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非常委屈,因为在墨子的许多门生之中,耕柱被公认是最优秀的,但他却偏偏常遭到墨子的批评,这让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门生中,我竟是如此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
墨子听后反问道:“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之见,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
“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
“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是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教导与匡正。”
听了墨子这番话,耕柱立刻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从此再也不以遭受批评为耻,而是更加发奋努力,终于成为墨子的继承人。
现在很多学生总把批评当做一件坏事,对批评有非常严重的抵触情绪,面对错误总是找借口和理由,任何批评都会给他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错失很多纠错和学习的机会。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谁都明白良药是治病的,但就是没人肯诚心诚意地去接纳这个苦,都是不得为而为之。事实上,我们如果真的明白良药苦口这个道理,敢于坦然去接受药的苦味儿,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接受别人的批评了。如果接受了批评,能够改变自己的缺点,对于不断改造自己、完善自己是至关重要的。既然我们为了自己的健康敢于去吃药,那为了完善自己就不应该害怕别人的批评,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
时刻省察自己的不是,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善待别人的批评,从批评中学会自省,需要的也不过是一个平和而冷静的心态,得到的却是受益一生的经验和教训。
忠告6用自律来约束自己
在生活中要时刻注重自我约束
“自律(Self-Regulation)指的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能力。这包括:自我控制不安定的情绪或冲动,在压力面前保持清晰的头脑;以诚实赢得信任,并且随时都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将影响他人。”
——李开复
所谓自律,即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它是指人们通过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的教育过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地运用各种社会规范来指导、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不逾矩”。自律与人的思想觉悟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能够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人是自己行为的主人,反之则成为自己行为的奴隶。
从本质上讲,自律就是我们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我们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律”既然是规范,当然是因为有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比如,刷牙洗脸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有一天我们回到家筋疲力尽,如果我们倒床就睡,是在放纵自己的行为;如果我们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做该做的事,这是我们自律的表现。人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使行动受阻挠的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克服对情绪的干扰,接受考验。
自律,一般来说:一是去做应该做而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一是不做不能做、不应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一个人每天早晨坚持锻炼身体,某一天天气特别寒冷,他不想冒着寒冷继续坚持,但是他最终走出家门,继续锻炼,这就属于前者。后者的表现也较多,如一个人喜欢抽烟,但到了无烟室,他必须强忍住内心的欲望不抽烟。
尽管自律的形式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1)自识。自识即人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机制、心理素质、智能特点、行为方式等等。但从个人修养角度,则主要在于个体应客观地、全面地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为搞好自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自知者明”。反之就无从自律,行动中就会因盲动而招致失败。
(2)自省。自省即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检点。它是在自识前提下进行的。通过自省,发现自己思想深处存在的种种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和克服。
(3)自责。自责即自我责备、自我解剖、自我批评。它是自我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也是自省的结果付诸表面行动的过程。自我批评历来是成就大业者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开诚布公承认错误和公开改正自己错误的最好武器。凡是在修养上卓有成效者,都是严于自我解剖、勇于自我批评的人。
古今中外,人们高度重视自律,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一般情况下,自律和意志是紧密相连的:意志薄弱者,自律能力较差;意志顽强者,自律能力较强。加强自律也就是磨炼意志的过程,有助于良好品性的形成,使人走向成功。
自律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自律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为了表现所谓的‘自律’而在他人面前粉饰、遮掩自己的缺点,刻意表演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只有在赢得他人信任的基础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李开复
有一个学生,经过一个十字路口,这时黄灯已转成红灯,他左右一看反正没车,于是准备加速跑过去,不巧被警察拦了下来,警察问他:“你没看到红灯吗?”
“看到了啊!”他答。
“那你怎么还闯红灯啊?”警察又问。
“因为我没有看到你呀!”
一则小幽默,却揭示出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心态。我们常想在违背诚信的原则下放任自己,以为人不知鬼不觉,殊不知我们所做的事是天地皆知,无所隐暪。
人和动物在行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行为的自觉性。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本能,并能驾驭自己的本能。本能一旦被意识到,它就要受意识所控制,本能也就人化和社会化了。而动物的行为直接受其本能所支配。动物一方面借助这些本能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另一方面它们又都是自己本能的奴隶。
如果把人的生物本能比作一匹野马,那么,人的理智就是缰绳。只有用自己的意志努力去服从自己的理智,自觉地支配自己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我们才能通过对自身的支配去支配世界。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13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让鲁迅留下深刻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我们常常只看见伟大的成就,而忽略了成就背后的辛劳和毅力。
因此我们会说,有成就的人有头脑,有体力,或者运气好,而既然我们这三方面都不行,那就算了吧。这不是说,只要注重自我约束,我们就人人都可以成为钢琴演奏家;而是说,我们每个人在某一方面都有成功的条件。但是,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运用意志力和努力工作。
想想看,如果我们今天计划做某件事,但早上醒来后,因昨晚休息得太晚而困倦,我们是否会义无反顾地披衣起床?如果我们正在做的一件事遇到了极大的、难以克服的困难,我们是继续做呢,还是停下来等等看?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若在纸面上回答,答案一目了然,但放到我们身临其境的现实中,自己去拷问自己,恐怕也就不会回答得太利索了。他们不是不会简单地回答这些问题,而是缺乏自制力而难以控制自己。
掌握思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能要什么,这是认识问题;然后再弄清楚,怎样拒绝不能做的事,强制自己专做该做的事,这是方法的问题;最后再掂量一下,自己做了该会如何,不做又该如何,这是建立自制自律的前提。在目标的指引下,我们会有一股力量与勇气,使我们保持对成功的渴望与追求。坚持不懈,就能使我们逐步培养的自制自律得到不断巩固与发展。
忠告7做事主动,不断进取
只有积极主动,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为了成为国际化的人才,为了在信息时代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每一个有进取心的中国青年都应该努力迫使自己从被动转向主动,大家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事业——没有人比你自己更在乎你的工作与生活,没有人比你自己更适于管理你的人生和事业,只有积极主动的你,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让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永远快乐!”
——李开复
《中国教育报》曾在同一版面刊登如下两则新闻:一则是南航学生郑穗江成绩优异,提前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另一则是上海交大取消两名本科生“直升”研究生的资格。
之所以出现这样截然相反的两种结局,主要是因为郑穗江同学积极主动,不断进取,在被确定为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后,还设计了相当于三四个毕业设计的研究课题;而上海交大那两名本科生,10月份被批准作为优秀毕业生免试直接攻读硕士学位后,就认为自己的未来有了保障,整日不思进取,结果期末考试均有两门课不及格。
古人云:“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要想有所成就,就要不断追求,不懈努力。而固步自封、沾沾自喜者就难免跌跤。英语有句话,“Youwillshapeuporshakeup.”意思是:“你要不断进取、发挥才能,否则将被淘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的是当人登上千仞顶峰时那种豪迈的情怀。的确,当人们攀上峰顶,舒展双臂,拥抱一览无余的太空时,心理上总能得到一种空前的满足:仰望伸手可触的苍穹,俯视山腰游荡的白云,心灵中便油然生发出一种神圣的感情,好像世上的一切都在自己的脚下了。
可是奇怪的是,人们这种神圣的感情总是维持不了多久,就很快会发现制高点的所在,大多是孤零零的顽石,很少有鲜活的生命存在,四周是一片空虚,使人莫名地惆怅。这惆怅终于推送着人们惶惶然迅步折回,再次溶进那绿色的生命里,以重新恢复攀登制高点的勇气。可见,真正的制高点并不在凝固的孤零零的所在,而是在奋争的过程和无限延续的生命里。
阿波罗登月飞行的成功无疑是划时代的壮举。可是,据闻:登月人埃德温?奥尔德林,在获此殊荣后不久,却发生了精神崩溃。巨大的常人难以逾越的成功,使他回到地球的生活顿然丧失了值得眷恋的魔力,使他好似处于一片虚无与真空之中,感到生命中有价值的活动已经到达了终点,这不能不说,这是发生在当代的,向当代科学尖端冲刺的、然而却缺乏当代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的当代人的悲剧。
埃德温?奥尔德林的悲剧之所以发生,首先是由于他的人生观所导致的对科学进步认识上的局限。的确,登月飞行是人类宇航事业破天荒的壮举,但它决不是人类宇航科学发展的终点,而仅仅是起点;只是就人类登月活动的远景、就人类试图在月球建立生存的另一处基地这一点来说,埃德温?奥尔德林们的成功的尝试也远远没有结束。如果把登月飞行的成功既看作一项突破,又看作一项事业的开端,就不会产生追求目标的失落。
积极进取,是一种选择,是符合大自然规律的,在现今激烈的竞争中,你如果不选择主动的话,只是被动地面对生活,就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那么你终将被淘汰。
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积极主动的人认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自己总有选择的权利。
所以,他们对自己总是有一份责任感,因为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而自己并不是环境或他人的附庸。对一件事情,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可以主导事情的发生、发展。”
——李开复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总统。他在任期间,彻底平息了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美国南部种植园主的黑奴制,解放了黑奴,大大推动了美国民主社会的进程。林肯的一生正是积极行动成就积极人生的最好写照。
1816年,小林肯刚满七岁的时候。因为生活贫困,付不起房租,林肯全家人被赶出住宅,开始居无定所的流浪日子。流浪的日子过了两年,母亲因家庭的沉重负担病倒了,不久就去世了,悲愁的生活由此雪上加霜。但是,沉重的生活并没有使小林肯气馁,他仍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并成长为积极进取的青年。
1831年,青年林肯尝试着经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可是,他失败了,并且债务缠身。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所以他想攻读法学院,可是因为没钱,他没法开始求学生涯。后来,他参加了州议员的竞选,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三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但失败并没有击垮他那积极进取、积极行动的人生态度。1833年,林肯再次借钱经商,但因为经营方面的问题,很快就又破产了。后来他用了17年的时间才把债还清。
1834年,贫困潦倒的他坚持积极地再次竞选州议员,他的积极行动终于给他带来了成功,这一次他当选了。
1835年,林肯订了婚,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
1836年,他得了神经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好转了。他马上积极行动起来,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