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07600000020

第20章 梦返故国(3)

屋里收藏的核桃没吃完,山林的板栗又出世。清晨上早学,绕道大岩包儿下至吕家堡,便是一片板栗林。一夜秋风,把熟透了的栗子从张开的刺球中吹下地,珍珠玛瑙似的撒了一坡。伢儿们一个个像顽皮透顶的猴子,叽叽喳喳边捡边抢。也倒不是不够捡,人人都想捡大颗的乖的。毛板栗?不要!油板栗?好家伙!脚面前的没捡尽,背后噼里啪啦又在掉,伢们争先恐后又扑向新目标。一棵棵参天大树差点把伢儿们的魂魄勾引了去。

直到所有的衣袋裤袋书包鼓得不能再鼓,就有大伢儿喊:

“搞卵!要迟到了!”

带着一身露水的小猴们扯起脚飞跑,边跑嘴里边脆脆地咬。

不巧,真的没赶到上早课。校长金刚也似的堵在回龙庵庵门前,横睛鼓眼地盯着每一个人,指着脚下的青石板恶吼:“统统跟我缴了!”

放了早学,伢儿们以为这下可以完璧归赵了。出门一瞧,那光洁可鉴的石板上空空如也。都认定这石饭也不是好尔西,没有它不更好?便一齐咬牙切齿在石板上跳,唱歌般的咒:

“屙——痢!屙——血!屙你三年六个月!大盆子装!小盆子接!十二根扁担挑不择!”

跳饱了,也饿慌了,这才丢下一堆咕咕咕咕的笑扯趟子小跑进了街。

桃饱李饥,枇杷拉稀,板栗子打屁,梨子顺气。大人们传下来的这本果子经无疑让油口滑嘴的伢儿们倒背如流。不过实在说,顶好吃的还是梨。

一提古镇的梨,扳起指头儿半天也数不通的。打早谷子时吃早谷梨,捡豆子时吃黄膘梨。摘包谷时吃阳冬梨。还有青皮梨、土斑梨、鸭婆梨、秤砣梨。甜的酸的不甜不酸以及粗的细的,应有尽有。最大的叫伢儿脑壳梨,一颗有十几两重,一餐无论如何是吃不完的。最小的叫扣绊儿梨,一粒粒宛如翡翠纽扣。但那是马屎皮面光,好看不好吃。

梨树与板栗一样怕也是古人所栽,一株株长得屋高八高。小伙计们抬头望望,口水哗哗直流。一双双脚板儿手指儿痒得古怪。脚痒的爬树,手痒的拣石头射。

好!这时儿准有一声浑厚而清晰的警告老远的飘来:

“搞嘛!化生子儿!没听见起风了?”

果然,一阵阵燥热的南风呼啦呼啦摇撼着满山树枝,好像故意把熟梨劈头盖脑往下摇落,招都招架不住,不偏不倚恰恰砸在小光头上,疼得一个二个抱头狂叫:

“啊嘞!我日你娘!”

随手捡起来阿猛就是一大口,蜜样的汁液从缺牙缝里射出老远!脑壳上砸起的疱早被遗忘得干干净净。

一天,怀着小丫头的大丫头爬上野猫儿家的一棵萼梨树上,大嚼大咽那且酸且甜的萼梨。她吃得好惬意好解馋!可是,太背时,却让野猫儿看见,跑拢来操起沙刀笃笃地就对着树砍,砍一刀数落一句:

“驮肚婆!四眼人!树叫你踩了,还有卵用!”

大丫头也不惊慌,玩秋千似的吊了下来,幸喜那萼梨树原本长得矮小。大丫头手里攥着梨依旧地吃,悻悻地走,回头拍拍肚皮冲野猫儿说:

“起什么屁猫儿劲!你娘不也是吃了这个才养你的!”

这野猫儿像一颗爆竹,点燃引线就炸,硬是刀不留情,把那萼梨树放倒才罢。

长在天坑边岩坎下的野酸梨没有世主,伢儿们往往邀大人们去摘,尽力气往家背。新鲜的未免太酸,不堪入口,伢儿们懂得用米糠或松毛如法炮制,十天半月过去,酸梨二次成熟变得又软又酥且略添甜味,便成了伢儿家最中意的午饭,头吃头比:

“看哪个的梨面些?”

中秋节是伢儿们的祭果节。这天,古镇的小角色们四处奔波千方百计寻来能够寻来的鲜果,诸如柿子、柚子、石榴、枣、野阳桃、野葡萄、八月瓜等等。熟或不熟并不重要。能吃或不能吃也无关宏旨。总之不能缺少哪一样。连同大人们赏赐的月饼,规规矩矩摆满一桌,呈献在皎洁如银的月光之下,以祭月神。

“月亮婆婆是不能得罪的,”赏月的大人们讲古,“如若不然,到了夜晚她准会把所有的果子统统划得稀巴卵烂。”

“她有刀吗?”伢儿们指着月亮问。

“莫指!谁指了划缺谁的狗耳朵!”

虔诚的小信徒们赶快清点一番,突然发现少了一样:桔子!

这玩意儿可是古镇的稀罕物,只有家把家有棵把棵,一个小鼻涕客自告奋勇:“我包了!”

这家伙手脚倒也麻利,翻进一堵土墙溜上一株树忙忙就摘,就剥,芬芳刺鼻的桔皮味满园里钻。不想跳下地时,正好让主人家喝住。主人是一个老把式,嘴里咬着一根棒棒烟袋。

“生家伙嘛,莫糟蹋啰!”老人并未发火。

“我敬……敬月亮。”

“你看月亮好干净,她能吃不索利的东西么?”

“那,我不要了。”

老把式哈哈大笑,说:“好,算我送你的。二回要吃,先喊爷一声。看看,树上少饱!”(即多得很)

鼻涕客回来一讲,伢儿们这才猛然想起:见鬼!今夜没吹风。

“乱讲。”大人们纠正道,“桔子好甘贵的,风舍得吹落的?”

《民族作家》1989年第6期

家乡云无依

伢儿们酷爱伴,常常三五成群一路玩耍,玩得最开心的莫过于讲拗口句(即绕口令)。诸如:牛牙巴骨咬马牙巴骨,马牙巴骨咬牛牙巴骨。又如:我爹是我爹,我是我爹儿。等等。大家轮流,看谁讲得最快最流利而又正确无误。每句要反复讲三至五次才算,而且发音吐字速度要求相当的快。这样,十有八九准定说成:牛巴巴骨咬马巴巴骨,马巴巴骨咬牛巴巴骨。一时节,牛爸爸马爸爸满天乱飞。更有甚者,往往把那第二句说成:我爹是我爹,我爹是我儿。于是引来一阵狂笑。这正是小伙伴们苦心孤诣所在,讲的和听的无不拍手称快,皆大欢喜。可是,一旦话不投机,玩不顺心,或一人冒犯大家,或大家排斥一人,轻则小脸一沉:“不跟你玩了!”重则破口大骂:“王富记!”“王富记宝宝!”“张禄丰!”“张禄丰宝宝!”……都认定喊的是对方老子的名字。也只有喊老子的讳忌最解恨。

被喊的伢儿无疑成了手下败将,哭丧着脸回家告状。当爸的一听原委,不仅不以为辱,反而乐不可支地说:“蠢卵!不是宝宝,是宝号。那是店铺的招牌,懂吗?”

古镇的招牌知多少?伢儿们没有心思一一清点。但见从街头到街尾,街两旁有多少房屋,就有多少柜台多少招牌,堪称一条招牌街。大人们说,那是你们爷爷们手里做的事。那个时候,嗬!全街哪个铺子不是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日里铜钱丁当人声如潮,夜头灯火辉煌月明风清,好不繁华!以往开盐店的至今还敢打赌,我家那座盐仓莫看它腐烂不堪老态龙钟,倘若劈开熬盐,不是吹,保准发一回大财!开染房的也有本钱。染房里依旧蹲着几口大染缸,两人高,两丈围,其实是特大木桶。也以此夸口:如今不用加靛添料,缸里的残渣余孽染不了全街人的三年衣布我跟你姓!

但是,做完这些美梦,大人们便喟然长叹:“败就败在一帮土匪!唉!可惜那些柜台招牌,成聋子耳朵啰!”

也难怪,大人们盼的就是东山再起,重操祖公旧业,不在这一代,必在下一代。每当伢儿们玩做一堆不知晨昏,便让大人们念起了紧箍咒:“光玩当得饭吃?!”谁敢抗旨,小耳朵必定被扯得老长,然后在算盘前正襟危坐,先打“六六六”,再练“小九归”。再然后背诵秤口诀;一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八七五,四二五……

“记住:做官的吃印。乡里人吃粪。街上人么,吃秤!”大人们振振有词。

伢儿们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多半是巴不得此时最好有鸿鹄将至。不幸,动家法了!一根竹荆条呼啸着朝脑壳飞来。本想虚出距离吓唬吓唬伢儿,怎奈老眼昏花,到头来假戏真唱,逼得伢儿大叫:

“啊嘞!打得老子好痛!”

这伢儿叫左升扬,终于被他爹打出反骨,后来偏不从商立业,执意苦做阳春,对于“生意买卖眼前花,锄头落地才养全家”笃信不疑,每在山间劳作,自己屙的一泡屎也舍不得遗弃,摘几张桐叶包粑粑似的包回来,咚地丢进茅坑,这才如同攒下一个元宝那么心安理得。

陈董二姓,姚家后粪。古镇大姓数陈董,商贾居多,也有区区政客。但为商也不过落得小本经营,溜买溜卖而已。真正扛锄头开地仓的当然不止姚姓。但务农人毕竟寥寥无几。小摊小贩于艰难竭蹶之中也深知这口饭来之不易,时时在餐桌上教诲伢儿:

“须知盘中餐啊,粒粒皆辛苦啊啊!”

吟诗人五十开外,镇上人尊称诗伯。诗伯每日打开大门的第一件事,便是精心罗列他那小摊上的货物,如何摆得冠冕堂皇,簸箕里的盐堆得如何的高。嘴里一如既往地哼诗:“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唉!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跟着围拢几个称盐的伢们。伢儿们不来则已,一来便流连忘返。花钱买盐,不花钱拣乖,味道可足呢!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个个变了小蚕虫,居然出口是丝。也常常误了大人们炒菜,手里的锅铲对着伢儿鼻子眼睛乱晃:

“你娘卖的,明日去跟你诗伯做儿好了!”

诗伯闻讯摇头:“此话差矣!‘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不可不可。”

秤平斗满,老幼无欺,是诗伯的一贯信条。却又因诗兴陡涨偶尔短两,吝啬的大人们少不得打发伢儿复来讨要。诗伯立刻赔笑添足,一边随口唱道:“比邻亲友如相问啰,一片冰心在玉壶啰呵呵呵。”

单是盐,也不成其摊,纸烟必不可少。红盒的,兰盒的,白盒的;十支一包的,二十支一包的,堆码得像一座小彩楼,炫目耀眼。伢儿们一见倾心,怂恿大人们高低去买一盒:“老刀牌的,里面有画片呢!”“还有白金龙”。然而诗伯却说:“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来来来,一人卖两支,千里共婵娟。”诗伯的小崽便责怪其父未免太克,诗伯却捧住小崽的耳朵道破天机:

“龙山牛!好烟实不多,全是空烟盒,里面塞的纸;乖崽,招牌须撑着!”

夏日无烟可卖,盐也无处进货,这本生意经也难得念!诗伯于冥思苦想之时,一只蚊虫叮在他的额头,顺手一拍,嘿,计上心来:何不做蚊烟?其实做蚊烟的已有先导。既步人后尘,必超出先行。于是,嘱咐家人将蚊烟内多多的添些枯饼雄黄,锯木粉务须晒得焦干,并且忽发奇想在蚊烟头口拌上少许火药,一点即着,方便异常。还在皮纸外壳上加盖一枚自刻篆戳:佳料蚊敌。果然技压群芳,供不应求,买主屡赞不绝。可是,一结算,有亏无盈,一落千丈。小崽娘便递过一条米袋说:“这下好!家无隔夜炊,或买或借,悉听尊便!”诗伯身负重托,走家串户,一路苦诵乐吟。倘遇诗友,就一同“抗言谈在昔”,正经事儿一概忘却。于是小崽娘火了:“今日全家就吃你的肉!”诗伯忽然一唱三叹聊表歉意:

“羌笛——何须欧——怨杨柳欧,春风——不度欧——玉门关欧欧欧。”

“看看这个穷寒酸哟!”小崽娘被惹得破涕而笑,“我怕你二辈子也混不到个秀才拔贡什么的!”

其实古镇出过拔贡。当然是古时候。做豆腐的大胡子便是拔贡之后。

只是这大胡子在一班伢儿们眼里看来,未免名不副实。他那嘴上充其量也只长着一撮山羊胡,只不过全白了,像一绺蚕丝,一张口讲话或吃东西,那丝便几飘几飘,怪好看。皆因他那凹进去的嘴里才三五颗牙。大人们常说缺牙齿专拣软的欺,可大胡子偏偏不爱吃自家出产的豆腐,眼巴巴地老等着春夏菜蔬,总是这样说:“园里的茄子豆荚一出世,我就肥了!”

虽说大胡子没完完全全承接他老爷子的衣钵,却也满腹经纶,一肚子才学。伢儿们听说,有一年县府请他去算官粮兵饷,未上三天便跑回他的豆腐铺,连声说道:“我怕!我怕!”

镇上略有见识的人最乐意求他做的一件事,便是从他口里给伢儿讨个吉利名儿。大胡子如逢知己,侃侃而谈:“那是。那是。一般女子,花芝玉翠荷英香,轻佻俗套;平佣男儿,富贵荣华光友生,味同嚼蜡。人之名,身之魂,不可等闲视之。”所以镇上伢儿们的名字多半不同凡响,掷地有声。谁家恰好连生四子,大胡子银须几翘几翘说:“好!伯仲叔季,表字最妙。古有伯夷仲策,夷则安舟,策者略也,叔道季愚,古色古香。小弟以为如何?”

这家大人简直拍案叫绝,三呼万岁,忙说:“咳,拔贡再世!”

大人们告诉伢儿,名字是招牌,文字是衣冠,剩下的事便是伢儿们在大人的敦促下捉笔习帖,不是颜体,便是柳字,不准越雷池半步。字不习好,二回喊写块招牌,你痴天呀!然而,本地胡椒不辣汤,伢儿们对自己娘老子的话向来置若罔闻,就被揪去见大胡子爷爷,去聆听恩师的真知灼见。其实大胡子口授有余,身教全无:“这练字嘛,神韵为上,一飘如刀,一点如桃,一横如椽,一竖如柱,臂有千钧力,方可划银勾……”于是大胡子的柜台上便成了数名伢儿的书案。大胡子还从楼上抱来一沓陈年老账本,翻过来供伢儿们用,还说:

“昔日洛阳纸贵,而今不值分文。”

姜子牙卖灰面,比干挖心等等封神故事,三国演义,水泊梁山,唐僧取经,都是大胡子每日常温的话题,温故而知新。伢儿们尽管听了千百遍,却也常听常新,大胡子成了伢儿们的忘年交。但大胡子爷爷的常座听众当然是大胡子的婆婆。不论泡黄豆,磨浆,滤浆,冲浆,他便口若悬河讲得天花乱坠,但也不觉得十分劳累。大胡子爷爷毕竟人老珠黄,只能当当下手,烧石膏研石膏是他的活。手里研着石膏粉,心里开始默神;曹孟德当年英雄盖世,率领八十万人马浩浩荡荡下江南。——不对,是八十一万。错了错了,八十三万!一字之差,煞费推敲,却让大胡子婆婆好一餐恶:“老鬼!膏下重了!”或者,“下轻了!老悖时的!”

大胡子好不烦躁,说:

“咳!膏多膏少何足奇?人家这里有几万人不斗立呢!”(即不对数)

于是他家的豆腐比起下街雷家的豆腐总是略逊一筹,没有精实,鸭屎一般。大人们说,豆腐是水做的,菩萨是鬼做的。他屋豆腐为何差劲?就因为图省力懒去水井背水而接屋檐水用。这对大胡子真是天大的冤枉。

跑腿买豆腐,伢儿们责无旁贷。大人们每次都要暗受一番机宜:“多走几脚,买雷家的。小心,莫让大胡子看见了。”伢儿们便把一个饭篓盖儿死死塞进衣服里,呼的从大胡子门前溜过。回来时却原形毕露了,饭篓盖儿托着白蒙蒙的儿块豆腐,纵有天大本事也无处可藏,终于让坐在豆腐摊前的大胡子看得一清二楚,白胡子几抖几抖苦笑着质问:

“怎么?又买过街豆腐了吗?瞧不起我这块招牌吗?”

伢儿们的脸刷地红了!就像做了贼偷了谁家的豆腐似的,羞得无地自容。

《民族作家》1990年第6期

家乡三寸铁

还没听说有谁为古镇那条梯子形街取个什么街名。

也许众人都懒得费事劳神操那份闲心,反正搞不搞就那么一条独街,胡乱叫它个上街中街下街也就罢了,屁大的一桩事。

大人对这上中下三个称谓从不介意。想想确也无关痛痒。

但在一班伢儿们的眼里却大有讲究。他们觉得两头两尾的叫法虽属平淡无奇倒也天经地义,唯独不赏识那个“中”字,对中街的存在似嫌多余,非但没有好感,甚至有几分的憎。就连家居中街的伢儿们一讲起这事脸上也顿失光彩。

原来,中街有一处凹进去的老屋,是一家剃头铺。铺里有一个老剃头匠,人称老逮笊。家乡人把干这行的唤做“逮笊”。伢儿们一月两月的落在他的手里,嗐!简直如临大敌。

这家剃头铺子无牌无号,仅在大门两侧的柱头上贴过一幅楹联,当然十分的陈旧,斑驳陆离,字迹依稀。倘若仔仔细细去辨认那些残留的或撇或捺,将会一无所获。

然而稍有年岁的都知道那两边写的什么,每每路过或进得店来,便摇头晃脑吟唱一通: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同类推荐
  • 西厢记故事:英文

    西厢记故事:英文

    SincetheappeanceofthisplayTheRomanceoftheWesternChamberinthethirteenthcentury,ithasenjoyedunparalleledpopularity.Ithasinfluencedcountlesslaterplays,shortstories,andnovelsandhasplayedacrucialroleinthedevelopmentofdramacrilicism.
  • 时间的外遇

    时间的外遇

    本书是一本当代诗人高春林的现代诗集。高春林的诗是有魅味的,这来自他的自身和对语言的感受力,以时间之节点,让词语在生命和现实之间动荡,甚至不惜整饬,而逼近事物的本质和内心的疼痛处,一个性情的自我,一个智性的带着隐忧的自我,都在语言之中行走。
  • 狼群出动

    狼群出动

    从1939年至1941年,德国无法大规模建造潜艇,而主要建造坦克、大炮和飞机。1942年以前,德国在军备方面犯的错误使英国受益颇多,英国人知道德国的国力有限。损失惨重的英国海军航空兵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人说航空母舰无法承担反潜任务,有人说建造航空母舰还不如造反潜驱逐舰。英国海军航空兵认为,最好用事实来洗刷耻辱。德国海军也加入了袭击英国舰船的序列。当时是晚上,英国的“戒备”号和“格拉夫顿”号驱逐舰向多佛返航时,鱼雷正中“戒备”号,舰体当即折为两截。德国潜艇在美洲海域的“第二春”最后结束了,邓尼茨只好命令潜艇部队重返北大西洋。自此,德国潜艇部队在英美等盟国的联合打击下,直到最终的覆没。
  • 红楼梦一百句

    红楼梦一百句

    近几年,随着电视讲坛和影视剧的热播,经典名著《红楼梦》再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其人物和剧情再次在中国民众的心头掀起阵阵涟漪。本书撷取原著中若干诗词曲赋及一些重要的段落、文句,分别从人物个性、情节构思、作者、成书以及脂评等不同面向,对《红楼》一书给予精简而又入味的介绍点评。作者系红学研究中的翘楚,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红学研究通史,无不了然于心,故其笔下的这些评点绍介,虽明净可诵、清浅可喜,然无一不是大匠运斤的得力之笔,快读之,更增对“荒唐之言”和“悲凉之雾”的深刻理解。
  • 青藏高原汽车兵

    青藏高原汽车兵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经济服务的、是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
热门推荐
  • 第一传奇

    第一传奇

    争战天下,笑傲江湖,是昙花一现还是不朽传说?一生坎坷,一时风流,是命运无常还是委屈求全?第一传奇,纵梦飞腾,是六合逆天还是八荒消亡?异界大陆,雪歌情仇,一叶蔽日,与君共舞。本书非小白文
  • 文人墨客(新课程百科知识)

    文人墨客(新课程百科知识)

    本书讲述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记载他们的故事,让他们的故事流芳百世。
  • 断袖王爷:傲娇小老虎

    断袖王爷:傲娇小老虎

    涟漪大陆,以武为尊。寒夙帝国,第一次打破常规,立男子为后!喵了个咪!以为他不发火,这破笔什么的狗皇帝就能欺压本大爷?想的倒是美极了。而且,这懦弱成狗的人是本大爷推上皇位的?本体是被坑了还是瞎了眼了?蛋疼的,他居然没有靠山?别逗了,谁说他没有靠山,他师父一挥袖就能吓死你。想杀我?也要看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呵呵哒!说我身为皇后不知廉耻?别逗了,老子可以分分钟废了你。
  • 青苗

    青苗

    四条人命,谁是真凶?全书用15个POV为你解答!
  • 幸福上演,剧情微甜

    幸福上演,剧情微甜

    中考结束后,莫晴和林子浩因为家庭的原因分开,受不了相思之苦的莫晴在半年后毅然决然的回到林子浩所在的城市,但却丝毫没有得到暖意,满身疮痍而归。莫晴努力的考上了当时林子浩最想上的大学,却得到了他可能会出国的消息,兜兜转转之后,两人终于在C大的校园相遇,将会又什么样的幸福上演哪!(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利比亚战地日记

    利比亚战地日记

    本书讲述的是记者闾丘露薇在当地每一天的所见所闻,用日记的方式呈现,每一天遇到不同的人,事态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每一天也在不断的变化。《利比亚战地日记》透过这些记叙,作者希望向读者呈现,在纷繁的国际事务中,不同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如何在利比亚以及中东的变革中,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也希望让读者看到,稳定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是如何的重要,战乱,冲突,人民总是最大的受害者。
  • 神仙也得勤修炼

    神仙也得勤修炼

    她生来神女,不用修炼便位列仙班,但想要飞升上神,还需历一番劫难。
  • 超完美冷公主的水晶王子团

    超完美冷公主的水晶王子团

    当隐瞒身份的完美冷公主遇到了性格不同的王子们,究竟会发生什么呢?“圣音,你只能是我的!”完美、冷酷而又霸气的他,是女生的梦中情人,却对一个女孩动了心。“狱冰轩!我讨厌你!”当我冰冷而又愤怒地说出这句话,却换来了这么一个答案:“圣音,我终究会得到你!”“圣音。”温暖如水的话语从麟圣夜口中传出,麟圣夜说:“圣音,我......喜欢你......”“对不起,我不能答应你。”冰冷的话语从我口中传出......“圣音,虽然我在你看来很花心,但是,我是真心的喜欢你。”南宫浩墨说,“我不能回答你”依旧冰冷的声音,“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那我就是一个恶魔......”公主终究会成为女王!
  • 民间真实鬼事

    民间真实鬼事

    虽说二十一世纪科学家们一再强调世界没有鬼,但却又给不出任何证实的解释。但相信有鬼的并不少,而且还不泛有遇到过的,所以,下面就由我来带大家去认识一下鬼,当然,这都是我从老一辈人以及工作认识的朋友说的,文中也有一些是我胡乱编的,能不能看得出来就靠大家眼力了
  • 星河序

    星河序

    据说大多数男人的心中都有三个女人,完美无缺的女神,一起疯一起傻的知心恋人,以及像父母兄弟一样、无需刻意维护却始终不离不弃的爱人。至于有没有人在现实里遇到一个合三为一的女人,我不知道,这也不是小说的内容……万千浮华葬身,百世红尘伴心,天地仓惶还以笑颜,山河萧瑟送与裙衣,小说里说的是自信,一种无需外力衬托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