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07700000009

第9章 开幕式各纬度的发展变化——分析与讨论(4)

柏林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气势磅礴,造型新颖,成为当届奥运会所有标志中最重要的部分。建筑计划和地形学设计是中轴的和集中的:旗杆在体育场外均匀排成一排;对称性的纪念图案分布这座大型建筑左右,有两座高塔伫立在入口两侧,见图23,上面悬挂着奥林匹克钟,写着:“我将全世界的年轻人召集在一起。”塔底是纪念一战中阵亡的德国年轻人的朗厄马克(Langemarck)厅,其目的是赋予体育场“深刻的标志性内容”,这正是该建筑所宣扬的——赞美英雄和崇拜元首的地方。这种广阔的设计和安排使得体育场变成了一个表现法西斯理想的场所。中轴设计表现了中心,马拉松门就如同祭坛那般,用大块的石头建成,巨大的三角火钵中,奥林匹克圣火熊熊燃烧(在古代,三角鼎的火含有“牺牲”的意味)。这一切都在开幕式之前就首先确定了其基调,实际上也酝酿了开幕式的情感,尤其是类似宗教般的感情。“青年”和“为祖国牺牲的英雄”两个理念同时在建筑中得到了充分表达。

2文艺表演的突起

一战后的开幕式在很多方面延续了上一阶段的构架,比如隆重的宗教仪式;比如国家元首(或其代表)的到场以及宣布开幕。程序的相对固定能够增加其效力,然而,历史终归向前发展,开幕式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为了推销教义并使普通民众接受,奥林匹克运动还要有意识地与世俗社会相适应,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世俗化,文艺表演逐渐在开幕式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在最初的这一阶段,文艺表演还主要是为仪式服务的,因为艺术本来就是通过创造与日常生活隔绝的艺术世界,在观照、感悟中去实现心灵与内在意义的沟通。所以,艺术激发了大量情感和情绪,通过构造意象世界的形式,达到类似宗教感情的效果,因此,它与开幕式的结合过程自然而直接。

(1)内容和形式

就艺术而言,形式本身就意味着体验,就是体验。王一川:《意义的瞬间生成》,山东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327页。这一阶段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还是大合唱和简短的舞蹈1920年,运动员入场式结束之后,1200名比利时歌唱演员进行了精彩的表演;1924年巴黎,当乐队奏响法国国歌时,全体观众起立合唱。1928年,1200名歌手演唱,由皇家军乐团伴奏;1932年,500女高音的合唱。,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效地营造出了庄严崇高的气氛,见图24。开幕式前对奥林匹克主义和精神并不十分了解的观众,在开幕式过程中可以有所体会,深入理解。

1936年奥运会的文艺表演出现了标志性的变革。国际奥委会的德国委员认为应充分考虑德国深厚的文化遗产,并注重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不能被限制在体育场内,而是应走上街头,加强市民与奥运会的联系;二是要有一个艺术的、简单的、壮丽的、使人难忘的开幕式。第一个原则的实现首先是奥林匹克日当天青少年儿童的庆祝活动,他们代表了德国的年轻一代;第二个计划的实现就是奥林匹克青年庆典。这两个计划在开幕式的一前一后除了8月1号开幕的晚上,3号、18日和19日晚上都要进行表演,所以总共吸引了大约50万人。举行,三者形成了有机的序列,对提升大众的情绪来说颇为重要。

“奥运会第一个夜晚在雄伟体育场举行壮丽庆典”是卡尔·迪姆的创意。为了取得神圣崇高的艺术效果,奥运会庆典表演以罕见的规模创造出了浩大的气势。其主题是“青年”和“为祖国牺牲的英雄”。第一至三幕表现的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多姿多彩等欢快的主题,第四、五幕名为“英雄的斗争”和“亡灵的哀歌”,表现的是奥运会的“现实意义”(卡尔迪姆语)。所有表演旨在突出祖国的胜利,强调在危急时刻为祖国献身。沐浴在圣火的火焰和光辉之下,最后的大合唱进一步突出了牺牲的内涵。

这场专门的晚间节目,作为对开幕式的回应,充满了表演性,意义丰满,并强调了主题:就是以这种方式,全世界的年轻人在此欢庆。舞蹈很成功,肩带扮演了重要角色,主要的动作,即单脚步伐,整齐划一又优美异常;所有的空间变化、灯光效果、舞蹈构成、朗诵者的语言和音乐,都是完美的。虽然主题被纳粹利用,但就形式而言,满足了开幕式的展演要求。

(2)作用

一个表演究竟是属于仪式,还是属于戏剧,在于它的背景和功能。假如其目的在于功效,那么它就是仪式。因此,这一阶段的开幕式出现了与音乐密不可分的舞蹈,并非只是出于审美的需要,也不是一种随意的娱乐方式,而是人们抒发其奥林匹克感情的形象表达。

艺术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心灵和丰富精神。由于时空的限制,开幕式的艺术表演只能将客观时空中最精彩、最典型的片断截取下来,采用隐喻、暗示的方式对感观的快感因素进行重构,并刻意强调或夸张,突破客观时空的限制,建构出一个充满美感的艺术时空,促使受众自觉地调动表象,更好地传达艺术作品的主题意蕴。

仪式中的艺术都是形式化的,人们做什么是规定好的,事件的顺序是固定的,个体参与的感觉、情绪和解释因而也是被塑造的。对艺术的欣赏并不发生于一种软化或放松的过程中,而是在人们全部活动与精神的强化中。这种态度是文艺表演与仪式结合的必要前提,艺术要求全神贯注,因此具备取代宗教、强化仪式效果的天然能力。开幕式包含着音乐、舞蹈等诸多审美意象,它们相互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并且同时处于某种特定的氛围——“场”之中,形成特定的合力,服务于仪式的整体构造,表现出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指向性、动态的内聚性与向心性。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审美意象的交互作用构筑成了一个新的信仰意象——覆盖于整部艺术作品的更高一级的审美意象,这就是开幕式借助文艺表演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艺术作为一种升华手段较之宗教更为可取,以至于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为什么在这个阶段,舞蹈继合唱之后成为主要的表现方式?所有的民族和文化都有一种随手可得的物体——它无所不在又可延伸——可以负载特别重要的象征,这就是身体。它是主观和客观能够同时体验到的,既属于个人,也属于更广泛的社会。正是因为将身体作为复杂社会结构的标记,文化的规则才显得是自然的、有创造性的。最简单的个人身体结构,能够进行最复杂的和形而上学的解释。这只是精神地解决了一个非常物质的问题。另外一方面,视觉炫耀当然也是开幕式文艺表演发展的原始动力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开幕式的意义结构同艺术表演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只是一个事件的模仿,而是一种真实的和完全有效的活动。

艺术与仪式从未放弃过相互寻找支持和援助的意图和行动。身体动作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包含着复杂的、内在的、持续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同时,艺术作为一种升华手段较之宗教更为可取,歌舞历代相传,娱乐功能日益增加,没有任何东西能抵抗艺术的构成和创造过程。没有一个人会否认,艺术品可以带给我们最高的愉悦,或许是人类本性所能产生的最持久最强烈的愉悦。从这个意义上,文艺表演与思维和情感是紧密联系的。身体是一个象征和密码,铭刻着它们珍视的社会价值。因此,此时的文艺表演,更多的是作为开幕式的一个辅助因素,藉此来提升人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信服,充满了教化的意味。

3原因

(1)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战争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1916年柏林奥运会被迫取消。据不完全统计,32名奥运会选手战死疆场,其中包括16名夺得过奥运奖牌的选手。为了躲避战争,1915年,顾拜旦在几位好友的帮助下,将国际奥委会总部从饱经战乱的巴黎迁到了中立国瑞士的洛桑。同时,100多期《奥林匹克评论》的出版继续传播着奥林匹克哲学思想;国际奥委会每年亦向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杰出贡献的卫士颁发奥林匹克杯,即使在战争期间也是如此。此外,还有新的委员加入国际奥委会,其中有两名拉丁美洲人。在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所有这些都给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推动,扩大了国际奥委会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奥运会未能在战期举行,奥林匹克运动的前行却成为可能。体育运动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发展,甚至包括前线和战俘营。很多洲际和地区运动会在此时萌芽,奥林匹克运动传播到了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文化成就中的一项,这是战后复苏的世界所不能忽视的。战后对和平的渴望使得安特卫普年会成为奥林匹克主义的盛宴。国际体育的发展,一方面导致人们对体育运动中国家力量给予极大关注;另一方面导致国际化标识的出现,“为一个完全而民主的奥林匹克主义奠定基石”,这正是国际奥委会所努力争取的。此时,奥林匹克运动的任务就是自我更新和继续发展,扩大其基础,把奥林匹克运动真正发展成为体育运动与社会文化的综合体。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既包含也超越了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培育人们的勇敢精神,而奥林匹克主义则培育人们的信心和安详,对人的全面发展更具有重大意义。国际奥委会要与经受了战争灾难而生存下来的人们共同分享的就是这种理想。复兴的奥林匹克运动在这个阶段得以发展壮大,逐步被人们定位为世界政治、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事件JohnHoberman,TheOlympicCrisis:Sports,Politis,andtheMoralOrder,NewYork:AristideD.Caratzas,1986,p44.。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一届奥运会上“突然”出现这么多奥林匹克标识就一点也不偶然了。

安特卫普年会已经显示了奥林匹克概念的持续性,顾拜旦打算趁热打铁。虽然不知道具体时间,但是在1920年至1924年间,开幕式的程序被以书面的形式附在了《奥林匹克宪章》的附录中。在1922年巴黎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上,就有苗头显示1920年出现的宣誓是开幕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27年1月的国际奥委会公告上,举行奥运会的基本程序再次被全文刊发。根据此规定,奥林匹克会旗与各参赛国国旗应尽可能频繁地出现在赛场或周边区域。

同时,冬奥会加入了奥林匹克大家庭,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的赛事结构更为合理。或许,当时的人们不会知道,正是冬奥会,在多年之后成为了开幕式各种创意的先行者。1924年的冬奥会的确是个“奥林匹克精神高贵优雅的女祭司”,“很盛大,配得上它的目的、配得上巴黎、配得上法兰西”,“从游行、讲话、宣誓里射发出一种更高层次的高贵。它们有时还带有点宗教的味道。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打动人心的时刻”。连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这位抒情诗人也说,“连伟大希腊时代的伊匹托斯城在光荣华丽方面也没能超过法国巴黎这一天”。“上一届奥运会,尽管被精巧努力地披上了艺术和思想”,仍然很像是“世界锦标赛”,虽然有来自世界各处的冠军,但缺少“民族天才、艺术协作、推崇完美这方面的表现”。必须达到这一步,奥林匹克运动会“才算是达到目的。只有这样,才是庆祝这四年一度的人类春天”。这个呼吁很明确,其目的是要恢复古希腊的“善良与美好”。

战争带来的和平,可以被看作是引发这一阶段标识等发生剧烈变化的直接诱因。战后,体育在欧美人的生活中逐渐占据了中心地位,年轻人之前被军事生活吸引所迸发的能量借此得到发泄。由一个缺乏资金但自豪的国家奢侈地举办的安特卫普奥运会是开幕式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届,仪式发展得接近完美,达到很高的奥林匹克标准。入场式、会歌、会旗、宣誓,这些把我们带回到原始的开幕式以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象征手法中。除了圣火之外,基本完成了开幕式静态构成要素的架构。从中顾拜旦看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命运,他说,“奥林匹克运动在受尽磨难后仍然完美无缺,它给全世界特别是青年人上了一堂有教育价值的课”。这是一个信号,安特卫普奥运会带来了“全面的理解”。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促进了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追求,此种政治大背景使得这些标识的出现既合情合理,又意义非凡。安特卫普作为劫后余生的奥林匹克运动重新走向世人的标志,用光辉形象向世界显示了复兴的奥林匹克运动在教育、道德和社会方面的能量,成为人类团结的节日。

如果说构型期只是搭建了开幕式的平面结构,那么在这个阶段,从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开始,开幕式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越来越呈现出立体化的特色,发生着影响深远的变化。直到1936年柏林奥运会,抛却历史的技术局限,此时的开幕式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仪式和展演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同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并得以巧妙融合,以致于即使因为纳粹的因素,柏林奥运会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的一个污点,但它在开幕式上所达到的成就也使其永远地被历史铭记。

(2)国家政治的偶然因素

同类推荐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意大利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意大利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本书从现存的我国各民族的婚俗习惯出发,力求客观地加以介绍,使读者能粗略地了解、掌握我国婚姻有史以来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表现出的差异判断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趋势,以便于使我国婚俗礼仪向更简捷、更健康、更经济、更文明、更具民族特色的方面发展和确立。
  • 思想课堂-商业笔记

    思想课堂-商业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亿万新娘:大亨的超模前妻

    亿万新娘:大亨的超模前妻

    “签了它,你就是薛太太,从今以后在这世上,除了我,没人敢再欺负你。”因为薛延的这句话,即使两人才见第二次面,楚安婷还是没有犹豫的签了字,成了他口中的薛太太。可别以为他们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甜蜜的日子,其实他们结婚,不过是一场互惠的合作。在外她是风光无限的薛太太,是光芒四射的超级名模,在内,她只是他用来挡烂桃花兼暖床的女人罢了。楚安婷比谁都清楚,薛廷不爱她,这样也好,反正她也从未期待过爱情。可怪的是,婚后不久,这男人的心变得比女人还快。说好的互不干扰呢,楚安婷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薛延却屡次违规。
  • 一滴流在心里的相思泪

    一滴流在心里的相思泪

    你爱上他青春的脸颊,浅浅的笑颜,潇洒而挺拔的身姿,温柔而谦和的声音,青涩而含蓄的儒雅,然而,生命缘分的车轮却没有因为你的爱而停留,他呼啸而过快速的奔向远方,你流下了一滴相思泪,默默无言,小心的收藏放在心里……
  • 我中毒已深,而你是医我的药

    我中毒已深,而你是医我的药

    我为你步步为营,却陷入你的世界,到最后竟然连守护都那么的无力
  • Henry VIII and His Court

    Henry VIII and His Cou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到过去变成草

    回到过去变成草

    回到过去系列最新力作,各种元素应有尽有。科幻片:我是外星草。励志片:一颗不想当大树的草不是好草。悬疑片:谁把我变成草。喜剧片:我是一棵小草啊啊啊啊啊,太阳对我笑啊啊啊啊啊。爱情片:亲爱的,你想草了吗?纪录片:高速摄影机的升级版,超速摄影机都要甘拜下风的慢动作盛宴,《小草跳楼》,二十四小时慢放精华版即将开演!……书友群:248535641
  • 系统之我的世界

    系统之我的世界

    主角获得了Minecraft的系统,在异世界求生,通过MC慢慢壮大自己实力的故事~MOD列表:BC、ME、工业、神秘、Flan's枪械、僵尸意识、精英怪、变异怪物、史诗攻城等等……反正是有点名气的,并且能联系的进去的,基本上都会写进去~所以喜欢MC科技魔法的朋友可以来看看~工业和神秘是肯定会写哒!不是穿越到了MC的世界!是带着MC系统穿越到了异世界了!作者是学生,所以偶尔会因为学业没有时间写,中途可能会断更个几天。请见谅~= ̄ω ̄=此小说肯定太监!因为我没信心能写完→_→我会尽量写的!
  • 雁过无痕风有情

    雁过无痕风有情

    云海水深,风景如画,却是卧虎藏龙,危机四伏。繁华落幕,只见腥风血雨!承载了三代人的心头情!她说:我骗的了所有人,却骗不了自己的心。他说:欠她的我还不起。对你,我愿生死相随。他说:不论天上人间,我会陪着你们。她说:五年前他是我最想珍惜的,五年后依旧是。他说:终究是毁了我们的人生。蓦然回首,谁才是谁心头那永存的身影?
  • 女神拯救计划

    女神拯救计划

    “我是内测高手!”“滚,这个系统是我设计的!”“我是超级帮会的老大!”“滚,这个系统是我设计的!”“我是鸡爱木!”“滚,收了你权限!”“我是终极BOSS!”“滚,秒了你!”“我是女神!”“滚,灭了……唉唉唉,回来,就是找你……”我的游戏我做主,逆天神器,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快意恩仇,杀伐果断,知己红颜,游戏逍遥!
  • 我为你而来

    我为你而来

    维安,唯安就好,就像这个名字一样,她贪图安逸,从小到大的生活普通到有些倒霉,人人都说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可她一直是凤尾女孩,在最好的学校里考最后一名,爱上最帅的男孩成为人人耻笑的对象,她只有在日记中才敢大吐心声“除非我十年后的老公站在我面前,证明他不是乔御,否则我非乔御不嫁”。
  • 药流年

    药流年

    纪宿,中等天赋。他以为自己将永远踏不上那传说中的修真之路。可是丫头告诉他,天赋代表不了一切——因为,他是纪宿!是纪宿!命中注定无法突破后天?他纪宿不信!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