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57900000013

第13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9)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这个论断,有力地说明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政党作为阶级社会中一定的政治集团或组织,总是代表着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维护其经济的和政治的利益。任何政党都必然以一定的文化作为自己的思想旗帜和精神力量,按照它们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去改造世界,影响社会的发展。历史证明,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鲜明地反映了一个政党的理想信念、根本方向和精神气度,决定着一个政党及其事业的兴衰成败。这是文化的社会本质的客观规定性的生动体现,也是文化的巨大社会作用的生动体现。先进文化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决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要是处于先进文化核心地位的先进世界观。先进的世界观是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总是能够站在一定时代的思想高峰上,以宽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继承既往优秀的思想遗产,把握当代的社会历史运动,反映人民大众的意愿和要求,为先进阶级提供新的文明、新的道德、新的精神和新的理想,成为先进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由于先进世界观的指导,先进文化必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而先进的政党坚持先进世界观指导的文化前进方向、推动先进文化的建设,也必然能够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在推动社会进步中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落后的文化,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与此相反。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人民自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就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80多年来,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涤荡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胜利前进的正确指导思想。党和人民建设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和全面复兴,为世界文明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明确要求: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这是对我们党在今天怎样高举中国先进文化旗帜的精辟概括。

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个论断,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充分肯定了文化对于我们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的重大作用。民族文化是民族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在民族的成长和壮大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它为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提供着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水平,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遗产,从根本上规定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性,使民族文化成为共同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者和传承者。民族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支持和激励人们同各种困难、风险和灾害顽强抗争,增强民族的生命力。正是因为有了灿烂的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强有力支撑,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化的发展,继承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成果,开辟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体现和提高着人们的创造能力和自身素质,发展着民族的创造性。可以说,文化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育,促进着民族创造力的提升。中华民族文化长期以来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特别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曾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进步。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一度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出现了危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各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国民素质的竞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和国民素质,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大计和长远目标。文化在全民族传承着共同的思维方式、传统风俗和精神遗产,进而在现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水平的基础上,在民族发展的共同历史境遇和未来前景的基础上,形成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和向心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这种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向心力、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有着巨大的凝聚力量、动员力量和鼓舞力量。当今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有了这种强大文化力量的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就能够百折不挠、众志成城,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奋发图强、蓬勃向上。

相反,如果民族文化得不到发展,人们就会逐渐丧失斗志,因循守旧,成为一盘散沙,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败下阵来,国家的独立和富强、民族的团结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会化为泡影。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恃强凌弱的超级大国,不但占据着经济、科技、军事等优势,而且到处企图用自己的文化控制和占领别国的思想文化阵地,消解别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社会主义中国,要高度重视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能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地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繁荣我们的民族文化,不断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这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未来。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揭示了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的世纪,在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出现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所谓经济文化化是指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文化的、信息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经济化是指文化越来越具有经济价值,文化开始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文化不但已经形成一门产业,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一些西方强国总是企图把自己国家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强加给其他国家。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包括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娱乐等在内的文化产业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消费领域。特别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问。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必然会依托和带动相关的产业,如视听业的发展就会带动新的电视设备、音响设备、传输设备等的研制和生产,从而使产业间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间的相互渗透,会给其他的产业注入更多的文化含量,帮助和促进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优势品牌,从而给其他产业带来巨大的文化附加值。人类历史上,国与国之间实力的较量往往体现在对土地、人口、能源和技术等因素的占有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人们不再仅仅注重经济和军事力量,而越来越看重包括政治、文化、科技和国民素质在内的综合国力的作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是物质基础,战略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意志、动员人民的能力等精神因素是使物质基础成为实际起作用的综合国力的必要条件。一切经济和军事的手段最终必须通过人的掌握运用才能发挥作用,而人是受到政治、文化等因素深刻影响的社会主体。在综合国力中,文化的功能在于通过对人的塑造和影响来增强或者涣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最终影响综合国力的实现。鉴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提高中国文化国际竞争力的任务十分迫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努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改革的方针政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我们必须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敢于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大力推动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出口,展示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良好形象,为更多的中国商品走向世界铺平道路,充分发挥文化在提高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认真学习和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做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确定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繁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加强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

①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总量在不断增大,文化消费特别是教育消费在人们日常消费中的比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②随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的内容不断更新,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③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有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才能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然而,从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来看,由于文化的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不够丰富,质量较低,发展速度不快,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文化建设,才能切实实现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利益,满足他们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快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一方面,文化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基础,又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竞争。因此,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竞争力,真正实现全面小康。另一方面,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人的素质状况直接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面对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如果不加强文化建设,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那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我们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仅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也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同类推荐
  • 寒冰走苏东

    寒冰走苏东

    本书是作者在行走苏东各国时的随笔,记录了作者各地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包罗了作者行走之处的风土人情,地理自然景观描述等等。这些图文并茂的文章生动地反映着真实的东欧,为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提供了机会,同时对于吸引更多学者投入研究中也具有深远意义。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0)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0)

    从2003年开始,一年一编的论文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从一个侧面记录着我们的思考轨迹和心路历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0)》所研究的内容既有对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问题的精深阐发,也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独特思考,还有对研究所同仁所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的书评。
  • 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总论、理论基础研究、问题体系建构、“问题解析式”教学、学生问题解答和拓展应用研究等六大部分,既涉及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更涉及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本书借鉴国内外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热门推荐
  • 魔化羽化

    魔化羽化

    在这样一个局势下,杀戮,才是解决杀戮的最好方式,秦伊雪别无选择,她也不过是这场杀戮中的一个卒子而已,和很多人一样,从开始那一刻,生、离、死、别都由不得自己。爱到最后,才发现这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
  • 贴身医圣

    贴身医圣

    宁为美女死,不为丑女生。都说人不猥琐枉少年,秦少游自命风流不下流,仗着祖传针术,纵横都市笑傲花都。美女,你有病!且我用神针替你针灸一回!呸,你想的美!哎哟喂,美女别跑啊!
  • 白领

    白领

    如果诸葛亮是你们见过最牛的宅男,那么方云天将是你们见过最牛的白领。人总是在被压迫的时候才学会反抗,方云天就是如此。原本胆小怕事的他,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之后,习得上乘武功,从而开始了自己诡异莫测的一生。谁的年少不轻狂?谁愿意庸庸碌碌就此一生?没有!无论是谁,心中都有一个梦。
  • 网游之逆世天使

    网游之逆世天使

    简易存,一个失忆的孤儿,被曾经的女神,蓝沐凌带回家,但是真正的进入了女神家中才知道,女神也和他一样,爱打网游,于是,两人和战友日常打打怪,卖卖萌的生活开始了
  • 悄无声息的告白

    悄无声息的告白

    ”我的最初的爱是,因为一场谁都不知道的关于你的梦,却让我窃喜不已。”“一张脸其实有两面,外表开朗的人,把悲伤藏在里面。外表忧郁的人,把快乐藏在里面。忧郁的人之所以忧郁,恰恰是因为他内心深处曾拥有的,不为人知的快乐。”“真的,不用这么麻烦的,我不渴。”她那话与话之间明显的停顿,让在屋里的我听得不禁有些想要发笑。“让人明知是悲情的悲情,还算是悲情吗?我感到有些无聊也有些不可思议,不知何时我对待故事的结局已经宽容或是麻木到如此地步,好像无论什么都可以接受,或者说没有什么是不能被接受的。
  • 碎境破空

    碎境破空

    万千位面,种族横立,尔虞我诈,岁月悠悠,几多沉浮。上古一战,中天大陆支离破碎,而分诸多位面。且看天蛮大陆人族落魄弟子王寒一凡人被迫走向修仙之路。逆境成长,踏天修行。书写一段修人道而非天道之路。
  • 半神之体

    半神之体

    一个高考落榜生在三年前彻彻底底地在地球上蒸发,不见一丝踪影。而在另一个世界的数百年后,已经成为半神强者的他耗尽全力打开了一道时空裂隙,之后消失其中...回到了地球,罗开才发现...“地球,可不是表面上的那么平淡无奇啊。”
  • 修神终结者

    修神终结者

    倍受欺凌打工仔,一朝成神天下惊!历尽人间悲苦,尝遍世态炎凉,谁来把爱撒人间!征战仙界四方,重修仙人秩序,谁来用心主沉浮!紧握造化规律,执掌众生命运,万年之后再封神!我们是众神之巅,我们是神上之神,我们是开始,我们是结束!从此以后,宇宙将在我们的掌心跳舞!因为我们是修神终结者!
  • 只愿你的身后总有我

    只愿你的身后总有我

    “啊你啊赛哟,KIMHANBIN,Iamyourfan.........”这是我练习了无数次的话,渴望有一天见到你的时候,我开口的第一句话说的是这个.........
  • 仙巅

    仙巅

    天地初开,便有正邪之分。何为正何为邪,却让无数人对此纷纷扰扰,结果终不可得。顺天便是道,逆天便是魔,顺天逆天谁对谁错无人知,只剩无尽征伐。天若阻我,我便逆天而上,哪怕为魔亦无悔。唐飞本是一名普通大学生,却因在荒山中迷失走向另外一条逆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