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用“成群结队”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它们的体积很小、质量很轻,最大的是“谷神星”,半径仅及地球半径的1/15,直径大于200千米的不过30颗。
【播放录像】请同学们边看录像,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投影下列问题】
(1)九大行星中,具有固体核心的有?没有固体表面,呈现流体行星的是?
(2)九大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表面温度最高的是?最低的是?
(4)平均密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5)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其次是?
(6)哪些行星有美丽的光环?
(7)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公转平均速度,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有什么变化的规律?
(8)自转运动有特殊现象的是?怎么特殊?
看完录像后,学生依次回答上述问题。
【书面落实】请同学们读课文后的“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将“之最”标在表中。将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公转平均速度的变化规律标在表中,即自转周期:长—短—中;公转周期:短—长;公转平均速度:快—慢。
金星的自转轴是倒着的,它自东向西自转,站在金星上,太阳是西升东落;天王星的自转轴是躺着的。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利用理论推算,冥王星的实际公转轨道仍然比计算轨道向外偏,人们不禁猜测,有没有第十大行星呢?1994年,智利的天文学家曾宣称他们发现了第十颗行星,但世界绝大多数的天文学家没有认可,到底有没有第十颗行星呢,人们依然在不断地寻找着。
【启发引导】九大行星中除了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金星外,其它的都有自己的卫星,什么样的天体叫卫星?我们最熟悉的卫星是哪一个?
卫星是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它本身不发射可见光,而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卫星的质量比行星又小得多了。我们了解的最多的卫星就是月球。利用宇宙飞船,宇航员已经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并带回了月球的土样和岩石标本,在月球的照片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月球的容貌。
出示几幅月球的图片或者投影片,简介。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承转过渡】请同学们再看“太阳系模式图”,这种在扁长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是彗星,为什么有的人把彗星叫做“扫帚星”?我们听说过哪些彗星的名字?彗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它的结构如何?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录像。
看录像《彗星》。
彗星简介:(1)云雾状的独特外貌,质量很小;(2)主要由冰物质构成(含尘埃、水、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人称它为“脏雪球”;(3)结构分彗核、彗发、彗尾(分离子尾、尘埃尾),彗星在远离太阳时,只有一个冰冻的彗核,当行进太阳时,组成物质升华而形成彗发,在太阳风的吹拂下,背向太阳的一侧出现彗尾,远离太阳时,彗尾消失,尾永远背向太阳;(4)目前已经发现了1600多颗彗星,最著名的就是哈雷彗星,1985~1986年曾回归;(5)彗星的公转周期各不相同,相差极大,有的几十年,有的几百年,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
【承转过渡】有时我们会看到夜空中,一道星光划过,这就是我们说的流星,流星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呢?流行落到地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速读课文“流星体”。
【启发引导】行星际空间是否是“真空”状态?
行星际空间分布着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称为行星际物质,行星际物质的来源——太阳风、星际冲撞……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三、太阳系及其成员
1.太阳系:中心、成员、吸引、绕转
2.太阳系的成员:
①行星和小行星: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冥
②卫星
③彗星:云雾状外貌,结构(彗核、彗发、彗尾)
④流星体
⑤行星际物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叙述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2.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及原因,正确认识太阳也是普通天体之一,从而形成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教学媒体
投影片、太阳系的模式挂图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就好像一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有许多共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九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的共同之处。
【板书】3.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启发引导】请同学们一起阅读地图册上的“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分析:(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轨道等方面有什么共性?
(2)图中符号“i”、“e”代表什么意思?这两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
九大行星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符号“i”表示轨道倾角。(简介黄道、黄道面、轨道倾角)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符号“e”代表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小结并板书运动特征】
【启发引导】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看过的录像吗?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九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现在,我在黑板上列一个表,看看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出:
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表。
指导学生将三类行星的主要结构特征画书。
【承转过渡】通过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条件呢?
启发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两个最优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适中,使之具有介乎0~100℃之间的温度范围,这样地球上就有三种状态的水存在,尤其是液态水的存在。(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它的引力可以吸附住地球大气;地球大气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产生了氧气,创造出了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指导学生画书。
【启发提问】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
【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小资料
强磁暴笼罩地球
据《生活时报》报道,一种名为“日凌”、由太阳耀斑爆发而造成的磁暴,目前正在继续之中,专家告诫,它将给地球上的通信、导航和输电等造成不利影响。
何为“日凌”?也许是译音的不同,记者向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及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咨询时,专家们对此名词都颇感生疏,他们认为,所谓“日凌”,实际上就是美国科学家用天文望远镜探测到的9月24日晚地球附近发生的一次强大磁暴,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能看到这次磁暴所伴随的明亮的极光。
太阳耀斑是太阳大气层局部区域活动突然剧烈、亮度突然增强的一种现象,太阳耀斑可释放出大量高能粒子,当这些粒子到达地球后,会与地球磁场发生作用,干扰地球磁场,形成磁暴。磁暴发生时,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会受到干扰甚至中断,一些依靠地磁场工作的导航仪等电子设备也会出现异常。
为避免造成重大损失,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出通知,通知说,10月上旬,上证所的卫星通信网络将不同程度地受到“日凌”的干扰,干扰的起止日期与各地球站的地理位置有关,受干扰的持续时间与天线的口径有关,天线大,持续时间短(约数分钟);天线小,持续时间长(约十几分钟)。我国范围内受影响的时间在12∶30~13∶00左右,因上证所的下午交易时间为13∶00~15∶00,因而日凌的干扰可能对卫星信息传输产生一些影响,望各会员单位的卫星用户注意,在受干扰期间,不要开关任何设备,干扰过后,通信会自动恢复。
10月8日晚7时许,某省电视台卫星节目正常播放时,信号突然中断,屏幕上的字幕显示是受日凌干扰。
(陈君)
宇宙射线强力爆发
美国宇航局总部的官员们最近宣布,8月27日晚太阳系外发生了一次极其强大的宇宙射线爆发,致使两颗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卫星被迫关闭了自己的科学仪器。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这是一次伽玛宇宙射线和X宇宙射线的大爆发,它是由一颗名叫SGR1900+14的中子星的表面发生震动而释放出巨大能量所引起的。
这颗极其致密的中子星位于天鹰星座,距地球大约两万光年。虽然它的直径只有大约19千米,但是它的质量却是太阳的1.5倍。科学家比喻说,这种中子星上一勺物质的重量就相当于地球上一艘航空母舰的重量。它的磁场极其强大,比地球上任何磁场都要强大数万亿倍,甚至比宇宙中任何先前已探测到的磁场也要强大100倍。
美国宇航局说,这次有7颗卫星探测到了这次巨大的宇宙射线爆发。如果人类能够对这样巨大的能量加以控制和利用,它可以满足地球上全部能源需求达数万亿年。这次爆发只持续了5分钟,但它所释放出的能量却相当于太阳在未来300年里所释放的能量总和。
这样强大的磁场放置如果在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一半时,人们口袋里所有信用卡上记录的信息将会消失。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爆发的巨大能量都被大气层上层所吸收了,到达地球表面的只是极少一点,因此对地球上的生命没有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