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06700000004

第4章 唯“忍”之一字——忍字妙解二(3)

第三,谦虚之所以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忍”术,还在于这种谦虚体现在人们对自己的评价比较客观、实在,比较严格。每个人对自己都会有一定的认识,并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一种自我评价。这方面,有的人自我感觉特别好,有些人则十分糟糕。就前者而言,他们总是看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一种十分强的自信,从而总是表现得十分得意,对什么都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任何事情都要插一手,而且还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想别人能够尊重自己的意见。这种人是很难做到“忍”的。因为他那良好的自我感觉使他无法“忍”住自己,似乎在他看来,当今之世,就是他的。于是,便形成了一种非常虚假的“责任心”,以及一种十分强烈的表现欲。相反,后者那自我感觉十分糟糕的人则事事看着自己的短处,担心失误,觉得自己低人一头,于是便表现得十分沮丧,成天搭拉着头,仿佛干错了什么事情似的。其实,这种人也往往是缺乏一种“忍”的态度。因为这种人之所以会这样,常常是因为过去曾经在一两件事情上有过失败,于是,便总是对此耿耿于怀,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不能从挫折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沉湎于一种感伤之中。很显然,如果他们能够克制住自己的这种意识,及时地抛开过去,面向未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照样可以光明正大地做人。

谦虚的态度则不是如此,它十分客观、实在地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在这种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从而自觉地在一些事情上采取抑制、保留等“忍”的态度。很显然,当人们能够自觉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他又怎能不去克制自己呢?他又如何会随便地发表意见呢?

4恕

在中国古代经典之一的《论语》中,曾经有这样一段记述。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可以终身不渝地履行的字吗?”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应该说,这种“恕”实际上便是一种为人之道,而它也体现了一个“忍”字。因为,这个“恕”强调的是一种处处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事事为他人着想的为人方式。如同朱熹后来所说的那样,这种“恕”,就是要“推己及人”。而人们不难明白,在人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在一些利益关系上,往往是十分剧烈的。正如有人所认为的那样,要想利人就不能利己;要想利己,就不可能同时也利人。而这种强调为他人着想的“恕”,显然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做自我牺牲了。这里,没有“忍”,必定是办不到的。

有必要指出的是,作为“忍”的这样一种“恕”,在今天和在过去是有完全不同的含义的。孔夫子之所以提倡这样一种“恕”,其意无非是要维护周礼,要用个人利益的牺牲去保全封建社会的秩序和安定。而我们今天之所以提倡这种“恕”,并作为“忍”的一种方法,则同时也是对自己本身有益处的。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实际上也是为自己造福。显而易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对于更好地实现自我,必将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一种“忍”术的“恕”,还有一种宽容的意义。也就是说,不是“得理不让人”,而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对己严,对人宽厚。这种宽恕并不是说要放纵坏人、包庇坏事,而是能够容忍他人犯错误,也容许他人改正错误。尤其是在枝节问题上不要过分纠缠,而且应该把认识自己过失和缺点并改正它的主动权留给本人。而不是“痛打落水狗”。在这里,特别值得提起的是对待那种以前伤害过自己的人,也应该抱有这种宽恕的态度。尽管自己在感情上对对方有一种切齿之恨,但也必须有所压制,适可而止。否则,一种恶性的循环将永远地延续下去,真可谓“怨怨相报何时了”。

之所以要强调“恕”这样一种忍让和克制的方式,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在现代社会中,自我好像成了一种新的神圣。个人利益在受到长期压抑之后,其反弹的程度之高,又到了一种同样令人不安的地步。由于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必要性的恶性膨胀,人们往往在社会交往中过分地强调一方而忽略了另一方,忽略了他人及社会的存在,以至于造成了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紧张,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加剧。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唯一的,不可代替的,但任何人离开了这个社会都将什么也不是。可有些人就是看到了前者,忘记了后者。更有必要说到的是,正是由于相互间的冲突,矛盾加剧了,紧张了,因而往往会逮住机会就狠狠地整人、报复等等。而这些,都将对自己、对社会造成大错。所谓的“恕”,正是希望人们不仅从社会的利益出发,而且也更主要地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有限度地争取自己的利益,在一定的范围内抑制、忍让自己的行为,并且在交往中为他人着想,善于宽厚待人。这样,虽然就眼前而言,自己受了一点小损伤,但就其最终结果言,常常是利大于弊。

具体地说,这种“恕”也就是在自己要去取得某些机会和利益的同时,也想想别人也许会有与自己同样的想法,在想到万一自己不能如愿以偿时的悲伤,也就想到别人在失败后的愤怒。这样,你便会比较主动地“忍”住自己的冲动和要求,把机会让与别人。而在这个时候,你也可以想到,对方并不是笨蛋,他见你如此相让,经常一定会产生感激之情。这样,你的“忍”也就是成了“正果”。同样,在他人有了过错,犯了错误的时候,尽管你很想趁机会发泄一番过去所受的屈辱,但只要想想对方此时的心境,也会忍住自己的冲动,而以宽厚待人。

可见,忍者必须具有“恕”的态度,不具有“恕”心的人,难为忍者。

5让

当人们一想到“忍”的时候,马上就会想到另一个字,这就是“让”。而这个“让”也是一种最常见的忍术。又有安徽桐城的“六尺巷”,也来源于这样一种谦让的故事。那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某日忽接到母亲自安徽桐城老家寄来的家信,信中诉说家里正准备扩建院宅,却因土地问题与毗邻而居的叶家产生了矛盾,因为叶家也欲建房造屋,因此两家相持不下。来信中隐约有要求张英用名位官威来压服叶家之意。张英阅毕信后,深思再三,急拟了一首诗劝导母亲。上面写着:

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母亲及家人见诗后,深明义理,立刻主动地将要砌的院墙让后三尺。

叶家的人看到情景之后,愧疚之余,也立即把欲修建的院墙退后了三尺。因此,在张、叶两家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街道。

这样一种“让”,最关键之处便在于把本来自己可以得到或争取得到的东西让给对方,或者说,放弃自己的一些权利、某些机会,以便成全对方。这种“让”,实际上也就是压制自己认为是顺理成章的,而且是名正言顺的要求与愿望,把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因此,它是“忍”的一种外部体现,反映了人们心中的一种境界。在当代社会中,这种“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公共场所中的谦让;在购物与乘车中的“让”;在评职称过程中的“让”,以及在危险的时候让他人先离开现场等等。然而,也许会有人说,现在是强调、崇尚竞争的时代,提倡这种“让”,岂不是不符合时代精神吗?从外表上看好象的确是这样,但实际上这种表面上的差别正是它的意义所在。因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和人际交往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于这种竞争之上,摆脱一些繁细小事上的纠缠和争执,退后一步去洞察那种种人世间的竞争,你会发现很多,会看到你要真正追求的东西。你会发现过去自己曾沉醉于其中,而如今还有不少人仍卷入其中的那些东西,其实是不屑一顾的、是可怜的。这样,你便会达到一种更高的层次,形成更趋于完美的目标。所以,尽管让在形式上与竞争有一定的差别,其实,真正的、主动地让、有目的地“让”是在做一种更高层次的竞争,是要去把握人世间的竞争。

之所以这样去认识“让”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关键就在于通过这种“让”,可以使人获得生活中的一种主动。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也就是这个意义。试想之,如果我们整个人,全部生活都牵扯进日常生活的竞争和一些细微利益的追逐之中,我们就会在生活中失去我们自己。会“让”的人则懂得这种主动权的重要性。他们通过“让”这样一种“忍”,始终使自己处在一种比较主动的情况之中,而不是全身心地掉入生活的陷阱。由于有所抛弃,他们也就比较自由,可以随时有精力去投入更大的竞争,抓住更大的机会。

从反面讲,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有这样一种“让”,其结果会怎样呢?无非是这样几种结果:或者是在殊死的相争中,两败俱伤;或者是得到一种虚假的胜利,而在精神、道义上都输了一个够;或者说整个地球在一种世俗的生活之中,以至于浑浑噩噩,不知自己。

作为“忍”的让,既是让给别人,也是给予自己。

6毋贪

要想能够具有“忍”的心态,毋贪是一项重要的前提和方法。贪的人不可能做到忍,而要能够“忍”,则必须不贪。

这里讲的毋贪,主要是指不贪图名位、财利,不去做一些不适合的非分之想。

因此,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对于适当的名誉、地位、财物和利益,我们可以得到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也是可以受之无愧的。但是,不可去想得到那些不是自己应得的东西,不能超越必要的限制去贪图不义之财。有这种越界的非分之想,才是贪。而克制住自己的这种念头,即为毋贪。

从现实生活上讲,也许有人会这样说,多拿一点、多吃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就一次而言,这算不了什么。但是,贪者常常是贪欲无底的,这种小利益便会激发起人们更大的贪婪和要求,以至于不择手段去追求更多的非正当名位财利。因此,我们很难想象贪婪的人们会在某个时候觉得自己已经贪够了,可以适可而止了,或者是突然地良心发现,而中断自己的歪念。这是不可能的。这样的人又怎能够做到“忍”呢?

不难知道,这种贪实际上是害了自己。正如古人所讲的那样,这样一种贪,就好比是“贪黄雀而坠深井,舍隋珠而弹飞禽也”。这也就是说,它事实上是一种“舍本求末”,是一种利令智昏的表现。一味地贪,很容易把自己的眼睛只盯在一些有限的对象身上,而忽略了生活中其它更有意义的东西。这样,往往产生两种恶果:其一,由于一味地贪,很可能造成失去更好机会的后果。因为一个人的注意力在完全被某种东西所吸引之后,便不可能腾出精力去观察周围的情况,也无暇去顾及作较为明智的比较和选择;其二,也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状态,往往造成自身的疏忽,而遇上危险。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逐兽而不见泰山在前,弹雀而不知深井在后。”与此相反,如果人们能够点到即止,适当地约束和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到“毋贪”,那么,便可以在非常诱人的东西面前停住,也就可以做到“忍”。

当然,好吃的东西谁都想多吃点,好玩的东西谁也会爱不释手,钱对于人们来说,也是多多益善。但是,经验告诉我们,贪吃必然伤胃,玩物常常丧志,金钱也是一种极强的腐蚀剂。能否在佳肴、宠物和金钱面前适可而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毋贪。

7知足

与毋贪相对应的是知足。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这是有相当的道理的。这个理就在于人们能够正确处理方法与目的的关系。因为通过努力,获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都只是手段,其目的是要使人们自己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那些不知足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是把手段变成了目的,而目的反而成了手段。也就是说,人活着好像就是为了去获得什么,而不知获得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足的人往往能够时时从工作中获得生活的情趣,而不知足的人则一味地总是要去获得。这样,他便总是非常累,而体会不到生存的乐趣。当然,人们理解“知足者常乐”,更多地是从一种比较消极和被动的意义上分析的。也就是说,由于知足了,便不去争、不去夺、不去拼,于是,可以省去许多麻烦的事,了却一些不必要的恼怒。这样,没有烦恼,岂不是乐事吗?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里讲的“知足”,决不是单纯指后面这种意思。这里讲的“知足”是从一种自我修养的角度来理解的,是从一种“忍”的意义上理解的。这也就是说,这里讲的“足”,是一种合理的界限,一种人生或生存的尺度。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存中能够较好地认识这种界限和尺度,便可以非常自如地把自己的人生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就能够非常自由地驾驭自己的生活。因为,他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可以争取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应该让开的。这样,他也就十分清楚在什么事情上、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中,他应该“忍”,而不可随着自己的性格来。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许多事情的是非界限也十分不清楚,人们往往分不清该与不该,当与不当。因此,强调这种意义上的“知足”是非常有意义的。很显然,我们的现代人所犯的许多现代病,恰恰是由于没有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个“足”,以至于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当人们“知”道这个“足”了,自然就欢乐无比了。

8耐

当人们一提起“耐”,马上会联想到一串的词语,如忍耐、耐性、耐心、能耐,还会由此而想到恒心、毅力、坚韧等等。它们常常被人们用来描写和形容那些能够在艰难的场合下,顽强地坚持下去,直至胜利而不动摇的仁人志士,反映人们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克服困难、不畏险阻的奋斗精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耐”也就是一种“忍”。

同类推荐
  • 职场表现力

    职场表现力

    本书内容包括:抛头露面的表现:保持可见度,让别人看见你的光亮;爱护企业的表现:跟企业一条心,所想所做都是为了企业利益;热情工作的表现:拿出100%的热情对待工作;职业素养的表现:莫要忽视职业素养这道护身符等。
  • 犹太人财富与智慧

    犹太人财富与智慧

    相信“上帝”更要相信自己;要注意,陋习是你的绊脚石;对不明白的事情要小心;“爱钱”会管钱,花钱会赚钱;家庭是神赐的礼物;爱情是幸福的根本;医生:生命的守护神;养生:生命的护航员;国民素质靠教育,民族兴旺靠知识;诚信是经商的之本,契约是赢利保障,善于把握商机,找到赚钱门路,外力越借越活,观念常变常新,重谋略,懂技巧,让大脑活起来,注重收账方法,讲究谈判策略,《犹太人的财富与智慧》通过通俗的语言,解读了犹太人的赚钱之道,剖析了犹太人的处世智慧。
  • 人生高起点——激活生命潜能

    人生高起点——激活生命潜能

    有人说,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优秀;也有人说,人的潜力是无穷尽的,就看怎么去挖掘。《激活生命潜能》是专门为青年读者朋友量身定制的成功法宝。希望能给读者朋友以启发。
  • 做人要放下架子

    做人要放下架子

    从一定意义上讲,放下“架子”,就是自己解放自己,就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一个人真正放下了“架子”,就会真正正视现实,在人生道路上就能多几分清醒,就能给自己带来缘分、带来机遇、带来幸福!放下“架子”即智慧,放下“架子”即欢乐,放下“架子”即财富。欧阳吉强所著的《做人要放下架子》以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那么请放下“架子”!
  • 每天读点博弈论

    每天读点博弈论

    博弈论原本为游戏理论,这一理论涉及的“游戏”范围甚广:人际关系的互动、球赛或麻将的出招、股市的投资等等,都可以用博弈论巧妙地解释,可以说,红尘俗世,莫不博弈。博弈论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动及与对手互动。人生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组成,你我皆在其中竞相争取高分。所以说人生是一场永不停止的博弈游戏,每一步进退都关乎成败。
热门推荐
  • 宋末水师

    宋末水师

    南宋末年,朝廷腐败,国势衰颓,奸臣当道,陷害忠良,百姓无所依靠,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外政更是不堪,军事上与蒙古作战屡战屡败,败军覆师,空耗国力。公元1255年,蒙古出兵经甘肃、四川至云南,灭亡大理段氏政权,平定云南全境,实现了对南宋实行大迂回的战略包围圈。蒙古大军枕戈待旦,随时南下灭宋。宋室江山风飘雨摇,朝不保夕……公元1257年,林峰横空出世,成为了淮南西路永安府槐树村一个泼皮破落户……
  • 爱

    这个年轻人叫艾山,当他第一天来到牧区诊所时,他发现诊所和兽医院竟然是在同一个院子里。诊所也就是刷了白墙的两间平房,一间是药房,一间里面放着两张床和四个陈旧得快要涣散的输液架子。在院子的一角,一间孤零零的小房就是他住的地方。
  • 网游之逐鹿巅峰

    网游之逐鹿巅峰

    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玩过的游戏吗?传奇,传世,WOW...谨以此文怀念曾经陪伴我度过游戏生涯的无论是虚拟的还是现实中的朋友兄弟,因为有你们,才有喜有悲....
  • 镜之传说

    镜之传说

    雪岚消,天风渺,踏歌百世我为豪;青花飘,苍龙啸,剑舞红尘一场笑。真与假的世界,究竟谁是镜中人......
  • 尸海纵横

    尸海纵横

    丧尸如海水涌来,铺天盖地。是灭亡?亦或重生?感染如深渊,永无止境。情感的爆发,人性的无常在这里交织。到底该何去何从?是否还有勇气去寻找这源头?是乱世?是净土?还是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这一切是谁的私心?导致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骨堆积万千,哀鸿遍野,一片惨淡。众生的热血,是否能打动阴谋者的铁石心肠?他不是英雄,更不是坏蛋,只是一个小人物,只争一时热血,不求一世生存的小人物。
  • 墨纹

    墨纹

    其实真正的妖界,似乎隐藏在蜀山!秦陵暗藏“九层妖塔”?一本与知识、幽默和故事性结合的书藉
  • 闲王的掌心妻

    闲王的掌心妻

    她是从未失过一次手,被誉为“常胜将军”的赏金猎人,却在遇到了表面铁血无情、内里腹黑无耻的常胜将军那一刻,节节败退!她是一只贪财爱宝的毒狐狸,任何宝物都能够顺手拈来,任何生物都会拜倒在她的百变毒药之下,却在撞上了一只万毒不侵、瞒天过海的狐狸之后,万劫不复!且看两只狐狸如何咬牙切齿、气急败坏的相亲相爱。
  • 神勇眼镜

    神勇眼镜

    一个叫金彪的男孩。再一次危机当中得到一副眼镜。这个眼镜和金彪,将演绎怎样的传奇呢。。。
  • 灵兽战神

    灵兽战神

    相比灵兽,人们更期待出现本源之力的觉醒,这种灵兽被称为本命灵兽,本命灵兽可以跟主人融合,让主人拥有某些能力,也可以被召唤出来单独战斗,如果这个人的本命灵兽是一只猎豹,那么他的速度就会比别人快几倍,如果是一只熊,那么他就会拥有比别人大几十倍的力量。让我们随着本命灵兽是一只螳螂的少年星辰去探寻本命灵兽的奥秘吧
  • 此生纵横

    此生纵横

    一头出道不久有着绝对靠山和实力的妖狼一只怨气滔天有着过人心机和城府的狡狈两人自从勾搭到了一起,将整个仕途商道弄的是鸡飞狗跳,大有种非要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他俩才心安的恶趣味!妖狼特指主角姜无明背景滔天,实力强横。纵横仕途商道无往不利!狡狈则指张六金,计出则毒,不死不休,初出茅庐便一计乱了整个西京,数万生灵涂炭!商战,官途,应有尽有,实力铸就辉煌,王者绝非偶然!此书新开,老书盛世出妖孽慢热过头了,新作者号,老文重新整理,一路热血狂飙!对于文中有些有深层意思的句子,我会在作者的话里面解释。基本上都会让你看了热血沸腾,回味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