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67600000054

第54章 学会倾听长辈讲话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很讲究晚辈如何听长辈讲话。但长辈讲的未必完全正确。

孔子要求小辈听长辈的话要“不违”。例如,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违。”而且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也就是说,听或见到父母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只能够委婉地进行劝谏,提了意见之后,如果父母心里不愿听从,仍然要恭恭敬敬而不触犯他们,只在心里忧愁而不怨恨。一句话,还是个不违。所以,孔夫子告诉人们听长辈说话的唯一原则就是,长辈怎么说,就怎么做,就是错了,也要照办,并且在时间上也有限制,那就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岂止当时不能反驳,就是长辈,特别是父母,死了以后,也要三年不改变他的意见。

孔夫子是儒学创始人,儒学又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所以,这个“不违”也就成了中国迄今为止最重要、最正统的听长辈讲话的态度。然而,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光是不违,对于听长辈讲话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长辈,相对于晚辈来说,自然是年龄要大些,知识要多些,涉世要深些,阅历要广些,所以,他们讲的话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是比晚辈有见地的。所以,我们在听长辈讲话时,要首先有这种认识,也就是要采取恭敬、虚心的态度。恭敬主要从长晚的辈分上着眼,晚辈对长辈理应恭敬,不敬是不礼貌的;虚心则主要从实事求是着眼,因为这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但是,恭敬是外貌,可以无时不用,除了长辈确有某些不值得恭敬的情况时,持这种态度,应无例外。虚心则是实质性问题,岂止对长辈的话应该虚心,就是在听平辈、晚辈的话时,也应当虚心。但是,恭敬也好,虚心也罢,都需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上,而不能变成“无违”,变成无原则的、无选择的接受。当长辈的话,包括父母的话有原则性错误时,依然要提出个人意见,甚至据理力争。

在过去,中国人总是把顺从、无违作为“孝”的标准。所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要不然,就是不孝。这样一来,通过孝道得来的东西,则必然是糊里糊涂一点用处也没有用的。

那么,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来概括正确的晚辈听长辈讲话的态度呢?我想最恰当的四个字大约就应当是“不卑不亢”了。事实上不卑不亢也完全适用于下级听取上级讲话的时候。所谓不卑,就是不失去自信,不显出过度的卑颜屈膝,在礼貌上要体现出自己是下级,是晚辈,但在精神上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不卑绝不等于傲上,也不是盲目自信,因为我们没有理由盲目自信,也不必要盲目自信,而是说没有必要在人格上、表情上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不亢不是要事事迎合,唯唯诺诺,而是要放松自然,大方磊落。

不卑不亢首先要放松自然,这也是十分必要的。很多人在接触长辈和上级时,往往不由得有一种紧张的情绪,人一紧张,就会乱了方寸。所以,关键在于首先在思想上解除压力和束缚,得以轻装上阵。这一点过去很多人都会深有体会,特别是在严父或威严的祖父面前,当晚辈的除了俯首帖耳地倾听之外,别无他途。而且,还有“君教臣死,臣不敢不死;父教子亡,子不敢不亡”的歪理。在那个社会里,长辈的话不但犹如玉旨纶音,还有生杀予夺之权,可以致晚辈于死地,然后还扣上一个“不孝”的罪名,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这样血淋淋的蛮不讲理的事实,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史中,几乎是触目皆是。

现在时代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也产生了新内容。晚辈再也不是长辈的附庸和应声虫,长辈也不再对晚辈具有生杀予夺之权。在精神上他们是平等的,在事实与真理面前更应具有平等的权利。这样,自然也就形成了彼此之间新的“听”的关系。而这种新的听的关系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在态度上的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在听的方面的虚心与认真;在道理上必须是非分明;在枝节问题上不必斤斤计较,应当表现出应有的克制与容让,在关键问题上则必须坚持原则,敢于“大义灭亲”。

对长辈的话,千万不可迷信,迷信的结果必然是盲从,而盲从也就失去了事实,失去了是非,失去了原则,也失去了你自己。

失去了自己的听,就等于“灌”了,并且灌得手足无措,不知所以。思想上已有这种压力,当然就难于做到耳聪目明,仔细听对方讲话,并做出相应的判断了。

思想上的压力解除法,在于提高自信,相信自己在判定、分析能力上,并不比对方低,至少是可以从容应付的。其次是不要过于看重面子,太顾面子,怕丢面子,最后往往适得其反,反而要丢面子。有了自信,又不再顾忌面子,同时还消除了旧的那一套尊上卑下的思想,这时你就能轻装上阵,如鱼得水矣。

另外一个消除长幼顾虑的方法,是少想或根本不想自己以下对上应当如何如何,而是随遇而安,听了再讲。

前面已然谈过,长辈由于特殊的客观条件,一般来讲,总比自己见多识广。至此,在他们谈经验,讲体会时,你务必要认真听,仔细想,切不可疏忽轻视。中国有句老话,道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指此道理而言。

我们常见有一些人,往往爱笼统地把前辈的意见看成是陈谷子烂芝麻,认为纯系陈腐谰言,不会有任何参考价值,这就未免太偏颇了。

无可讳言,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很多过去的观念,都会变得不合时宜,失去了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但是,尽管它们可以称为很多,但与总体相比,依然是小数,绝大多数的方法和观念,依然是行之有效的,不可轻易地一笔抹杀。

人类社会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它只能循序渐进,我们现在认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反动落后,愚昧无知,但从历史的发展看,在当时那个年代,它们却是发展的必然。在当时看,甚至是必须的,乃至先进的。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许多伦理观念,到今天也依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行动准则。例如儒家经典《伦语》中就有以下这些迄今仍应被我们奉为金科玉律的话,它们是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即使以今日的目光来审视,您能说这些话不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吗?而且,我们还可断言,即使是若千年后,这种意义也还必然很有参考价值。

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听自己的长辈讲话,特别是谈到有关社会公共道德、个人奉献、勤俭持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总是一概斥之为陈旧观念,留恋50年代甚至不识时务。这无疑也是一种误会,是一种不尊重传统,严重割裂历史的看法。

社会是人类聚居的产物,要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就必须制定出一些基本公德。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遵守这种社会公德,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有和平幸福的生活。

无疑,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道德的本质和根源不是从人们的意识中去寻找,也不是从社会生活之外去寻找,只能从现实的人类物质生活条件中去探求。不错,道德是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但是社会经济基础也有其共性。例如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进行生产劳动,要生产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而这种关系和对待他们的基本观点,则有其持续性和共同性。这些方法与准则不可能各代人都去分别的体察和发现,而是要从书本和师长那里去继承和学习。

所以,我们不要简单地误认长辈之言都是过时的陈言,而一概加以否定。

还有人认为对长辈必要的恭敬,包括听他们讲话时应有的恭敬,也统统是陈腐的、没有必要的,这当然也是误解。对长辈的恭敬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长辈,曾经直接或间接培育和教养过我们,所以我们对他们应有恭敬的态度,这是文明礼貌的表现。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种文明和礼貌只能日渐加强,而不能不断减弱。封建社会余留的一些繁文缛节固当批判取消,但新的文明和礼貌同时亦应建立,长辈对晚辈应当慈爱,晚辈对长辈应当恭敬,是永远不变的原则。

当然,恭敬并不等于盲从,更不等于屈从。保持独立的判定和思考能力与恭敬并不矛盾。因为,思考和判定是属于思维活动的范畴,而恭敬则是外在的表示。在保持冷静、敏锐的思考与辨别能力的同时,维持恭敬和平的态度;据理力争,而言辞委婉,是一位正常人应有的能力,也是尚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应当作为奋斗的目标。

长辈对晚辈和上级对下级的谈话内容和态度大体上讲是并不相同的。长辈多从教导、关心、问询着眼,而上级则多从工作、任务来谈。这也就决定了听者的不同态度和方法,因此,听话者也就容易决定自己的对策了。

同类推荐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演讲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演讲技巧

    演讲是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运用它可以捍卫自己,取得竞争优势;演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它我们可以增强勇气,获得斗争的力量。演讲能改写历史,同样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本书与一般的演讲书籍不同,它改变了传统的繁琐冗长的理论阐述,投入更多的精力给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实践指导,书中有趣的小故事能给您打开全新的视角,而且读起来轻松,对于渴望成为演讲高手的你来说,读本书绝对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 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不仅产生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也经历了无数劫难和不幸。中华民族能够生存下来并不断壮大,是与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分不开的。“八荣八耻”的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中华民族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保家卫国的仁人志士,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跟随本书去认识这些保家卫国的爱国人士吧!
  • 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本书为青少年励志读物,通过国学和西方哈佛大学的治学理念,中西合璧,全面培养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正确方式方法。
  • 如何洞悉人心

    如何洞悉人心

    《如何洞悉人心》是一部社会心理学的著作,主要介绍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方法,通过人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的内在情感、性格、气质。
  • 办事方与圆

    办事方与圆

    办事的高手能人无不对方圆之道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运用。方,代表原则性和是非观:圆,代表经验的成熟和方法的灵活。在办事过程中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办事才会更有效率,易出成果。本书讲解了以方圆之道开创办事的新局面。
热门推荐
  • 暴力阴阳师:呆萌殿下,撩不得!

    暴力阴阳师:呆萌殿下,撩不得!

    ?半路捡了个呆萌失忆小男生,是吸血鬼,开玩笑,你见过晕血、很喜欢西瓜汁、总是喜欢缠着你不放,天天嚷嚷着要跟你睡觉的吸血鬼吗?!奇怪,那个欺负以我为乐趣,巴不得我分分钟出糗的慕宇怎么变得这么温柔?!兰澈不是没有亲人吗,怎么跑出个父亲来了?!什么殿下,什么你要离开我……这一切都太过离奇了!当暴力无赖阴阳师遇上呆萌失忆吸血鬼,会有怎样的情景呢?“小薰……”“嗯?”“小薰……”“说人话!”“小薰,你好香……”“滚!”“小薰,你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暴力啊!”“我喜欢!”兰澈突然揽住我,笑得像得逞的狐狸一样,“抱都抱过了,打也打过,小薰,不如再亲一下吧!”
  • 荒宅噩梦·婴怨

    荒宅噩梦·婴怨

    这座宅院明显地已经很久没人住了,可是为什么还有人订报纸呢?而且,每天早上他送来新报纸的时候,前一天送来的已经不在了,就是说,有人取走了。这里既然没人住,那么是谁取走呢?
  • ABC's of Science

    ABC's of Sci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击碎天堂

    击碎天堂

    猎魔院,专门为培养出专业的猎魔师而修建的建筑,从猎魔院毕业出来的猎魔师将与恶魔斗争到底,保卫人类的安全。当然这些都只是数百年前猎魔院的义务,如今随着众神的陨落以及魔神的消亡,隐藏在黑暗中的其他邪恶生物已经难以对于人类产生什么重大的威胁,所以猎魔院的职责发生了进一步的转变,除了平时要消灭在黑暗中蹦跶的邪恶生物之外,还要参与到帝国的军事之中,用他们高超的灭魔技术消灭帝国的一切敌人,包括人类。
  • 辛德瑞拉圆舞曲

    辛德瑞拉圆舞曲

    她不会这么衰吧!只是做个宅急便的工作,就能遇到黑帮追杀一样刺激的场面可不可以不要啊!损失了小绵羊和两个月的薪水救了一个冰块一样的浴血男人。再次看到他,他竟然是学校里流传的恶魔撒旦?这下完了,得罪他会不会死的很惨啊?他的人生注定是一片黑暗,竟然还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把他送进医院。枪伤引来了警方的关注,最好不要让他再看到那个胆大包天的小女孩!呵呵,得来全不费工夫,小女孩竟然自投罗网恩,让他想想,应该怎样惩罚她呢?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

    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

    《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以王阳明的著作和现代解读为基础,针对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带给人心灵深处的孤独、苦闷、烦躁、矛盾等问题,给出了一张张神奇药方。阳明心学使大众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自由,生命的束缚一经挣脱,精彩随之而来。学习阳明心学,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顺利,再没有任何事情能干扰你。真正读懂了王阳明心学,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 乖乖甜心带球跑

    乖乖甜心带球跑

    这个女人好大胆!历经重重困难,好不容易在一起了,她却误会了他一声不吭地偷偷跑掉,让他几乎翻遍了全世界。6年后,他们竟然在一场婚礼上重逢,多年未见依旧撩动他的心,令他爱恨交织。重新在一起?似乎已经没有那么简单了……
  • 那些年,青春匆匆走过

    那些年,青春匆匆走过

    我的青春,你的回忆,那一年我们牵手许的承诺,要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 许你三世情殇

    许你三世情殇

    三生三世,三抹孽缘,终归,你还是将过往埋藏在了旧日的山林,那里,曼殊沙华在肆意的绽放,叶生花难寻,花绽叶凋枯。头戴平天冠冕,手执凤凰权杖,苏梦兰有些迷惘,宿命的束缚逃不掉,而自己的情,亦剪不断。【本文有些小虐,但是结局圆满,一生一世一双人。
  • 爱离别长相思

    爱离别长相思

    人生在世,莫不能一帆风顺。爱,好比一段人生。不经历坎坷,怎知是否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