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只因为有市场就想卖东西,也不能因为有顾客就以为东西好卖。要明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激烈竞争的旋涡中,别人时时会把你挤垮,顾客时时会把你抛弃。没有创新的管理和产品,怎么可能创造新的市场。
——[美]李·艾柯卡
指桑骂槐计出《三十六计》:“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立,行险而顺。指桑而骂槐,旁敲而侧击。”指桑骂槐,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也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指桑”只是“骂槐”的烘托。营销中,睿智的商家往往以此招树立自己的商品或服务的良好形象。
从厨房里闯出来的美国面包大王凯瑟琳·克拉克,标榜她自己的面包是“最新鲜的食品”,为了取信于消费者,她在包装上特别注明了烘制日期,保证绝不卖存放超过3天的面包。
许多人还抱怨凯瑟琳未免太认真,一个面包放3天也坏不了,为什么非要3天换一次不可?
凯瑟琳认为,吃的东西新鲜度是顶重要的,只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信誉,自己的面包就是不同于别人的面包,就成功了一半。
针对经销商方面的问题,凯瑟琳实行了一套新办法。由公司派人把烤好的面包用车直接送给经销商,按地区编排了一个循环表,每3天送一次,同时把经销商店没卖完的面包收回。如果有的店不到3天就把存货卖完了,可以随时用电话通知,马上就送货上门。
这样的方法,麻烦了自己,方便了经销商,但却使自己的原则“超过3天不卖”得以坚持实行,保证了上市面包的新鲜。
一年秋天,一场洪水导致了面包紧缺。凯瑟琳公司的外勤人员由于没有接到特别的指示,照常按循环表出外到各经销店送刚烘制出来的新鲜面包和回收超过期限的面包。
一天,运货员开车从几家偏僻商店回收了一批过期面包,返程途中,停在人口稠密区的一家经销店前,立刻被一群抢购面包者包围住了,提出要购买车上的面包。
运货员解释面包是过期的,不能卖给大家,反而被误解为有意囤货“居奇”,人越围越多,几个记者也加入其中。
运货员被逼得无奈,只得重申:“各位先生、女士,请相信我,我绝不是想囤货投机而不肯卖,实在是我们店规定太严了,车上面包全是过期的,如果老板知道我把过了期的面包卖给了顾客,我就会被开除。因此请你们原谅。”
由于大家迫切需要面包,这车面包最后还是在双方的“默契”下,很快被“强买”一空。
在这场面包风波里,凯瑟琳指责运货员违反规定,卖过期面包给顾客,甚至要处罚他们。实际上是“骂”其他面包商的面包不新鲜,这就是巧使“指桑骂槐”妙计,树立起自己面包最新鲜的良好形象,对经常上当受骗的消费者来说,这自然是具有巨大吸引力的。
几位新闻记者将获得的这一新闻,着力渲染,登在报上,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凯瑟琳公司的新鲜、诚实无欺给消费者留下无比深刻的印象。
正因为这一点,凯瑟琳只用了短短十几年工夫,就把一个家庭式的小面包店完全变成现代化大企业,每年的营业额从2万多美元猛增到400万美元,跻身于世界经济强人之列。
市场竞争免不了唇枪舌剑、嬉笑怒骂、狠戳对方的痛处,但此法用于营销与公关亦有区别,前者可以直率袒露地见于谈判或广告词中;后者则需迂回曲折、含沙射影,机智地策动传媒,巧用各种传媒。
应用在营销管理中,“指桑骂槐”也是一种“杀鸡儆猴”的警示方法,用暗示手段统帅部下和树立权威的办法,以促使员工实现市场营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