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42600000021

第21章 崔寔的管理思想

东汉中期,君主昏弱,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腐败,专制权力对士人的打击渐趋加强,土地兼并更加严重,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东汉王朝正走上一条危亡之路。有着优良家学传统,长期出入于官场,深刻洞悉社会现实的崔寔,以敏锐的眼光,准确认识到当时的社会弊端,认真分析复杂的社会矛盾,提出了改善管理的方法,以挽救国家的危亡之势。

一、君须明,臣须贤

崔寔总结了历史上治乱的经验教训,认为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是君主昏庸无能。《政论》云:“凡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由世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豫岐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以贱废。是以王纲纵驰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且守文之君,继陵迟之绪,譬诸乘弊车矣。”③(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2页。他列举了昏君荒耽嗜欲、独断专行、刚愎自用、偏听偏信等行为,语含批评。其用意是为了劝诫君主,使他们省悟,勉于自励成为明君。

昏君管理之下,官僚贵族贪赃枉法、地主豪强巧取豪夺,崔寔对此强烈批评。《政论》云:“今官之接民,甚多违理,苟解面前,不顾先哲。作使百工,及从民市,辄设计加以诱来之,器成之后,更不与直。老弱冻饿,痛号道路,守关告哀,终不见省。历年累岁,乃才给之,又云逋直,请十与三。此逋直岂物主之罪邪?不自咎责,反复灭之,冤抑酷痛,足感和气……是以百姓创艾,咸以官为忌讳,遁逃鼠窜,莫肯应募。”(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4页。官吏们依仗权势,对民众巧取豪夺,敲诈勒索,不顾民众死活,“犯王法以聚敛”,造成尖锐的官民矛盾;民众“咸以官为忌讳”,见到官员“遁逃鼠窜”。他痛斥这些官吏是“聚敛之臣”、“贪人败类”,其行为是“割胫以肥头,不知胫弱亦将颠仆也”(《政论》),这样更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加之当时地主豪强带头形成的奢侈之风,“今使列肆卖侈功,商贾鬻僭服,百工作淫器,民见可欲,不能不买,贾人之列,户蹈僭侈矣”(《政论》),致使社会风气更加败坏。

君庸臣贪是社会祸乱之源,这是崔寔对当时混乱的社会现实深入考察后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他提出一系列管理思想的出发点。他提出要重塑君臣形象,构建和谐的君臣关系。《政论》开篇云:“自尧、舜之帝,汤、武之王,皆赖明哲之佐,博物之臣。故皋陶陈谟而唐、虞以兴,伊、箕作训而殷、周用隆。及继体之君,欲立中兴之功者,曷尝不赖贤哲之谋乎!”③(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2页。 他认为君臣之间,就是明君掌权,贤臣辅佐,君臣和睦,团结协作,明君、贤臣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明君依靠贤臣辅佐,尧、舜、汤、武等明君圣主,若无皋陶、伊、箕等贤臣辅助,就难成伟业;实现“中兴之功”的君主,也都依赖贤哲辅佐。因此,明君和贤臣相互依赖,离开贤臣,明君将步履艰难;离开明君,贤臣将一事无成。为此,崔寔提出了一个理想的君臣模式:“国有常君,君有定臣,上下相安,政如一家……故能君臣和睦,百姓康乐。”(《政论》)③(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5页。 崔寔强调君主专制政体的管理秩序,一方面要求管理要以君主为核心,君主要具有崇高的德才;另一方面认为管理在以君主为核心的前提下贤臣辅政,远斥奸臣。他把君与臣视为国家管理的两个主要因素,缺一则会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这一管理思想针对外戚和宦官专权,其他官员遭受排斥打击的现象而提出的,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辨贤呢?崔寔认为由于官僚集团内部的倾轧,“中伤贞良”,许多贤才遭受排挤,加之贤士大多“心平行洁”,不肯亲媚主上,为“州郡侧目,以为负折”,而“巧文猾吏”则却屡屡重用,从而阻塞了贤才升迁之路。他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君主做起:首先,君主要慎别贤佞。《政论》云:“向使贤不肖相去,如泰山之与蚁垤,策谋得失相觉,如日月之与萤火,虽顽嚣之人,犹能察焉。常患贤佞难别,是非倒纷,始相去如毫厘,而祸福差以千里,故圣君明主其犹慎之。”(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3页。防止鱼龙混杂,埋没贤才。其次,君主要把用贤落实到行动上。《政论》云:“斯贾生之所以排于绛、灌,吊屈子以摅其愤者也。夫以文帝之明,贾生之贤,绛、灌之忠,而有此患,况其余哉!况其余哉!且世主莫不愿得尼、轲之伦以为辅佐,卒然获之,未必珍也世主莫不愿得尼、轲之伦以为辅佐,卒然获之,未必珍也。”因此,要真正辨贤,发挥贤才的作用,必须定期考评,对政绩显著者表奖提拔;而处罚聚敛枉法者。《政论》云:“人主莫不欲豹、产之臣,然西门豹治邺一年,民欲杀之;子产相郑,初亦见诅,三载之后,德化乃洽。今长吏下车百日,无他异观,则州郡睥睨,待以恶意,满岁寂漠,便见驱逐。正使豹、产复在,方见怨谊,应时奔驰,何缘得成易歌之勋,垂不朽之名者哉!”③(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5页。认为考评官吏是一件复杂的、长期性的工作,不能因一时小事就随意调免,对“凡庸之士”和“仲尼之圣”都如此。管理尤其是地方行政管理,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有重要建树,如果官员因此就被调离或罢免,不仅未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也影响了官员队伍的稳定。

二、农业为主,经营多样

东汉中期,严重的土地兼并造成极端的贫富分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食货志》)。(东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137页。为了缓和当时农业社会的各种矛盾,崔寔提出必须重视农业,《政论》、《四民月令》体现了他的重农思想。为了发展农业,崔寔承袭了董仲舒限民名田塞并兼之路的思想。《政论》云:“古有移人通财,以赡蒸黎。今青、徐、兖、冀,人稠土狭,不足相供,而三辅左右,及凉、幽州内附近郡,皆土旷人稀,厥田宜稼,悉不肯垦发。小人之情,安土重迁,宁就饥馁,无适乐土之虑。故人之为言瞑也,谓瞑瞑无所知,犹群羊聚畜,须主者牧养处置,置之茂草则肥泽繁息,置之硗卤则零丁耗减。是以景帝六年诏郡国,令人得去硗狭就宽肥。至武帝遂徙关东贫人于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后加徙猾吏于关内。今宜复遵故事,徙贫人不能自业者于宽地,此亦开草辟土振人之术也。”(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6~727页。崔寔认为要解决严重的土地兼并,应该组织移民,青、徐、兖、冀等州人稠土狭,应将该地区的农民迁移到三辅左右及凉、幽州等土旷人稀的地区去,这样既可以解决青、徐、兖、冀等州人稠土狭的问题,又为地广人稀的三辅与凉、幽州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崔寔“开草辟土振人之术”,就是开辟地广人稀地区的荒地,增加农田,鼓励移民,以此来调剂人口密度,以缓和东汉地主阶级的统治危机。

为了进一步解决民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四民月令》提出以农为主,农村发展多种经营。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农民自身的生活需要。因此,农村不仅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还要发展副业、手工业、商业。《四民月令》关于生产和经营的主要内容有: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养蚕、纺绩、织染、漂练、裁制、浣洗、改制等女红;食品加工及酿造;修治住宅及农田水利工程;收采野生植物,主要是药材,并配制法药;保存收藏家中大小各项用具;粜籴等,体现了以农业、副业、小手工业为主,商业为辅,来管理、维持农村家庭生活的思想。

《四民月令》中提出的农村发展以农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思想,不仅是两汉以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在当时的农村自然经济情况下,农业必须占据主导地位,但也要有手工业、商业经营作为补充,才能维持农村生活的正常进行。

三、政因时变,重禄防贪

首先,崔寔认为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时势,管理者要因时而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制定出适应形势发展的新方案,因循死守祖宗成法是没有出路的。《政论》云:“守文之君,继陵迟之绪,譬诸乘弊车矣。当求巧工,使辑治之,折则接之,缓则楔之,补琢换易,可复为新。新新不已,用之无穷。若遂不治,因而乘之,摧拉捌裂,亦无可奈何矣。”②(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2页。他把君主管理国家比喻为一辆车,要使这辆车长久的运转如初,就必须不断进行维修保养;如果车子已经破损,却未修补更新,就可能“摧拉捌裂”了。

他认为每个朝代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殊情况,不能照搬前人留下来的管理经验,必须面对现实革故鼎新。《政论》云:“且济时拯世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治哉?期于补绽决坏,枝柱邪倾,随形裁割,取时君所能行,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施。”②(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2页。尧舜管理的经验历来被后人遵奉,而崔寔则挑战这一传统思想,认为管理国家不应拘泥于尧舜之道,应当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随形裁割”、“遭时定制”、推陈出新,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政论》还云:“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以为结绳之约,可复理乱秦之绪,《干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围。夫熊经鸟伸,虽延历之术,非伤寒之理;呼吸吐纳,虽度纪之道,非续骨之膏。盖为国之道,有似理身,平则致养,疾则攻焉。”(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3页。他批评习古不化的思想,斥责为俗士之论,认为用古人的方法来解决今人遇到的问题是愚蠢的,管理思想应当因时而变,与时推迁。他鄙视因循守旧、顽固不化的俗士,“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奇玮所闻,简忽所见,策不见珍,计不见信。夫人既不知善之为头善,又将不知不善之为不善,乌足与论国家之大事哉!”(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2页。政因时变的思想表现了崔寔对当时陈腐的国家管理政策的强烈不满,希望改革创新的精神。

其次,为了加强吏治,崔寔认为要增加官员俸禄,改善官吏待遇。《政论》云:“昔明王之统黎元,盖济其欲而为之节度者也。凡人情之所通好,则恕己而足之;因民有乐生之性,故分禄以颐其士,制庐井以养其萌,然后上下交足,厥心乃静。人非食不活,衣食虽然后可教以礼义,威以刑罚。苟其不足,慈亲不能畜其子,况君能捡其臣乎……今所使分威权、御民人、理狱讼、干府得,皆群臣之所为,而其俸禄甚薄,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活妻子。父母者,性所爱也。妻子者,性所亲也。所爱所亲,方将冻馁,虽冒刃求利,尚犹不避,况可令临财御众乎!是所谓渴马守水,饿犬护肉,欲其不侵,亦不几矣。夫事有不疑,势有不然,盖此之类,虽时有素富骨清者,未能百一,不可为天下通率。圣王知其如此,故重其禄以防其贪欲,使之取足于奉,不与百姓争利。”(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5~726页。崔寔认为当时官吏的贪污原因是俸禄太低,不能赡养父母妻子,被迫“冒刃求利”、以权谋私,反映了东汉一般官吏俸禄低少而贪污盛行的实际情况。他认为增俸的目的一是可以整肃吏治,“重其禄以防其贪”;二是可以改善官民之间的关系,“不与民争利”。认为如果官吏俸禄够高,就不会“侵鱼百姓”,若有发生就有理由严惩了。《政论》还通过汉宣帝的诏书列举了数个低俸亡国的例子:“昔周之衰也,大夫无禄,诗人刺之。暴秦之政,始建薄奉。亡新之乱,不与吏除。三亡之失,异世同术。我无所鉴,夏后及商。覆车之轨,宜以为戒。”(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6页。高薪养廉,其愿望是好的,有利于减少官吏侵夺百姓和缓和社会矛盾,也有利于稳定官僚队伍。但是,封建地主阶级专制下官吏腐败是专制制度本身带来的问题,增加俸禄、改善待遇实际上于事无补。

四、以德治平,以法理乱

在国家管理关于德与法的关系问题上,崔寔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德法兼容的思想。《政论》云:“盖为国之道,有似理身,平则致养,疾则攻焉。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夫以德教除残,是以粱肉理疾也;以刑罚理平,是以药石供养也。”②③(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3页。认为国家管理同修身养性一样,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措施;德教与刑罚的作用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通,社会太平当以德教为主,世道衰乱则以刑罚为主。《潜夫论》还云:“夫人之情,莫不乐富贵荣华,美服而饰,铿锵眩耀,芬芳嘉味者也。昼则思之,夜则梦焉。唯斯之务,无须臾不存于心,犹急水之归下,下川之赴睿。不厚为之制度,则皆侯服王食,僭至尊,逾天制矣。是故先王之御世也,必明法度以闭民欲,崇堤防以御水害。法度替而民散乱,堤防堕而水泛溢。”②(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3页。崔寔从人性的弱点、人的欲望出发,认为人人都喜好“富贵荣华,美服而饰,铿锵眩耀,芬芳嘉味”,如果不限制这些欲望,就会出现僭越制度的情况,危害社会稳定。崔寔把人们膨胀的欲望看成是产生恶性的原动力,如果不加限制就会破坏社会秩序。因此,须“明法度以闭民欲”,“闭民欲”就是限制人们的欲望,达到规范人们行为的目的。尤其是在他生活的东汉中期,由于法制隳堕、政衰习乱,当以法治为主以救弊政,《政论》列举了汉宣帝严刑峻法而海内肃清的例子加以说明:“今既不能纯法八世,故宜参以霸政,则宜重赏深罚以御之,明著法术以检之。自非上德,严以则理,宽之则乱。何以明其然也?近孝宣皇帝明于君人之道,审于为政之理,故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海内肃清,天下密如。喜瑞并集,屡获丰年。”③(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3页。

法令制度如果遭到破坏就会产生三大祸患:一是僭越奢侈。“今使列肆卖侈功,商贾鬻僭服,百工作淫器,民见可欲,不能不买,贾人之列,户蹈僭侈矣。故王政一倾,普天率土,莫不奢僭者,非家至人告,乃时势驱之使然。此则天下之患一也。”这些由豪门贵族引领的奢侈之风,会导致“下僭其上,尊卑无别”,破坏社会等级秩序。二是冲击农业,伤害国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致使民穷国危。“且世奢服僭,则无用之器贵,本务之业贱矣。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入厚,故农夫辍耒而雕镂,工女投杼而刺绣。躬耕者少,末作者众,生土虽皆垦,而地功不致,苟无力穑,焉得有年?财郁蓄而不尽出,百姓穷匮而为奸寇,是以仓廪空而囹圉实,一谷不登,则饥馁流死。上下俱匮,无以相济。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命尽则根拔,根拔则本颠。此最国家之毒忧,可为热心者也。斯则天下之患二也。”三是败坏社会风气,激化社会矛盾。法度毁败带来的奢靡之风,“豪民”生则“舆服无限”,死则“高坟大寝”;官僚地主贪欲无治,必然残酷剥削民众,民众则“穷厄既迫,迫为盗贼”,“是以天戚戚,人汲汲,外溺奢风,内忧穷竭,故在位者则犯王法以聚敛,愚民则冒罪戮以为健,俗之坏败,乃至于斯。此天下之患三也。”(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一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23~724页。 崔寔认为解决“三患”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法治:“塞其源以绝其末,深其刑而重其罚”,从而稳定社会秩序。

崔寔清醒地看到东汉中期危机四伏的现实,揭露了当时国家管理中的严重腐败。他提出的补时救世的管理措施虽然未被统治者采纳,却被后来的思想家不断发展完善,今天依然值得关注。

东汉后期一般指灵帝和献帝在位期间的50余年。但是,献帝刘协9岁被董卓于公元189年立为帝后,公元196年又遭曹操挟持,直至被曹丕废黜,一直为傀儡。事实上,自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已进入三国时期。所以,东汉后期应该是从灵帝即位至赤壁之战的40年时间。

东汉后期,灵帝昏庸荒淫,沉湎酒色,卖官鬻爵,政治上腐败至极,宦官集团对政治的垄断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阶级矛盾白炽化。在管理思想方面,灵帝、献帝无可称道之处,一些政论家依然探寻着治国理政的良方,其中,荀悦、仲长统可谓其中的代表。

同类推荐
  •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

    近年来,“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的创新领域。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金融需求的推动,我国各商业银行现在越来越注重中间业务的创新,逐步认识到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倡导新的服务理念。
  • 行业巨头们的无间道之战

    行业巨头们的无间道之战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行业巨头们的生死之战都备受关注。谷歌与Facebook,麦当劳与肯德基,iPhone和Android……这些行业巨头们的战争,是技术的交锋,还是营销智慧的较量?行业巨头们的战争,永远不会落幕。
  • 小老板掌控客户36计

    小老板掌控客户36计

    客户是小老板获取财富的摇钱树,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为你带来至少200个以上的潜在客户。当一个客户由于不满意离你而去时,你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客户而已——你将失去至少200个潜在客户,并有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以至于你的事业在刚刚走上轨道的时候就跌一大跤。因此,小老板如何掌控客户就显得极为重要。
  • 做最好的店员:金牌店员全能训练

    做最好的店员:金牌店员全能训练

    《做最好的店员:金牌店员全能训练》一书以销售理念为突破口,分析了金牌店员和普通电源之间的诸多差异,并从塑造职业形象、掌握产品知识、了解客户消费心理、做好服务等方面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从而帮助业绩起伏不定的您实现从普通一兵到金牌店员的飞跃。
  • 疯狂的管理术

    疯狂的管理术

    本书将众多管理法则一一分类列举,包括管理必须知道的12项原则、管理必须用到的12种手段、管理必须具备的12条素养、管理必须懂得12个模型、管理必须达到的12个目标、管理必须学会的12种方法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远志斋词衷

    远志斋词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魂武尊

    神魂武尊

    地球的一个孤儿,长期被欺负的倒霉人,在最想发奋图强的时候,得到一本《龙象般若功》,却被打入悬崖穿越异世,努力修炼,成为武修。凭借智慧的天赋,学会炼药、学会练器、让世人崇拜!武能-武修-武师-武宗-武将-武皇-武虚-武帝-武圣-武神-武尊
  • 奥奇之暗影再临

    奥奇之暗影再临

    凌峰死亡穿越到奥奇世界,邪恶蠢蠢欲动,召唤五王,成为战神,最终会如何?看一代天骄成神。喜欢奥奇的顶起来。本人已修改风格
  • 创灭十神

    创灭十神

    上神元之梦,万玄神之梦,纯元灵之梦。混元之始,神铸之梦。梦.古.玄.空.日.月.星.重.极
  • tfboys之十年相伴

    tfboys之十年相伴

    讲述了三个女孩andtfboys从朋友慢慢到情侣,再慢慢到夫妻的过程,那三个女孩分别是风铃,银铃和雪铃,和tfboys三位成员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大部分人都知道,三个女孩andtfboys在爱情的世界里经历了重重困难,最后在爱的世界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当然这是我想象的,不是真的不要介意谢谢如果有问题可以加QQ:2282060191。
  • 腹黑老公,太无赖!

    腹黑老公,太无赖!

    看见她被土肥圆调戏,他当即出手相救,奈何人家并不领情......“你没带钱,还丢了钥匙,不然去我家住?”“多管闲事——”“那你打算怎么办?”“啧、去赚钱——”午夜赚钱?抱着解救失足美妞的心态,他尾随其后,结果发现,她只是去网吧卖游戏账号!“喂,我是跆拳道黑带,你确定还要跟?”“噢,没身份证可以住旅馆吗?”“......”阎王易见,小鬼难缠![[非一夜生情,男女主双雏!对夏婂而言,一见党宸误终身,不见党宸终生误——]]
  • 鬼域警戒线

    鬼域警戒线

    没算过命,没拜过神,刑警学院接触的也是纯正的唯物论;只是我怎么也想不到毕业后的第一案居然就和灵异扯上了关系,一系列的事件让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但是这一切又如此真切的刺激着我所有的感官;火辣辣的像一种神经般的痛!从山城到古村,从荒漠到海域;我们拉出了第一条鬼域的警戒线,或许惩罚有时候是无能为力,但是真相谁也不容许掩盖,罪恶必须暴晒与烈日之下!本书搜集的是我在全国侦破的一系列灵异案件;平静的生活中,它们都时时刻刻让我毛骨悚然、惊心动魄;让我冷汗浃背、寒气直冒。《鬼域》:314057790。鱼人老群,欢迎过来冒泡调戏!
  • 不灭不败

    不灭不败

    剑技?魔法?在这片大陆上拥有无限的可能,自成一宗的流派?还是相互融合的神技?只有强者为尊!
  • 玉带生烟

    玉带生烟

    纵然生于锦绣之家,锦衣玉食,也会被人退婚。婚姻大事,不过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男女之间,不过是你挑我嫌。又如何,繁华似锦,玉带生烟,我终会找到我的良人。俺建了个群,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加了!群QQ:207122281亲们要是觉得俺写的还行,就收藏吧!推荐吧!谢谢支持!
  • 糟糠皇后

    糟糠皇后

    她在他落魄的时候嫁给了他,同他过起了屈辱的日子,他说:阿竺,此生我只爱你一人,弱水三千,我只取你一瓢……后来,他当上了皇帝,她是他的皇后,他说:此生,我许你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再后来……再后来……也就没有后来了……其实,到最后,也说不清……到底是谁伤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