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你们的领导又上了三楼,你们也不上去陪领导们喝一杯茶?”吃完早餐后,林维山揉着他那个大肚子走了进来,见我们俩在看报纸,就笑着调侃起来。我们都知道,他说的是李国才。
“我们哪够资格啊!要上去也该是象你们这种领、、领导级别的!”谢池华反过来调笑他。
“对啊!他说得一点都没错。”我也笑着对他说:“领导们在一起喝茶,那都是工作需要,至少也应该是与工作有关系的。因此,你也不能缺席。”其实他也是经常往队长办公室钻的一位,只是次数比李国才稍少一些。
我的话还刚说完,只见李国才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他径直来到我们的桌旁,对正在翻看《都市早报》的谢池华说:“你有没有看到那篇报道?”
“哪篇报道啊?”谢池华反问他。
“就是那篇关于潲水油的报道。”
“我还没有看到那样的报道,怎么啦?有什么问、、题吗?瞧你这个火急火燎的样、、样子,好象天都快要塌、、下来似的!”
“昨天的潲水油事件,被那个记者写成了报道,登在了今天的《都市早报》上。赶巧,这篇报道一大清早又被我们分局领导看到了,刚刚局长打电话向叶队长了解情况,并指示我们一定要快速妥善地处理,力争将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要我们将处理结果上报分局,并通报那个记者。”
“可现场并不能确定那一定就是潲水油啊!那个记者当时不是也都看到了吗?现在他就这么匆忙地报道了出来,到时候我看各方面都怎么收场!”听他那么一说,我立即放下手中的报纸,有点困惑地问道。
“谁说不是呢?但现在报道已经出来了,影响也已经产生,就必须得做出个妥善的处理,这样对各方面才能有个交待。”李国才一边翻着那份报纸一边回答我。
不一会儿,他们终于找到了那篇报道。我立即站起身往他们那边探过头去,林维山也跟着从李国才的后面压过来。那篇报道占据了第23版的大半个版面。最上面的大字标题赫然是“潲水油!!!离你我有多远???”。
“好啊,这下出名啦!‘潲水油’三个字已经是相当敏感与刺眼的,再加上这么轰动的宣传,还不得‘地球人都知道’了。”看到这个标题后,我不无悲观地自嘲道。
“这下你们都成名人啰,真是可喜可贺啊!要知道,现在的人削尖了脑袋都要往名人堆里钻,你们没费工夫就得到了!”林维山看了一眼后,又退回到自已的座位上,再挖苦地笑着说。
李国才与谢池华两个趴在桌上仔细地阅读那篇报道,大约五分钟左右,李国才抬起头来说:“其实,这是一篇关于潲水油的专题报道,目的是为了揭开潲水油加工与销售的黑幕。他文中提到了好几个加工的窝点,但都不在我们辖区;可见,他主要并不是针对我们这里。”他非常庆幸我们并不是文中的主题,这也算是找到了一点点的自我安慰吧!
“虽然主要不是针对我们,但这中间提到我们昨天的那、、件事时,你们猜他是怎、、么写的吗?我给你们念一下这一段:‘记者近日在位于民田村的某粮、、油店内,发现有涉、、涉嫌销售潲水油现象,并当即与执法部门联、、联系;然而,当地执法队的工作人员赶到后,只草草地查看了一下货物单据,就匆匆地走人了事。请问:这难道是一种对百姓负责的工作态度与方、、方法?我们真切地希望各级政府的执法部门,能够彻实地履行自已的职、、责,还老百姓一个安全、洁净的饮食消费环、、环境!’。”谢池华的念读无疑是给李国才的自我安慰浇了一盆冷水。
“这不就是说我们不作为吗?还用上了‘草草地查看’、‘匆匆地走人’这样的措词,简直就把我们说成是毫无一点责任感的人了。”听完谢池华的念读,我又有点气氛地说道。同时,从他手中把那份报纸扯了过来。这一次,我第一眼看到的是那张附图。“这不是那家粮油店里的那个半截子塑胶桶吗?就摆在那个抽油器出口的正下方,是用来接油滴的。”我有点惊讶地说。“难怪我看到那个记者对着它不停地拍照,原来是有目的的。你们还别说,那天的整个现场,也就是这个塑胶桶和他这里的主题相配衬!——黑黑的、腻腻的,底下还有一层黄中带黑的油脂。我真佩服死那个记者了,他太善于就地取材,并且尤其精通于对材料的取舍!”此时我已没有一点点愤慨,反倒生出了些许莫名的幸灾乐祸,仿佛我已不再置身其中了!
在我说这话时,他们三个也都凑过来看那张照片。“是啊,这就是那个塑、、胶桶;你没说我都没反、、反应过来。”谢池华确认了我的判断。
“这恐怕就是他判断那个店经营潲水油的惟一标准吧!”我不无讽刺地说。
“没错,他应该就是根据这个塑、、胶桶,来断定人家卖的是不是潲、、潲水油!”谢池华又紧跟着呼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