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应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道理,随机应变,经营才能持久。尽管皮革厂办得比较顺利,新产品销路很好,但王某依然求变。他预想到皮革制品有时会出现滞销现象,仅靠一种产品风险大,如果采取“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策略,那么一种业务不景气时,另外的业务就可以马上扩大,弥补损失。于是他决定再上一种新产品。
为了选择新产品,他四处奔走,了解市场信息。一张“首届A市骡马物资交流大会”的海报吸引了他。当地牛皮资源丰富,皮质又居全国之首,加工牛皮的念头便在王某的脑中产生了。从市场上他又了解到“黄牛蓝湿皮”在外贸市场上是紧俏商品,于是他立即组织力量,很快就生产出了色泽鲜艳的黄牛蓝湿皮。当年,这一新产品就被一外商看中,当即与王某厂签订了年供货5万张的合同书。由于王某的产品质量好,又守信用,所以不久黄牛蓝湿皮就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印度等亚洲国家。
随机应变是时下成功者的法宝,人随时代的步伐走,而生意应跟着市场信息变。然而随机应变也不仅仅是停留在把握市场的大方向上面,对于一些细节,成功者也要做到随机应变。
一次,一位农村姑娘来到一个村办箱包厂,她要买一个结婚用的皮箱。厂里的业务员把她领到了制箱车间,那里有准备发到各个城市去的航空模压箱、旅游箱、轻便手提箱、带轱辘的套箱等各式漂亮的箱子,可姑娘一个都没看中。
这一小小的举动,立即引起了箱包厂领导的兴趣,领导们经过思索和研究,将如何才能适应农村市场的需求、如何打开农村市场提上日程。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而自己的厂却没去占领它,应该把产品面向农村。
村办箱包厂立即组织力量设计制造出了色彩鲜艳、印有龙飞凤舞图案、带着乡土气息的皮箱。这种龙凤皮箱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很多农村经销店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前来订货。该村办箱包厂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农村市场,产值和利润很快大幅度上升。
此外,成功者更要主动出击,寻找思变的市场和灵感。
温州的鞋商杜某有一次到外地出差,他看到一个购货员穿着一身职业套装,可脚上却踏着一双布鞋,这身装束很不协调。杜某不觉上前探问了一下:“您为什么不穿皮鞋?”“脚气严重,没福气穿啊!”
这句不易被人注意的话却拨动了杜某随机应变的敏感神经:中国人生脚气病的多,这可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市场啊,自己的作坊应该转移经营方向,研制药物皮鞋,防治脚气病。
想到此,他立即向制药公司和有关科研单位取经、学习,并高薪聘请科研人员研制药物皮鞋。不久试验成功,经过上级科研单位鉴定,这种药物皮鞋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新产品获得了省级科技成果奖。皮鞋一闪亮登场,订单纷至沓来,杜某获得了巨大成功,事业如日中天。三年后,原本规模不大的私人小作坊变成了七层五开间楼房和宽敞的车间,30多人的小厂变成了3500多人的企业。
对于成功者而言,就是要随机应变、时刻求变,不仅要“穷则思变”,而且要“富则思变”,随时捕捉有利信息求变。成功者如果具备远大的眼光和超乎寻常的胆略,在“商场如战场”的残酷竞争中毅然“变阵”,在别人一哄而上之时转产新产品,那么“小本”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大本”。
交谈中也要随机应变
应变,就是在事态发生突变的危急时刻,采用恰当的措施,摆脱不利的局面。不仅做事如此,应变也是衡量交谈者口才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当代社会生活中,没有应变能力,就会失掉很多成功的机会。应变的最终目的是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地位,驾驭事态发展,以实现既定目标。
在交谈中,有人或善意或恶意地向你发难,把你置于窘境,这时就需要应变。这种应变,难就难在既能回击,又不能失礼。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云:“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弭患济事者是也。”从一定意义上说,智者便是能随机应变之人。
在生活中,给人造成不利的情形各种各样,不可能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化解方法。因此,如果你对某人的工作作风、处世方法不满意或有看法,就需要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在一些场合中,人们总是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许是自己言语失态,也许是周围环境令自己始料不及,也许是对方反应不如事先预料的那样。在这种情境下,人们就有必要学会控制局势,随机应变,才不会令自己进退两难。
孙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围魏救赵是他的经典战例,他的《孙膑兵法》到处蕴涵着变通的哲学。孙膑初出茅庐去的是魏国,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以确定他是否真的有才华。于是,魏王召集众臣,想要给孙膑出一个难题,看看他到底像不像传言中的那样机智。
魏王坐在宝座上,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
孙膑回答说:“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不过,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听了,得意扬扬地说:“那好。”说着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周围的大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都在嘲笑孙膑不自量力,等着看他的洋相呢。这时候,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魏王也对孙膑刮目相看,孙膑因此得到了魏王的重用。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按照常规思维去思考,如果我们能像孙膑那样,说话懂得灵活变通,那么其实很多所谓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有一天,“推销之神”原一平打算向某公司的总经理推销一份保险。
原一平有一个习惯,在拜访一个客户之前,一定会对对方作一番严谨周密的调查。根据调查显示,这位总经理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脾气很怪,很暴躁,而且没什么嗜好。对于推销员来说,这样的人是最难打交道的一种。
来到客户的公司,原一平向前台小姐自报家门:“你好,我是原一平,已经跟贵公司的总经理约好了,麻烦你通知一声。”
“好的,请等一下。”
接着,原一平被带到总经理室。总经理正在埋头看文件,过了一会儿,他终于抬起头,看了原一平一眼,却没理他,继续低下头看文件。
就在眼光接触的那一瞬间,原一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他分明感受到了对方的冷漠,对方是想用这种方法叫他知难而退。
面对这样尴尬的场面,原一平忽然大声地说:“总经理,您好,我是原一平。今天打扰您了,我改天再来拜访。”
总经理愣住了。
“你说什么?”
“我告辞了,再见。”
原一平的反应显然出乎总经理的预料。
原一平站在门口,转身说:“是这样的,刚才我对前台小姐说给我一分钟的时间,让我拜访总经理并向您问好,如今目的已经达到,我可以告辞了,谢谢您,改天我会再来拜访您。再见。”说着,原一平转身走出了经理室。
第三天,原一平又硬着头皮去作第二次的拜访。
“嘿,你又来啦,前几天怎么一来就走了呢?你这个人蛮有趣的。”
“啊,那一天给您添麻烦了,真是不好意思……”
“请坐,不要客气。”
接下来的谈话很顺利,客户买了原一平的保险。
在尴尬的场面中,原一平能够随机应变是很明智的。正因为如此,才让一个高傲自大的总经理感觉他与别的推销员不同,从而对他产生了兴趣。因此在第二次拜访时,很容易就达到了目的。
卡耐基曾经说过,掌握机智的应变技巧,无论是对演讲还是对于谈判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要在演说或表达时有良好的表现,必须口齿伶俐,具备既快又清楚的表达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因为受说话人的潜在内容和听话人的种种反应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很多情况下,说话人不能完全按预定的想法一口气把话说完。因此,在说话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死马活医,以变求生
死马当做活马医,是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把死去的马当做还能活的马来治疗,比喻在看来已绝望的情况下,仍然尽量设法挽救,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处理问题。在似乎已成定局的失败情况下,仍作最后的努力,不轻易放弃成功的希望,这往往有助于扭转局势,促使事情出现好的转机。智商高的人会娴于应变,面对危机时处变不惊,力求扭转乱局。
死马活医的实质是面对困境,绝处求生。这种应变法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常被应用。
湖北省长阳县兔绒制品厂的前身是长阳县弹力絮厂。1985年初该县用省政府拨给山区的50万元财政款购进设备,兴建了厂房,生产化纤弹力絮片。但由于没有摸清原料来源和产品销路,致使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卖不出去。工人半年无工可做,该厂处于无路可走的境地。面对如此绝境,有关领导决定:全场职工出去推销积压产品,同时,每人又必须带回一两条与工厂生存有关的资讯。一个月过去了,产品虽然推销得不多,但收集的资讯却不少。通过对资讯的综合整理,他们提出用生产弹力絮的设备加工兔绒制品,生产兔绒被的设想。因为兔毛的保温性能是羊毛的七倍,且现有兔毛加工技术落后,国内兔毛大量积压。求生方案确定后,厂里组织技术攻关,率先生产出兔绒被,销路也很好。1988年,该厂生产的“春日”牌兔绒被被推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名优产品,送北京参展即被抢购一空,之后,又被选送参加第55届国际博览会,走向了国际市场。由此,兔绒制品厂出现了转机,现在一个月的产值就相当于建厂时半年的总和。
死马活医,绝处求生,还要有求生的技巧。
日本阿托搬家中心总公司经理夺田千代乃夫妇,之前经营的是运输业,但在1973年发生的“石油危机”,令其破产。正当夺田千代乃为今后的生计发愁时,一天,报纸上一条简短的消息引起她的兴趣。消息说,日本关西地区每年搬家开支400多亿日元,其中大阪市就达150亿日元。夺田千代乃想,搬家这一不引人注目的行业也许可以帮助自己起死回生。于是,她和丈夫一商量,办起了一家专业搬家公司。在公司起名问题上,夺田千代乃也是煞费苦心。她想,谁要搬家,肯定会在电话号码簿上找运输公司的电话,因此她决定利用电话号码簿为自己的公司做不花钱的广告。日本的电话号码簿是按行业分类的,在同一行业中,企业的排列顺序又是以日语的假名为序。夺田千代乃巧妙地利用这种惯例,把自己的公司取名为“阿托搬家中心”,使它名列同行的首位,用户查找时很容易发现它。同时她还选了一个好记的电话号码:“0123”。该公司1977年6月创办,营业额逐年翻番。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年营业额已达140亿日元,并从一个地区性的企业,发展成为在日本国内近40个城市拥有分公司或联营公司的中型企业。美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都购买它的搬家技术专利。总经理夺田千代乃成为当时日本最活跃的女企业家。
死马活医,也可以称作死中求活。当一个人面临绝境时,应尽力挣扎,以求活路,这才是一个有志气的人的品格。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劣质事物,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将其抛弃,而积极的处理方法却是加以巧妙地利用,使其转化为有利的东西。这不仅是我们个人生活的应变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待人处事时,也应注意积极做好转化工作,应设法将消极不利的因素转化为积极有利的因素,化解面临的人为障碍,促成事业顺利地向前发展。
置之死地而后生
“破釜沉舟”、“登高去梯”,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应激”反应。所谓“应激”,是指人们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和对人有切身利害关系的重要事实面前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俗话所说的“急不择路”、“急中生智”,这个“急”是这一状态的具体反映。适当的应激心理,能够使人们处于“警觉”或“准备搏斗”状态,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来进行心理、生理机能的调节,促进有机能量的释放,提高机体的活动效率和适应效能,激发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当然,“应激状态”的运用是有条件的,应激心理的把握和利用一定要量时、量地、量情,切不可盲目从事。下面的两则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害怕了,不肯前行。军中又没有粮食,士兵只好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而他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项羽看在眼里非常生气。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驻扎的营房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信心这么强,都斗志昂扬。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拼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没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另一个故事是:
南宋时期,李弥担任宣抚副使。军队中有个曾在军中当大校的军官李复聚众作乱,于是李弥命令韩世忠带兵追击。
韩世忠的兵不到一千人,敌众我寡,情势十分危急。他将手下士兵分成四队,然后在退路上铺上铁蒺藜(刺状物),下令说:“所有将士听令,进攻就能得胜,退败就得死。有人逃亡,就下令后面的部队将他处死。”
此令一下,士兵没人敢回头,全都孤注一掷,拼命作战,终于大破李复的徒众。
人若在危急时刻,抱着毫无退路的念头,就会激发巨大的潜力,反而会反败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