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29100000009

第9章 清热药(1)

石膏

【处方用名】生石膏、熟石膏、烟石膏。

【入药部分】矿石。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二经。

【效用】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证治】

1热在气分: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温病气血两燔,则配清热凉血之玄参等,如化斑汤(《温病条辨》)。肺热喘咳、发热口渴者,清肺经实热,配止咳平喘之麻黄、杏仁等,可治如麻杏石甘汤(《伤寒论》)。暑热初起,伤气耗阴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亏,症见身热、心烦、口渴者,配竹叶等,如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2胃火上炎: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配黄连、升麻等药用,如清胃散(《外科正宗》);胃火头痛,可配川芎用,如石膏川芎汤(《云歧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论类要》)。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证,清泻胃热,则配知母、生地黄、麦冬等,如玉女煎(《景岳全书》)。

3火锻外用治疗创伤湿疹,溃疡等证:溃疡不敛,可配红粉研末置患处,如九一散(《中国药典·2000年版》);用治湿疹瘙痒,可配枯矾用,如二味隔纸膏(《景岳全书》);用治湿疮肿痒,可配黄柏研末外掺,如石黄散(《青囊秘传》);若治水火烫伤,可配青黛用,如牡蛎散(《外台秘要》)。

【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禁忌】脾胃虚寒无实热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按语】石膏甘辛而淡,性寒而凉,质重而降,为清气分实热之药,偏于治阳明里热,味辛又有透达之长,能解肌表之热。石膏配犀角、生地,治气血两燔。气虚有热可加人参。

石膏质重,用量宜重,又为矿石,性味不易煎出,必须打碎先煎。石膏内服宜生用,因锻石膏失去了清热作用,其性质变为收敛,只作外科敛疮之用。

知母

【处方用名】肥知母、炒知母(盐水炒)、知母。

【入药部分】根茎。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三经。

【效用】滋阴清肺,解热除烦。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证治】

1胃中燥热: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常配天花粉、葛根等药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肠燥便秘证,常配生地黄、玄参、麦冬等药用。

2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者,常配黄柏、生地黄等药用,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3火邪灼肺: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者,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治肺热燥咳,常配贝母用,如二母散(《证治准绳》);若配杏仁、莱菔子,可治肺燥久嗽气急,如宁嗽煎(《奇方类编》)。

【用量】煎服,6~12g。

【禁忌】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及表邪未解者不宜用。

【按语】知母苦甘寒,质软性润,上清肺经,下泻肾火,兼清胃热。知母与石膏同伍,泻胃经实热;与龟板、黄柏、熟地同伍,治虚劳之热;盐水炒用,下行入肾,有润肾燥而滋阴之功。知母、石膏均为清肺胃实热常用之药,可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知母苦甘寒,泻火之中长于清润,煎后汁浓,其性守而不走,用于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里热重津液已伤者;石膏辛甘寒,泻火之中长于清解,其质重浊,其性走而不守,重在用于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实喘表热重、胃火头痛牙痛,津液未伤者。二者一重清润,一重清解,故阳明气分燥热伤津之证,二药又常相须为用。

芦根

【处方用名】苇根、鲜芦根、干芦根、芦根。

【入药部分】新鲜或干燥的根茎。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二经。

【效用】清肺胃之热,除烦渴,止呕哕,透疹。

【证治】

1气分热盛: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者,常配麦门冬、天花粉等药用;或以其鲜汁配麦冬汁、梨汁、荸荠汁、藕汁服,如五汁饮(《温病条辨》)。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常配白茅根、车前子等用。

2邪热郁肺:肺热咳嗽,常配黄芩、浙贝母、瓜蒌等药用。若治风热咳嗽,可配桑叶、菊花、苦杏仁等药用,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治肺痈吐脓,则多配薏苡仁、冬瓜仁等用,如苇茎汤(《千金方》)。

3胃热上逆:清胃热而止呕逆,可用鲜品配青竹如、生姜等煎服,如芦根饮子(《千金方》);也可单用煎浓汁频饮(《肘后方》)。

4风热郁肺:麻疹初期,疹出不透。

【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禁忌】中寒而非实热者不宜用。

【按语】芦根甘寒,为清肺养胃生津之药。芦根、石斛均治津液不足,芦根用于气阴初伤,滋膏力薄,不易恋邪;石斛为阴分药,阴伤较重,滋膏浓厚,用之不当易恋邪。

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芦苇的嫩茎。二者出自同一种植物,功效相近。但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透肺热,略有侧重。药市中多无苇茎供应,可以芦根代之。

栀子

【处方用名】生山栀、黑山栀、炒山栀、焦山栀、山栀炭、山栀子。

【入药部分】果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肝、胆、胃、三焦经。

【效用】泻心肺三焦郁火,凉血止血。

【证治】

1上焦火热: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常与淡豆豉同用,如栀子豉汤(《伤寒论》);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可配黄芩、黄连、黄柏等,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用,如栀子汤(《圣济总录》)。

2中焦湿热:清利中焦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小便短赤者,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或配黄柏用,如栀子柏皮汤(《金匮要略》)。

3下焦湿热;清利下焦湿热,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清热凉血以止血,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4血热妄行: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炒焦用)等证,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配黄芩、黄连、黄柏用,可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焦栀子功专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5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研末用醋调敷。若烫伤、火伤,同鸡蛋清调敷。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用;或配白芷以助消肿,如缩毒散(《普济方》)。

【用量】煎服,5~10克。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服。

【按语】山栀子泻肺中之火,解心中客热,功似黄芩、黄连,但芩连为燥湿清热,而栀子能治虚烦,又能清三焦而利小便。生栀子走气分而泻火,治气分病用之;焦栀子入血分而止血,血分病用之;姜制可和胃止呕;炒炭能止血。栀子入药,除果实全体入药外,还有果皮、种子分开用者。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内热。

夏枯草

【处方用名】夏枯花、夏枯草。

【入药部分】花穗。

【性味归经】辛苦寒。肝、胆二经。

【效用】清肝火,明目,散郁结。

【证治】

1肝火郁结:目赤珠痛,乳痛,疖腮。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配桑叶、菊花、决明子等药用。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配当归、枸杞子;亦可配香附、甘草用,如夏枯草散(《张氏医通》)。

2痰结气郁: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常配贝母、香附等药,如夏枯草汤(《外科正宗》);用治瘿瘤,则常配昆布、玄参等用,如夏枯草膏(《医宗金鉴》)。治乳痈肿痛,散结消肿,常与蒲公英同用(《本草汇言》)。若配金银花,可治热毒疮疡,如化毒丹(《青囊秘传》)。

3肝火上升。肝风头痛,头晕。

【用量】煎服,9~15g。或熬膏服。

【禁忌】脾虚胃弱,无郁结者不宜用。

【按语】夏枯草入肝经,肝又开窍于目,此药清肝经之郁火,又长于宣泄流通气血,故能清肝明目。凡肝虚热郁、气郁痰结之症,均有良效。

夏枯草与当归、白芍、元参、甘草同伍,治肝虚,目珠疼痛,至夜尤剧。

单用本品熬膏可治淋巴腺结核;配沙参,红糖熬膏,可治浸润性肺结核。

青葙子

【处方用名】青葙子。

【入药部分】种子。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效用】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证治】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等,可配决明子、充蔚子、羚羊角等用,如青葙丸(《证治准绳》);若配生地黄、玄参、车前子,可治肝虚血热之视物昏花,如青葙丸(《医宗金鉴》);若配菟丝子、肉苁蓉、山药等药用,可治肝肾亏损,目昏干涩,如绿风还晴丸(《医宗金鉴》)。治肝阳化火所致头痛、眩晕、烦躁不寐,常配石决明、栀子、夏枯草等药用。

【用量】煎服,10~15g。

【禁忌】本品有扩散瞳孔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按语】此药清肝热力强,且有降压作用,又能扩散瞳孔,故对虚性目疾及瞳孔散大者不宜应用。此外还可以用于肝炎,痔漏下血及荨麻疹。

决明子

【处方用名】决明子、草决明、马蹄决明。

【入药部分】种子。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胆、肾三经。

【效用】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证治】

1肝胆郁热:肝热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常配黄芩、赤芍、木贼用,如决明子散(《银海精微》);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配菊花、青葙子、充蔚子等,如决明子丸(《证治准绳》);治肝肾阴亏,视物昏花、目暗不明,配山茱萸、生地黄等药,如决明散(《银海精微》)。

2肝火上炎,风热外袭: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平抑肝阳,常配菊花、钩藤、夏枯草等药用。

3下焦燥热:内热肠燥,大便秘结,可与火麻仁、瓜蒌仁等同用。

【用量】煎服,10~15克;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禁忌】凡非血热阴虚、外感风热、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按语】决明子能散风清热,且能清肝益肾。又目为肝窍,瞳子为肾所司,所以目疾之患皆可用之,惟以偏于阴虚兼肝火上升者为宜。决明子又有润肠作用,单味泡服,可治习惯性便秘,夏日炒熟水煎代茶,又有清火解渴作用。

竹茹

【处方用名】谈竹茹、姜竹茹、竹茹。

【入药部分】竹皮内层。

【性味归经】甘寒。肺、胃、肝、胆经。

【效用】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

【证治】

1肺胃蕴热:肺热咳嗽,痰黄稠者,常配瓜蒌、桑白皮等同用;治热性呕逆之要药。常配黄连、黄芩、生姜等药用,如竹茹饮(《延年秘录》);若配人参、陈皮、生姜等,可治胃虚有热之呕吐,如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治胎热之恶阻呕逆,常配枇杷叶、陈皮等同用。

2痰热郁结:治痰火内扰,胸闷痰多,心烦不寐者,常配枳实、半夏、茯苓,如温胆汤(《千金方》)。

3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

【用量】煎服,6~10g。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

【按语】竹茹,甘能和胃,寒能清热。竹茹与生姜、甘草、大枣、人参同伍,治胃虚呕吐;竹茹与芦根同伍,治胃虚呕逆属热证者;姜汁制用,更能增强止呕化痰之功。

淡竹叶(附:竹叶)

【处方用名】淡竹叶、竹叶。

【入药部分】茎、叶。

【性味归经】甘谈寒。归心、胃二经。

【效用】清热利尿,清心除烦。

【证治】

1湿热下注: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疮及移热小肠热淋涩痛,可配滑石、白茅根、灯心草等药用。

2心胃火旺:用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常配石膏、芦根等药用;或配黄芩、知母、麦门冬等药用,如淡竹叶汤(《医学心悟》)。

【用量】煎服,6~9g。

【禁忌】孕妇勿服。

【按语】淡竹叶功能清心火、通小肠,为清热利水之药。配生地、木通、草梢治小便涩痛不利。

附药竹叶:本品甘寒入心经,长于清心泻火以除烦,并能清胃生津以止渴,可用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常配石膏、知母、玄参等药用,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若配人参、麦门冬等用,可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如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本品轻清,兼能凉散上焦风热,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可用治外感风热,烦热口渴,如银翘散(《温病条辨》)。本品上能清心火,下能利小便,上可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下可疗心移热于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常配木通、生地黄等药用,如导赤散(《小儿药性直诀》)。用量:煎服,6~15g;鲜品15~30g。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用。

竹叶卷心清心泻火作用更强,多用于温病热陷心包,神昏谵语之证,常配玄参、莲子心、连翘心等用,如清宫汤(《温病条辨》)。

胖大海

【处方用名】胖大海。

【入药部分】种子。

【性味归经】甘谈寒。归肺、大肠二经。

【效用】开肺气,清肺热,利咽喉,润肠通便。

【证治】

1肺经痰热: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咳嗽,咽干,咳嗽不爽等证者。清宣肺气,化痰利咽开音。常单味泡服,亦可配桔梗、甘草等同用。

2热结便秘:润肠通便,清泄火热,轻者可单用泡水服,重者可配合清热泻下药同用以增强药效。

【用量】2~4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水红花子

【处方用名】水红花子。

【入药部分】种子。

【性味】辛寒。

【效用】清热明目,散血消积,止痛。

【证治】

1风热上扰:目赤肿痛,眵多。

2血瘀积滞:脾脏肿大腹胀等证。用水红花子一斤,水煎熬膏,每服一汤匙,以黄酒或水冲用,每天二次,并用水红花子膏摊布上,外贴患处,每天换一次。

3痰气郁结:瘰疬(未破或已破),用水红花子二两,炒至半生半熟,研末,每服一钱,饭后开水送服,每天三次。

【用量】煎服,9~15g。清热燥湿药。

黄芩

【处方用名】淡黄芩、条黄芩、枯黄芩、酒芩、黄芩炭、炒黄芩、焦枯芩、黄芩。

【入药部分】根部。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胆、脾、大肠、小肠六经。

【效用】清湿热,泻肺火,止血,安胎。

【证治】

1伤寒病:治外感热病,中上焦热盛所致之高热烦渴、面赤唇燥、尿赤便秘、苔黄脉数者,配薄荷、栀子、大黄等,如凉膈散(《和剂局方》)。

2肺经湿热:治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单用,如清金丸(《丹溪心法》);治肺热咳嗽气喘,配苦杏仁、桑白皮、苏子,如清肺汤(《万病回春》);肺热咳嗽痰多,配法夏,如黄芩半夏丸(《袖珍方大全》)。

3胃肠湿热:治湿温、暑湿证,湿热阻遏气机而致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者,常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药用,如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湿热中阻,痞满呕吐,配黄连、干姜、半夏等,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治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配黄连、葛根等,可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治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

4热迫血行: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大黄用,如大黄汤(《圣济总录》)。治其他出血证,如用治血热便血,配地榆、槐花;用治崩漏,配当归,如子芩丸(《古今医鉴》)。

5毒热壅盛: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常与黄连、黄柏、栀子配伍,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治热毒壅滞痔疮热痛,则常配黄连、大黄、槐花等药用。

6怀孕有热:治血热胎动不安,可配生地黄、黄柏等药用,如保阴煎(《景岳全书》);治气虚血热胎动不安,配白术用,如芩术汤(《医学入门》);治肾虚有热胎动不安,配熟地黄、续断、人参等药用,如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

7肝热上炎:头痛,目赤肿痛。8湿热下注: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浊黄赤。

【用量】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禁忌】凡脾胃虚寒,无湿热实火,及孕妇胎寒下坠,脉迟小弱者均不宜用。

【按语】黄芩分枯芩与子芩。老根体轻中空,善泻肺上焦之火,叫枯芩,主治肺热咳嗽痰黄;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新根内实,叫子芩,又叫条芩。善下行泻大肠下焦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

清热泻火多生用,用于止血或避免其苦寒伤胃可炒用。欲增强清除上部火热功效时,可酒炒用。黄芩配柴胡退寒热、除风热、有清透之功;配芍药治下痢;配桑白皮泻肺火;配白术安胎。

黄连

【处方用名】川黄连、酒川连、炒黄连、黄连。

【入药部分】根茎。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胆、脾、胃、大肠六经。

【效用】燥湿清热,泻火解毒。

【证治】

1心火亢盛:面赤,烦躁不眠,吐血,衄血,高热,口渴,尿黄,神昏谵语,小儿则吐舌、弄舌。治三焦热盛,心火亢盛,高热烦燥,配黄芩、黄柏、栀子;治高热神昏,配石膏、知毋、玄参、丹皮等药用,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盛伤阴,心烦不寐,配黄芩、白芍、阿胶等药用,如黄连阿胶汤(《伤寒论》);治心火亢旺,心肾不交之怔忡不寐,配肉桂,如交泰丸(《四科简效方》);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衄,配大黄、黄芩,如泻心汤(《金匮要略》)。

同类推荐
  • 中风最佳保健方案

    中风最佳保健方案

    本书从中风病因、临床表现、用药、运动与康复、生活起居、心理、护理、婚育、性生活等方面提供了保健基本知识。
  • 头痛偏头痛的自然疗法

    头痛偏头痛的自然疗法

    为什么会头痛呢?常常听人说:“哎,这件事搞得我很头痛。”我们要谈论的可不是这种头痛,但这说明头痛在人们中的印象可不太好。事实上,人的脑袋可比其他部位重要,头真的痛起来,什么事也干不成。那么,头痛是怎样产生的呢?头痛是因为致痛因子作用于头颅痛觉敏感组织内的伤害感受器再经痛觉传导通路至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分析、整合而产生痛觉。人类的大脑高度发展和分化,分为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嗅觉区、味觉区、语言区等等。好像我们的岗位责任制一样,大脑的每个部分都有精确的分工,管理着我们的精神活动、手脚运动、感觉等。一旦某个部位受到损害就可能出现相应管理区的功能障碍。
  • 药店生态位

    药店生态位

    《药店生态位》一书将从行业内外的科学分析入手,教会医药零售企业如何解剖自我,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来设定战略目标、塑造哲学和文化、确定赢利模式、选择合适的价值链、聚焦有潜力的市场、思辨大小规模、明确营销和价格定位、树立学习标杆。相信《药店生态位》的尝试和突破性思路,将为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 宁夏名老中医李遇春临床经验辑要

    宁夏名老中医李遇春临床经验辑要

    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医药学也是唯一完整保存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全部要素的民族医学,是世界医学史上传承至今仍生生不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极其少数的医学文明之一。中医药的存在和传承,已被视为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成为当前国内外现代科技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而具有高深的中医理论、独到的学术思想、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整理、继承、发扬他们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振兴中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整理李遇春教授临证40年间部分临床经验及理论认识。
  • 生物制药学

    生物制药学

    《生物制药学》最主要的特点是将导学式和合作性学习理念融入到教材的编写中,在编写手法中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每个章节部安排了课前讨论及课后讨论。教材在内容方面做了全面、实用、浅易和前沿的兼顾。共分为4部分,前兰部分全面介绍三大类生物药物一生化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的类别、生产原理及生产工艺等;最后一部分介绍生物药物的研发和质量控制等相关知识。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力求把最新的基因工程药物融入其中,同时避免传统生物制药工艺的简单罗列和介绍,结合工业化、规模化生产重点介绍代表性典型工艺,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热门推荐
  • 教父狠纯情

    教父狠纯情

    五年前,被那不曾谋面的他弄进监狱,出狱后,把报复他作为人生目标,那一夜,她强了他,把残忍、嗜血、流氓、无耻、下流发挥得淋漓尽致,事后良心发现:模样还不错,杀了怪可惜,算了,扒光了扔出去,只是她万万没想到,因此善举,她险些不得善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挣渡

    挣渡

    窝囊的前生和意外的来世。被视作是卑微的存在,却倔强的存活。幽怨的顶着颗大猪头,挣扎着游走世间。虽然前生有憾,此生不顺,但以一颗坚毅的心在魔域挣渡,以求此生的无怨。
  • 把青春献给游戏

    把青春献给游戏

    本文描写一个普通玩家,因为深深喜爱着游戏,终有机会进入到一家实实在在的网游公司,参与到某款游戏大作整个运营过程的轶事。
  • 纨绔世子的特工妃

    纨绔世子的特工妃

    她是现代的死神特工却因为一场车祸灵魂穿越来到异世。先有庶姐庶妹先后来找麻烦,后有皇子来退婚。冰月表示,这些小角色她根本不想理,因为这些小把戏实在是太幼稚。可是老天,你是不是故意跟我作对呀,为什么派那么腹黑,纨绔又高冷的男人来到我身边这简直就是虐待我呀,我哪惹到你了。两个月以后,他们就要结婚了,大家都急忙的在筹备婚礼,可是一个不速之客回来了,回来也就算了,可是为什么要抢走这个男人……凌逸得知她死去的消息后,很愤怒,但也因此得到了一个能到古代的机会,一个月以后带着她的妹妹来到古代,却看到她被人背叛,那伤心欲绝的表情,让凌逸无比心痛。他决定要替她报仇……四年后,四人回来了。她们会怎样报复……
  • 恋恋花之语

    恋恋花之语

    她,只是一个忘记了过去重生了的花灵,胆小而柔弱,是那个爱着她的男人将她残忍地毁灭,同时也让重生的她内心充满了莫名的恐惧,直到遇上他——日之圣宫的守护者,谬言。他,那么地不同,轻易地就打开了她的心扉。她已经决定了,他,就是她所有的未来,为了他,她要改变曾经那个懦弱的自己。
  • 复仇公主和王子们

    复仇公主和王子们

    公主们小时候别人抛弃,长大后复仇中遇到了她们滴王子们,又会发生什么感人的爱情故事
  • 神魔封天录

    神魔封天录

    主角:黑凌因家里平穷到城市里打工,因工地楼上掉下的砖头砸中头部激发了体内的超能力,从此开始了他的修真之旅。
  • 饿女法则全攻略

    饿女法则全攻略

    饿女:饥饿成急的女人妖孽:胀到胃抽的存在,饿女遭遇妖孽,压或者不压,这是一个问题,肴妁曰:无奈岁月催人老,妖孽催人饱!米雪曰:这是操守问题。
  • 真境游

    真境游

    星芒天路,命运转动。残疾生灵的崛起,问道求长生。重塑己身,成就王者之躯,大神之体!有情有义真仙侠。与至情至爱,翻山越岭,寻得真境!随主角,听我娓娓道来......
  • 一见钟情,两世挚爱

    一见钟情,两世挚爱

    从1995到2016,长达21年的爱恋,事业的起起落落,终于落下了帷幕,因为生命已走到了尽头。正逢金秋十月,迷人的九寨沟中,休憩间斗转星移,时空变幻回归1999。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我将改变命运的轨迹,成全彼此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