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11500000012

第12章 书信递情(2)

爷爷的故事

昨天晚上睡觉时,外孙女阳阳让爷爷陪她,并要求爷爷给她讲故事,爷爷就给阳阳讲了他小时候的几件趣事。一件是书包的事:那是爷爷上小学二年级时,没有书包,用一块正方形的花棉布包书,有一天爷爷的书包不见了,也不知是丢了还是被哪个同学拿走了,爷爷哭哭啼啼地不敢回家,班主任老师给了爷爷五角钱,让他买书包,并把爷爷送回了家。第二件事是手电筒的事:上世纪五十年代乡村没有电,晚上走路极不方便,一不小心就掉到沟里或被绊倒,家里为爷爷买了手电筒,小孩好奇,等不到天黑照电筒,便大白天在被窝里照亮,还怕别人拿走,就夹在叠好的被子里,结果忘了关,到晚上用时电已耗光了,不亮了,后来还不知被谁拿走、丢了。第三件事是掉河里:那是早春的一个下午,虽然树枝发芽,大地变绿,但春寒料峭,照样冷得出奇。老师让他们五六个孩子去河对面背石灰粉刷墙壁。河上有一独木桥,爷爷在过河时发现桥在往上跑,原因是河水向前流动,桥不动,但过桥的人感觉桥是向上走的,一脚踩空,就掉到河里去了,棉鞋棉裤都湿透了,又冰又冷,岁月流情。

流情岁月

没有衣服可换。把石灰背到学校,回家以后才由家长在热炕上烘干。最令人难忘的是爷爷砍伤腿的故事,还挽起裤脚让阳阳看了留下的伤疤。那是爷爷上小学四年级的暑假,爷爷和自己的父亲去割草时留下的。小孩子不会用镰刀,割草时草没有割下,却将自己的腿砍伤。因用力过猛,血流如注,伤口立刻像小孩嘴一样张开。爷爷的父亲急忙从地里揪了一些农村人用来止血的小草揉揉,贴在流血的伤口上,并脱下自己的汗衫将伤口包扎住,让爷爷自己走回家。后来,伤口感染了,无钱医治,休了一个学期的学,才完全好。阳阳听得十分认真,我不仅听得认真,还十分感动,觉得小时候的生活尽管苦,贫寒,但对小孩来说还是十分有意思,现在听来十分感动,心里不免酸涩难过。

后来阳阳又求爷爷给她再讲几个,但我再也没有听清爷爷给讲的故事,眼前只是晃动着乡村漆黑的夜里,一点昏黄的亮光一闪一闪的;独木桥下的流水和几个八九岁的背石灰的小学生;丢了书包不敢回家的小男孩;拖着伤腿在田间行走的少年,几滴清泪悄悄地滑落。我们的童年,我们的生活。这一夜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

心底的记忆

今夜是2006年的元旦之夜,入睡前又一次翻看章含之写的《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中的“那随风飘去的岁月”里面的“风暴的前夜”,把我的思绪拉回到40年前的“文化大革命”。

那是1965年8月的一天,我收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当时的心情好极了,感觉天更蓝、阳光更加灿烂、树叶更绿。本应是炎热的暑天,竟感觉凉爽无比。我赶快收拾了一些自己上学要用的衣服去河边洗涤,走出家门的步子都比往常轻快多了。人真是不可思议,好的心情、心绪竟对外界的感觉是那么美好。

这一年也正是文化大革命的前夜,只是生活在穷乡僻壤的我不知道而已。看了章含之的《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才知道文化大革命的前奏早在1964年的“四清”运动就开始了。

章含之写到的情况我都经历过。

我上的是甘肃教育学院,在文化大革命中由红卫兵做主改叫“甘肃共产主义大学”,文革后又恢复为甘肃教育学院。

文化大革命席卷我们的学校是1966年的仲春,记得当时有一个中文系的教员,据说是里通外国的特务(大概是有海外关系),不知怎么回事,那天上午中文系的学生潮水一样地推着那位老师向教学楼涌去,老师的眼镜在地上被踩坏,手表掉在地上都无法捡回;时间不长,好像就是什么“5·16”通知,全校师生聚集在操场上,像开运动会一样,围成圆圈,把一些所谓的黑帮分子由2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子架着胳膊进行接力赛,记得当时还有一位50多岁的女老师,其惨状真是目不忍睹。现在想来真是对人性的极大摧残,对人格的极大侮辱,当时的自己身在其中,不知所措,极其恐惧。

1966年的“8·18”是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的日子,证明了毛主席对红卫兵的支持,对文化大革命的支持。此后席卷全国的大串联开始了,我们是9月初去北京串联。上火车时不开门,我们是从窗户里爬进去的,一路上看到的是人头的攒动,田野的萧瑟,本应是丰收季节,但看不到丰收的景象。被盲目驱动的我们坐在火车上,竟觉得自己是在革命。

记得火车行到包头站,上来了一群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其中有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光头),说话的声音竟是女孩子,她兴奋地告诉人们:她妈妈希望她是个男孩,于是她就把头剃光了,女扮男装。我们“大串联”的第一站是郑州市,下车后住进了一所小学的教室;当时我去上厕所,明明白白写着“女厕所”,进厕所后竟然看到一个“光头”在蹲着,吓得连忙跑出来。后来“光头”出来了,竟是被红卫兵剃了阴阳头的女教师。

到郑州后,记得很多商店都关门不上班,还有一个商店据说是郑州最大、最好的商店,也被红卫兵砸了,一些漂亮的布匹被焚烧了,铁皮暖水瓶被砸了,商店被熏得黑黑的,街上的小吃铺都成了红卫兵接待站。

9月上旬到了北京,等待毛主席接见,住在一个剧院的戏台上,男女混合,看到的尽是××演员是修正主义苗子,宣传封资修的东西,有演员演出的剧照,上面打着红叉。剃光革命头的女孩子,勾肩搭背地和长头发女孩在街上闲逛;猛看见“男女”这样亲近,从穷乡僻壤去大城市的我一时还难以接受。

想想那个年代,虽已过去近40年,似乎很遥远,但一想起来,那些画面又是如此地清晰可见,真像章含之写的“随风飘去的岁月”。

现在回过头来看,真是疯狂的岁月,摧残人性,侮辱人格,是摧毁真善美的年代,当年的我们被盲目驱动,以为自己在捍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呢,在搞革命呢,想来真是可笑、可悲。

现在,中国社会的安定团结、经济繁荣、国家的强大富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比任何时期都好,那些疯狂的岁月真是随风飘去了。

心底的画

记得六七岁时,就特别盼望春天。喜欢高远的蓝天,五彩缤纷的大地,更喜欢灿烂的阳光,涓涓的小溪。小时候的家在一个高台上,高台下有条小河,流水的时间少,干涸的时间多,河两边是村民的庄稼地。因为离家门近,大部分村民种的是蔬菜,栽的是果树。慢慢地,河两边就成了村民们一家一户的果园或菜园了。春天一到,各种蔬菜一天一个样的拔苗,各种果树一天一个样的变色,那种美像一幅画,永远地留在了心底。

初夏,沿河向西走三四里地,便是家门的小河汇聚大河的出口,地名河口。在那里可以看到水天一色的美景,还可以看到沿高山脚下流动的缓缓的波浪,沿河岸的柳树、白杨树像绿色的屏障把河水和庄稼地截然分割。依屏障远眺,连片的茄子地、辣椒地、西瓜地间种的黄瓜、大蒜及各种蔬菜荣荣生长;大片的玉米小麦绿浪翻滚;特别是辣椒地里套种的凤仙花,俗称指甲花,高约一米,树冠大而圆,花叶繁密,红红火火地招惹着小媳妇儿,大姑娘们。因为用它的花、叶、秆可以包出红指甲。小时候常让妈妈给包红指甲。为了让红指甲的颜色持久不退,要把凤仙花的花叶秆与明矾、盐、蒜放在一起,捣成泥,然后放到指甲盖上,用向日葵的叶子包住,用线扎紧,每天晚上睡觉前包好,一夜手都不能动,第二天取掉,连包三个晚上,指甲就成深红色了。那是小媳妇儿、大姑娘心中的美,也是小女孩儿向往的美。

那幅河湾图和美甲的过程及心情至今仍藏在心里没有褪色。

小院的风景也深藏心底。

那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家的小院也是五彩缤纷的。院的东南角有棵杏树,杏子甜而大;东边和院子中央有两棵大梨树,春季一到,粉粉的一树杏花,在春光中摇曳吐芳;后来居上的梨花,如雪似霞地在头顶上遮光、蔽日。不几天,落英纷纷,似雪花飘落,美不胜收。我常常在门槛上看不够它们的轻盈飘逸,那幅如雪似霞的画,印在心海,至今不枯。

春夏之交,绿叶柔嫩闪亮,特别是月圆的夜晚,坐在门槛上,托腮望月,那种美无法说出,心似有淡淡的忧伤,又有柔柔的温馨,还有清清的凉爽,有一种青春的萌动。时至今日,还能感受到那种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哦!留在心底的永不褪色的画。

马莲草

可能是茶喝多了,快午夜12点了,还没有睡意。看《桂花雨》中有一段话:“故乡,渐行渐远;桂花亦香亦甜。桂花雨,飘落在思乡的梦里,思乡的梦便浸透了桂花的香甜。桂花香飘得有多远,思乡的情绪就有多深。”

我是北方人,不熟悉桂花,因为桂花树喜温热,喜潮湿,北方干燥寒冷,不适合桂花树的生长。但在南方旅游时见到过桂花树。桂花有银桂和金桂,银桂开白色的小花,金桂开金灿灿的黄花,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清香悠长,树冠圆润阔大,形态婀娜,给人以美的感受。

《桂花雨》中的乡思,令人感动。它把我拉回到黄土高原的故乡,那里虽没有桂花的幽香清雅,但黄土地上的马莲草毫不逊色于桂花。她是另一种风格的花,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生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春寒料峭,她的嫩芽顶破还有点冰凌的冻土,把春的信息最早告诉人们。干旱无雨时,她的叶子绿中泛白,仍在挺着身子向上生长,该开花时照样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开出白中泛蓝的花朵,在风中摇曳,向人们昭示着顽强的生命。她像黄土地上的山妹子那样,没有艳丽撩人的色彩,没有水灵细嫩的肤质,但她有黄土地上山妹子一样的纯朴、顽强、坚韧的性格,有不选择地域环境的本色。故乡在我的心中,就是马莲草、马莲花。我爱马莲草,更爱马莲花。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本书是从《文汇》杂志的征文活动中选拔出来的优秀篇目,故事精彩,寓意深刻;文章被划分为若干类别,读来赏心悦目,令人心情舒畅。
  • 大学生品读“三言”

    大学生品读“三言”

    本书共120篇,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顺序逐一进行品读,每篇在2000字以上。篇名也与原书整体风格一致,多采用回目的形式。本书是从大学生的角度进行赏析,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于“三言”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社会现实、观念思想进行审读和剖析,呈现了“三言”小说的整体艺术风貌和思想特征,体现出大学生思想新锐不羁的个性及语言灵动清新的特色,没有学究气,有独特性,对大学中文系学生及文学爱好者应该有一定的吸引力。
  • 找不着北

    找不着北

    《找不着北》一书辑录了作者关东捷近几年的数十篇博客文章,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作者对近几年来一些社会状况的表述及思考,以较为个性化的眼光,记载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文章篇幅都较为短小,笔调轻松,每每有触动人心的闪光之处。作者关东捷通过较为个性化的眼光对当代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提出了较具有个人特色的领悟和思考,从而能够引发读者对当代社会的进一步思考,有其独到之处。
  • 心迹

    心迹

    胡渊的诗歌,也是坦然的。人生天地之间,仰可对天坦然,俯可对地坦然。回顾往昔坦然,向往未来亦可坦然。这是人生一境。“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我想,胡渊的诗笔,不会轻易放下,以他的才智、毅力、韧性和聪明,更有他对诗歌的炽爱和领悟,他会写出更好的诗来,果如是,则人生何愧也。
  •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道鬼途说

    道鬼途说

    我天生拥有阴阳眼,命运却坎坷多变,每个对我好的人,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谋,直到我遇到了一个疯老头,他收我为徒,教我法术,给了我一个家,让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他是真心对我好吗?我何时能遇到真正对我好的那个人呢?
  • 冥神墓

    冥神墓

    一本书的简介可以看出一个人,现在的小说都已经被世俗淘汰到边缘,拯救一个文明,就从我做起吧,拒绝毛糙的垃圾文化,诙谐不等于低俗,能力不是媚俗.走自己的路.
  • Northanger Abbey

    Northanger Abbe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斜阳下的极品女生

    斜阳下的极品女生

    华丽的别墅内,欢快的钢琴声贯穿于整个庭院,倚坐在窗边的小女生披着长长的头发,留着娃娃式的流海,身穿白色的雪纺连衣裙,手指灵巧地在面前的黑白键上弹奏着,时不时回头看看坐在沙发上倾听琴声的父母,脸上挂着骄傲的笑……
  • 眼通阴阳

    眼通阴阳

    命有生死。世有阴阳!当罗毅拥有了阴阳眼,眼透阴死之界!只剩下三十年阳寿的他如何逆天改命,又如何在众人的围杀之下,掀起血雨腥风!
  • 不合理的修真

    不合理的修真

    被家族抛弃的子弟,且看我们的旭东怎么逆转命运。
  • 男神别撩人,愿让宠

    男神别撩人,愿让宠

    55555,那只是个意外,纯属的意外,ok?她,她绝对绝对不是故意滴说!第一次见面。将他当成了根带着温度的柱子,第二次见面将他当成了凯子,第三次见面又将他当成了同性恋。她见过死缠烂打的,但也没见过这么死缠烂打的。她尝试着接受他,也不知何时赖上了他。他追她,后她反倒追他。他说:“愿你一生不落,永生只伴随着她!”她想:希望这幸福生活能永远延续下去……
  • 黑道小姐的恋爱复习题

    黑道小姐的恋爱复习题

    她是十七岁的高中女生,因为转校来到盛夏高中。第一天上学,就遇到一帮自以为是的学姐,还说什么让她跟着混!切!她们算老几啊!接着又杠上学校大名鼎鼎的恶霸少爷,真够拽的,对她各种嘲笑不说,还想暗算她?!省省吧!打听打听,她是干什么的!跆拳道黑道,他当是吃素的啊!
  • 溺亡的星星

    溺亡的星星

    这部作品是作者经历的特殊的爱情与奇特的感情冒险。原来在每个人的小世界里,同一件事情也可以有这么不同的情绪。于是,我在这些看似平行的世界中穿梭,记录下那些我真实的心情和故事。希望和陌生的你们一起分享人生与青春的万千种可能性。
  • 逆袭者

    逆袭者

    富家子与灰姑娘的爱情始终是一场悲剧,被抛弃的女人生下一个儿子,二十多年后,这个被抛弃的儿子改名换姓回来了!残酷如刀,柔情似水,完美的爱情却落在陷阱里,大家庭烽烟四起,明争暗斗,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复仇计划正式上演,弃子的逆袭,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