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
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获得。
孟子非常注意学习,认为一个人要随时学习,要不断深造自己。孟子的这种学习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新学科、新知识层出不穷,管理者要想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地武装自己,学习守住成功、发展成功所需要的各类新知识。要知道学习是一项终身职业,在学习的道路上,谁若想停下步子,就一定会落后于他人。作为一个领导者,若以此自傲,不继续学习,那么最终会被下面的人所超越。
“你学习了吗?”,“现在在学什么?”“学得怎么样了?”这些话已经逐渐取代了“你好,吃了吗?”成为现如今人们见面打招呼一股新兴潮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学习,对适应时代的重视。
生命有限,而知识无穷尽,那么我们现在学到的一点知识,然后就自以为是,那岂不是太可笑了吗?要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和我们所不知道的相比较起来,是多么渺小啊。真正的学问是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用通俗的话来讲,就像学生读书,先是要把书通读,进入其中,然后要把书读厚,从一个论题衍出另一个论题,从一个知识点发散出其他知识点,将知识融会贯通。然后才要把书给读薄,将其中的重点归纳整理出来,将众多的知识点汇聚到一起,抛弃其中熟知的、无用的东西。这样才算是学好了这一门课。所以学问到了最高处,是要把一切书本知识都丢开的,就像白纸一张,到了这个境界,才算是触摸到了“道”的境地了。
但是在这之前,如果自己知识还不够,还是在无知的状态,那又怎么可以去冒充已经通晓了大智慧呢?
《红楼梦》中有一个对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世事都洞明、透彻了,这是真学问,对人情世故都通达了,那是大文章。一个人的修养若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很了不起的了。真正明了练达了世事人情,那才能真正明白庄子的这段话的含意。
错误和失败并不是百分之百一定的,只要懂得去总结整理,错误和失败也是一笔财富,而且可以向着成功转化。这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道理。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所经历的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人生里宝贵的财富,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所经历的失败会远远多于成功,如果因此而自认为是个失败者,那就不免浪费了生活赐给我们的珍宝。
在有限的生命里,使自己成为一个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智者,而不要用寻常人的眼光早早将自己限定为一个成功者或是失败者,这才是超然于物外的明智。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管理者如果不随时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那就可能被这个社会所淘汰,迅速丧失自己的能力。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每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都不要忘记给自己充充电。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工商业界,需要随时充实自己,奠定雄厚的实力,否则就难以生存下去。一个有干劲的人,时不时地充充电,就不会被社会淘汰。
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学习除了要勤奋努力,能吃苦外,还要有一种崭新的学习观念。它就是学习充电的观念,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没有学习的观念你将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
可是,书本的知识只是基础,需要用自己的理解力将其消化吸收才行,社会是更大的一本书,需要不断地去翻阅。在现代社会中,不充电就会很快没电。
现代生活的节奏已经大大加快,我们必须抱定这样的信念:活到老学到老。你也应当记住:一刻也不放松的人,是最难胜过的劲敌。
你是否听过“那个人是属于大器晚成”之类的话,意思是说,那个人现在虽然并不怎么样,但日后总会成功的。
对于新的工作有人能立刻得到要领而灵巧地掌握,这实在是很难得。但这种人一般在中途就干不下去。
与此相反,起先摸不清情况而不顺畅的人,经过多方请教前辈或老板,同时自己也认真用功并持续保持这种态度,一定会获得很大的成就。
人们都是由别人的帮助与指导才逐渐成长的。比如双亲、师长、朋友等的指导,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施予,才能完成一个人的正常成长。更重要的,就是对这种帮助与教导要自动去学习吸收。
许多人从学校毕业后迈进了社会就失去进修的心,这种人以后都不会再有什么进步的。反过来,学生时代就算不显眼,但到社会后仍然勤勉踏实地进修,自动学习应学的事,一般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能继续保持那种状况的人是只有进步没有停顿的。他肯定会随着岁月踏实地发展,经过一年就积攒成一年的实力,经过两年就积攒成两年的实力。以至10年、20年、30年,各积攒成与其时间相称的实力。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大器晚成”的人。你的工作每天都会有新的情况、新的挑战,你每天都要面对新事物,学习与生活相伴,生活就是学习。
对一份工作,很多人干一段时间就觉得没意思了,想换一份工作。现代社会的机会很多,你只要天天学习,就会有进步,你的生活就会富有生机。若能将这份工作当作一生的工作而埋头苦干,不断进修,不停创造新的东西,始终能“活到老学到老”,那这个人的进步一定是无穷的,这种人就能日日以清新愉快的心有效率地做自己的工作。这样他自然就有希望,不至于失去理想,当然也不觉得疲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