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51500000015

第15章 欧阳修集卷十五

居士集卷十七

论七首

纵囚论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鸟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耳,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本论中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已尝去矣,而复大集,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

夫医者之于疾也,必推其病之所自来,而治其受病之处。病之中人,乘乎气虚而入焉。则善医者,不攻其疾,而务养其气,气实则病去,此自然之效也。故救天下之患者,亦必推其患之所自来,而治其受患之处。佛为夷狄,去中国最远,而有佛固已久矣。尧、舜、三代之际,王政修明,礼义之教充于天下,于此之时,虽有佛无由而入。及三代衰,王政阙,礼义废,后二百余年而佛至乎中国。由是言之,佛所以为吾患者,乘其阙废之时而来,此其受患之本也。补其阙,修其废,使王政明而礼义充,则虽有佛无所施于吾民矣,此亦自然之势也。

昔尧、舜、三代之为政,设为井田之法,籍天下之人,计其口而皆授之田,凡人之力能胜耕者,莫不有田而耕之,敛以什一,差其征赋,以督其不勤。使天下之人,力皆尽于南亩,而不暇乎其他。然又惧其劳且怠而入于邪僻也,于是为制牲牢酒醴以养其体,弦匏俎豆以悦其耳目,不知其倦。终身不见异物,又奚暇夫外慕哉?故曰虽有佛无由而入者,谓有此具也。

及周之衰,秦并天下,尽去三代之法,而王道中绝。后之有天下者,不能勉强,其为治之具不备,防民之渐不周。佛于此时,乘间而入!夫千岁之患遍于天下,岂一人一日之可为?民之沈酣入于骨髓,非口舌之可胜。

然则将奈何?曰:莫若修其本以胜之。昔战国之时,杨、墨交乱,孟子患之而专言仁义,故仁义之说胜,非徒不为之屈,又欲驱而绝之者,何也?彼无他焉,学问明而礼义熟,中心有所守以胜之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本论下

昔荀卿子之说,以为人性本恶,著书一篇以持其论。予始爱之,及见世人之归佛者,然后知荀卿之说谬焉。甚矣,人之性善也!彼为佛者,弃其父子,绝其夫妇,于人之性甚戾,又有蚕食虫蠹之弊,然而民皆相率而归焉者,以佛有为善之说故也。

呜呼!诚使吾民晓然知礼义之为善,则安知不相率而从哉?奈何教之谕之之不至也?佛之说,熟于人耳、入乎其心久矣,至于礼义之事,则未尝见闻。今将号于众曰:禁汝之佛而为吾礼义!则民将骇而走矣。莫若为之以渐,使其不知而趣焉可也。盖鲧之治水也鄣之,故其害益暴,及禹之治水也导之,则其患息。盖患深势盛则难与敌,莫若驯致而去之易也。今尧、舜、三代之政,其说尚传,其具皆在,诚能讲而修之,行之以勤而浸之以渐,使民皆乐而趣焉,则充行乎天下,而佛无所施矣。《传》曰:“物莫能两大”,自然之势也,奚必曰“火其书”而“庐其居”哉!

昔者戎狄蛮夷杂居九州之间,所谓徐戎、白狄、荆蛮、淮夷之类是也。三代既衰,若此之类并侵于中国,故秦以西戎据宗周,吴、楚之国皆僭称王,《传》记被发于伊川,而仲尼亦以不左袵为幸。当是之时,佛虽不来,中国几何其不夷狄也!以是而言,王道不明而仁义废,则夷狄之患至矣。及孔子作《春秋》,尊中国而贱夷狄,然后王道复明。方今九州之民,莫不右袵而冠带,其为患者,恃佛尔。其所以胜之之道,非有甚高难行之说也,患乎忽而不为尔。

夫郊天、祀地与乎宗庙、社稷、朝廷之仪,皆天子之大礼也,今皆举而行之。至于所谓搜狩、婚姻、丧祭、乡射之礼,此郡县有司之事也,在乎讲明而颁布之尔。然非行之以勤,浸之以渐,则不能入于人而成化。自古王者之政,必世而后仁。今之议者将曰:佛来千余岁,有力者尚无可奈何,何用此迂缓之说为?是则以一日之功不速就,而弃必世之功不为也,可不惜哉!昔孔子叹为俑者不仁,盖叹乎启其渐而至于用殉也。然则为佛者,不犹甚于作俑乎!当其始来,未见其害,引而内之。今之为害著矣,非特先觉之明而后见也,然而恬然不以为怪者何哉!夫物极则反,数穷则变,此理之常也。今佛之盛久矣,乘其穷极之时,可以反而变之,不难也。

昔三代之为政,皆圣人之事业;及其久也,必有弊。故三代之术,皆变其质文而相救。就使佛为圣人,及其弊也,犹将救之;况其非圣者乎。夫奸邪之士见信于人者,彼虽小人,必有所长以取信。是以古之人君惑之,至于乱亡而不悟。今佛之法,可谓奸且邪矣。盖其为说,亦有可以惑人者。使世之君子,虽见其弊而不思救,岂又善惑者与?抑亦不得其救之之术也。救之,莫若修其本以胜之。舍是而将有为,虽贲、育之勇,孟轲之辩,太公之阴谋,吾见其力未及施,言未及出,计未及行,而先已陷于祸败矣。何则?患深势盛难与敌,非驯致而为之莫能也。故曰修其本以胜之,作《本论》。

为君难论上

语曰为君难者,孰难哉?盖莫难于用人。夫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可共成事。及其失也,任之欲专,则不复谋于人而拒绝群议,是欲尽一人之用,而先失众人之心也。信之欲笃,则一切不疑而果于必行,是不审事之可否,不计功之成败也。夫违众举事,又不审计而轻发,其百举百失而及于祸败,此理之宜然也。然亦有幸而成功者,人情成是而败非,则又从而赞之,以其违众为独见之明,以其拒谏为不惑群论,以其偏信而轻发为决于能断。使后世人君慕此三者以自期,至其信用一失而及于祸败,则虽悔而不可及。此甚可叹也!

前世为人君者,力拒群议,专信一人,而不能早悟以及于祸败者多矣,不可以遍举,请试举其一二。昔秦苻坚地大兵强,有众九十六万,号称百万,蔑视东晋,指为一隅,谓可直以气吞之耳。然而举国之人,皆言晋不可伐,更进互说者不可胜数。其所陈天时人事,坚随以强辩折之,忠言谠论皆沮屈而去。

如王猛、苻融老成之言也,不听。太子宏、少子洗至亲之言也,不听。沙门道安,坚平生所信重者也,数为之言,不听。惟听信一将军慕容垂者。垂之言曰:陛下内断神谋足矣,不烦广访朝臣,以乱圣虑。一坚大喜曰:与吾共定天下者,惟卿尔。于是决意不疑,遂大举南伐。兵至寿春,晋以数千人击之,大败而归;比至洛阳,九十六万兵,亡其八十六万。坚自此兵威沮丧,不复能振,遂至于乱亡。

近五代时,后唐清泰帝患晋祖之镇太原也,地近契丹,恃兵跋扈,议欲徙之于郓州。举朝之士皆谏,以为未可。帝意必欲徙之,夜召常所与谋枢密直学士薛文遇问之,以决可否。文遇对曰:“臣闻作舍道边,三年不成。此事断在陛下,何必更问群臣。”帝大喜曰:“术者言我今年当得一贤佐助我中兴,卿其是乎!”即时命学士草制,徙晋祖于郸州。明旦宣麻,在廷之臣皆失色。后六日而晋祖反书至,清泰帝忧惧不知所为,谓李崧曰:“我适见薛文遇,为之肉颤,欲自抽刀刺之。”崧对曰:“事已至此,悔无及矣!”但君臣相顾涕泣而已。

由是言之,能力拒群议专信一人,莫如二君之果也,由之以致祸败乱亡,亦莫如二君之酷也。方苻坚欲与慕容垂共定天下,清泰帝以薛文遇为贤佐助我中兴,可谓临乱之君各贤其臣者也。

或有诘予曰:“然则用人者,不可专信乎?”应之曰:“齐桓公之用管仲,蜀先主之用诸葛亮,可谓专而信矣,不闻举齐、蜀之臣民非之也。盖其令出而举国之臣民从,事行而举国之臣民便,故桓公、先主得以专任而不贰也。使令出而两国之人不从,事行而两国之人不便,则彼二君者其肯专任而信之,以失众心而敛国怨乎?”

为君难论下

呜呼!用人之难难矣,未若听言之难也。夫人之言非一端也,巧辩纵横而可喜,忠言质朴而多讷,此非听言之难,在听者之明暗也。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此非听言之难,在听者之贤愚也。是皆未足为难也。若听其言则可用,然用之有辄败人之事者;听其言若不可用,然非如其言不能以成功者,此然后为听言之难也。请试举其一二。

战国时,赵将有赵括者,善言兵,自谓天下莫能当。其父奢,赵之名将,老于用兵者也,每与括言,亦不能屈。然奢终不以括为能也,叹曰:“赵若以括为将,必败赵事。”其后奢死,赵遂以括为将。其母自见赵王,亦言括不可用。赵王不听,使括将而攻秦。括为秦军射死,赵兵大败,降秦者四十万人,坑于长平。盖当时未有如括善言兵,亦未有如括大败者也。此听其言可用,用之辄败人事者,赵括是也。

秦始皇欲伐荆,问其将李信,用兵几何?信方年少而勇,对曰:“不过二十万足矣。”始皇大喜。又以问老将王翦,翦曰:“非六十万不可。”始皇不悦,曰:“将军老矣,何其怯也!”因以信为可用,即与兵二十万,使伐荆。王翦遂谢病,退老于频阳。已而信大为荆人所败,亡七都尉而还。始皇大惭,自驾如频阳谢翦,因强起之。翦曰:“必欲用臣,非六十万不可。”于是卒与六十万而往,遂以灭荆。夫初听其言若不可用,然非如其言不能以成功者,王翦是也。

且听计于人者宜如何?听其言若可用,用之宜矣,辄败事;听其言若不可用,舍之宜矣,然必如其说则成功。此所以为难也。予又以谓秦、赵二主,非徒失于听言,亦由乐用新进,忽弃老成,此其所以败也。大抵新进之士喜勇锐,老成之人多持重。此所以人主之好立功名者,听勇锐之语则易合,闻持重之言则难入也。

若赵括者,则又有说焉。予略考《史记》所书,是时赵方遣廉颇攻秦。颇,赵名将也。秦人畏颇,而知括虚言易与也,因行反问于赵曰:“秦人所畏者,赵括也,若赵以为将,则秦惧矣。”赵王不悟反间也,遂用括为将以代颇。蔺相如力谏,以为不可。赵王不听,遂至于败。由是言之,括虚谈无实而不可用,其父知之,其母亦知之,赵之诸臣蔺相如等亦知之,外至敌国亦知之,独其主不悟尔。夫用人之失,天下之人皆知其不可,而独其主不知者,莫大之患也。前世之祸乱败亡由此者,不可胜数也。

朋党论在谏院进。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谨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凯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阜、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漠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魏梁解

予论正统,辨魏、梁不为伪,以谓魏梁皆负篡弑之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也,非《春秋》之志也。予应之曰:是《春秋》之志耳。鲁桓公弑隐公而自立者,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郑厉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卫公孙剽逐其君衎而自立者,圣人于《春秋》皆不绝其为君。此予所以不黜魏、梁者,用《春秋》之法也。

魏、梁之恶,三尺童子皆知可恶,予不得圣人之法为据依,其敢进而不疑乎?然则《春秋》亦奖篡乎?曰:惟不绝四者之为君,于此见《春秋》之意也。圣人之于《春秋》用意深,故能劝戒切,为言信,然后善恶明。夫欲著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其实尝为君矣,书其为君;其实篡也,书其篡。各传其实而使后世信之,则四君之罪,不可得而掩耳。使为君者不得掩其恶,则人之为恶者,庶乎其息矣。是谓用意深而劝戒切,为言信而善恶明也。

凡恶之为名,非徒君子嫉之,虽为小人者,亦知其可恶也。而小人常至于为恶者,盖以人为可欺,与夫幸人不知而可掩耳。夫位莫贵乎国君,而不能逃大恶之名,所以示人不可欺,而恶不可掩也。就使四君因圣人诛绝而其恶彰焉,则后世之为恶者,将曰彼不幸遭逢圣人黜绝而不得为君,遂彰其恶耳,我无孔子,世莫我黜,则冀人为可欺而恶可掩也。如此,则侥幸之心启矣。惟与其为君使不得掩其恶者,《春秋》之深意也。桀、纣,不得贬其为王,而万世所共恶者也。今匹夫之士比之颜、闵则喜,方之桀、纣则怒,是大恶之君不及一善之士也。

《春秋》之于大恶之君不诛绝之者,不害其褒善贬恶之旨也。惟不没其实以著其罪,而信乎后世,与其为君而不得掩其恶,以息人之为恶,能知《春秋》之此旨,然后知余不黜魏、梁之是也。

同类推荐
  • 冷眼看物

    冷眼看物

    凡事都是人去做的,凡人都要做事的。做事的成功与否,失败与否,因主观原因、客观情况会有不同结果。做人的成功与否,失败与否,则和自身的为人之道、处世原则、修身养性、心态心智有关。
  • 谁解茶中味

    谁解茶中味

    这里有的是茶和人的故事,有些茶和有些人一样,居于九天之上,视之绰约神仙中人,只能仰望之、嗟叹之;有些茶和有些人一样,挣扎在泥土之中,简直不在是茶,而是菜、是饭、是药,是穷人续命的东西;还有很多茶,和我们一样,泯然众人,不能飞黄腾达,也不能羽化成仙,只能在俗世浮沉中给自己添一点味道和情趣。有的人讲故事,像陆羽;有的人听故事,像蒲松龄;有的人就是故事里的人,像你我。茶本性凉,皆因经受春雨之寒,虽然挨过烈火烹油之热,不改本性清凉。希望读到这本书的人,在炽烈红尘中,能感受到如饮茶的一股凉意。
  • 旅行+绘画=世界

    旅行+绘画=世界

    这是中国最著名漫画家、插画家本杰明关于漫画、关于旅行的最新散文集。收录本杰明从未公开最新插画。收录本杰明巴黎、纽约、安古兰漫展参展画作。收录本杰明出道以来经典画作。本杰明在这本书中,详细记录了参加巴黎、纽约漫展的感受和见闻,比较分析了中国漫画和西方漫画的异同,对整个漫画产业发表了看法。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屠格涅夫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屠格涅夫

    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它将帮助青年朋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学的素养。
  • 你最珍贵:美味是幸福的奖赏

    你最珍贵:美味是幸福的奖赏

    “我能够准确地告诉你做出一份上好美味的意大利面需要7个步骤,但是谁能告诉我忘记一个人到底需要几个步骤?”那些爱与痛的记忆,和当时的情景交织在一起,成为此生最难以忘怀的味道:酸的,痛的,甜的,暖的,苦的,害怕的,渴望的,珍惜的,不舍的……从惠灵顿中餐厅的服务生到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品牌公关顾问,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两个人的甜蜜到一个人的孤单,收获越多,放弃越多,失去越多…曾经的梦想只是想要和一个人终老,却发现走遍世界,再也回不到你身边。只有在尝尽世间美食,行走完足够远的路程之后才发现,那个脱胎换骨的自己,正是岁月给予你最珍贵的礼物。
热门推荐
  • 执手一生

    执手一生

    接的是盗八小哥守门后的第三年,吴邪意外收到黑金古刀,从而下地又遇小哥的事。然后在一系列事情尘埃落定后,与小哥相守一生的故事。
  • 纨绔神医:废柴三小姐

    纨绔神医:废柴三小姐

    她,是二十七世纪顶尖杀手,能够1vs1杀人不见血,经过她手的人,没有能活的。她,同样是二十七世纪绝世神医,能够救活只剩一息的半死之人,经过她的手的人,没有救不活的。只是......穿越后,遇上了他,本就不平凡的生活变得更加风起云涌,到底他是她的劫,还是他是她的劫?陌祈花谷忆叠潇,江上清风无再辰。
  • 《命运的轮回线》

    《命运的轮回线》

    两条平行线终不会相交...十年前错过了,十年后亦是如此
  • 三流作家的灵异事件簿

    三流作家的灵异事件簿

    在某个城市的某间咖啡屋和婚纱店之间我们在那里等着你盼着你
  • 入世随安

    入世随安

    世事本无常,人生求随安,但若是不得不呢?误入异世。是谁一眼便碧落黄泉相随。又是谁,不顾一切只为守护。
  • 风过有语

    风过有语

    如果不曾相遇,两颗孤单的心如何相互温暖,背叛不代表不爱,只是换个方式去守护彼此的心。他的强势,他的不屈,错过但不是离开。为何天使会堕落,爱情友情,面对抉择,曾经的两人,终究是越走越远,守护一生的承诺却依然存在。这三个人的纠缠,怎样才是幸福?
  • 金蝴蝶的蜕变:穿越戈壁滩

    金蝴蝶的蜕变:穿越戈壁滩

    银河系另一个星球统治者的小女儿从小被养在星球地下山川与金蝴蝶为伍、修炼穿越银河的技术。就在公主准备出世时。尊者被害、王位被夺。为报父仇,重新夺回王位。公主驾着飞碟到银河系别的星球寻找超能的战士、跟着金蝴蝶的指引穿越到了地球。遇到了星际特训队的宇浩阳三人,公主把三人带回戈壁滩地下山川,签下契约,开始了复仇的行动。宇浩阳新婚的妻子见丈夫一去不返,音讯全无,来到宇浩阳失踪的地点,开始了寻求真相的艰难之旅。
  • 吸血新娘

    吸血新娘

    四十年前的一桩吸血新娘命案,连家惨遭灭门。四十年后出现一个推理奇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翻查四十年前,连家灭门惨案。一路走来,看尽人间冷暖,金钱、名利、爱情、真理,他在乎什么?真凶到底是谁?他们到底有什么阴谋?亲情与真理;爱情与真相;善良与邪恶;正与邪只是一念之差,孰是孰非,要怎样才能辨别清楚?
  • 邪妃甩夫忙:驯服残暴太子爷

    邪妃甩夫忙:驯服残暴太子爷

    一朝穿越,风起云涌,昔日的傻子不知所踪。世人皆知她平静起飘如浮云,淡如烟尘,却不知她的杀尽狠绝。丑颜破,回眸一笑,清冷绝色,轻狂腹黑无止境!“成我太子妃,许你一世宠!”这是他给她的承诺。当腹黑狡诈的她遇上风华绝代的他,又该上演怎么样的一场追逐好戏——
  • 踏步修仙路

    踏步修仙路

    人心恶,江湖恶,仙路淼淼……主角刘凡雨在意外之下偶的神秘珠子,又意外的拜入一个小修仙门派,从而进入了血雨腥风尔虞我诈的修真世界,且看主角刘凡雨如何在机缘与毅力中成长,如何在阴谋与杀戮中辉煌,如何在傲视群雄的实力中问鼎。且看凡雨如何以凡人之躯踏步修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