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27200000005

第5章 人性(3)

人是善与恶、高尚与低贱等因素的合成物,人所经历的事件,促使这些相互矛盾的因素清清楚楚地暴露出来,使其中的一种压倒了另一种。人民是人的集合体,他们在所经历的事件和所遇到的大风大浪中,或是显示出他们最美好的品德,或是暴露出他们最卑劣的品德。

摘自(埃及)优素福·西巴伊《回来吧,我的心》忏悔的女罪人第592页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9—80页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54页

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小人也者,疾为涎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难立也,成则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恶焉。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亲已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虑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则必得其所好,必不遇其所恶焉;是故穷则不隐,通则大明,身死而名弥白。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知虑材性。固有以贤人矣!”夫不知其与己无以异也,则君子注错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故熟察小人之知能,足以知其有余可以为君子之所为也。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错习俗之节异也。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2—43页

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摘自北大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92—393页

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去,若形体之可肥臞,而不可得革也。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1页

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性如茧如卵。卵待复而为雏,茧待缫而为丝,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今按其真质,而谓民性已善者,是失天意而去王任也。万民之性苟已善,则王者受命尚何任矣?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深察名号第三十五》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67—368页

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摘自王符《潜夫论》上海古籍1978年版第40页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适善恶之焉也与?摘自扬雄《法言·修身篇》一扫叶山房版

正命者至百而死。随命者五十而死。遭命者初禀气时遭凶恶也,谓妊娠之时遭得恶也,或遭雷雨之变,长大夭死。此谓三命。

亦有三性:有正,有随,有遭。正者,禀五常之性也;随者,随父母之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性命在本,故《礼》有胎教之法:子在身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非正色目不视,非正声耳不听。及长,置以贤师良傅,教君臣父子之道。贤不肖在此时矣。摘自北大《论衡》注释组《论衡注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4页

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澄之则渟而清,动之则流而浊。先王知中流之易扰乱,故随而教之;谓其偏好者,故立一定之法。摘自杨泉《物理论》(辑本)丛书集成本

问曰:凡人之性犹圣人之性欤?曰:桀纣之性犹尧舜之性也,其所以不睹其性者,嗜欲好恶之所昏也,非性之罪也。曰:为不善者非性邪?曰:非也。乃情所为也。情有善有不善,而性无不善焉。孟子曰:“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夫水,抟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所以导引之者然也。人之性皆善,其不善亦犹是也。问曰:尧舜岂不有情邪?曰:圣人至诚而已矣。尧舜之举十六相,非喜也;流共工,放兜,亟鲧,窜三苗,非怒也;中于节而已矣。其所以皆中节者,设教于天下故也。《易》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易》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圣人之谓也。”摘自李翱《李文公集》卷二《复性书》中四部丛刊本

人禀天地之德,五行之秀,所以为人,故人之德有五(仁义礼智信),人之伦亦有五(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以人之德,行于五者人伦之间,各尽其分,乃所谓奉天命,立人道也。然人生气禀不齐,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凡上品、下品之人,分数常少,而中品之人,分数常多。摘自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卷三《大学要略》乾隆五十五年刻本

古今论性者纷然不齐,孟子一言以蔽之曰“性善”。盖性一也,有所谓“无善无不善”者,非止言其源乎?有所谓“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者,非止言其流乎?有所谓“有‘性善’有‘性不善”者,非止言其末流之弊乎?有谓“为我”至于无君,“兼爱”至于无父,“执中”至于无权,各执其偏见,而举一废百,馀杞柳湍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之说,均之为一偏,则非知性之全者,故孟氏真从天命之本源而言之曰善.真有以矻砥柱障狂澜而功不在禹下。但天载无声无臭,不可得而窥也,乃自其所发端者验之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以溯其流,而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一皆吾性之顺应;以探其源,而仁、义、礼、智一皆吾性之本真。观之孩提,而知爱知敬,无不同也,观之众人,而乍见孺子入井,无不同也;观之行道乞人,而不受呼蹴之食,无不同也。惟其性善之同,所以“人皆可以为尧舜”,而充之“足以保四海”,此岂孟子之独见乎?孔子系《易》有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孟子愿学孔子,而其言固有所本矣。宋儒倡明孔孟之学,以正人心,熄邪说,宜乎一宗性善之旨,以挽其流,而归之中也已。吾尝得之程氏焉,曰:“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是亦言性之源也。曰:“善是性,恶亦不可谓之性,譬之水清是水,浊亦不可不谓之水。”是亦言性之流也。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是又合性之源流而并言之也。言虽不同,无非发明孟氏之旨。张子气质之性,虽为后儒所信从,犹不若孟氏之言简而尽。由宋以来,或偏于刚,或偏于柔,委罪于气质者,固不能窥性善之蕴,然求之高旷虚寂者,谓修性不修命,万劫英灵难入圣,岐性命而二之,其说不攻自破。独佛氏谓性觉、真、空,空、真、觉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若将探性之源头以示人,其说弥近理而大乱真也,安得真信孟氏性善之旨者,与之共学乎孟氏之学?摘自《理学宗传》卷二三章潢《心性说》康熙六年夏峰藏本

凡人之心,当恻隐自能恻隐,当羞恶自能羞恶,不待勉强,自然流行,所谓“故”也。摘自《黄宗羲全集·孟子师说卷四》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17页

性善,情恶;无意为之则善,有意为之则恶。佛祖圣贤惟致天地未分前之知,以格日用,故能从心随顺。欲用斯用,则恶亦泯于善,而无善恶可言矣。混沌视之,三教皆刍狗也,何尝非恶乎?一切剧诛,则混沌亦恶魁矣,以一切皆混沌之所生也。曾知总杀之即总赦耶?总赦之必先总杀耶?荀子言性恶,原非无谓,但不能举大防细网、先后交、论之几,相因相泯,洞知天统地、阳统阴,生生继成,圣人尊阳,体统用,用皆体之故,而榜云“性恶”,则误世耳。摘自方以智《东西均》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6页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曰途之人可以为禹。夫其所以可者才也,非性也。且夫人有人之圣,物亦有物之圣。记曰: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风皇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然则凤皇、麒麟、神龟、蛟龙之数者亦物之圣者也。人之圣者能以其所能,教人之不能;以其所知,教人之不知,而物之圣者不能焉。此非其性之不足而其才之不足也。是故性也者人与物所同也,才也者人与物所异也。吾之论性不从孟,而从荀。然性既恶矣,人且曰吾禽兽耳,何善之能为?故吾屈性而申才,使人知性之不足恃然,故不学者惧矣,使人知性不足恃而才足恃然,故学者劝矣。摘自俞樾《性说下》《宾萌集》集二《春在堂全书》清光绪刻本

或曰:性善性恶之说,皆不如言无善无恶者,曰:子将言人性乎?抑自有所谓性乎?夫言人性,则必有善有恶矣。彼无善无恶者,盖佛之所谓性海,而非言人之性也。何也?自其未生言,性海湛然,未有六道,而何人性之云。自既有六道言,亦各有如来藏隐伏其中,而人与鸟兽,初未尝异,又岂得专为人之性也。孟、荀所言,专为人言之也。

虽然,以符验言,则性恶为长。然非谓其同于鸟兽也。盖举孩提之爱亲者,未知初生之时,坼擘其母而不少顾也。举稍长之敬兄者,未知乳哺之顷,少有不慊而瞋目作色也。孟举其善而忘其恶,荀则以善恶皆具,不能纯善,则以恶名之,故其言曰:繁弱、巨黍,古之良弓也,然而不得排檠,则不能自正。桓公之葱,太公之阙,文王之录,庄君之留,阖闾之干将、莫邪、巨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剑也,然而不加砥砺则不能利,不得人力则不能断。骅骝、骐骥、纤离、绿耳,皆古之良马也,然而前必有衔辔之制,后必有鞭策之威,加之以造父之驭,然后一日而致千里也《性恶篇》。夫惟弓故可檠,剑故可厉,马故可辔。苟非三物者,则虽檠之、厉之、辔之而无所用,此即谓其本异于鸟兽矣。又曰:今涂之人者,皆内可以知父子之义,外可以知君臣之正。是则即孟子所谓善者,而荀子以其偏险悖乱,亦由天授,既非纯善,即谓之恶,犹之既舂之米,谓之精凿,未舂之米,谓之粗粝。粗粝云者,对精凿言之,而非谓其与稂莠比肩也。然一人之行,固以习化,而千世之性,亦以习殊。泰古豨韦之民,犷悍贪暴,以水火毒药相亏害,夫人而有此性也。自先觉者教化之,至于文明之世,则相亏相害者,固不能绝,而具此性者稍少。故学可以近变一人之行,而又可以远变千世之质。荀子于首篇《劝学》,即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夫固谓一人锲而不舍,则行美于本性矣;千世锲而不舍,则性亦美于桃矣。仲尼之言,性相近,习相远,亦兼二义,而不言灵魂。摘自章太炎《儒术真论(1899年)附:菌说》,《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7—138页

在生物进化上看来,人类也是一种动物,他本性上恶的方面,也和别的动物一样,不过恶的方面越减少,善的方面越发达,他的品格越进化到高等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虽是高等动物,“下等动物的祖先”所遗传的恶性固然存在,他们所遗传的善性也未尝不存在。况且现在正在进化途中,恶性有减少的可能,善性有发展的倾向,何以见得绝对没有救济的希望呢?

摘自陈独秀《自杀论》(1920年)《陈独秀文章选编》三联书店1984年版上册第462页

人类的本质决不是内在于个别的个人里的抽象体。在具体的实在上,它是社会的关系之总体。我们不能把它仅仅看做一个类概念,看做一个内在的,静呆的,只是自然地结合许多个体的一般性。所以人决不是孤立了的,它在这个社会里生活——一句话,他的一切都为社会所规定,所制约。

摘自彭康《科学与人生观》《文化批判》1928年2月第2期

从来历史上研究人生的本质,争论所谓“天性”的问题,其实,人生的本质与人性的善恶,也是从社会斗争中决定的。

摘自俞铭璜《新人生观》(1949年)《俞铭璜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4页

其实,人的本性并无善恶之分,更不应该以什么“天性”,分出什么等级。(墨子的门徒告子也说:人性本来无分善恶,好像流水一样,究竟向那边流,就看缺口向那边开的。)只有在阶级社会里,因为时代发展与生活环境,即各人的阶级地位不同,人性才分出了善恶。

摘自俞铭璜《新人生观》(1949年)《俞铭璜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9页

人性之善恶,如果以新时代的眼光来看,那些不劳而食,专靠压迫、剥削与欺骗人民过生活的剥削阶级,才是最残暴无耻,阴险恶毒的;那些劳力生产,反而被压迫、剥削与欺骗的人民,才是真正最忠厚善良的。(汉朝出身于农民的哲学家王充,就有与此相仿佛的意见。)劳动人民即使个性上有某些缺点,也都是在旧社会的压迫、剥削与欺骗下所造成的。

摘自俞铭璜《新人生观》(1949年)《俞铭璜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9页

人是机械之说盛行于18世纪,人类视同机器,把人类精神上、道德上的许多高贵素质,一概抹煞。人不过是一种物质的或生理的特殊表现;忽视其高级的理性,已犯了人格的贬值之嫌。至19世纪末叶,进化论抬头,若干生物学家,谓人类亦如其它动物,是由下等动物逐渐演进而来。此种说法,复为胎生学家所证实。人类学家,亦盛倡人猿同祖之说。凡此种种学说,皆指人类出身之低贱,不仅减削人类之自尊心,且反增加人类之卑贱感。及至20世纪,心理解析说复倡言人类一切“有意识之思想欲望”,其出发点皆在人类“隐意识中暗昧不明之本能情欲”,换言之,个人之意志,行为,信仰等,大部常被隐意识中之“低级情欲”所支配,所谓理性,仅是表面的,不过是“非理性的本能欲望”之工具仆奴。此说一面扬人性中之兽性,一面抑人性中之理性。

摘自马寅初《我的人生观》(1946年)《马寅初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60—261页

同类推荐
  •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文化概要

    保安族的精神文化具有理想信念与务实相复合的总体特征,更具有复合屡次性的特点。这种特色民族精神文化既来自于保安族的发展历程,反过来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精神又指导、激励着一代代保安族人努力奋发,终将和其他民族一同走向兴旺发达。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业精于勤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业精于勤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中介绍了“古代六戚观人法、观诚法、观色法”等等方法,而“古代六戚观人法”是指用六戚之法察人,人的忠孝爱敬便可一目了然。父、母、兄、弟、妻、子,称谓六戚。而“观诚法”是指观诚之法是从人与他人的关系中考察人。
  • 诗话花草

    诗话花草

    本书主要选取了部分名花异草加以抒写,共有三十九节组成,大致分为名花和异草两部分。用优美的笔调、丰富的想象,对所选取的花草逐一描写,其中大量引用了诗人们吟咏花草的诗章,从古至今、十分丰富。文中还穿插了不少有关的逸闻趣事,生动有趣。
  •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长白山不仅拥有天池、瀑布、温泉、大峡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自然宝库和底蕴丰厚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长白山区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质朴耐劳、民族交融的民俗文化,拼搏奋斗、开拓创业、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等。
热门推荐
  • 首相大人,拜托了

    首相大人,拜托了

    婚后一年,她执意离婚,全国各地却没有一个法院敢受理她的离婚案。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离开的男人,不仅是富可敌国的洛氏帝国的神秘掌门人,更是权利滔天的首相大人。“老公,你知道全世界的女人最羡慕谁吗?”“谁?”“当然是首相夫人咯,她老公可是为了她,颁布了一条和她离婚就终身监禁的法律条文哦,这绝壁是真爱。”“嗯,那你被全世界女人羡慕,高兴吗?”“什么?”“我爱你,我的首相夫人!”
  • 人择Anthropic

    人择Anthropic

    作者自己绘制全彩插画,自己写小说,请大家多多支持!当生命消逝,他意外的获得了选择下一世人生的能力。为了不再重蹈曾经的痛苦,他渴望能在今生决定自身的命运,抱持着信念,他进入了第二次的人生。当今生结束,命运却没有放过他,第三次的人生无情的宣告开始。他陷入了恐慌中,才明白以前的痛苦是多么微不足道。不断的死亡,不断的出生,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生,与挚爱的人不可避免的分开,熟悉的世界也终究会远去。他逐渐在永无止境的人生中迷失了自己,当一切疑团指向最开始的人生,他为了找回自我,最终踏上了最初的起点,第一世的世界。
  • 都市之圣手侠盗

    都市之圣手侠盗

    左手,人人都有,不错!但你用来干什么?食指点钱?中指抠女?无名指戴婚戒?还是用小指挖鼻屎?但毕澄却大不同!觅宝、御兽、吸能、读心!更有铁拳无敌、乾坤挪移!去干嘛?千万别提钱,太俗!更别说美女,何止!西洋东倭任遨游,国博私藏全接收,佳丽洋马尽回眸,上天入地自风流!你说这很肤浅?好吧,深奥的也有,只要你愿意看下去……
  • 天才小神医

    天才小神医

    她是误打误撞的穿越,却被一个凶狠的摄政王带了回去。她身为医生,原本只需要治病救人。但是现在怎么还有对付那些妃子呢?当她丢了心的时候,他会怎么样?当她需要被利用的时候,他居然能够狠下心。多年不见的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还能像以前一样吗?当她不在在乎的时候,他们之间又能够怎么样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灰姑娘:误撞冰块脸

    灰姑娘:误撞冰块脸

    四叶学院是Z市数一数二的贵族学校,可歆以优越的成绩被校长破例接收。入学后,她处处被排挤,与所有人都格格不入!机缘巧合下她陆续认识了高冷学霸易烊千玺、阳光暖男王俊凯和呆萌可爱王源。原本以为她的校园生活已经很糟糕了,没想到更糟糕的还在后面……
  • 花落拂尘裳

    花落拂尘裳

    风雨飘摇的大陈,外有番邦虎视,内有万妖之祖将临。谁人轻裘烈马,怒剑狂歌,挽狂澜于即倒。美人如玉,情深似海,奈好梦多舛。既上苍不许我们一起,那便以风云为旗,惊雷为鼓,拔万山为剑,问上苍,可敢来决?
  • TFboys之代表幸运的四叶草

    TFboys之代表幸运的四叶草

    她们,居然是校花?什么鬼,tfboys是男朋友,校草是亲哥哥……天哪!
  • 都市至尊兵王

    都市至尊兵王

    特种兵王杨天辰回归都市,掀起了火辣与铁血的狂潮!他的功夫深不可测,他的飞刀举世无双,他是少有的全能天才,创造财富,俘获美人心,一路高歌,潇洒自在。
  • 远月爱恋:高冷校草与冷漠公主

    远月爱恋:高冷校草与冷漠公主

    她,是宫氏的千金。他,是言家的少爷。一场荒唐的娃娃亲,使毫无交集的两人被绑在一起,当他们以为幸福会来临时。他却去了国外留学,她说会等他回来。然而等来的却是他和他即将订婚的消息。她绝望离去。当他醒悟过来取消婚约,却早已物是人非……
  • 最亲密的陌生人

    最亲密的陌生人

    一个同床而眠、相识十年;一个同父同母、血脉相连。丈夫、姐姐对她而言本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然而有一天他们却选择了双双背叛,如梦方醒、为时已晚,直到这时,果果才明白,原来她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他们,她不知道她的丈夫每天在想些什么,也不知道她的姐姐到底是怎么样的性格,他们对她而言只不过是一对最亲密的陌生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