,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在于在面对各种事时合理的处理,使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 生命太短没时间遗憾

    生命太短没时间遗憾

    这是一本写给那些犹豫不前的年轻人的人生励志作品集,包含了九十多篇文章,共分为八章。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和周边熟识的人身上的一些成长经历,以及世界名人的成长历程和成长故事,深入挖掘每个故事中所蕴涵的正能量,告诉我们:生命太短暂,来不及说后悔,当你驻足遗憾,别人正在奔向明天;当你悲叹命运,别人已经看见人生拐点。与其悲观地活着,倒不如积极向上,让生命不留遗憾。
  • 慢动作冥想法

    慢动作冥想法

    慢动作冥想法,是最日常、简单的冥想法:慢慢地伸出手,慢慢地握住杯子,慢慢地拿起杯子,慢慢地喝一口水,慢慢地咽下水,慢慢地放下杯子……在把动作刻意放慢的同时,留意每一个动作带给你的细微感受——这就是慢动作冥想法。26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就是依靠这一方便法门,从压力和焦虑中获得了解脱。你可以用1分钟、甚至3分钟慢慢地喝一口水,在这期间,注意力将全然集中在身体动作和感觉上,担忧、紧张、烦躁等毫无意义的焦虑感全部退避三舍,无法再继续消耗你的能量、阻碍你的行动,瞬间回归思路清晰、执行力超强的最佳状态。
  •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答疑篇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答疑篇

    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考试周太焦虑?大学生一定要参加社团如何经营自己的人脉?大学里有长久的爱情吗?考研还是就业?不想空虚?不想迷茫?……《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答疑篇(签名版)》是十万名大学生选择的树洞——微信公号“秋夜青语”的答疑集锦。有关就业、爱情、孤独、人脉等所有的疑惑,让大学生自己说出口,网络红人“秋叶”为首的答疑团队为你解答,答案简短,一针见血,为你奔跑的欲望找到方向。在这里,找到你的问题,找到你的答案,找到你自己。读完,你的大学不再迷茫。
  • 恭维的艺术

    恭维的艺术

    “渴望被肯定,渴求为人所重视,追求完美”是人们内心急待解决的“饥饿”。而恭维是解决这种内心饥饿的最好食粮,因此,掌握了恭维这门艺术也就掌握了世人心灵的钥匙。但恭维人如果方法不对往往效果不佳。本书提供了恭维他人的十大技巧。
热门推荐
  • 永生夺爱:情缠玉美人

    永生夺爱:情缠玉美人

    那段岁月,江山轮替,征战不断,却只是为了绝世的美人。王爷:“告诉龙座上的那位,拿她来换天下!”皇上:“她永远只是朕的人!”她本是一块玉,幻化成人,只是为了她爱着的男人,然而也就是这一刻,注定要成为群雄角逐的对象。柔弱纤细的她又将如何在乱世中博弈呢?
  • 傲古帝君

    傲古帝君

    【热血玄幻】星河大帝重生,成家族废柴!修炼废柴?我一路高歌猛进,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踏尸山血海,重登武道巅峰!
  • 男人35岁前必读

    男人35岁前必读

    本书以“使你的婚姻更美好”作为出发点,通过感性的文字、新异的视角、生动的事例和贴心的提示,帮助你成为一个好丈夫。书中不仅有周到、详尽的计划,还有很多细致、具体的方法,以帮助丈夫们将自己的婚姻推向更美好的境界。
  • 财倾都市

    财倾都市

    一个沦为乞丐的男人决心站起来重新奋斗,且看他如何游历百花丛,又如何财倾都市……
  • 风飏

    风飏

    这是第一次发小说,至于这本小说本身更像是一篇随笔故事可能不如其他文章一样跌宕起伏,充满曲折,但是重要的是意境!嗯,我才不会说并不一定每天定时更新呢
  • 坏坏公主要复仇

    坏坏公主要复仇

    她,陌静涵,因为妹妹陌小雨和男朋友冷夜澈的叛变,泪潸潸的离开了这里。几年后,又以崭新的姿态回去复仇,她要夺回自己的尊严,她要……复仇。她那血色的眼眸透着一股坚强与狠辣,为了尊严,她必须变得狠毒。但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她的路,到底要怎样才可以走的下去。蓝羽泪、落雨汐以及夏沫雪这三个是姐妹如同手足的绝世女孩又该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悸动……“拜托,原谅我……”
  • 领主之战

    领主之战

    一款名为《领主之战》的游戏又会带来怎样的领主传奇。。。
  • 妖孽傻王的腹黑狂妃

    妖孽傻王的腹黑狂妃

    墨寒月是现代的知名医学界天才,也是佣兵界女皇,更是不为人知的杀手“月痕”,表面十分光鲜亮丽,可是背后的幸苦有谁知道,被父母遗弃的痛苦与心酸又有谁能体会,一朝穿越,相府六小姐,世间难得的废材,被人嘲讽。当灵魂互换,女皇强势登场,却被皇上赐婚给九王爷,一张妖孽的脸,却只有幼稚儿的智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幼稚儿的智商,怎么可能,看傻子王爷翻身压倒我们的寒月,妖孽PK腹黑,墨寒月可以在这个异界大陆收获爱情吗?想知道的话,就跳进坑来吧欢迎
  • 一醒方觉夏已深

    一醒方觉夏已深

    苏瑶有一个青梅竹马,叫陆鸣苼。像所有电影电视剧里的竹马一样,众星捧月,少年美如画,万千星辰不及他。喜欢上他不是偶然是必然,从此朝朝暮暮里只见少年眉眼。爱是不去计较对与错,爱是不问值不值得,爱是放手成全,爱是疼......时光流转,斗转星移,她遇到过很多的人,流浪过许多地方,喝过烈酒也独饮孤独,只是这世界那么大,而她流浪的终点始终只有一个。从此一别不相见,夜夜思君不成眠。“陆鸣苼,我喜欢你。”“我也是。”
  • 双龙战神

    双龙战神

    在远古时代曾经有一位神一般的存在,在一次人魔大战中以牺牲自己而拯救了整个人界,在他牺牲之后将灵魂分为两份,继续守卫着这广阔的人间,在那场大战之后,人们广泛的流传着他的事迹,而他的名字也响彻整个人间,他就是——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