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06700000031

第31章 莫为名利遮望眼——忍名让利二(6)

这种形势,在我看来全都是国家祸乱将起的征兆呵!”

见微而知著的阮孚打算早日脱离京尹的位置。恰好,东晋广州刺史刘凯死于任所,阮孚便马上上表苦苦哀求出任刘凯留下的职务。王导等大臣也以为阮孚性格疏荡不实,不是做京师长官的人才,于是便批准了他的请求,任阮孚为都督父、广、宁三州军事、镇南将军,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阮孚收到任书,马上持符节赴任,可未到达任所,即在路途中病死了,年龄才49岁。

阮孚尽管死了,但东晋政局的发展正如他所推测的那样,拒不奉召的苏峻联合祖约于当年即起兵叛乱。次年,苏、祖联军进入建康,大开杀戒,尚书令卞壶以及接任丹阳尹的羊曼,全都死于这场战乱之中。任意下诏召苏峻入京的庾亮,没法抗御,只好向西逃往浔阳。京城的各官衙府署,全都在战火中化为灰烬。

历史上也有一些人当看到朝廷黑暗,天子无德时,他们就弃官返乡。

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石敬瑭是中国历史上最无德行的皇帝之一。石敬瑭原是后唐王朝的河东节度使,拥重兵镇守太原。为了过自己的皇帝瘾,他公开勾结北方的契丹贵族。依靠契丹的支持,他消灭了后唐。灭唐后,他将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契丹族,自己却到河南开封做了晋朝的高祖皇帝。这个对内自称高祖的人,对契丹却自称“儿皇帝”,把契丹主称为“父皇帝”。

石敬瑭在位时的泾州驻军统帅张彦泽曾替他夺天下出过很大力。张彦泽靠资本和手中的兵权,在泾州一带巧取豪夺,肆无忌惮。张彦泽军中的书记官张式的妻子生得非常美貌,张彦泽为了霸占人家的妻室,居然把张式无辜杀死。张式的亲属忍无可忍,于是就向石敬瑭告了状。可是,石敬瑭借口张彦泽军功很大,不愿治罪。

朝中的刑部郎中李涛听说这种情况后,义愤难平,马上上书给石敬瑭,表示坚决反对朝廷的这种做法,要求按法惩办张彦泽。石敬瑭看了李涛的上疏后,十分不满意,专门召见他进行训教。他当面告诉李涛说:“张彦泽是开国的功臣,假如因为这样一点小事受到处罚,会冷了功臣们的心。”

李涛听后,马上反驳说:“张彦泽身为军队统帅,为了夺人妻室随意杀害部下官佐,犯军令,坏国法,毁人伦,为天下所不耻,大家都说该杀,皇上怎么能说是一点小事呢?”

石敬瑭看着李涛慷慨激昂的样子,不以为然地训斥说:“真是大惊小怪!”

石敬瑭的态度一下子激怒了耿直的李涛。他在朝堂上向前跪行了几步,用手中的笏板使劲地敲打着殿上的台阶说:“张彦泽的罪过引起了多少军民百姓和朝廷大臣的愤慨,皇上知晓吗?不惩办张彦泽,我真不知道皇上今后怎么取信于天下!”

石敬瑭听到这话,便一本正经地说:“我正要取信于天下的啊!当年起兵时我曾对张颜泽发过誓,将来我得了天下,许他死罪不死。这你知道吗?!”

李涛见石敬瑭说出这般的理由来,也就不管他的面子下得来下不来了。他高声反问道:“皇上要是提起明誓、守信的话来,我倒是想起了一个人。请问皇上,您当初赐给丹书铁券的那个范延光,现在在哪里啊?”李涛所说的范延光也是和石敬瑭一块起兵推翻后唐的主要人物,石敬瑭同他有八拜之交,结义之情。石敬瑭做了皇帝后曾赐给他丹书铁券,要保他永不治罪,世代荣华。可是后来,范延光又起兵反对石敬瑭,兵败被俘后,石敬瑭也不管什么丹书铁券,明誓守信那一套,将他满门抄斩了。

石敬瑭怎么也没料到李涛居然在朝堂上揭起他的短来了,就一甩袖子,转身离开座位向后宫走去。李涛一见,急中忘情,从台阶下边爬起来紧追下去,边追边喊,非要石敬瑭惩办张彦泽不可。石敬瑭认为李涛是疯了,心里反而有些害怕,只好点头应承,表示要惩办张彦泽。

事后,石敬瑭又耍了花招。他一方面下令把死者张式的父亲张铎、兄弟张守员、儿子张希范都封了官;一方面仅仅宣布解除张彦泽在泾州的兵权。用这种貌似公平的方法,一方面稳住死者亲属;一方面堵住天下人的嘴,达到他包庇张彦泽的目的。

通过此事,李涛看清了石敬瑭的流氓本色,决定不再为官,向石敬瑭呈上辞官表,回到洛阳老家去了。

七、取予应有方——取予之忍

《管子牧民》中说:“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这就是说:政令畅行,在于它符合百姓的意愿,政令受阻,是由于它违背了百姓的意愿。……由此可知“给予是为了索取”的道理,是治理国家的宝贵经验。可以说取和予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在商业活动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施先予后取的原则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只是一味地索取,而导致经营失败的,古今中外也不乏其例。取要取之有道,取之有义。予也不能是随意乱抛,暴殄天物。

明朝时,翰林院学士严讷,字敏卿,号养斋,官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这一年他准备在城中建造一座新房,地基已经量好,只是有座民房夹在其间,显得非常不协调。民房的主人经营豆腐生意,所居住的是他祖上传下来的房子,很是珍惜。严家主持新居建筑工程的人和民房的主人商议,打算出钱买下那几间小民房,可民房的主人无论怎么说也不同意。家人回来向严讷说起此事,并且想请他出面来惩治民房的主人,严讷没同意,只是让主持建造新居的人先盖其它三面。

这样工程如期开工了。开工以后,每天匠人食用大量的豆腐,严讷让家人到那几间民房的主人那里去购买,而且每次都付现钱,民房的主人因而每天繁忙的不得了,人太少了,他只好招人帮忙。这样不久,这家豆腐房招的工人越来越多,店主也赚了不少钱,同时制作豆腐的工具也增加了不少,原来的祖屋就显得格外狭小而拥挤。民房主人很感激严讷对自己的扶助之德,主动将祖屋让给严家,而且严讷又购置了一所更大的住房,作为回报。房主没几天内就搬走了,而严宅也得以顺利造成。正是严讷深明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才能这样把问题解决好。

取予之道,不仅只在于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可取与不可取,可予与不可予的问题。《劝忍百箴》中说:“取戒伤廉,有可不可;齐薛馈金,辞受在我。胡奴之米不入修龄之甑釜,袁毅之丝不充巨源之机杼;计日之俸何惭,暮夜之金必拒。

幼廉不受徐乾金锭之赂;钟意不拜张恢赃物之赐;彦回却求官金饼之袖;张奂绝先金之遗。千古清名,照耀金匮。”

“富视所与,达视所举。不程其义之当否,而轻于赐予者,是损金帛于粪土;不择其人之贤不肖而滥于许与者,是委华裘于狐鼠。春秋不与卫人以繁缨,戒假人以名器。孔子周公西之急,而以武秉之责冉子。”

这段话告诉我们:取得财物要切忌损害廉洁,所以有可取与不可取之别。齐国与薛国的馈赠黄金,收与不收全在于自己的判断。陶胡奴馈赠之米不为王修龄所接纳,袁毅所送贿赂之丝被山涛束之高阁;生活仰仗着计日发放的俸禄,杨震无所惭愧;夜晚时送来的贿金果断予以拒绝。李幼廉不收徐乾贿赂的金锭;钟离意不收皇帝赐给的张恢的赃物;褚渊拒绝求官者贿赂的金饼;张奂回绝先零酋长赠送的黄金。他们的千古清明,是照耀史册的高风亮节。

同样,富裕了,看他将财物送给什么样的人,做了显贵的大官,看他举荐的是什么样的人。不权衡道义上的应该不应该,一概轻意地给予财物,这样做如同将金银布帛扔入粪土之中;不区别人的好与劣、善与恶而随意地授予官爵,这样做如同把华贵的衣服穿在狐鼠一类的动物身上。孔子救济公西赤出使齐国所急需用的物品,冉求私下送了武秉,超过了孔子允许的数量,受到孔子的责怪。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论及取予之忍时,古人很赞成,该取的取,不该取的,尽管一丝一毫都不能苟得。这才是正人君子的行事。另一方面一个人的取予是受他的思想支配的,从他取予的方式、对象就能判断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战国时,魏文侯打算立丞相,一时没法决定人选,就问李克:“季成与翟璜,哪个可以作丞相?”李克回答说:“要看他们同什么人关系密切;富裕了,看他们把东西送给什么样的人;做了大官,发达了,看他们推举的是什么样的人;不如意,做官不顺的时候,看他们在做什么;在贫困的时候,看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从这五个方面,就可以判定其中哪一个人可以了。”文侯回答说:“我的丞相已经决定好了。”魏文侯把一个人的取予行为同他们的人品、志向联系在一起,作为评判人的标准,是有一定说服力的,以这样的标准判断人才的优劣,使他很快选到了良才。假如我们在从事经济工作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合作者,也可以效法这一点去进行。

人一生中经常会碰到给予和索取的问题。对此古人有很多独到精深的论点。

陈臻问孟子说:“前天,秦王送您好金100却不收,薛国送50镒,您又接受了。假如您前天不接受是对的话,那么今天接受就是不对的了;今天接受是对的,那前天不接受就是不对的。”孟子说:“都是对的。在薛的时候,要我为其考虑设防的事,为何不该接受呢?至于齐国没有什么事求我而赠金给我,这是收买我,哪里见有君子而能收买的呢?”

子思住在卫国的时候,能够穿暖、吃饱,可是没有皮大衣,20几天只吃了九顿饭。田子方听说了,派人送给他一件白狐狸皮大衣,子思推辞而不收。田子方说:“我有而你没有,为何不接受?”子思说:“我听说,随便给人东西,不如把东西扔进臭水沟。我尽管很穷,但也不愿意把自己当成无赖,因而不愿接受。

《鲁论》记载子华出使齐国,冉子为子华的母亲申请粟米。孔子说:“给她6斗。”冉子要求增加,孔子又说:“给他16斗。”冉子给子华的母亲80斛。

孔子说:“我听说子华出使齐国,乘的是肥马,穿的是轻裘。君子应当补不足而不该续有馀。”孔子在这里责怪了弟子的乱给。由于你所给的对象不合适,他已经是十分富有或是不需要这些财物,那他对你的行为不会理解,也不知道珍惜你的给予。相反还可能由于你的给予加强了他的贪婪,这是不懂取予之忍的毛病之所在。

当取则取,而且取之有度,该给予就给予,给予的及时,这是明白取予之忍的道理,不会给自己带来灾祸,造成麻烦。

同类推荐
  •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智慧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智慧

    本书运用古代案例解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经典,并称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双璧”。《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全书脉络清晰、结构严谨。不仅是一部不朽的军事着作,而且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 借力改变自己

    借力改变自己

    《借力改变自己》依据作者多年的人生经验,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对如何搭建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用诸多事例生动、形象地阐述出来,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与认识。
  • “坏”上司是所好学校

    “坏”上司是所好学校

    《“坏”上司是所好学校》分为八个部分,以好上司与“坏”上司的概述开始,指出职场之中决定下属角色的是上司;从“坏”上司身上学到职场生存之道,如听懂职场暗语,玩转心理学,在逆境中突破自我。掌握办公室的生存术等等。
  • 女人的资本全集

    女人的资本全集

    人生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没有发现自已巨大的潜能而潦草度过一生,而女人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则莫过于没有去发现、发挥和利用自已的生存优势,最终与精彩的人生擦肩而过。女人生来就有独特的生存优势,这些并不仅仅是人们传统眼光中的漂亮、姿色、风情等,而来自于女性强大的内在潜能和人格魅力。本书作者通过多年研究发现,总结出女性的二十种独特的生存优势。通过阅读本书,每一位女性都可以找到提升自身资本的良方、如果你能够对自身的这些资本加以运用,就能开创幸福美满的人生。
  • 温暖一生的关爱

    温暖一生的关爱

    本书通过一个个教育实践案例,写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故事中蕴含着慈爱、和谐、人性的教育方式,对教师会有所启发,同时也适合学生阅读。
热门推荐
  • 斩仙封魔录

    斩仙封魔录

    这里是万族博弈的世界!主角林寒究竟会怎么样呢
  •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是作者近些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作品选集,作品散见于《读书》《莽原》《天涯》等刊物,主题涉及到人生、社会、历史、学术等诸多方面。《颓废主义者的春天》分为四个小辑,分别为《丰益桥笔记》《感谢的声音》《一些疑问,一些随想》《虚构的和真实的》。在一些篇章中,作者采取了机警的语录体;一些篇章中,作者就特定的文本、现象进行了深度评论;而在另一些篇章中,则展开了规模宏大的虚构和隐喻。
  • 鹿晗:我的网红女友

    鹿晗:我的网红女友

    素颜女神高能杀入网红圈单凭一张合照迅速走红恰好碰到偶像鹿晗!死缠烂打擦出火花#微博热搜#我的女友是网红!?
  • 第一萌宠

    第一萌宠

    竹雨落叶的力作《第一萌宠》他,绝对的腹黑,但又绝对的怀旧,不然,就不会对他的初恋念念不忘。她,绝对的坚强,但又绝对的娇萌,不然,就不会让他几天不见,就心肝难燥。他说:“雁过拔毛,兽走留皮!来了,急什么回去?!”她说:“我不要,你轻点,你坏蛋!”
  • 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

    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

    2012年的中国诗歌相对于以往,更加安静与结实了。安静指的是诗人的胸怀。诗人与诗人之间,无论是网上还是各种关于诗歌的集会,前些年那种相互之间的指责、诋毁,甚至谩骂几乎没有了,留下的是真正的诗歌论争的声音。起眼东西南北,各路诗人、各种拳脚与路数都认清了一个道理,“拿作品说话”。以往那种各自“我是天下第一”的幼稚已经随风飘去。结实指的是创作的姿态以及作品呈现出的思考。尽管我们现在很难在众多的诗歌里挑出一首成就一个诗人。但平心而论,即使朦胧诗时代、即使“第三代”留下的“经典”,与现在诗人们的创造相比,现在的诗歌从技术层面、思想层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 我好想你就当作秘密

    我好想你就当作秘密

    年月逝去,你在我心底生根,我好想你。爱不是掠夺,洛毅还是心目中美好得少年,他一直爱陆歆如最初。爱不是拱手相让,洛临为陆歆放弃所有,众叛亲离,誓要与陆歆厮守。本文是虐文,慎入。
  • 止战之战

    止战之战

    一名普通青年,无意穿越到一个修仙世界,竟得知自己本就是这个世界的人,濒临死亡之际,无意逃到地球。记忆封印、修为全废,最重要的是,转眼已过数千年,福祸相依。他只是一个幽默的都市青年。他没有传说中的大毅力。他更没有拯救苍生的英雄气概。他只想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与兄弟不醉不休、与爱人白头偕老、与家人共享天伦......可是,这真的好难......新人,慢热,坚持!
  • 凤宁染

    凤宁染

    一袭红衣,一舞惊鸿,一笑倾城,再笑倾国。这是一个外人看见的凤宁染。可事实,并不如意。幼年,家乡被屠城,父母的下落不明。凤宁染变成了一个人,并且不得不改名换姓。几年后,回到繁华的长安城,她发誓,要找出当年的幕后黑手,却意外的,发现的一件东西。从那之后,她无故多了与他的婚约,其实大家的目的都一样。一个是为了救人,一个是为了家族的天命。“命运,真是可命不可违的东西。”【简介不好,请看正文决定。】
  • 传宗接代

    传宗接代

    七十年代初期,一个重男轻女的父亲让侄子顶替了大女儿进城的机会,他畅想着在城里为家族传宗接代。然而留在乡下的大女儿因骗婚被逼而亡,妻子救女心切失足落水命归黄泉……多年后,他又在儿子和侄子及女儿的孩子身上寄托着无限希望……
  • 那些人那些事儿

    那些人那些事儿

    主要描述一个普通小青年的真实生活,讲述了一段兄弟情深的故事。在一座安逸的小城市发生了许许多多惹人发笑丶催人泪下的故事,故事情节诙谐丶幽默。我们这帮人等你来仔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