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24100000004

第4章

——晋·傅玄《马钧传》

道德高尚的君子不会利用别人的短处来害人,而以实际考验来衡量他人。

以仁为富,以义为贵。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将仁德视为财富,将道义视为珍宝。

死必得所,义在不苟。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鲂传》

死一定要死得有价值,坚持道义在于不苟且偷生。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不担忧自己的地位不尊贵,而担忧自己的道德不崇高。

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愿意竭尽全力信守道义的人,虽然贫穷也不改变信念。

专为己则损仁,若义重于生,舍生可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乔传》

一心为了一己之私利必然会丧失仁德,如果为了道义而牺牲生命,那也未尝不可。

不在逆顺,以义为断;不在憎爱,以道为贵。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梁传》

不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应当以道义决断一切;不管是憎恨还是喜爱,都应当把道义放在首位。

知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融传》

有智谋的人不会以危害众人为代价来行事,仁爱的人不会用违背道义来建功立业。

生为重矣,比义则轻。

——唐·魏征《隋书·诚节传传论》

生命对于人是最重要的,但与道义相比则显得微不足道了。

人失道而亡,得道而存也。

——唐·魏征《群书治要·三略》

人失去道义必然要灭亡,只有得到道义才能生存。

游逸过乐,败德之源。

——唐·魏征《群书治要·尚书》

过于贪图安逸和享乐,是败坏道德的根源。

德之休明,不在位之高下。

——唐·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

道德的完美和宏扬,不在于人的地位的高与低。

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置于死,二视之如鸿毛也。

——唐·白居易《汉将李陵论》

如果死得比道义重,他的死比泰山还重;如果死得比道义轻,他的死比鸿毛还轻。

以义取人,以道自任。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

要以道义为标准选用人才,要以道义为准则来衡量自己是否胜任。

其行己不敢有愧于道。

——唐·韩愈《感二鸟赋序》

自己的行为不敢有半点不符合道德礼义之处。

行与义乖,言与法违,后虽无害,汝可以悔。

——唐·韩愈《行箴》

行为违背道义,言谈违背法度,即使没给自己带来什么害处,最终是要后悔的。

子而信子之义以游其内,生而死尔,乌置存亡得丧于蓏果痈痔草木耶。

——唐·柳宗元《天说》

如果你坚信自己的道义并把它当做自己行动的准则,就应当为道义而献身,何必把生死得失寄托在瓜果、痈痔、草木这些生活琐事上呢?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

——唐·柳宗元《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只追求志向合乎时宜而不期望地位高贵,只要道义存在就不敢苟且偷生。

君子谋道不谋富。

——唐·柳宗元《吏商》

君子追求的是道义不是谋取财富。

睫在眼前犹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唐·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睫毛长在眼睛上却看不见,道义并非身外之物有什么不能求得。

智者不背时而侥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

——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

聪明人不违背时尚以获得意外的收获,明智的人不违背道义而求取不应得到的利益。

时不可以苟遇,道不可以虚行。

——唐·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时俗不能随意投合,道义不能虚假地实施。

树至德于生前,流遗爱于身后。

——唐·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生前要培养高尚的道德,留下仁爱的精神传给后世子孙。

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

——唐·吴兢《贞观政要·慎终》

君子的远大抱负,是实行仁义,弘扬高尚的道德;小人的本性,是喜欢诬陷他人对人谄媚,从而为自身谋私利。

勿叹蹉跎白发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唐·岑参《送费子归武昌》

不要叹息虚度光阴,应该信守道义,不要因为贫困而感到羞愧。

不义,虽利勿动。

——宋·苏洵《心术》

不符合道义,虽然有利可图也不要做。

义利利义相为用。

——宋·苏洵《利者义之和论》

道义与利益,利益与道义,两者互为所用。

智足以周知,仁足以自爱。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聪明可以使人通晓一切,仁德可以使人自尊自爱。

威与信并行,德与法相济。

——宋·苏轼《张世矩再任镇戎军》

威严与诚信同时存在,道德与法规互相补充。

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

——宋·苏轼《子思论》

富有同情心足可以推行仁德,而仁德却不仅仅停留在同情心之上;有了羞耻之心足可以坚持道义,但道义却不仅仅停留在羞耻之心上。

非德之威,虽猛而人不畏;非德之明,虽察而人不服。

——宋·苏轼《德威堂铭》

缺乏道德修养的威势,虽然凶猛但人们并不惧怕;不道德的明察,虽然自以为高明但人们并不信服。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宋·苏轼《道德》

用最诚恳的态度施行道义,用最仁德的行为修炼品德。

临义而思利,则义必不果;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

——宋·苏轼《思堂记》

面临道义而想到一己之私利,施行道义时就不会果断;面临打仗而想到逃生,打仗就不会尽力。

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

——宋·苏辙《东轩记》

遵循着真理去追求道义,去掉浮华从而获得成就。

苟由其道,其势可以自得;苟不由其道,虽强求而不获也。

——宋·苏辙《上皇帝书》

如果按照道义行事,那么自然可以得势;如果违背道义行事,虽然拼命追求什么也不会得到的。

德与才不同,虽古人鲜能兼之。

——宋·苏辙《牛李》

道德与才能是有很大区别的,即使是古代圣贤也很少能够做到兼而有之。

此身倘未死,仁义尚力行。

——宋·陆游《读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只要生命还在,就要大力推行仁义。

学不期言也,正其行而已;行不期闻也,信其义而已。

——宋·王安石《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

做学问不是为了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为了指导正确的行动;所作所为不是为了别人能够看到听到,主要是为了合乎道义而已。

道体从来只贵通,不容一物碍其中。

——宋·张九成《横浦心传录》

道德体系始终以通晓最为重要,不容许有任何不干净的东西参杂其中。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宋·杨时《二程粹言·论道》

一旦培养了高尚的道德,各种美好的言行就会随之而来。

一介之与万钟,若论利,则有多寡;若论义,其理一也。

——宋·杨时《龟山先生语录》

轻微的与优厚的相比较,如果单从利益的角度讲,的确有多少之分;如果用道义衡量,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

道可以治心,犹食之充饱,衣之御寒也。

——宋·李侗《上罗仲素书》

道义可以医治人的心灵,像饮食能填饱肚子,衣服能抵御严寒一样。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常。

——宋·朱熹《二程遗书》

品德高尚的人讲起话来有内容,做起事来有礼法。

君子学道则务本,小人见利则忘生。

——宋·邵雍《善恶吟》

品德高尚的人以追求道义为根本,小人见到利益就会连生命都忘记了。

君子尚义,小人尚利;尚利则乱,尚义则治。

——宋·邵雍《义利吟》

有德行的人崇尚道义,小人崇尚私利;崇尚私利必然会导致混乱,崇尚道义则会有秩序。

崇位厚禄,人心弗欲者,鲜矣;然取之不以道,昔人不贵焉。

——宋·王禹偁《送戚维序》

高贵的地位和优厚的俸禄,不想得到的人很少。但是取得这些不是用道义,古人是不以为宝贵的。

生而不知学,与不生同;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宋·黄晞《聱隅子》

活在世上而不懂得学习,与死了没有什么两样;学习而不懂得道义,与不学习没有什么两样;懂得道义而不照着去做,与不懂道义没有什么两样。

君子惧失义,小人惧失利。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人事部》

品德高尚的人害怕失去道义,小人却担心失去利益。

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敬;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有道德的人受人尊敬,有才能的人被人喜欢;被人喜欢的人容易亲近,对所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观察一个人容易重视才能而忽略道德。

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庆幸别人遇到灾祸,忘却别人给予自己的救助,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天道以爱人为心,以劝善惩恶为公。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自然的法则以仁爱为根本,以规劝行善惩治邪恶为公理。

非吾义,锱铢勿视;义之得,千驷无愧。

——明·方孝孺《幼仪杂箴·取》

不符合自己遵循的正义,即使是很少的金钱也不应看一眼;如果所得合乎正义,就是千辆车子也受之无愧。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明·杨继盛《大明湖铁公祠楹联》

用钢铁般的肩膀奉行着道义,以辛辣的手撰写着文章。

君子所贵在守道,不在求荣。

——明·李豫亨《三事溯真·征圣章》

有德行修养的人贵在坚守道义,不在于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

勿以小事而忽大,大小必求合义。

——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不要因为小事而忽视了大事,大事也好小事也罢都必须符合道义。

德进则言自简。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慎言》

品德修养有所长进,言语自然简洁。

事来不问大小,即当揆之以义。

——清·魏裔介《琼琚佩语·接物》

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应当以道义来衡量是否符合正理。

人与文一。

——清·何绍基《使黔草自序》

人的思想品德与作品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

君子以道为乐,则但见欲之苦焉;小人以欲为乐,则但见道之苦焉。

——清·魏源《默觚·学篇九》

品德高尚的人把道义当做快乐,只要见到贪欲就以为是苦事;小人则把贪欲当做快乐,只要见到道义就以为是苦事。

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根据个人利益行事,将会招来很多的怨恨。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眼睛只盯着细小的私利,难以成就大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之忧愁为忧愁。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孟子·梁惠王上》

大官小官都争夺一己之私利,国家就危险了。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孟子·滕文公上》

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过。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

杨朱主张为自己,连拔下一根汗毛这样对天下有利的事情都不愿意做。喻指极端自私自利的人。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修养身心没有比减少私欲更好的办法了。为人如果少有私欲,虽然有时也会失掉纯洁的心灵,但那是很少的;为人如果过于满足私欲,就算有时也还有点纯洁的心灵,那也是很少的。

志忍私,然后能公。

——《荀子·儒效》

人只有立志克制私心杂念,才能够一心为公。

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

——《荀子·王制》

人生在世不可以离开群体而独居。但在社会中要有分工合作,否则社会将出现混乱的局面,人类的生存就会变得困苦不堪。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

——《荀子·不苟》

具有公心,就能明察是非真伪;出自私心偏心,就分不清美丑利害;正直诚实,就会事事顺利;欺诈虚假,则会到处碰壁。

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好义也。

——《荀子·大略》

即使是尧、舜也无法使民众不考虑个人的利益,但却能使民众不因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正义公理。喻指人们在承认正当权利的同时,还应该把它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

——《韩非子·十过》

过于任性,喜好私利,这是亡国、杀身的根本的原因。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

——《韩非子·五蠹》

古时候,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文字,谋求自己的利益叫做“私”,和“私”相反的活动叫做“公”。公和私相互对立,这是仓颉早就知道的道理。

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审,先王之知矣。

——《韩非子·饰邪》

公与私不可不分明,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不可不审察,古代圣王是知道的。

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

——《韩非子·饰邪》

追求私利的政策一旦得以实行,国家就要混乱;天下为公的政策一旦得以实行,国家就会长治久安,所以公与私一定要分清楚。

全大体者,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

能顾全大局的人,绝不会故意挑剔一些小毛病。

民多私利者,其国贫。

——《管子·禁藏》

如果民众多为自己谋取私利,国家必然贫困。

私道行则法度侵。

——《管子·七臣七主》

谋取私利之风如果盛行,那么国家的法律制度就会受到严重破坏。

私情行而公法毁。

——《管子·八观》

倘若徇私舞弊盛行,国家的法制就会被毁坏。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管子·内业》

说一句话能使所有的人信服,说一句话大家都听从,这是出自公心的缘故。

节欲之道,万物不害。

——《管子·内业》

克制私欲而行事,万物都无可奈何。

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管子·形势》

风雨没有固定的方向,因而不会遭到怨恨。喻指大公无私会受到他人的敬重。

出公理,则远者自亲;行私为,则子母相怨。

——《管子·形势》

推行公理,即使是远方的人也会自动亲近你;行为自私,即使是母子之亲也会彼此埋怨。

公私之故,存亡之本也。

——《商君书·修权》

为公还是为私而治理国家,是一个国家存亡的根本。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

天地为什么能够长久地存在,就是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

鱼欲异群鱼,舍水跃岸则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即擒。

——《关尹子》

鱼要是离开鱼群,离开水而跳到岸上便会死;老虎如果离开虎群,离开山林到市场便会被擒。喻指人不能离开集体,否则必然遭受不测。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品德高尚的人追求的是长远的利益,品德低下的人只追求眼前的细小私利。

私窃为盟,盟终不固。

——《左传·成公二年》

若以私利为基础结成的联盟,终究是不坚固的。

私仇不及公。

——《左传·哀公五年》

不要把私人之间的恩怨仇恨带到公事里边去。

偏在于多私,不祥在于恶闻己过。

——战国·尉缭《尉缭子》

处事偏心是由于私心太重,处事不周在于听不进他人的批评。

事利国者行无邪。

——《战国策·赵策》

做事有利于国家的人行为不会有错。

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于求善也。

——《战国策·赵策》

对不知道的事情不要随便怀疑,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不轻易反对,这就是出以公心而追求真理。

不以挟私为政。

——《战国策·魏策》

不要怀着私心杂念处理政务。

极身毋二,尽公不还私。

——《战国策·秦策》

为国家鞠躬尽瘁决不三心二意,一心为公不抱有私心杂念。

智载于私,则所知少;载于公,则所知多矣。

——战国·鲁·尸佼《尸子》

聪明与才智如果用在个人私利上,所得必然少;用在为公上,收获必然很多。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尚书·洪范》

大公无结党营私,国家就会繁荣昌盛。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处理政事如果能大公无私,就会得到人民的信赖与拥戴。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尚书·洪范》

正直无私,谨遵先王的道义;不谋取私利,遵守先王的正道;不胡作非为,遵守先王走过的道路。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自己吃饱了应当想到别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了应当想到别人在受冻,自己安逸了应当想到别人的劳苦。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序意》

同类推荐
  • 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知识大全

    本书收录吕思勉先生《国学概论》《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是迄今讲授国学入门门径最全面的指导书。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肃州民间故事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肃州民间故事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 西夏人的精神世界

    西夏人的精神世界

    本书包括西夏人的自然崇拜、原始巫术意识、西夏佛教溯源、西夏人的华儒情怀、西夏佛教的兴起、西夏佛教的风貌以及西夏的社会习俗等内容,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西夏人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透视,对研究西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热门推荐
  • 《红颜乱世乱天下》

    《红颜乱世乱天下》

    妖又如何,废物又如何,看她如何笑傲天下。
  • 玄阴录

    玄阴录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不曾想却整日和妖魔鬼怪纠缠在一起;我只想过着平凡人的生活,却被前世的旧臣逼着反天庭,复旧国……看着脚下漫山遍野的妖魔们呼喊着“大王威武!法力无边!千秋万代!一统天下!”我默默地流着泪,看向云层上层层叠叠的数十万天兵天将。
  • 青春的味道有点苦

    青春的味道有点苦

    青涩的青春,简单的情感。一个少年,他的青春也许和你一样,有那么多的憧憬与美好,同时,也有那么多的心酸与苦涩……纪念我身边的那些朋友,那些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那些一起成长的幸福与痛苦……
  • 鬼打人

    鬼打人

    盗墓高手刘老头,弥留之际给儿孙留下一本奇书《天罡异术十二篇》,内详述关中有一周代奇墓,内有珍宝无数,其子刘大方便纠集刚野战兵退伍回家的侄子和伙计顺溜等人,一同前往关中秦岭山麓,途中遭遇金蟾蜍、墓中墓、甚至有日本人二战时留下的地下细菌武器库等惊悚异事,且看他们如何面对鬼神,与邪恶缠斗,此书带你进入一个不同于其他类盗墓小说的诡异世界······
  • 超品帝王

    超品帝王

    低调回归,一块玉佩让他有种血脉相连的感觉。特组组长,特权让他大吃一惊。
  • 锁连环

    锁连环

    人生如棋,她是一名小小的宫女,也一直知道自己是那人棋盘上的一枚棋子,帝王之争,兄弟反目,她竟不知自己有如此大的能耐。宫闱内斗,波谲诡异,是谁从最初的试探到置她于死地,又是谁次次救她于生死,人生一梦,她只求一人一心一世情罢了!
  • 兽王崛起

    兽王崛起

    遭受外世界强敌的入侵,怪球趋于灭亡......兽神下旨,令速派兽童入凡人之界,寻找远古兽龙所遗留的法物,方可拯救世界......刚诞生于世的狮头子呱呱落地,却惨遭命运,来到可怕的人间,寻找所谓的文物。耗时上百年,狮头子的回归,引发了怪球的轰动,而此时的世界,却哀鸿遍野.....兽人遭受攻击,全军覆没。而狮头子,竟是最后一位.....幸存的兽王。
  • 月荼蘼

    月荼蘼

    开心暖宠新文《沙暖江城》【完+免费】(爱上你便是一生)三年疯寻,五年痴等,忆往昔。竹影横斜,岁月迷。幻影重逢,数尽青丝。一手握空,露重,只影,闻血啼。冲冠一怒,江山半壁河山万里。白玉凤凰,九天翱翔云中失。落庭珍物,紫花飞舞满秋荻。眉目俊俏,微微一笑,若春风奏笛。一生所爱,半生轮椅。山穷水尽,理所应当,为爱无私。袅袅青烟,命如尘埃随风逝。睥睨天下,一袭张狂红衣。运筹帷幄,水到渠成,仅薄唇轻启。白衣胜雪,折扇闭。相伴相随,赏樱绽梅放,至荼蘼。花沃尘泥,一株连理枝。
  • 江湖之一月照山河

    江湖之一月照山河

    年纪轻轻得到别人难以企及的盛名,神机智者易格,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个普通人而已。有些真相碰不得,即被掩埋自有他的道理在,一意孤行,最终后悔的是自己。天潢贵胄,国士无双,外人所羡慕的一切都是他想抛弃的,他不想担负既定的命运。三个江湖上声名赫赫的少侠,生死相交的挚友因为一段莫名的生死追杀被牵扯进了一连串的事件中。江湖朝廷都身在其中,更翻出了五年前的旧案疑云。抽丝剥茧后真相却是如此残酷。世间一切有因必有果,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 青春校园:冷酷少爷的百变妻

    青春校园:冷酷少爷的百变妻

    安若曦,在明世界排名第一集团安氏集团总裁的宝贝千金,在暗冷酷黑道女王,“血帮”帮主,人称“血蔷薇”,可以以一人之力在一夜之间灭掉一个世界排名前五十的帮派。冷泽宇,在明世界排名同安氏集团一样的冷氏集团总裁的儿子,人人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白马王子,在暗嗜血的黑道至尊,“冥帮”帮主,人称“嗜血冥王”,实力不可估量。视人命如草芥的他,却偏偏对她撒娇无耻耍无赖,可她却偏偏对他没有办法。突然有一天,冷泽宇在自己的亲亲女友家里看到自己学校的校服,从此她和他充满色彩的校园之恋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