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41300000017

第17章 骨肉之情

骨肉之情——骨肉之情愈挚,则责之愈切

原文

惟骨肉之情愈挚,则望之愈殷,望之愈殷,则责之愈切。度日如年,居室如圆墙,望好音如万金之获,闻谣言如风声鹤唳;又加以堂上之悬思,重以严寒之逼人,其不能出怨言以相挂者,情之至也!然为兄者,观此二字,则虽典谅其情,亦不能不责之,非责其情,责其字句,不检点耳,何芥蒂之有哉?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只有骨肉之情越是真挚,对他的期望也越是殷切,期望越殷切,要求也就越严厉,我现在度日如年,在家居住好比生活在围墙之中,希望佳音如同等待获得万金一样,听到谣言即感到风声鹤唳。再加上思念家人,严寒逼人,无法口出怨言,这是真情之至。然而我作为兄长,看到这两个字,虽然觉得情有可原,也不能不加以指责,不是指责其中包含的情意,而是指责语言不够检点,又有什么芥蒂呢?

原文

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至于兄弟之间,我也只是爱德,不喜欢相互姑息。用勤俭相教,用习劳守朴相劝勉,这是兄弟之间爱德;丰衣美食,随心所欲,这是兄弟之间爱姑息。爱姑息,会使兄弟们四体不勤,充满骄气,将来做出丧德败行之事,这是我领着兄弟们行不孝,我不敢这么做。

“评析”

兄弟之间的道德伦常称为悌,它是仅次于孝的一种家庭伦常,因此,历代家训对这个问题都极为重视,如《颜氏家训》对这个问题有这样的论述:

自有人类以来,便有了夫妇,有了夫妇,便有了父子,有了父子,便有了兄弟:一家亲人的关系,就只有这三种。由此开始,上下左右,各种亲戚,一直到九族,都是从这三种亲人中派生出来的,所以在人类的各种关系中,这三种关系最为重要,感情不能不深厚。

兄弟,是同一父母所生,血缘关系极为密切,在幼年时期,父母左拉右扯,兄弟前偎后依,同一个桌上吃饭,同一件衣服传递着穿,读书使用同一本书,游玩同去一个地方,即使是无理昏聩之人,也不能不相互友爱。但等到成年以后,分别娶了妻,生了子,即使再忠诚厚道之人,对兄弟之间的感情也不能不有所衰减。因为妯娌关系和兄弟关系比较起来,毕竟要疏远淡漠多了,现在让彼此疏远淡漠的妯娌来制约深厚的兄弟感情,就像用圆盖去覆盖一个方底的物体一样,必然难以完全吻合。只有那种友爱之情特别深厚牢固,不为妻子所动的人,才不会受到影响。

父母去世之后,兄弟关系应当更加密切,就像形体与影子、声音与回响一样不可分离。爱护同胞骨肉,珍视手足之情,除了兄弟还能有谁呢?兄弟之间与别人不同,一方面,因为互相期望太多而一旦不能满足,便容易产生怨恨,而另一方面,因为住得较近,即使有了隔阂,也容易及时弥合。就像一座房屋,出现一个洞就塞住,裂开一条缝就填上,便不会有倒塌毁坏的忧虑;而如果不留心麻雀老鼠的破坏,不提防风雨的侵蚀,一旦墙倒柱折,就无法补救了。奴仆侍妾就像雀鼠一样,妻子儿女则如风雨一般,甚至有时会比雀鼠和风雨具有更大的破坏作用。

兄弟之间不和睦,就会影响对侄女侄子的感情;不爱侄子侄女,那么对同族其他子弟就更加疏远了;一旦疏远了同族子弟,那么家中的奴仆就会成为你的仇敌。这样一来,即使陌生的人也敢任意欺凌你,还有谁会援救你呢?有的人能广交天下朋友,遍施爱心,却偏偏不能敬重兄长,为什么能和众多的外人友好相处却不能和仅有的兄长友好相处呢?有的人能统率数万大军,深得部下拥戴,却唯独对自己的弟弟缺乏恩爱,为什么能爱他人却不能爱自己的亲人呢?

妯娌,是家庭各种矛盾的挑起者。与其让骨肉同胞居于其间反目为仇,还不如让他们异地居住的好,因这样起码还可以时时互相怀念。况且,兄弟之间若发展到形同路人,那么处于是非之地,很少不产生隔阂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处理家族事务却怀着个人私情,肩负家族重任却不讲兄弟情义;如果人们能够经常反省自己体谅别人,视兄弟子女为自己的子女,便不会产生这种忧患了。

人们侍奉兄长,不肯像对待父亲那样,又为什么总埋怨兄长不像爱护儿子一样爱护自己呢?这是因为总是对兄长索取过多而不明白兄弟友爱应是相互的。

曾国藩重视骨肉之情,则尤为明显地表现在他对九弟曾国荃的照应上。

金陵攻破后的一个月中,朝廷又是追问天京财产的下落,又是追问李秀成的下落,使曾氏兄弟心惊肉跳。“归功于己”而趾高气扬的曾国荃此时患有“湿毒”,左肩下乳上生一毒,又肝旺气虚,“病在水不能生木”,“非药物所能为力”,加上连日遭此政治上的重大打击,更是郁郁不自得。常生无名之火,勃然恼怒。他虽为得胜之臣,实似丧家之犬。曾国藩在金陵见到曾国荃的此种情状,心痛似绞,七月廿八日回到安庆后,于廿九日,八月初二日、初五日、初六日、初九日、十四日、十六日、十九日接连写信给曾国荃,一方面反复表示自己的“实深廑系”,一方面对老九进行多方的劝慰和关照,极力吹捧说:“弟所成就者,业已卓然不朽。”他甚至不惜屈己以谀弟,说什么“从古有大勋劳者,不过本身得一爵耳。弟则本身既挣一爵,以赠送阿兄一爵。弟之赠送此礼,人或忽而不察,弟或谦而不居,而余深知之。顷已详告妻、子知之,将来必遍告家人宗族知之。”又说:“天下之道,无感不应,无诎不伸。以吾心之且怜且敬,知外间亦必千里应之,亦必怜弟敬弟,万口同声。”与此同时,又对老九稍加规劝:“弟不若就现有之功,而加之以读书养气,小心大度,以求德亦日进,言亦日醇,比如筑室,弟之立功已有绝大基址,绝好结构,以后但加装修工夫。何必汲汲皇皇,茫乎无主乎?”但曾国藩所说的这些言辞,曾国荃似乎都听不进去。曾国藩也就按捺不住,骂道:“弟若不知自爱,懊怒不已,剥丧元气,则真太愚矣!”

同治三年八月廿日为曾国荃四十一岁生日。曾国藩从八月廿五日至九月初三日在安庆特地写了十三首寿诗,并把它写成手卷,赠送曾国荃。他写信给曾国荃,说他写这些诗,“一则以纪泽寿文不甚惬意。一则以近来接各贺信,皆称吾弟为古今仅见。”他坦率地说:“若非弟之九年苦战,吾何能享此大名?故略陈众人所颂者,以为祝寿也。”又说:他写这十三首七绝,是欲“使儿曹歌以侑觞。盖欲使后世知沅甫立功之苦,兴家之不易,常思敬慎以守之”。故全诗极力为曾国荃评功摆好,说他“一剑须臾龙变化,准能终古老泥蟠?”称颂他咸丰八年十五日攻占吉安,是“书生初试大功时”;称颂他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日攻占安庆,“上感三光下百神”;称颂他攻占金陵,是“昆阳一捷天下悦”、“正赋周宣六月篇”。此时,曾国荃肝气尚旺,抑郁未平,所以思虑深沉的曾国藩,在第一首中劈头便说:

九载艰难下百城,漫天箕口复纵横。

今朝一酌黄花酒,始与阿连庆更生。

九年中使国荃疲于奔命的“艰难”,固然在于与太平军的刀来枪往,更在于对付统治阶级内部的“漫天箕口”,同治三年四月初三日,曾国藩写信告诉老九说:“近来外侮纷至迭乘,余日夜战兢恐惧,若有大祸即临眉睫者。”金陵之战既已得手,曾国藩暂时渡过了这些“艰难”与“大祸”,而这竟使曾国藩称为“更生”!回首往事,简直令人再度战战兢兢。然而曾氏兄弟当前仍然“左列钟铭右谤书”,誉和毁同时并生,不得不令人相信:“人间随处有乘除。”最后,曾国藩终归道出了自己写这些寿诗以劝谕老九的本意:“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已寿斯民复寿身,指衣归钓五湖春”,让曾国荃懂得功成身退的“长生诀”。

同类推荐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册)

    曾国藩,这是一位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既为孙中山、章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为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冯友兰所推崇。这是两本流传甚广的家训典籍。他既能自立又能立人、既能自达又能达人的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也被后人广为称颂;后人整理曾国藩一切教育心得,统称之为“曾国藩家训”,堪称“古今家训之首”。为什么看似波澜不惊的千余封家书,却成为后人推崇备至的智慧宝典?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的心得日记,竟成为众人津津乐道的警示名言?为什么有太多的人,在翻阅他的日记之后,自惭形愧?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佛教来源于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经典浩如烟海,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百喻经》又叫《百句譬喻经》,原名为《痴华鬟》,是印度法师僧伽斯那根据《修多罗藏》十二部佛经中的素材编撰而成,它通过寓言故事阐述了佛教经典,寓言通俗自默,充满了哲理,又枉具讽剌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原经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解释,一是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读者开卷感悟和卷尾诲颂共为则。
  • 道哲学

    道哲学

    “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它是人对一切的事、物、思维认知的代名词,它是在讲自然有的不管是被认知的还是不被人知的都是“道”。它有三个阶段一:一切存在的即为“道”。
  • 持平常心修生活禅

    持平常心修生活禅

    自从有了佛陀拈花,施加微笑,便有了蝉的诞生,蝉宗就是这样开始的。蝉的宗旨是从佛教传下来的,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它在印度出生,在中国成长,在日本开花,如今,蝉文化作为一门炽手可热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文化风景,因它涉及的是人生名中实实在在的东西,被人们推崇为“一种探究生命意义的及高智慧”。
热门推荐
  • 始终如一

    始终如一

    厉始再次见到钟如一是在大学礼堂里,此时的他是大三的学生会会长,是主持这场新生晚会的主持人,钟如一是新生代表。厉始站在舞台的一侧,看着那个侃侃而谈的女孩,她的形象瞬间就和自己脑海中的那个小女孩贴合在一起。站在舞台一侧的厉始嘴角微扬,你回来了,我的女孩。对于钟如一来说,厉始这个学校的风云人物更像是一个麻烦精。传说厉始为人绅士,又不喜欢女人这种生物。传说厉始能力非凡,但最使人注意的就是非凡的长相。传说厉始.......但是钟如一只看到了摘掉眼镜的厉始那双勾人的凤眼,和粘人的性格。
  • 恶少扛上拽千金

    恶少扛上拽千金

    “白痴别走!”竟然撞了人就别想一走了之;撞我,抱我,吻我,短短的两天,我的初吻初抱就这样栽在了一个紫毛怪的手里;想死吗?别看我有一副天仙的美貌,但我决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病西施,扛上了,就看看倒底谁会更倒霉……“喂,你到底是谁?”“喂,你喜欢我吗?”“喂,你为什么不说话……”伤心绝望的清泪,无声的滑过我的脸庞。爱一个人有错吗?没有。丫丫滴,小子,爱上你了,就别想逃……
  • 倾城君王:杀妃临天下

    倾城君王:杀妃临天下

    她代替了她,羽扇阎王归来。辱姐,弑妹,建势力,女王回归谁与争锋?“君王,君王妃去了火烧皇宫!”下属来报。他却说:“带人去皇宫,煽风点火!”……“君王,君王妃去了攻打太极门。”下属又来报。他拍案而起:“欺她者,本尊定百倍换之!”他宠她上天,任她玩遍这天下。人说她是红颜祸水,顿时,尸浮三千里。
  • 三元玄境

    三元玄境

    少年林长日,为救同伴被飞甲蝎所伤。在疗伤时无意中发现身上的人体封印。为了探究封印之迷,历经了奥元、晶元、天元……,几个大陆,展开波澜壮阔的传奇之旅。飞甲蝎,赤炼金蜥,血髓心机虫,青绿水母虱,蓝焰棕熊……,阴阳魔核各类魔兽层出不穷。水火同源,圆通诀,五行融合功,晶光期,晶明期,晶亮期,天功境,天灵境,天化境……,各种功法修炼升级。计红花…—,兰心……,水丹丹……,三女一男之间的爱恨情仇。充满神秘,战争,爱情与冒险……
  • 筷子

    筷子

    曾经我拥有您,但是我忘了你的名字,哦,我爱你的家
  • 仙魔苍穹

    仙魔苍穹

    仙域在上,通天仙路之上;下有九幽炼狱,最下是地狱十八层。而夹在中间的世间是第三狱,笼狱。传说,仙域是长生之地,地狱是轮回之地。轮回,是断尽前世种种,后来以干净纯洁之身再回世间这个笼狱。......这是一个笼中雏龙冲破禁锢获取自由的故事,精彩,当然是羽化翱翔仙域九天山的神龙。
  • 多少年以后

    多少年以后

    多少年以后,我们,依然还是朋友,别忘记,你还有我们这两个朋友。多少年以后,请还记得我!
  • 正太别烦我!

    正太别烦我!

    犯罪分子冷冷地说:看吧,这就是你以前的艳照,别以为忘了就完了,准备倒霉吧!犯罪分子愤怒地说:报警?你就是个白痴吧?他妈的我现在就把那些警察的眼睛都抠下来!犯罪分子阴险地说:没钱给掩口费是吧?那就给我儿子免费当保姆,顺便钱债肉偿吧,哼!犯罪分子终于受不了了,掀桌子说:靠!你个大妈,我是谁?我是咱儿子的老爸!颜晓白委屈地说:……可是我什么时候有的儿子?什么时候认识你这种犯罪分子?还有……我只喜欢小正太,绝对不会喜欢你这种带着小正太的大正太!
  • 我用整个青春,忘掉你

    我用整个青春,忘掉你

    你用一个眼神,我用整个青春。他如此妖孽,如此干净。我如此卑微,如此不配。我们是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慢慢地,互相偏离轨道。相交的角度留下记忆碎片,一块一块扎在我的心上。你可知道,缝不上的心口疼。
  • 雪际火冥

    雪际火冥

    传说中的雪际,在多年前降临在雪族皇室。世间争夺她时使她不幸“身亡"。使得在她被困期间一直陪伴她的火冥傅燃舍弃火族傅长老长子的身份,加入绯月组织,只为更强,他不想失去,想复仇。令人惊讶的是,她,再一次的出现了,以一个不一样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