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23000000016

第16章 巴彦玛是草原女英雄

巴彦玛(1913—1948),内蒙古镶黄旗洪格尔乌拉人。草原女英雄。为追求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为谋求草原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她顽强不息地战斗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最终以身殉事业。

1913年,巴彦玛诞生在内蒙古镶黄旗洪格尔乌拉的一个贫苦的牧民家里。幼年丧母,10岁时,父亲被匪徒杀害。生活的重压,更加磨炼了她的意志,反抗旧社会、旧制度的烈火在心底里燃烧得更加猛烈。

1947年至1948年,镶黄旗处于敌我双方拉锯态势。在这个敌情十分复杂、白色恐怖笼罩的地区,党和人民政府委派巴彦玛担任镶黄旗人民政府第一苏木敖本郭勒的村长。

她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分化敌人,团结群众,筹款筹物,支援解放战争。并担当党的情报员,她的情报工作也十分出色。有一次她得知盘踞在康保的国民党总指挥部派出了20多峰骆驼,把武器弹药运送给穆格登宝的消息,就立即把这个情报送到了150里外的我军指挥部。这批军用物资很快被我军缴获。

1947年8月,穆格登宝在国民党的指使下,带领了100多辆载有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汽车,大举进犯我解放区镶黄旗查干额日格。由于巴彦玛事先摸清敌情,使我军抓住时机,痛击了敌人。

由于巴彦玛团结贫苦牧民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打破了穆格登宝企图重占镶黄旗的幻想。后来穆格登宝发觉他们几次惨败都和这个女人有关,曾几次企图杀害巴彦玛。但在党和群众的掩护下,敌人的企图多次被挫败。

她的丈夫生怕巴彦玛的革命活动遭到敌人仇恨而连累自己,就威胁巴彦玛脱离革命。为了整个草原人民的幸福,她毅然与丈夫决裂,带着四个儿女,离开了丈夫,继续顽强不息地同敌人斗争。

1948年4月11日,巴彦玛不幸被捕。敌人要她交出党的机密文件,并以活埋她的孩子相威胁。她强忍着生离死别的痛苦,深情地对乡亲们说:“亲人们不要悲伤,乌云一时遮住了太阳,最后胜利是我们的!”在敌人的酷刑面前,她坚强不屈。敌人见一无所获,就决定把她杀害。

1948年4月18日,夜幕沉沉,寒风刺骨。囚车上的巴彦玛遍体鳞伤,血染衣衫,双眉紧锁,深思地凝视着远方。就义前,她大义凛然地对敌人说:“你们听着,你们虽然杀了我,但革命人是杀不绝的,你们是虚弱的,解放军的大炮就要把你们消灭,人民必胜!”

铿锵的语言直戳敌人的痛处,匪徒们用刺刀割下了女英雄的双乳,然后一颗子弹穿过她的胸膛。就这样,才34岁的草原人民的英雄儿女,为了争取人民的自由和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同类推荐
  • 大师与传统

    大师与传统

    本书是著名学者刘梦溪先生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特性、传统、信仰、人物、经典、智慧、国学内涵等面相,以及二十世纪学术大师的流风余韵,多层次地展开探讨。虽为单篇所辑,但题旨集中。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王阳明等往圣昔贤,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钱锺书、陈梦家、张荫麟等现代巨擘,书中或专论或引论,体悟存乎一心。二十一世纪人类会好么?作者亦有独特展望。
  • 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

    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

    乡村文化彰显了乡村淳朴、仁厚的民俗习气,表现出自然而独到的文化品格,在这种文化中既有“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情结,也有“趋福避祸”的民间信仰;既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朴素道德观,也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良善交往原则;既有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也有充满希望的未来期冀。
  •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爱国爱民(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剑与烟花的交响曲

    剑与烟花的交响曲

    这是剑与魔法的世界,这是波澜壮阔的时代。雪山森林之上巨龙翱翔,熔岩瘴气之中恶魔咆哮,幽暗密林内,冒险者们寻找着迎接着机遇或死亡。在喧嚣的市集,在奢华的宫殿,在危机四伏的荒野,无数或低贱或高贵的人们,正怀揣着自己或伟大或卑微的梦想,随着时间长河滚滚向前。我们的主角艾伦只是芸芸众生中毫不起眼的一员,而这个长长的故事,要从这个武技废了大半的年轻剑客,混进了学院蹭魔法课讲起。(新人新书求收藏!)
  • 家有嚣张穿越妻

    家有嚣张穿越妻

    颜值高、武力值高、脾气值高的女魔头穿越而来。千金娇女变无敌老大金钱,我所欲也;权力,我所欲也;啥?原身还有个情郎?这……有待考察。强中自有强中手,看霸气总裁如何挑战情报女魔头看俩人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PS:女主是强人,修炼灵力,完爆对手,说姐任性?瞧瞧!家世好,身材好,颜值高,果然姐就是这么任性!
  • 王俊凯之时光会记得我爱你

    王俊凯之时光会记得我爱你

    爱情中最美的话语不是我爱你,而是我要我们在一起!——王俊凯感谢命运让我在幸福的转角遇见你,我爱你!王俊凯!——顾妍熙王俊凯与顾妍熙这对娱乐圈的热恋情侣,能否跨越阻碍最终长相厮守呢?
  • 宠妻无度:恶魔老婆哪里逃

    宠妻无度:恶魔老婆哪里逃

    五年前,她玩弄了他的感情,当他全心全意对她时,她也感动过,付出过,就在她准备与他交心时,他却不信任她,她就离开了S市。她走后,他才知道了真相,他开始找她,疯狂的找她,找了五年还没有找到……五年后——片段一:“殷少,我是真的喜欢你的,请你答应我的求婚!”说完不顾殷玟反对,直接拽过她的手,把戒指往殷少手指上套,然而……“嗯,这戒指还不错,只不过本少没有特殊癖好,所以,让少爷您失望了。”华少一边看着手上的戒指感叹,一边把戒指从手上摘下来,扔给已经石化的某人。第二天的八卦周刊上写着:某某某集团少爷某某某有特殊癖好,当众向华少求婚被拒。……
  • 紫金盟

    紫金盟

    据佛经说法,地狱也有各种各样,但大致好像分为三种: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从“南瞻部洲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其狱”从这句话来看,大概地狱自古就在地下。唯有孤独地狱会突然出现在山间、旷野、树下、空中等等任何地方。对于所有这个尘世间的人,任何一个人其人生总是一个又一个地幻化着,自主不自主的变迁着自己的生存的精神与物质的境界和生活环境。如果我不变化境界,那就更加痛苦。所以只好这样每天不停地变化着境界,时同幻境里生活着,以便忘记痛苦。但是,如果这样最终还是苦不堪言,那就只好面对。直到生命的终结。总比逃避要好得多得多,逃避也会如影随形,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惩罚自己而已。
  • 北大历史课

    北大历史课

    北大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一批又一批的北大人见证了时代的变革;回首历史,也看穿了过去的风云变幻。本书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娓娓道来,从远古传说到近代文明,从华夏大地到世界舞台,内容涵盖古今,贯通中外,让我们以史为鉴,立足当下,放眼未来。
  • 你可以是菩萨:企业道与菩萨法

    你可以是菩萨:企业道与菩萨法

    人在“竞争洪炉”中,就像烧造瓷器,是悲剧还是喜剧,要视人的素质而定。如果我们定下心来,转烦恼为菩提,把这“人间炼狱”当作一场“入世修行”,在滚滚红尘中修炼一颗越来越纯净的禅心,让自己的人性更加纯净,能力更臻完美,品德更少破绽,终将勇气、智慧和美德融于一身,超高温超高压的“八卦炉”就是一个机遇,将自己从深埋地下的一把高岭土,冶炼为备受世人珍视的宝器。
  • 巧克力色微凉青春长安夜半月倾城

    巧克力色微凉青春长安夜半月倾城

    这里是梁筱唯、董叙阳、温明与许贝妮的世界。在这里,我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巧克力色微凉青春故事。和我一样的藤蔓们,让我们开始这一次的旅行吧!
  • 昀游记

    昀游记

    现实的世界有魔幻吗魔幻的世界有现实吗一个莽撞的少年一个不安分的少年闯进了现实与魔幻并存的世界擦亮了一根照亮前路的火柴火柴燃亮的一瞬间照亮了周遭的世界所见和未见会定格在画面中吗火柴熄灭的一瞬间周遭的世界消失了所想和未曾想到的却冲出了画面牵引着无端的思绪遨游身后的脚印在下一根火柴燃亮的瞬间里将变成另一个世界还是依然是我们身处的世界迢迢之路在未知的脚印中向前延伸
  •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是美国人类文化学家J.H.Moore的一本通俗伦理学著作。他“先研究家畜中野性的遗留,再研究人类中的”,让我们看出,我们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上帝规范的,而往往跟我们四只脚的堂兄弟颇有类似之处,这就是“蛮性的遗留”。由野兽进化到家畜,由野蛮人进化到文明人,是一个漫长的克服蛮性的过程。Moore说:“文明是一列车。它拖着不少属于古代的东西——不只是残馀的本能,且有残馀的风俗、信仰、观念及制度。”人类为了创造更高级的文明,就需要发育良知,克服一切旧的残馀的拖累,这就是本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