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26000000002

第2章 封建论(1)

【题解】

这是作者在参加王叔文等领导的革新失败后,在被贬期间写的一篇政论文章。这里所说的“封建”,指的是我国古代实行过的“封国士,建诸侯”的分封制,与现在所说的封建社会的“封建”含义不同。

这篇政论文章的论题是“封建制”的存废,及其与郡县制的优劣。但其内容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作者以周、秦、汉、唐四代史实作依据,论证了“封建制”的弊端:裂土分国,常形成“末大不掉”的局面,“继世而理”,不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世大夫世食禄邑,堵塞贤者发挥才能的机会,指出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肯定了秦废分封、立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的进步性。论文中多论古事,但实质是借以针贬中唐时期藩镇割据的现实。这些都反映了作者维护国家统一,重视“生人之意”的政治思想。

【原文】

天地果无初[1]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2]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3]?曰[4]: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5]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6]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7]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8],鹿豕狉狉[9],人不能搏噬[10],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11],荀卿[12]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13]。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14]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15]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16]:由是君长刑政[17]生焉。故近[18]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19]。又有大者[20],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21]。于是有诸侯之列[22],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23]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24],然后天下会于一[25]。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26],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27],死必求其嗣而奉之[28]。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29]。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30],设五等[31],邦群后[32],布履星罗[33],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34],合为朝觐会同[35],离为守臣捍城[36]。然而降于夷王[37],害礼伤尊[38],下堂而迎觐者[39]。历于宣王[40],挟中兴复古之德[41],雄南征北伐之威[42],卒不能定鲁侯之嗣[43]。陵夷迄于幽、厉[44],王室东徙[45],而自列为诸侯矣[46]。厥后[47],问鼎之轻重[48]者有之,射王中肩[49]者有之,伐凡伯[50]、诛苌弘[51]者有之,天下乖戾[52],无君君[53]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54]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55]欤?遂判为十二[56],合为七国[57],威分于陪臣[58]之邦,国殄[59]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60]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61],废侯卫而为之守宰[62],据天下之雄图[63],都六合之上游[64],摄制四海[65],运于掌握之内[66],此其所以为得也[67]。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68]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69],负锄梃谪戍之徒[70],圜视而合从[71],大呼而成群[72]。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73]。天下相合,杀守劫令[74]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75],徇[76]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77],封功臣[78]。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79]。困平城[80],病流矢[81],陵迟不救者三代[82]。后乃谋臣献画[83],而离削自守[84]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85],时则有叛国[86]而无叛郡。秦制之得[87],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88],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89],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90]。然犹桀猾[91]时起,虐害方域[92]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93]。时则有叛将[94]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95]也。

或者曰[96]:“封建者,必私其土[97],子其人[98],适[99]其俗,修其理[100],施化[101]易也。守宰者,苟其心[102],思迁其秩而已[103],何能理乎?”余又非之[104]。

周之事迹,断[105]可见矣。列侯骄盈[106],黩货事戎[107]。大凡乱国多,理国寡[108]。侯伯[109]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110]。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111],不在于政。周事然也[112]。”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113],而不委郡邑[114],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115],是矣。郡邑不得正[116]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117]。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118]。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汉兴,天子之政[119]行于郡,不行于国[120],制[121]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122],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123],然后掩捕而迁[124]之,勒兵而夷[125]之耳。大逆未彰[126],奸利浚财[127],怙势[128]作威,大刻[129]于民者,无如之何[130]。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131]。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于田叔[132],得魏尚于冯唐[133],闻黄霸之明审[134],睹汲黯之简靖[135],拜[136]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137]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138],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139],夕斥之矣[140]。夕受而不法[141],朝斥之矣[142]。

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143],纵令其乱人[144],戚[145]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146],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147],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148],拜受而退已违矣[149]。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150],周于同列[151],则相顾裂眦[152],勃然[153]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154]。削其半,民犹瘁[155]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156]?汉事然也。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157]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158]。善制兵[159],谨择守[160],则理平[161]矣。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162],秦郡邑而促[163]。”尤非所谓知理者也[164]。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165]不革。而二姓陵替[166],不闻延祚[167]。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168],大业弥固[169],何系[170]于诸侯哉?

或者又以为:“殷[171]、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172]。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173],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从胜殷,武王不得而量。徇之以为安,仍[174]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175],私其力于己[176]也,私其卫于子孙[177]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178]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179],私其尽臣畜于我也[180]。然而公天下之端[181]自秦始。

夫天下之道,理安[182],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183]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184]。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185],以一[186]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187],以尽其封略[188]。圣贤生于其时[189],亦无以立于[190]天下,封建者为之[191]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192]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注释】

[1]天地:这里指宇宙、自然界。初:开始,即原始阶段。[2]生人:生民,指人类。[3]近:接近实际情况。[4]曰:说,这里是作者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回答。[5]更:经历。圣王:贤明的帝王。尧:唐尧,传说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舜:虞舜,传说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夏禹,传说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汤:商汤,商朝的开国帝王。文、武:周文王、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帝王。[6]势:情势,形势。[7]意:意愿。[8]草木榛(zhēn)榛:树木野草杂乱丛生的样子。[9]鹿豕(shǐ)狉(pī)狉:野兽成群地走动的样子。[10]搏:搏取。噬(shì):咬。[11]莫克:不能够。自奉:自己供养自己。自卫:自己保卫自己。[12]荀卿:战国时对荀况的尊称。[13]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必定要借助外物供自己使用,以维持生存。这句话取意于《荀子·劝学篇》,原话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助、凭藉。[14]就:从,去找。曲直:是非。[15]伏:威服。[16]痛之:使他痛苦,给他惩罚。畏:惧怕。[17]由是:由此。刑政:刑法和政令。[18]近:亲近、邻近的人。[19]兵:武力,军队。德:德行,威望。[20]大者:指武力更强、威望更高的人。[21]以安其属:以便安定他们的部属。[22]有诸侯之列:出现了许多诸侯。诸侯,古时称由天子分封的小国君主为诸侯。[23]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连帅:十国诸侯的首领。[24]人:人民,百姓。[25]会于一:统一于天子一人。[26]里胥(xū):里长。里: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单位,相传二十五家为一里。县大夫:县的长官。[27]其德在人者:他们当中有对人民办过好事的。[28]嗣:后代,继承人。奉之:拥护他做首领。[29]及有周而甚详:到周朝的时候,情况就很清楚了。有周,周朝。[30]裂土田而瓜分之:把土地划成块分给群臣。裂,分。土田,土地。[31]五等:相传周朝时,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32]邦群后:分封了许多诸侯。邦,邦国,这里当动词用,是分封的意思。后,君主,这里指诸侯。[33]布履星罗:遍布各地的诸侯封国,像繁星罗列一样。布,分布。履,足迹所到的地区,指诸侯分封的疆土。[34]轮运而辐集:各路诸侯尊奉中央王室就像许多辐条集中于车轮中心跟着运转一样。[35]合:诸侯与天子会合。朝觐会同:诸侯朝见天子,春天去叫朝,秋天去叫觐,随时去叫会,同时一起去叫同。[36]离为守臣捍城:诸侯离开天子,成为防卫疆土的臣子,维护天子的屏障。[37]降:下传。夷王:指周夷王。[38]礼:礼法。尊:尊严。[39]下堂而迎觐者:指夷王亲自下堂去迎接来朝见的诸侯。按周礼规定,诸侯朝见时,天子在堂上接见。而夷王竟然亲自下堂迎接,这是不合周礼的,所以说“害礼伤尊”。[40]历:直到。宣王:指周宣王。[41]挟:依伏。中兴:复兴。周夷王以后,周王室开始走向衰落。周宣王时,发生了部族叛乱,周宣王平定了叛乱,国势好转,历史上称为“中兴”。复古:指周宣王恢复了周朝初期的“盛况”。德:功德。[42]雄南征北伐之威:逞南征北伐的威风。周宣王继位后,大举讨伐北方和南方的一些部族。[43]卒不能定鲁侯之嗣:最后还是无力决定鲁侯的继承人。公元前817年,鲁武公带着他的儿子括和戏去朝见宣王,宣王立年纪小的戏为武公继承人。武公死后,鲁人却杀戏,另立括为国君。[44]陵夷:一天天地衰落下去。迄:到。幽:指周幽王,周宣王的儿子,西周末代皇帝。厉:指厉王,周夷王的儿子,因贪婪暴虐引起国人暴动,公元前842年被赶跑。[45]王室东徙:指周幽王被杀后,他的儿子平王为了躲避西方部族的侵扰,于公元前770年把都城由镐(今陕西省西安市)东迁到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自此以后,历史上称为东周。[46]而自列为诸侯矣:而把自己降低到和诸侯同等的地位了。[47]厥后:从此以后。[48]问鼎之轻重:指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当时居住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一带的部族),顺路在东周的疆土上举行军事演习,炫耀自己的威力。周定王派王满去劳军。楚庄王就问他周朝宗室里陈列的鼎有多重。表明他有夺取周朝天下的野心。[49]射王中肩: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讨伐郑国,郑庄公出兵抵抗,射中周桓王的肩膀。[50]伐凡伯:公元前716年,周桓王使卿士凡伯去访问鲁国,归国途中在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被戎人绑架。[51]诛苌弘:公元前497年,晋国大臣赵鞅不满周朝大夫苌弘参加晋国另一大臣范吉射的叛乱,责问周朝,周敬王不得已而杀苌弘。[52]乖戾(lì):违背,反常。[53]君君:前一个君字作动词用,是尊敬的意思。后一个君字是君主的意思。[54]徒建:白白保留。[55]末大不掉:尾大不掉,比喻下级势力强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咎(jiù):过失。[56]遂:于是。判:分。十二:指春秋时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等十二个较大的诸侯国。[57]合为七国:各诸侯国互相并吞,到战国时合为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58]陪臣:诸侯的大夫对天子的自称。[59]殄(tiǎn):绝灭。[60]则周之败端:可见周朝败亡的原因。端,开头、起因。[61]都会:诸侯的郡城,这里借指诸侯的封国。郡邑:郡县。[62]侯卫:拱卫天子的诸侯。守宰: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邑宰)。[63]据:占据。雄图:这里指形势险要的地方。[64]都:建都。六合: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这里指天下。上游:秦朝建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位于我国西北方,地势居高临下,有如居江河上游。[65]摄制四海:控制全国。四海,天下、全国。[66]运于掌握之内:朝延掌握全国局势,像把东西运转在手中一样。[67]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就是它做得对的地方。[68]亟(qì):屡次,多次。[69]竭其货贿:耗尽国家财物。竭,穷尽。贿,财。[70]负锄梃(tǐng)谪戍之徒:扛着锄头木棍派去防守边境的人们。指公元前209年,被派去防守渔阳的陈胜、吴广等九百农民起义。梃,木棍。谪戍,被罚防守边境。[71]圜(huán)视:互相顾看。合从:合群,联合起来。[72]大呼而成群:大呼一声结成起义的队伍。[73]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在下的老百姓怨恨秦王朝,而在上的官吏则畏惧秦王朝。[74]守:郡守。令:县令。[75]矫:纠正。枉:弯曲,引申为错误、偏差。[76]徇:沿袭。[77]剖:分割。海内:全国。宗子:一般指嫡长子,这里指皇室子弟。[78]封功臣:分封功臣为王。[79]奔命扶伤之不暇:到处奔走,解围救急,忙于平乱不得空闲。

同类推荐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曾国藩家书)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曾国藩家书)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趣味罪行揭露(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罪行揭露(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从19世纪中期开始发展。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被认为是西方探案故事的鼻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段时期,称之为西方探案故事的“黄金时代”。仅英美两国,就出现了数以千计的探案故事。当时阅读探案故事已不仅仅是有闲阶级的一种消遣,下层阶级的人也竞相阅读。
  • 古诗鉴赏金典

    古诗鉴赏金典

    该书是根据新课标高中教科书、新课标高考大纲“古代诗文阅读”考点编着的。该书从读懂古诗的各种有关知识入手,细致讲解,深入浅出;紧扣考点的各类内容,以历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为依据,总结出各种考查内容的答题方法和格式,可以使学生以简驭繁,以少总多。
  • 微观红楼

    微观红楼

    本书从细微之处把握红楼,透视社会、历史、文化,感悟人生的命运。
热门推荐
  • 末世命运轮之在劫难逃

    末世命运轮之在劫难逃

    就是那天,全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人,都在恐惧着那特殊三小时的到来,恐惧着那些有意识,却没有人性的特殊人类。
  • 噩梦女神

    噩梦女神

    ‘夭寿啦!杀人啦!’这是胡兰在睁开眼听到的第一句话,伴随的是噩梦的开始,却让她有种如鱼得水的感受。抢夺资格证,入住第八空间,完成世界任务,获得噩梦传承,发现系统的漏洞,点点积攒,只为最后爆发的时刻。真正的较量,即将酝酿完毕,第八空间真正的主人,终会出现,所谓利用系统变强大,也不过是一场谋算天地的阴谋。那她,就要化身噩梦,看看谁与争锋!------------------------
  • 美草丰物

    美草丰物

    这个世界不缺励志故事:百折不挠一颗小草成长为大山的故事。真理文化缺失拯救人心拯救环境打怪兽?商战?真实世界?励志故事+商战+真理探寻……先写吧,写成什么都行,只要里面有:精神内涵、跌宕曲折、引人深思。写成什么都是我——坚定的心。
  • 高冷师父暖心宠徒

    高冷师父暖心宠徒

    影后雁北正在拍戏,忽然就跑到这不明时代的地方,她表示有点懵啊。更别说遇上一个闷骚仙尊,表面还在微笑却可以把她弄的半死不活,雁北分分钟不想干这苦活了怎么破!
  • 重构帝国

    重构帝国

    银河系的尽头真的是平行世界吗?直到一辆现代列车穿越后,那一群人在寻找答案。南山,翼碎后的午夜,南疆,梦圆后的清晨,也许会有不一样。
  • 老师,请你宠宠我!

    老师,请你宠宠我!

    【深情篇】“苏荷昔,我想要给你一片天空。”“老师,我想要做能够配得上你的人!”【霸道篇】“苏荷昔同学,早恋可是不好的噢~但是如果你能找到足够强大的男人,老师也不是那么古板的人。”“那么老是那样的人在哪里呢?”“在你面前的我,我可以保证避免你的成绩不必要的下滑,还可以给你的肉体和精神带来双倍的刺激……”“老师,你这是在和我表白吗?”“怎么会?老师只不过是在向你阐述事实,不过无论你选择哪个男人,我都建议你选择我。”“老师……”
  • 异世之游

    异世之游

    一个21世纪的世界首富回国时遇到袭击,无奈与其同归于尽,岂料自己来到了一个有魔法与都气的大陆。
  • 神魔通鉴

    神魔通鉴

    这是人与神魔,蛮荒古兽,魔物共生的大陆,包括荒兽古林,魔兽谷,等险地,人类始祖开辟出一大块地,魔物,凶兽,神灵畏惧原因竟是人族都城中心的裂神塔。裂神塔崩溃在即,神魔联手,征伐人族,危机在即......
  • 万象妖盒

    万象妖盒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对于义和团,爱之者赞其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恨之者斥其为愚昧荒唐的暴徒。无论怎么看它,义和团终归是失败了,在一个没有神的世界,团民们能用来对抗敌人的毕竟只有自己的拳头。那么,如果这段历史发生在一个仙侠世界,它又会引起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 异界之中华帝国位面争雄

    异界之中华帝国位面争雄

    在浩瀚的多元宇宙里位面是宇宙的主体,生命是宇宙的色彩,在宇宙诞生后位面也随之产生。在一些位面诞生的第一批生命里,个别的最终成为了绝世强者,他们成为了后世所称呼的至高神,宇宙中几乎没有什么能够威胁到他们的存在了,当然除了他们自己。他们中有,时间至高神亚瑟,空间至高神加文,元素至高神拉菲尔,毁灭至高神布莱尔,战争至高神巴克斯,光明至高神蒂莫西,生命至高神艾威尔,黑暗至高神伊德尔。在他们无限的生命里由于只有同为至高神的他们才能杀死他们自己,也有对生命理解的分歧,他们便产生了矛盾,而矛盾在渐渐的加强后,他们便分化了阵营。时间至高神亚瑟和空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