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02000000008

第8章 都是王安石惹的祸?(2)

公元1042年,即宋仁宗庆历二年,安石二十二岁。是年,他一举中进士高第,为第四名。此后一生为官,官居宰相高位前后凡八年,其间一度权势熏天,几乎可以主宰百官的荣辱予夺。但是,此人从未用此权力为自己及其亲族谋过私利。他对金钱也从不计较,据说,其宰相俸禄几乎已经变成公费,任凭亲友甚至同事花费。而且,该人一生少见私敌,所结怨者,大多是为了变法的缘故。因此,就连后世相当厌恶他的批评者,都承认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真诚、虔敬的洁身自好之士。13

用现代的眼光判断,这种带有强烈指向性的素质、能力和品格特征,特别适合成为某种艺术流派、社会运动特别是政治运动的领袖。

使安石享有极高声望与巨大知名度的,除了上述原因外,他在二十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中所形成的极佳官声,也是一个原因。而最重要的原因,大约莫过于他多次拒绝朝廷为他安排的“肥美”官职。

按照帝国的规定,凡是进士高第者,为官一任即三年后,即可以担任清要之馆职,包括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来到皇帝身边,成为为皇帝撰写诏令的翰林、知制诰等。很多宋代的高官都是由此通道快速升迁,甚至成为执政、宰相的,因此,被认为是仕途发达的最佳捷径。一般非进士高第者,则可望而不可即。王安石二十五岁即具备了入馆的资格,相当罕见,为人们所艳羡。安石却上书辞谢。他宁愿到一个边远小县去做一个县令。于是,从二十二岁中第开始,直到四十六岁位居显宦开始推行变法为止,他多次拒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对入朝为官并快速升迁的诱惑毫无所动,熟视无睹,基本上都是留在做具体工作或地方官的任上,从县令一级级地干到太守。其间,在每一个地方,全部政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员。而且,在此期间,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开办农民贷款法,也就是后来的青苗法的雏形,结果全部大获成功,使他深受百姓爱戴,成为具有崇高官声与民望的地方官。

这二十多年时间,是王安石最神秘、最神奇的时间。他谢绝一次朝廷的美意,就导致他的声望升高一次,一次次的谢绝,最后就使得甚至从皇帝开始,到京城里的士大夫,到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无不渴望见识一下王安石的真面目。此段经历遂成为此人一生最大的谜团。

如果说他是为了沽名钓誉,这时间未免太长了些;如果说是韬光养晦,这份沉得住气的功夫真正罕见。

有一种看法认为:当时,朝堂上群星荟萃,德高望重者济济一堂,如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曾公亮、文彦博、富弼、韩琦等等一大批人,会使王安石黯然失色,因此,他索性躲到地方坐以待时。此种看法,显然低估了王安石耀眼的才华与独特坚定的性格。以一介地方官吏,他尚且能够使自己的灿烂文名流布于天下,令四方学子仰慕,哪里会害怕到京城一展身手?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有当代学者认为,王安石属于那种只能当一把手的人。他宁为鸡头,不做豹尾,因此,遇事极难与人合作。从历史记载上看,他的同僚、属下和上级对此均颇有烦言。于是,他不愿过早地与那些树大根深的朝中大佬过招。对于一个政治人物,这种判断,或许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

但不管怎么说,此人相当自信,自信一旦时机来临,自己必可成就一番大事业。而且,事实上,他也在这二十年间,为自己今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一个极为坚固的基础。这则是不需要怀疑的。

公元1060年,即宋仁宗嘉祐五年,王安石终于在千呼万唤之中,接受了朝廷任命的一个官职:出任三司度支判官。这并不是一个显赫的官职,但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位,因为这个职位的职责所在,是整个帝国的财政收支与漕运。我们已经知道,三司是帝国中央主管全国财政大权的最高机关,其最高首长三司使的地位仅稍稍低于宰相与枢密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朝廷重臣。三司下面有三个部:盐铁、户部、度支。盐铁掌管工商收入、兵器制造等,户部掌管户口、赋税和榷酒等,度支则掌管财政收支和漕运等。三司使地位崇高,有“计相”之称;下设三个副使分管三部,而判官的责权,则大体相当于主持该部日常工作的秘书长,地位略低于副使。

此时,安石名满天下,被视为奇才。人们普遍认为,此公不同凡俗的特立独行之中,蕴藏了深不可测的才干与品行。用司马光的话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一人享有天下大名三十多年,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淡泊名利,志向高远;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介甫不当大任则罢,但凡身肩大任,则太平盛世指日可待,天下苍生都会承受他的恩泽。”14

此时,范仲淹已经去世,老一代名公巨卿举凡在世者,如文彦博、富弼、欧阳修、曾公亮等,对王安石均好评如潮。另一位元老重臣、一度为相的韩琦,此时大约正在为当年曾经错怪了这位少年才俊而懊悔与内疚。

此事发生在至少十五年前。当时,韩琦官居扬州太守,王安石刚刚高中进士后,被授予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一职。那时,王安石常常秉烛夜读,通宵达旦是为常事。每逢这时,他便在破晓时分,靠在椅子上稍息片刻,有时打个盹醒来,已然晚了。于是来不及洗漱,便匆匆赶去办公。韩琦一见之下,以为年轻人少年得意,时常彻夜纵情声色,于是,便谆谆劝导道:“君少年,无废书,不可自弃。”——“小伙子,趁着年轻,多读点书吧,不要自暴自弃。”显然这是好意。王安石未加辩解,只是在三年任期满了离职时,告诉自己的朋友说韩琦不赏识自己。后来,王安石的诗文声名鹊起,颇有成为一代文学巨擘的架势了,韩琦这才知道自己看走眼了。于是,韩琦愿意把他作为自己的老部下看待、加以提携,谁知,王安石不买账,并不借机拉近关系,始终与韩琦相当疏远。后来,在王安石的日记中,人们才发现,王安石对自己的这位老上司,评价极低:“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15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此人心气之高傲。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会是一个汲汲于沽名钓誉之徒。

当此时,在各方面能够与王安石相抗衡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司马光。

但是,此时,就连司马光对王安石也是十分倾慕。或者毋宁说,二人是相互倾慕。

司马光比王安石大两岁,比王安石早四年考中进士,为进士甲科,当时只有十九岁多一点。在进士揭榜的闻喜宴上,别人都戴花,唯独他一人不戴。后来边上的人悄悄告诉他:天子所赐,不可不戴。他才勉强戴了一枝。司马光受人称道之处,还不在于他少年得中高第,而是在于,他是在已经受恩荫为官的情况下,再凭实力考出的前途。我们知道,古时官制,父祖为官时,朝廷会根据其官职,恩选不同人数的子孙直接做某个级别的官,称为恩荫。这是人们对司马光另眼相看的原因之一。

若论起成名时间,王安石就更加无法和司马光相比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当时,实际上已经被载入各种史料之中,为时人广为流传。

说起私德,司马光的一个故事恰好可以和王安石相媲美:司马光年轻时,官居通判,相当于某一个城市的副市长兼秘书长。由于妻子未能生育。太守夫人,也就是市长夫人选了一位有宜子之相的侍妾送给他。司马光对此人不理不睬。司马夫人以为是自己在跟前的缘故,于是,事先告诉那个侍姬,等自己离家之后,打扮好了,夜里直接去老爷房中侍候。届时,司马光看到出现在自己房中的女子后,正颜警告说:“夫人不在,你竟敢来此?速去!”随即令此女子离去。16

司马光历时二十五年撰写的《资治通鉴》,全部完成时,手稿装满两个房间,是中国历史上唯有《史记》才能够与之比肩的最伟大的历史著作。

司马光与王安石二人曾经做过同事。当时,他们俩一起在包拯,也就是著名的包青天手下,担任群牧司判官,包拯则是他们的顶头上司——群牧使。有一次,群牧司衙门里的牡丹花盛开,包公置酒赏花。司马光回忆说:自己素不喜酒,但是在包公劝酒时,还是勉力喝了几杯;介甫——王安石,也不喜酒,他不管包公如何劝,始终滴酒不沾,包公也拿他没有办法。司马光由此知道,王安石有多么倔头倔脑。17

关于与司马光之间的关系,王安石的说法是:与君实——司马光字君实,相处得既好,时日又久,只是对事情的看法每每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常常各异。

司马光的看法则悲观得多:安石待我历来淡薄,我因为和他几次同事的缘故,私心里总有些眷眷的同僚情分。

不管怎样,这样两位道德文章堪称泰山北斗似的人物,最后毕竟决裂了。不但决裂,而且形同水火,势不两立,形成了一场真正的悲剧。

对于大宋帝国来说,这个悲剧的意义特别现实地摆在眼前:在这两面大旗之下,整个帝国的士大夫阶级公开决裂为两个派别,这两个派别由开始的主义之争、道义之争,迅速蜕化为权力之争。而伴随着权力的争夺,政治空气迅速恶化,政治道德不断堕落。两派政治力量全部丧失了理性与伦理的约束,飞快地向着黑暗的深渊坠落,然后,在肮脏的泥沼里,像野兽一样互相撕咬。直到帝国官场完全失去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帝国的上空充斥着邪恶的气息。最后,整个帝国便裹挟在这邪恶中,大踏步地走向无可挽回的崩溃。

很难说,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有一个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细节,常常被历史学家们忽略。

公元1067年,即宋英宗治平四年正月,可能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英宗皇帝,在位不到四年就死去了。皇太子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这个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细节,发生在他做了皇帝之后。有一天,二十岁的年轻皇帝身穿全副戎装来看皇太后,那应该是相当英姿勃发的一种装束。皇太后果然很喜欢小皇帝的英武挺拔,但是,却告诫年轻的皇帝:“你如果能够永远不贪军功,就是天下臣民的福分。”这两代人的不同表现,宿命般地预示了帝国未来的命运。

神宗皇帝身着戎装,的确表明了他对文治武功的向往,表明他对于国富兵强的渴望。不过,眼下不但谈不上这一切,就连惯例之下的开销都已经难以为继了。这使刚过二十岁的皇帝心绪格外恶劣。

事情起因于朝廷将要举行的春季祭天大典。本来,按照惯例,每次春季祭天大典完成后,都要赏赐给文武百官银两绸缎,表示皇家对诸位一年辛苦的一点意思,也包括了对开春以后,新一年的拜托之意。事实上,这可能已经成为一种类似今天年底发放双薪,或者年终奖金性质的一笔支出。不到实在过不下去的地步,这笔钱的确不是可省则省的。然而如今,国库已经到了真正空虚的地步,因此,皇帝下决心要免去这笔赏赐,把不好意思变成没有意思,以此为皇家节省一笔开支。

由此,引发了王安石与司马光二人在神宗皇帝面前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争论。时间大概是在公元1068年年底前后。当时,王安石与司马光二人已经先后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王安石第一次没有推辞便接受了此项任命;而司马光则是在皇帝下令不许推辞的情况下,接受了任命。

这次争论针锋相对,将双方的基本分歧大体表达清楚:

王安石认为:“国家财政状况不好,不是当务之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善于理财的人。”

司马光反对:“你所谓善于理财者,不过是巧立名目,在百姓头上增加捐税而已。”

王安石说:“不然。善于理财者,可以不增加捐税却使国库充盈。”

司马光大不以为然:“天下哪里有这个道理?天地所生的钱财万物,不在民,就在官。设法从老百姓那里巧取豪夺,比增加捐税还坏。这实际上就是当年桑弘羊之流蒙骗汉武帝的那套说辞。”18

从后来发生的情况判断,皇帝很可能有过短暂的犹豫,但最终还是支持了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促使皇帝作出此项决定的因素肯定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则可能是下列两点:

其一,帝国财政状况日益困窘,天步艰难,已经很难再往前走了;

其二,王安石的一套理论的确具有极强大的说服力量。

至于年轻皇帝的争强好胜,毫无疑问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

公元1069年,即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负责帝国的变法事宜。著名的熙宁变法开始了。

同类推荐
  • 和名家一起回眸汉室基业

    和名家一起回眸汉室基业

    这本书以汉朝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把大师、要事、名人等串联起来,讲述一个个生动的任务故事、历史事件。希望每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能有所体悟,有所收获。
  • 召唤华夏之三国

    召唤华夏之三国

    不同的三国,没有穿越,只有原始。大汉帝国在巅峰时代崛起,诞生一代绝世名帝,刘鸿,拥有绝世系统,华夏名将名臣归顺尽大汉帝国掌控。曹操:刘鸿是一代名帝,具有颠覆世界的能力。刘备:刘鸿是我的刘家兄弟,我的军队就是刘鸿的军队。孙权:刘鸿是我的上头,我们孙家誓死效忠于大汉帝国。天下英雄谁敌手,唯我独尊。猛将文臣汇聚一堂,尽在召唤华夏之三国!
  • 中国通史:第二卷

    中国通史:第二卷

    本书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民俗等领域,书中将中国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民国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四卷来讲述。
  • 幻世魔城

    幻世魔城

    这是一部中西方魔幻结合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水鲛洛克由封闭的格莱岛走向幻世大陆的冒险旅程,在这本书里,你将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面有鲛人,魔族,人类,地精,精灵,龙族,骑桶人,矮人族,巨人族,更有驱魔师,幻象师,解梦师,穿越师,骗术师,神命师,林林种种。就让我谭朝朝光带你进入一个魔幻世界,且看《幻世魔城》。
  • 血战天史

    血战天史

    这是一个乱世之秋,延续四百多年的月华帝国终于走到了末日,腐朽的程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使得百姓再也无法生活下去,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给垂死的王朝以致命的一击。月华帝国,先历天灾人祸,再经农民起义,后陷入无休止的城池镇守的争夺与纷乱之中,终于四分五裂,各诸侯国佣兵自立各自为政,天下最终进入了七国互为倾轧的乱世。中国古代几十位名人名将,悉数登场!三十六计环环相扣,兵法谋略,斗智斗勇!伏笔众多,情节多变,让你看的过瘾!写一部场面壮观、荡气回肠的乱世征战史!或君临天下或战死沙场!
热门推荐
  • 逍遥江湖之傲雪凌霜

    逍遥江湖之傲雪凌霜

    一个逍遥女子,卷入江湖纷争。她,本是逍遥山庄的二小姐,却因为剑、剑法之争一夜之间灭门,她与她姐姐是唯一的幸存者。从此,她们背负着血海深仇。也许,她们命不该绝,竟得高人指点,练就一身绝世武功,还是威震江湖的星月神教教主。武林中人虎视眈眈,称之为魔教,妄想除之而后快或者利为己用。说我们残忍、妖女,哼!她嘲笑,你们也配。不幸的是,姐姐遭奸贼所害,夺取教主之位,她隐世练功,身在玉漱峰。“本座不当政,就当我这个教主不存在。”她怒说,同时也在坚定,姐姐,逍遥山庄的人,我一定会为你们报仇雪恨,等着瞧吧。江湖归主,血雨腥风…武林正派,行侠仗义…哈哈哈哈,真好笑。可是,如此傲气盖天的女子,也为情所困……
  • 妖者无瑕

    妖者无瑕

    她原本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却“不幸”拥有常人所没有的灵力,更是“不幸”在某个晴朗之夜无意闯入了几百年前被巫女凉尘封印的妖国……这与她毫不相干的世界,竟然也是群雄割据,阴谋暗涌,她又“不幸”沦为棋子!别有用心认定她是“王妃”的大王子夜行,下落不明的二王子夜落,野心勃勃的领事蝴蝶……个个长得帅又怎样?本姑娘的命运自己做主!
  • 傲世凰女:妖孽邪王宠妻无限

    傲世凰女:妖孽邪王宠妻无限

    他,外界传闻邪帝。性格阴晴不定,嗜血残暴,心狠手辣,却唯独对她宠溺入骨。她,外界第一杀手。性格肃杀果断,闭紧心房,冷酷不已,却唯独对他敞开心怀。“喂!妖孽!从今日起,你是我苏璃儿一个人的!”他轻笑:“璃儿不知道吗?我一直是你的专属。”
  • 余笙木子

    余笙木子

    回到A市,我经历了朋友的离开,同学的陷害,家庭的变故,但谁的青春没有一点儿挫折呢,熬过来了就好,在这儿过程中,我成熟了同时失去许多,好在他一直陪着我,浑身的刺都被他拔光了。【二月一日,正式发文】
  • 武尊神皇

    武尊神皇

    武者世界,血河长流!六道之争,剑指神皇!落魄少年,逆天改命!武破三界,万古称王!拳打恶霸,脚踹邪少,携美眷成就一段风云传奇!!!
  •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YouthOlympicGames,YOG),简称为“青少年奥运会”或“青奥会”。青奥会是当今世界的新型体育运动赛事,它是国际奥委会为贯彻“奥林匹克宪章”而增设的一项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是专门为全世界青少年而开设的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的交流平台。
  • 我是白血病,小白你好

    我是白血病,小白你好

    我得了白血病,它就像魔鬼般不停的缠着我,我知道,我可能活不久……但,还有许多未知的秘密等着我发掘。一个接一个的谜团不停砸向我,我好想死,可,还有更多的谜团等着我解开,我还得坚持……——小霖花
  • 粒子神话

    粒子神话

    世上本只有传说中才有神话,从天而降的元核星,源源不断的亿亿粒子,让一切神话都变成了现实!天道不再,悟者代行因果。轮回虚无,命者自创三道。
  • 遗忘在尘埃的幸福

    遗忘在尘埃的幸福

    7年前,她是那样固执倔强的少女,是天上的星辰众人宠爱的小提琴精灵,却因为他的出现,放慢了脚步。也因为他,成了家里的罪人,她崩溃的时候,他却抱着别人,那一刻,她心如死灰。7年之后,她依然倔强,依然固执,却再不会没心没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生三灭

    三生三灭

    大世凋零,一人独战天下,守本心,三灭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