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弦高只是郑国的一个牛贩子,他赶着一群牛去洛邑做生意,正好碰见秦国军队,他打听了一下,才知道秦军原来是要去攻打自己的国家。他知道自己的老国王郑文公刚刚去世,国内一定没有想到有人来袭击。便急中生智一面赶紧派人回国去通风报信,一面带着四张牛皮和十二头肥牛去拦截秦军。
孟明视接见了弦高,但他对这个所谓的“使臣”有点怀疑。
他问弦高:“你到我军中有什么事吗?”
弦高回答说:“我们的国君听说将军带兵要到郑国来,特意派我到这来犒劳贵军,先送上一点薄礼做慰劳品,来表示我们的一点心意。”
孟明视一听到这话,大吃一惊,只得一面叫人收下礼物,一面说:“其实我们是打算去帮助你们抵抗晋国侵犯的。”
弦高不卑不亢地说:“我们郑国是小国,夹在贵国和晋国之间,为了自己的安全,处处都小心行事,但如果真有谁来侵犯我们,我们也不会惧怕的。这点请将军放心好了。”
这时孟明视只得改口说:“其实我们是来攻打滑国的,和你们郑国没有什么关系。”
这样,弦高才放心地离开了秦军大营。
没办法,孟明视只得下令攻打滑国。西乞术和白乙丙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孟明视就解释说:“我们这次出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出其不意,和驻守在郑国的我军,里应外合偷袭郑国。现在,郑国已经派来了使臣,这说明人家已经知道了,肯定也做好了防御的准备,现在我们还怎么偷袭呀!如果我们还去攻打郑国,不但打不了胜仗,恐怕还要吃大亏呢!所以说,不如顺路把滑国拿下来,也好回去向国王交差。”
秦军没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滑国,然后起兵回国了。
再说郑穆公这边,接到弦高的消息之后,大吃一惊,急忙派人去探听一下驻在城北的秦军干什么呢。
探子回来报告说:“秦军刀枪擦得雪亮,马匹喂得饱饱的,行李都已经收拾好了,好像真是在准备打仗。”
郑穆公看情况紧急,赶紧调动部队,准备防御秦军。然后派人去向那两千秦军说:“各位帮助我国守卫北城门已经好长时间了,我们国小力薄,已经无法供应给你们粮草了,现在听说贵国大将军已经带兵到了滑国,你们还是去和他们会合吧!”
“这已经很明显了,人家一定是知道了,这是在下逐客令了!”驻军将领想。他眼看在郑国是呆不下去了!只好连夜逃往别国去了。
就这样,郑国避免了一次灭亡的命运。当郑穆公想要奖赏弦高时,他却说“作为国家的子民,忠于自己的国家是应该的,如果接受您的奖赏,那不就是外人了吗?”
评点
商人弦高通过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国家,的确是应该被称颂的,但归根到底,秦军的偷袭不成,还是因为秦穆公盲目自大,没有听从骞叔和百里奚的建议:“路途太远,想要偷袭太难了,肯定会走漏消息的!”
做事要有必胜的信念
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信念。你的成就大小,永远取决于你的信念。现实当中,有许多人一遇挫折就会灰心丧气,不停地否定自己的能力,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你的信念受挫,以后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失败。
应当明白,树立必胜的信念是成为一名成功者的良好基础。几乎所有成功的人都有必胜的信念。
公元前381年,楚国王宫内传出了噩耗:楚悼王去世了。
消息传出后,举国震动。最感到震惊和悲哀的是楚国令尹(宰相)吴起。这时候,吴起正守候在楚悼王的尸体前,面色铁青,眼含热泪,抑制住心头袭来的阵阵悲痛,陷入沉思。
吴起本来是卫国人,从小就心怀大志,后来有拜曾子为师,尤其擅长用兵之道。但他四处奔走,仍然得不到重用。也曾怀才不遇好久。后来,听说魏文侯礼贤下士,他就投奔魏国,果真受到魏文侯德重用,被任用为西河守将,防御秦国的入侵。他严明军纪、赏罚分明,爱兵如子,深得士兵的拥戴,也得到魏文侯的信任。可好景不长,魏文侯去世了以后,魏武侯并不喜欢吴起。他在魏国呆不下去了,只好悄悄跑到了楚国。
幸好,楚悼王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国君,思贤若渴,听说吴起来到楚国,把赶紧把他接到王宫,奉为上宾,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在楚国实行变法,任命他为令尹。他感激楚悼王的知遇之恩,在楚国大力推行自己的变法主张,裁减贵族的权利,废除无用的官员,奖励耕战,加强国防,使楚国很快就强大起来了。
这样的变法自然会引起楚国旧贵族势力的恐慌与仇恨,他们中伤、诅咒他,甚至当面威胁他。记得有一次,大贵族屈宜臼见到他,恶狠狠地对他说:“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是依照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办事,如今你违背祖宗成法,废除亲贵大臣们的特权,这是大逆不道!你要立即悬崖勒马,停止变法。否则,就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他没有别吓倒,当即反驳道:“你的话简直是一派胡言乱语。自古以来,日月运行,朝代更替,世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贻害国家,那才是大逆不道呢。我奉大王之命推行新法,上合天心,下浮民意,你想让我停止变法,真是痴心妄想。你还是回去好好地考虑你自己的下场吧。”一席话把屈宜臼驳得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了。
不幸的是,正在变法的紧要关头,楚悼王去世了,这对吴起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没有楚王的支持,变法还怎么进行下去呀?再说了,外面还有那么多贵族们对他恨得咬牙切齿,等着要他的命呢。楚王去世的这几天来,他强忍悲痛,一方面处理军国大事,一方面主持楚王的丧事,还要躲避贵族们的明枪暗箭。他已经感觉到楚国贵族们在他身后投过来的恶毒的目光,他预感到要有什么事情会发生,感到担心,但他顾不了这么多了,只要一息尚存,他就要将变法进行下去,他不是怕死的人,他忧虑的是变法能否成功。
终于,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报告令尹大人,贵族们纠集了几千军士把王宫包围了。”一个宫中守将的话打断了吴起的沉思。他心中一惊,骂道:“这帮狗东西,楚王尸骨未寒,他们就着急动手了。”于是,他随着守将,大踏步朝宫门走去。
来到宫门,只见几十个守门卫兵正在用几根粗大的木杠将门顶住,门外人声鼎沸,叛军们大声叫喊着,敲打着宫门。突然,门外传来一个公鸭嗓子的声音:“吴祸人,快出来乖乖投降吧,我好赏你个全尸,否则,要让你碎尸万段!”
吴起听出来了,这是屈宜臼的声音。随后又响起一阵狂叫:
“对呀,把吴起千刀万剐!”
“吴起,快投降吧,你的末日到了!”
吴起知道来者不善,这帮旧贵族是不会放过他的。他命令守门卫士:用力抵住宫门,不要让叛军进来。
见宫门打不开,外面的叛军急了,有人喊道:“扛大木头来,把大门撞开!”顿时几十个叛军扛来了一根粗大的树干,“咚!咚!咚!”用力撞击着宫门。
宫门终于被撞开了,叛军们一拥而进。“嗖嗖嗖!”乱箭向守门卫士与吴起射来,几个守门卫士中箭倒地,吴起的身上也中了几箭。吴起身上带着箭,踉踉跄跄地向后宫跑去,叛军们在后面紧追不舍。
吴起身上中的箭越来越多,他眼看自己就要不行了,心中暗想:“难道我吴起就这样死在几个小人的箭下吗?不!即使我死了,也要报仇,让这些可恶的小人得到严厉的惩罚!”叛军越迫越近,吴起急中生智,折转身朝停放楚王尸体的王宫大殿跑去,鲜血顺着箭伤流出来,点点滴滴洒落在他身后的地上。
吴起跌跌撞撞地跑进大殿,一下扑在楚王的尸体上,抱住尸体大声喊着:“大王啊,变法不成功,不能实现您的心愿,我吴起死不瞑目哪!”
旧贵族们带着叛军涌进大殿,他们围住吴起狂笑着、号叫着,像一群疯狂的野兽。“快放箭,把他射死!”他们声嘶力竭地喊着。箭,像雨点似的射向吴起,顷刻间,吴起与楚王的尸体上插满了箭杆。吴起就这样被楚国旧贵族们活活射死,含恨九泉!
按照楚国的法律规定,谁伤了楚王的尸体,谁就会被诛灭三族。那些楚国旧贵族们仇恨吴起,以仇恨为快,却一时忘记了这条楚国的法律,楚萧王即位后,按法律规定追查射伤楚王尸体与射伤吴起的人,把70多名楚国的旧贵族全部杀掉了。
评点
吴起变法对后来的楚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处于强国行列,虽然他没有坚持到变法成功,但他的死却换来了几乎全部楚国旧贵族的被杀,这为变法扫清了最大的障碍。这正是因为他拥有坚定的信念,在他心中,他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争取变法成功的,哪怕这个代价是付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