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66700000017

第17章 创作主体因素与文学价值要素(3)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之下,中国现代作家的艺术思维特征发生了重要变化)“用科学解决宇宙之谜”(陈独秀语),用社会科学原理来艺术地理解和分析现实和人生,在作品中表现哲理和社会科学命题等,逐渐成为主要的思维方式,它不仅是一种理论主张,而且渗透在创作实践中)沈雁冰在五四时期就提出在创作中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他说“创作文学时必不可缺的,是观察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两者偏一不可。表现的两个手段是分析与综合。”,而文学研究会关于要深入地观察、客观地描绘的主张,也同时表明了艺术思维上的变化。分析、观察、描绘、反映等概念,说明了作家意识内部对知、情、意三者的区分,也说明意识结构上的变化,即对于认知方面的强化。这与中国古代文人的思维意识有了明显的区别。中国人传统的精神结构是未分化的整体结构,在人的精神整体中没有区分或抽象出“纯思”、“唯美”或“唯意志”的领域。古代哲人的这种思维意识,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有着极为明显的体现。比如不求客观真实的再现,不喜静态的细致的心理描写,在绘画中不求透视的准确等等。而现代文学家则有了关于知、情、意的区分,有了主客体的概念。观察与想象,分析与综合,这种意识的出现,与传统文学艺术中的重“意会”“传神”“顿悟”等思维方式有了很大不同。这既有文艺功能的目的,也有对于文艺与人生关系理解上的变化。引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原则和方法,同时也意味着引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角度,现代文学作家、理论家曾用进化论观点分析文艺的进步,认为19世纪以后,是科学盛行的时代,是科学方法对非科学方法的变更,而中国文学的历史性变革,需要科学思想的洗礼。当时对于自然主义的提倡,也有认为中国文学缺乏真实、科学精神这种原因。他们认为,只有经过自然主义的洗礼,中国文学才有可能接近现实,尔后才能提倡象征主义、新浪漫主义等等新的文艺潮流。茅盾认为,19世纪的写实主义对于人生表现的努力是朝着两个大目标的:更多的确实性和更多的科学性。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认为文学向现实靠近,在方法上注重客观真实的反映是文学上的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这与五四时期的“科学”“民主”思想是一致的。

思维上对于知、情、意的区分并在创作中的体现,也使文学功能有了更大的张力,使得文学在不同艺术倾向的发展中体现出整体上的重新建构的态势。

艺术思维方式的变化,与文艺的内容、文艺的价值指向和特点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它贯穿于文艺的生成过程中,既与作家的情趣、审美特性等联系,又与作家对表现对象的观照角度、处理方式相联系。老舍在他的文艺概论讲义中对传统文学那种“凡事知其当然,不知所以然;只求实效,不去推理只看片断,不求系统”的思维方式的反省,实际上也显示着现代作家在思维方式上,由“推己及人”到分析综合的变化。思维空间的扩大,使得对真善美不再是混沌一片。对“心”、“意”的表现,也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吾心即美”,而把人的“心”、“意”作为一种认识表现的对象,把揭示人的心理世界作为认识整个世界的一个方面。同时,内心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也改变着传统的“直观外推”“内心反思”、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的方式。这一切都与中国现代文学在整体上重视认识价值、历史价值等特征相关。思维方式的改变,也是思维空间的扩展,而知、情、意每一层面的重新理解,都为文学的深入地表现客观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可能。中国现代文学再现因素的强化,文学面貌的改观,与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直接联系。现代杂文、现代小说、话剧、报告文学、散文诗的引进和实践,如果没有思维方式的这种相应的变化是很难想象的。

现代文学家艺术思维方式的变化,使得中国文学的精神特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学不再是追求宁静和谐淡泊的情趣,而追求宏大深刻、崇高、强烈等艺术风格和效果。

郭沫若自述他喜王维孟浩然的细腻、宁静、幽深的艺术风格,含蓄、自然、简洁的表现手法,尊崇冲淡、自然、清奇的艺术美感,但是这只是他的一种艺术欣赏态度,当他把文学与现实联系起来时,当他真正要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时,他却感到了惠特曼的雄浑、粗犷的艺术风格的“有用”和需要。在这里时代对于作家个人的影响,不仅在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方面,而且在艺术思维方面。传统文人侧重直观把握的艺术思维方式,非常适宜于表现那种静穆旷达、清幽闲逸、悠远深长的生活情趣和人生哲学,而难以满足现代的需要。所以也很难简单地直接继承这种艺术手法和思维方式。从这个角度说,现代与传统文学在艺术方法和风格上的变化,某些方面的“断裂”实际有着艺术思维方式、审美心理机制等等方面的因素。因此,不应该简单笼统地要求继承“传统”,不能简单地把是否与传统有联系作为是否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标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艺术思维特征的形成,是与文学的价值目标联系的,换句话说,对于文学价值意义的不同要求,决定着不同的艺术思维方式。现代逐渐占主导地位的是对于文学认识价值和社会历史意义的追求,这种价值目标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即认为在现代中国,文学于人、特别是于绝大多数民众来说,不是通过文学的审美、陶冶性情而达到对人的精神的改良,而是通过艺术地认识现实、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等等,进而来达到对于社会历史的改造。这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目标,必然使文学创作中的分析、观察、客观描绘的方法和理性色彩大大增强,艺术思维上已不满足于直观的把握,也不崇尚含蓄、静态观照。以至于对于社会历史的整体把握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以抽象的理念或象征的方法得以艺术地表现;对于人生的感悟和体验,往往与对现实人生的理解相联系。从现代文学理论中对于“形象”这一概念的重视可以看出,“意象”“意境”等看重“意”、重想象、重悟性的思维方式不再成为主要的方面,而重“形”“象”、以求更加具体地认识理解现实的思维方式已为时代所接受。

现代文学不仅把以前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小说戏曲等推到文学的前合,而且把科学、哲理、认知、“真实”、“客观”、“再现”、“典型”等概念,把以前不受重视的一些心理因素也推到了意识的“前合”。强化可言传性,淡化意会性是一种潜在的观念。现代文学中再现和表现两种不同的艺术倾向,有着不同的审美心理结构,在现代文学的各类体裁中,抒情散文比较多地具有传统文学的色彩,其中重要原因是在散文中较多地保留了传统的思维方式,特别是长于表现内心感受和艺术个性的特点。可以说,现代文学的历史转换,不仅仅是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方面出现新的局面,还在于艺术思维方式的重新整合,这个过程甚至要比打破体裁样式更为艰难和重要,而现代文学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参与感以及由此所确立的价值取向,在客观上推动了这种转变的进程和向度。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文学家的艺术思维特点,有必要探讨一下文学家的审美心理结构。

认知倾向:中国现代文学家对事物的认知的意识大大加强,对社会性的问题极为敏感。重视分析现实的、时代的、政治方面的现象,对它们的理解也更加理性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体验、认识、理解、科学分析和反映,并追求其深广与精确,化历史意蕴为艺术形象和心理体验。

记忆特点:记忆,成为现代作家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创作的内在驱动力。“打开记忆的闸门”,挖开记忆的坟墓,回顾往事,反思历史,成为现代文学家的重要的心理倾向。其中童年、少年的记忆成为特别重要的表现对象,但其目的多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是叫出对于一个垂死的制度的控诉,是批判、反省,而不是温馨的回忆。比如,鲁迅的记忆,转化为情绪记忆,他的创作是情绪记忆外化为物象,他追求的超越意识,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实事”上,而要求人们从中反省,这骨子里有中国的以意写实、化景物为情思的影响,但又更高了一步。巴金,在对他的作品的解释中反复讲这些都是“真有其事”,甚至对每一形象的原型都要进行解释,他的目是要使人相信现实中真有这样的事,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读者了解自己,了解他的感情和情绪。茅盾的童年关于“春蚕”的记忆却成了他日后反映社会时代特点的素材。在现代文学中,几乎每一位作家的创作,都可以找出“记忆”的重大作用。当然,表现记忆和体验是一切文学创作中的普遍的规律,尽管如此!现代中国作家中的记忆!仍是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种心理现象。

意志力:文学创作中的意志主要在于强化文学的目的性在创作中!对所喜爱的对象!会趋而近之,对厌恶的对象避而远之现代文学创作中的“意志”的基本点是从不同侧面将文学与人生相联系。文学创作的动机、目的和艺术目标,由于对文学与人的关系的重新认识和调整而具时代特征具体来说,第一,强化文学对人的理想、情感的表达,创作的意志力不是集中在“语不惊人死不休”上,而是要“叫出我的控诉”,为时代立言。第二,强化文学“预测”、指人以正路的作用。第三,强化文学的参与意识。就主要方面来说,创造的冲动来自于社会的刺激,客观的需要,文学被作为人生的一种方式或手段。第四,个人意志服从于群体的意志。有些作家,为了使得这两者的统一,将社会历史的巨大矛盾转化为内心的冲突。而意志在某些方面的片面强化影响对认知的准确把握,如概念化、公式化倾向。

兴趣和注意:兴趣是自愿的,不是强迫的,是可以培养的。现代文学家的兴趣不是一下可以概括的,但就大体而言,现代文学的历史潮流培养了几代作家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相对来说侧重于文学的思想内容方面。由传统文学家对艺术“形式”的刻意讲究,转向对“内容”的重视和追求。不同于古代文学史上不同派别之间围绕形式的斗争,不再是具体艺术技巧上“技术性”问题的争鸣,现代文学史上注意的重心转向了对于内容、方向和处理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关注。这种现象表明了现代文学家在化历史内容为心理形态时,更注重“化什么”,重视对象包含的意义和所能创造出的价值。“化什么”和“化成什么”远远胜过了对于“怎样化”的重视。兴趣和注意的改变还表现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兴趣减弱,景与情不再构成主要对象,而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关系成为中心;对突发事件,即偶然不再感兴趣,而更多的对历史规律、社会道路的追寻,甚至对于近代那种对“怪现状”的目睹不再有兴趣,兴趣在于历史的变动及其必然性的把握;对奇人怪事、传奇性等不再有兴趣,而转向了对于凡人小事的关注;个人感情、身边琐事受到排斥。不再是“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酒杯,浇自①李贽:焚书.己之块垒;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重大问题进行思考和反映。

作家个人的兴趣和艺术追求,还与文学体裁的选择和偏爱有一定关系如鲁迅的爱杂文,与他对社会精神方面的批判相关;冰心的爱小诗散文,与她表达“爱的哲学”的兴趣有关;新感觉派、京派小说家各自的文体的特点和爱好,与他们所关注的特点和艺术兴趣也有关,

想象,想象受情感、意志、理智的支配。中国现代文学中,就其主体方面来说,想象多是在较为明晰的理念的制约之下进行的,在五四时期,想象是为直接表现情感和意志,以使内心感受外化为具体的意象;而在后来,所谓想象实际在推理、“推测”的统辖之下,受非常明确的理性的支配)或者说,把想象纳入到认知之中。如《子夜》的想象就有社会科学命题的支配)这从它的详细的写作提纲中可以看出)从一个个具体的作品来说,它们都有想象,否则就不成其为艺术作品,但就其整体而言,想象在这个时代没有得到充分的鼓励和发展;或者说,想象过于顾及“情理”的逻辑而抑制了想象的充分的创造性)情感,现代文学家的情感是饱满的,这是一个容易激动的时代)现代文学家的情感特点,一是情感的社会化、时代性,即情感不仅仅是个人的,而努力向社会性普遍性倾斜,不着意追求个体的奇特微妙的感受,强调共同性以及与时代精神的合拍。二是感情由内向外的投射,情感在创作中仍然起着重要的驱动的作用。但是创作的中心目的却主要不再是表现个人情感,而是认识社会,了解客观世界,并鼓动读者的情感。三是传统的情理和谐在现代作家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调整。传统的“借景抒情”“以虚写实”等方法不再成为主要的手法,作家的情绪的抒发不再是文学创作的主要的目的,而成为一种“手法”和过程,目的是要通过“情”更强烈地认识“理”,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文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现代文学中,即使是抒情性的作品,也是直抒胸臆者多,借景抒情者少。现代文学作家普遍有一种对于民族、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形成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情结,总想借文学对于时代做出特殊的贡献。

同类推荐
  •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四章,讲述了诗歌朗诵艺术创作的总体情况和在朗诵过程中各个环节应做的工作,包括诗歌的选定、从文字向有声语言的转化、相关要素的配合等。第二部分是第五章到第九章,讲述了格律诗、古体诗、词、现代自由体诗等不同体裁诗歌的朗诵要求和方法,选编了一些适合朗诵的作品,并对每篇作品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朗诵解读。
  • 挽着春风行走

    挽着春风行走

    作者为人老实,而诗歌却并不见得“老实”,试想一首以抒情为主的新诗里,无论构思、立意还是语言,倘若没有一点令人怦然心动的东西,缺乏诗意的新鲜感,有谁会乐意味同嚼蜡地读这种诗呢?“文喜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诗集中读者是绝不会有枯燥嚼蜡之感的,因为像“从此老屋成了患风湿病的老人”这样有趣的句子一点都不缺。
  • 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诗歌

    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诗歌

    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外文学史上群星闪耀,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每—个文章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点燃激情。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海中精选了选取了—些名家诗歌,让你在优美的文字中徜徉,汲取知识的力量。
  • 亚非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亚非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那时候有多美

    那时候有多美

    全书收录了活跃在《萌芽》《少年文艺》《青年文学》《中国校园文学》等主流青春文学杂志上的人气作者最新原创中短篇小说。本文集属“九零新星书系”第一本,记录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书写90后的校园情怀。具体内容包括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校园故事,主要讲述同学之间的关系。包括同学间的友情、爱情、学校时代的比赛活动等有趣经历或者讲述一个同学其人其事等等。“九零新星书系”是继四川文艺出版社“新概念书系”之后开发的一个同类的青春文集选题,主要收录活跃在青春文学创作领域的90后人气作者的最新原创作品,每一单本按不同的主题进行编辑,全系列属于畅销的青春文学流行读本。
  • 末世之剑指天下

    末世之剑指天下

    在黑暗的末日中,历经了3年可怕之行的周帆在99级即将进入第二关100级时,被手下击杀,却意外重生3年前,带着3年记忆的剑客周帆将突破天下。
  • 天降神谕

    天降神谕

    少年傲然在心存死念时,得到天机珠,才知自己竟是创世神转世。从此踏上修炼之途,一路收集前世宝贝,怀拥前世红颜,携生死兄弟,败尽天下英豪。我造之物,不可染指。我创之世,不可改动。染指则毁,改动则灭。
  • 三步成神

    三步成神

    “想成神么?”传说无上圣书的开篇之页就是这短短四个字,神只是个传说,但却仍有无数人前赴后继飘渺的成神之路。这里的世界,人们口口相传着一个不变的定律,成神之路三步即可......有人说这是纯属狗屁的谬言!有人说这是经典永恒的真理!万年之久,飘渺的神,似乎仰望不到,于是更多的人说,埋下头吧!永无止尽的玄气修炼才是TMD真正地王道!
  • 家有刀妹初养成

    家有刀妹初养成

    当诺克萨斯大军压境的时候,刀妹还是一个7岁的小萝莉,也是艾欧尼亚帝国的唯一继承人。兵败如山倒,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保护帝国的唯一希望,索拉卡命令均衡教派通过时空魔法将刀妹转移至瓦罗兰大陆之外一个安全的空间中。然而魔法过程中似乎出现了一点儿问题,所以当地球上的高中生钟艾推开厕所门的那一刻,便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 百美图

    百美图

    他,是锻魂师,他也是个花花大少,好色的他收集美人魂魄,锻造为魂武,身着美人衣,手持美人剑,背有美人翼,腕有美人护,白日,一票美人随他闯荡八方,大战各方强者,夜晚,一票美人围绕左右,敲腿按肩,顺便还能滚滚床单……。
  • 王爷,我要辞职

    王爷,我要辞职

    她是他绑来的王妃,所谓的婚礼,所谓的恩爱,也不过是演给别人看的一场戏。对她来说,王妃只是一项工作,还是被逼上岗。可是他后花园的女人实在是太多,这项工作不好做,要不就偷偷离职吧。
  • 王爷拒上榻

    王爷拒上榻

    他权倾朝野,十年运筹,一朝收网。她是他的义女,默默付出。一场和亲,她身随心死,再醒来,光芒万丈。小厮脸色苍白的回禀,“王爷,大小姐又把皇上的龙袍烧了。”那人不假思索,“烧吧。”下人哭泣着道,“王爷,大小姐把太后推入了枯井,说是要造反。”那人叹息,“那就反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云飞正传

    云飞正传

    天才的自闭症少年云飞,腹藏万卷书,意外流落异界,有家国天下,有热血豪情,有阴谋背叛,有侠肝义胆,有兄弟情深,更有美人相伴,看一介少年如何一步步踏上强者巅峰。
  • 异社秘卷

    异社秘卷

    第一卷:永生乐园。人类一直追求永恒的生命,这条走了数万年的路,将在这里到达终点。在尽头,那个得到永生的人,又会有怎样的一个结局?摊开这份秘卷,故事从这里开始···书友6984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