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98500000026

第26章 伟大的伽利略

在距今约400年前,著名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问题时,觉得落体下落得太快,难以测量它的速度。

为此他设计了斜面实验,让物体下落变成了下滑,这样就使速度降了下来。为了测量物体下滑的时间,伽利略设计了一种“水钟”。所谓“水钟”就是下部开口的一个水杯子,并在开口处装上一个阀门,然后把它装满水。当物体下滑的同时,打开阀门,让水流入另一个杯子;当物体滑落到斜面的底部时,就关闭阀门。再改变实验条件继续做实验。在获得了不同的水量后,根据物体下滑时间与漏水量成正比的原理,就可以算出物体下滑所需要的时间相关量。利用放射性物质测量时间的原理也大致与此相似。

利用放射性物质测量,主要是由于放射性具有两个很好的品质:一是每种放射性物质都向外辐射射线,并且不同的放射性物质每时每刻辐射的射线量不同。二是每种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也不同。在利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来计时上,美国科学家利比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1939年,年轻的利比在研究宇宙线时,将一台灵敏度很高的探测器装在气球上,以测量高空中的某些射线的强度。

在全程测量过程中利比发现,在开始时随着气球高度的增加放射性强度也跟着增加,但到了15000米的高空以上时,随着高度的增加,放射性强度反而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仔细地研究和分析,利比发现,开始探测到的宇宙线并不是直接来自宇宙空间,而是宇宙射线与大气作用后产生的二次效应。这些宇宙线在大气中与丰富的氮-14相碰撞,产生了具有放射性的碳-14。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碳-14与普通的碳-12是一样的。这种碳-14与氧化合,可形成二氧化碳。这种由碳-14形成的二氧化碳也像由碳-12形成的二氧化碳是一样的。它们都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并寄存于生物体内。由于生物体的代谢作用,这种碳-14还会排出体外,但同时也会再吸收。这样就保持着一个平衡状态,从而使碳-14维持在一个恒量。

然而,当动植物死去后,这种情况就发生变化了。动植物死去,体内的新陈代谢就终止了。这时与外界交换物质的平衡就被打破了。生物体内的碳-14就要按自身的衰变形式变成了别的元素,碳-14的含量就要不断地减少。如果我们知道这个生物体在活着的时候含有多少碳-14,或活体的碳-14放射性强度,测出这时生物体的放射性强度,再知道碳-14的半衰期,这样就可以测出这个生物体死时距今的时间,进而断定这个生物体所生活的时代。这种方法称为“碳-14鉴年法”,目前它已成为考古学中十分重要的方法。

当然,这样分析之后并不是说,利用碳-14可以方便地测定某些生物体的年代了。实际上这种技术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生物体的碳-14含量是极少的,大约在1000亿个碳原子中才有1个碳-14原子,因此在处理这些样品时要极其小心。

利比在发明这种探测方法后,在实际应用上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利比借助这种方法测定了埃及金字塔建造的年代,他的小组对金字塔内的遗物进行碳-14含量测定,结果所测定的年代与历史记载的年代非常吻合。

利比的这种方法并不只限于考古学研究,他用这种方法还帮助地质学家确定不同地层的年代、冰川的历史、古海洋平面、古海岸线的变迁、火山的年代,以及沉积物沉积的速度;帮助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环境的演变史、古气候的变迁、土壤的发育过程。当宇航员从月球取回土壤和岩石样品,他也利用放射性探测方法,考察了月球是否存在生命。由于利比在碳-14计时原理上创造出第一个独特的计时工具--核时钟,为此他获得了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碳-14测定技术还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作用,如建设大坝、港口、桥梁、大厦以及电站等,要选择一个好的地基。在选择地基时要碰到不同的沉积层,而这些沉积层的结实程度往往与该地层的年代有关。一般来说,年代越久,该沉积层就越结实,承接物体的压力就越大。像意大利比萨城的比萨斜塔就是由于选址不当,地基太软,使塔倾斜。据说,在北京饭店建设期间,当挖到13米深处,发现了两棵直径达1米的榆树倒卧在一沙砾层上,用碳-14技术测定,得知树距今的时间约为30000年。这一地质地层做大厦基础十分好,因此,建筑部门就不再向下挖了,而以此沙砾层做基础,这就大大节约了大厦的建筑费用。

同类推荐
  • 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武器装备一瞥

    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武器装备一瞥

    本书是针对酷爱军事的青少年编写的一部科普图书,通过海军装备、特种武器、空军装备、陆军装备来向读者介绍军事中的一些基本的常识性的知识。内容既生动有趣又丰富了青少年的头脑。
  • 必知的外国将帅

    必知的外国将帅

    军事人物既有和平的护卫者,也有发动战争的恶魔。无论是军事领袖,还是元帅将领或英雄,他们都是人类和平的守护神,是人类正义的化身和良知的体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大无畏的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发扬,让其精神永垂不朽。军事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窗口。
  • 怎样做好木工

    怎样做好木工

    本书从木材的基本知识到简易识图,从木工机具操作到木装修工程,介绍木工的工作流程,是一本全面的木工入门手册和学习参考书。
  • 百科知识-科学百科-激光科技(科普新课堂)

    百科知识-科学百科-激光科技(科普新课堂)

    本书从发现激光开始谈起,纵横演绎了二十一世纪这一重大的科学发现以及发现后人类把它运用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意义,向我们展示了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发展的一幅巨幅画卷
  • 丰富的微观世界——微生物

    丰富的微观世界——微生物

    生命对人来说是一个难解的谜,而微生物作为一群特殊的生命体更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虽然,微生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地球几经沧桑,然而,这些神奇的生物群落却能繁衍至今。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些在显微镜下才能被发现的“聪明而智慧”的微小生物。全书从介绍地球上最早的居民开始,逐步带你去了解微生物是怎样生存至今的;微生物与人体的健康,与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利害关系;微生物的存在又对地球这颗蓝色星球起到了什么作用;微生物能为我们的未来作出什么贡献;让人讨厌的细菌、病毒又是什么样的;伟大的科学家们是怎样努力为我们开启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大门。相信本书将激发你的阅读兴趣,丰富你的课外知识。
热门推荐
  • 南园藏爱

    南园藏爱

    路小漫本是京城老槐树下晒太阳的小乞丐,每日混吃混喝混日子,却不料到被敲晕了卖入宫中,成了一个没品阶谁都能使唤欺负的小宫女。她想要自由想要无视礼法想要继续做她的野丫头,那些个规矩能束缚了她的手脚却束缚不了她的心。宫里娘娘们再明争暗斗,却抵不过皇帝的儿子使出的美男心计……
  • 词论

    词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总裁,别乱来

    霸道总裁,别乱来

    他们从小青梅竹马,他是她的秦哥哥,她是她的小丫头(小冰块)他对她钟爱一生。回来再次见到她时,她去偏偏忘了他。“小丫头,我耽误我十几年却不记得我,该怎么补偿我?”他挑着她的下巴,戏虐道。“任凭处置”他立马将她扑倒“这可是你说的啊!”她打死也不承认“我刚刚说什么了,你滚!”
  • 重生之乖乖妻

    重生之乖乖妻

    不谙世事的少女,被他老婆撞的没了命,成为了他老婆体内的一缕魂。于是,她成了他的老婆,一个有夫之妇,而他的老婆却成了她,彻底消失!这个男人又冷又冰又没感情,身边还有一个小三?小三长的比她美不说,他还不喜欢这个老婆,甚至还是深恶痛绝,看来她这个下堂妇是当定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猿朋豹友(人猿泰山系列)

    猿朋豹友(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逝沙刀

    逝沙刀

    我所不愿意承受的痛苦,就是身边至亲至爱的人犹如一把沙握在手里,越想握紧,流逝的却越快。如果用什么可以来弥补这一切,我想,那一定是一把刀,一把割裂时空的刀,他刺进我的胸口,让我疼痛的告诉世界,我来了。黑夜世界属于这个少年,他蹒跚的躲藏在黑夜里,孤独是注定承受的痛苦,邂逅是最痛苦的回忆,只有一把女人用的刀陪在他身边,行走天下间,伸手去握,只有一把逝沙。春繁华,烟波渺,伊人擦肩,梦里醉卧笑。夜脉脉,梦寂寥,伊人擦肩,泣抚逝沙刀。
  • 四米阳光

    四米阳光

    愁不来还是,我们的四米之地,午夜还是朝阳,这永远发生着小故事
  • TFBOYS之我们曾经在一起

    TFBOYS之我们曾经在一起

    三位少年,也就是现在最热最火的组合“TFBOYS”,和三位美女,在一起的事情,他们可能会成为情侣哟,结局会这样呢?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本文完全是虚构】
  • 海贼王之动漫人物大召唤

    海贼王之动漫人物大召唤

    不太会写简介,但会用心写书主要是主角穿越到了海贼王,凭借着游戏系统打怪升级混装备,最后在带领着一帮牛叉的手下问鼎onepiece。本书比较慢热,希望大家能慢慢看下去,希望大家支持。
  • 风不鸣条

    风不鸣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