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71800000001

第1章 导言(1)

目前全世界有大大小小民族2000多个,总人口已达60亿,大约有48亿人信仰宗教,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世界各民族中,有的民族几乎全民信仰某种宗教,这就是所谓的民族一定程度的宗教性与宗教一定程度的民族性。世界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阿以冲突交织着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两伊战争交织着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矛盾;波黑战争中交织着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印度民族问题交织着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的冲突;斯里兰卡的僧泰民族冲突伴随着佛教和印度教的斗争;英国的北爱尔兰问题、加拿大的魁北克问题都与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矛盾斗争分不开;西欧的种族排外倾向也渗透着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泛斯拉夫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及各种宗教极端势力深深影响着西亚、北非、中亚乃至更大范围的民族问题,等等。这些都说明要了解世界民族问题,就必须了解世界宗教问题,反之亦然。因此,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历来具有特殊的密切关系。

一、民族的含义

古代汉语中没有“民族”一词。据有的学者考证,该词是近代从日语中引进的,并且与西方语言如英语的nation的概念是一致的。1899年,梁启超在他的《东籍月旦》一文中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此文中出现了“东方民族”、“泰西民族”、“民族变迁”和“民族竞争”等新名词①。但有的学者认为,汉语里的“民族”一词最晚到1837年时就已经出现了。它最初与日本毫无关系(据研究,在日本,“民族”一词最初是由加藤弘之②1873年翻译伯伦知理③的《国家学》时,从德文翻译过去的),而很可能是汉语程度一般的西方来华传教士所发明。在我国古代汉文中,很早即有“家族”、“宗族”、“士族”、“族民”、“族类”等词汇,“民族”一词虽一直未能从中发现,但从传统构词法的角度来看,它似乎也并无衍生出来的明显障碍。时至近代前夕,在中外民族交往急剧增多的现实作用下,作为双音节的“民族”一词的出现,既是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外民族交往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传统族类意识面临西方观念时实现转换变化的结果。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没能传播开来而已。后来它在20世纪初的中国广泛流行起来,实是受到其在日本使用直接而强烈的影响,但我们却不能因此简单地将其判定为即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词。

就英文来讲,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nation-词最终演化成了一个与国家相关的名词,它强调的是政治统一性与地域一体性。在很多场合下,它都被明确地用来表示国家,如联合国(TheUnit-edNations)及其前身国际联盟(TheLeagueofNations)中的“国”,在英文中用的就是nation-词。因此,把英语中的nation译为“国家”或“国民”是适当的,而民族应对应英语的ethnicgroup。ethnicgroup指的是次于nation的族体,我国的汉族、回族、藏族等属于ethnicgroup,而中华民族则是nation。

民族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社会现象,自从民族产生以来,世上的每一个人无不从属于某一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史,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那么,什么是民族呢?一般来说,民族就是由特定的人群构成的共同体。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强调血统、宗教信仰、人种特征是构成民族基本要素的观点十分流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历来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人类社会的民族现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着作中特别注意论及民族的“地域”、“经济生活”和“语言”等要素和特征。后来,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等着作中也着重论述了经济联系、共同语言以及文化等特征对民族形成的作用。

斯大林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奠基人。他1912年底至1913年初在维也纳写出《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斯大林在1929年3月18日写的《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一文中,又基本重述了前书中的定义,但在用词与表述上略有不同,更为精确。斯大林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②斯大林为民族所下的定义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民族具有四个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

共同语言是指一个民族一切成员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即民族大众口头语言。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形成后有极大的稳定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共同的语言,就不能共同从事生产和生活,就不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进行交流和联系,也就不能成为一个民族。在民族形成的初期,往往是一个民族操一种语言,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各民族之间的分化和融合,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不同的民族操同一种语言或同一民族操两三种不同语言的现象。前者如英吉利、美利坚两个民族都使用英语,我国的回族、满族等都使用汉语。后者如加拿大人中英语与法语并存,瑞士人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并存,我国景颇族中景颇语和载瓦语并存等。前者说明操同一语言的不同民族之间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文化联系,后者则表明同一民族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来源。而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和使用对方的语言和文字,在本民族的语言中吸收外民族的词汇,则是历史发展造成各民族互相交往曰益频繁的趋势。同时要注意,同一民族同一语言中还存在有各种方言。如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言中,还存在着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粤语、客家话、闽南话、闽北话等八大方言区。

共同地域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发生内部联系的空间条件。只有在共同的地域上世代交往,共同生产生活,才能形成一个民族。如果人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不是世世代代稳定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一个共同生活的共同地域,要形成民族是不可能的。如住在西欧海岛上的英吉利人,和一部分移居到北美的英吉利人,虽然操同一种语言,但因长期居住在不同的地区,过着不同的生活,就成了两个不同的民族。同一民族,长期跨境(不同国家)而居,久而久之也可能成为差异很大的两个民族。但要注意,由于历史上的民族迁徙和流动,出现了聚居、杂居、散居等不同的民族分布情况,因而现实生活中居住在同一个地区的人们不一定就是同一个民族,同一个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全部居住在一起。我国汉民族的共同地域,最初是在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经过历代开拓、移民,逐渐伸展到了长江流域、东南、南方、云贵高原、西北、长城以北和东北地区。如明清之际,特别是清代,大批的汉人移居到关外等。而在汉族广大共同地域内,还有许多少数民族杂居,这是历史上形成的特点。我国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共同地域。总的说是大杂居,小聚居,但又各有特点,情况不一,这也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如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壮族、傣族、白族、藏族等这些民族所分布的共同地域比较集中;也有一些民族分布的共同地域比I较分散,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或大或小的聚居区组成,这些聚居区或位于同一省内,在地域上不相连接,或省区不同、地域也不连接或地域上大体相连接。如云南德宏、西双版纳的傣族,云南的彝族、四川的彝族,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藏族,分布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的苗族、瑶族、侗族、布依族等。此外,居住地区特别分散的回族,在宁夏也有自己的一大块主要的聚居区。总之,我国少数民族虽然居住比较分散,但都有各具特点的共同地域。

共同的经济生活主要是指同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经济上的联系性,即不可分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它是一个民族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具体来讲,组织形式指的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生产过程的组合方式、劳动成果的分配与交换方式,行为方式则主要指的是生产劳动、经营活动和消费的方式。因此,共同经济生活不仅包括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生产力方面的内容,既指生产方式,也指生活方式。它与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等同于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各民族由于具有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文化基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之间交往的扩大,各民族的经济生活出现日渐趋同的现象。

共同文化是指同一民族的人们之间所具有的共同历史渊源、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传统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这些内容明显地构成了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区别,是民族的主要特征。而共同心理素质则指通过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性格、民族感情以及在民族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自我意识。民族性格是指一个民族的大多数成员在心理、思维、行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和气质,常常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人感觉得到。而民族感情和民族自我意识则是建立在各个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生活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基础之上的,并且受到族际关系的制约,因而强调共同起源和反映共同利益的社会心理。这种社会心理首先是一种民族内部的认同心理,由这种民族认同心理上升而来的自尊、自信、自强的观念和热爱本民族的强烈感情,是共同心理素质的核心。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则是民族构成要素和民族特征中最持久、最有生命力的方面,是维系一个民族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民族的这四个特征是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一个特征,更不能把某一特征说成是唯一本质特征。民族的四个特征或者:说四个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系统论的方法,我们将民族构成的四大要素划分为两个层次。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和共同经济生活为第一层次,这是民族构成中的物质文化要素,也是民族形成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共同文化及共同心理素质则为第二层次,这是民族构成中的精神要素,同时又是民族形成之后相互区别的基本特征。两大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对应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是一个民族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共同文化和心理素质则是对一个民族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的反映。

第二,民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个民族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民族的四个特征中,民族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最具有稳定性,特别是共同的心理素质更富有继承性和稳定性,即使其他三个特征不复存在,它仍可以是维系一个民族存在的牢固的纽带。在社会发展中常常可以看到,在一个民族的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已经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并且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形态中生活的情况下,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心理素质仍会单独存在,起到维护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抵制民族同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作用。例如我国的回族,居住非常分散,聚居地区不大,聚居的人口不一定占多数;在经济生活方面与所在地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结成一体,并长期使用汉语汉文。在旧中国,国民党坚持大汉族主义,甚至否认回族的存在,说回族不过是一个“宗教团体”。尽管有上述情况存在,但是回族并未因此而消失,其存在的要标志便是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而且表现得最为明显突出。如旅居海外的千百万中国人,包括外籍华裔在内,不易被完全同化,也是原有民族心理素质在起作用的一个显着事例。此外,如流散在世界各国的犹太人,浪迹天涯、不习惯定居生活的吉普赛人,都是在共同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得很明显、强烈,并以此维持其生存的民族。

第三,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一个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民族是由氏族、部落并经过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以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最后它将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的消亡而逐步走向融合和消亡。原始社会没有民族,只有氏族和部落。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氏族制度开始解体,阶级社会逐步确立,人们在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形成了民族这个人们的共同体。古代民族形成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民族又经历了复杂坎坷的瓦解、同化或者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民族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一个新的民族,有的民族分化成几个分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民族产生了,另一些民族消亡了;一些民族壮大了,另一些民族削弱了。民族界限的这种变动性,是古代民族的重要特征。这既表明古代民族的不成熟性,也表明了古代民族是处于不断的成长之中。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民族的发展也进人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首先是在西欧发展起来的。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民族,如英吉利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由于内部经济联系十分密切,民族的特征发育得比较成熟,从而成为现代民族的一个类型。在这些民族内部存在着阶级对立,民族之间也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是在消除民族之间的压迫和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的基础上,比以往的民族更加团结、更能健康发展的民族,也是乐于同其他民族友好合作的民族。但是由于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曲折,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种种复杂情况,给我们提供了必须认真加以借鉴的历史教训。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虽然主要是以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但是它所归纳的民族的典型特征基本上反映和概括了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民族的特征,因而是科学的,具有普遍的意义。它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学者和研究者所普遍使用,事实上也为欧美和日本不少学者所接受。

同类推荐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生命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

    这是一本生命修行指南: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却往往会无功而返。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观照内心世界:如果你的内心混乱,体会到的也是混乱迷茫;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不染,体悟到的却将是清净祥和……藏传活佛嘎玛仁波切引导大家切实修行,化解烦恼!
  • 世界民族与宗教

    世界民族与宗教

    本书论述了世界民族概况,各大洲世界民族概况,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主要国家的民族政策,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重点阐述了有代表性和影响的国家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三大宗教产生的原因、基本教义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解决民族与宗教问题的正确途径。全书资料翔实,编排合理,论证严密,是一本质量较高的专业教材,也是一本适合各界人士的在知识读本。
  • 道家的生存之道

    道家的生存之道

    道家崇尚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既是一种淡泊名利,持守节操的高贵品德,又体现出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道德心理学认为,道德对心理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故这种心理平衡能力与个体的道德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具有独立人格,精神充实,有着崇高的人生目标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宠辱不惊。道家以“善利万物而不争”、“容乃公”的宽阔胸怀,以祸福相倚,有无相生的深邃智慧,引导人们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来看待物质利益和眼前得失,告诫人们,不要为声名、财货这些世俗的物质利益而丧失了自我,扰乱宁静的心灵,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应“抱朴守真”、“安时处顺”、“不与物迁”。
  • 太阳,我的心

    太阳,我的心

    一本关于提升自我认识,化解各种负面情绪的心灵成长励志书。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卷入到情绪的漩涡中,一不小心就沦为了悲伤、恐惧、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奴隶”。本书开宗明义地指出,各种负面情绪的产生其实都是源于“我执”。我们只有通过自我观照、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才会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实现心灵成长。在书中,一行禅师处处播撒和平与希望的种子。他认为净化人心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之道。所以,本书主要教大家怎样照顾、处理自己的情绪,摆脱“我执”的惯性思维,化解各种负面情绪,进而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和、宁静。
热门推荐
  • 神山

    神山

    天仁寻梦来到神山,遇到来这里终生默默办学的李校长。李校长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为孩子们建一间阅览室。天仁回到浦东,协助神山的县政府赴上海召开一场招商引资会,引诱发财痣到神山投资。发财痣发现神山脚下是金矿,大肆开发,还引进国外资金准备修建神山机场。天仁趁机吞并了发财痣和瘦老板的两家工厂,再与美国3W集团公司合资组建起浦东神山集团公司。集团董事局成立后的第一项决议就是捐建一所神山小学。玲儿组织了神山捐书会为山里的孩子们募集书籍,准备跟天仁一起到神山同时举行捐书仪式和捐书会集体婚礼。临行前夕,玲儿遇难,天仁毅然决然率领神山捐书会的年轻人前往神山……
  • 宫心醉

    宫心醉

    原以为青梅竹马,倾心相助会换来你的全心对待,然而帝王之心到底深不可测,你许我的一世爱恋,到头来竟是心死成殇。凤凰涅槃,再次归来,纳兰冉儿已经不再是那个因为爱情盲目信任的傻子。一切恩怨情仇不知如何演绎,只知道,最后的最后,这天下有一皇有一后,情动天下,被天下人广为传颂。(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异银芒

    异银芒

    他原是死神世界里三番队的队长,携带武器为斩魄刀---神枪。不过仅用一年就从真央灵术院毕业以及幼年展露出来的超人天赋实力可见一斑。幼年就跟随蓝染身边,后蓝染叛变,于是跟随蓝染以及东仙三人叛逃至虚圈。而多年的奔走追随实则是为了夺走乱菊幼时被夺走之物以及自己的一厢情愿,后在刺杀蓝染中由于意料之外的变故导致计划失败,被蓝染洞穿胸口。可是却由于崩玉的力量却将他带入了另一个奇幻的世界。
  • 乱舞的命运

    乱舞的命运

    命运的齿轮分分合合,主人公们的前世今生由时间一一展示,命运的邂逅、分离、重逢,人物间的生离死别,爱恨情愁,交织着惊人的阴谋和惊天的秘密,一切都将归向千万年前的历史真相。
  • 悲梦之拔剑斩天

    悲梦之拔剑斩天

    我要变强,不单单只是为了自己,因为我想改变很多!友情、亲情、爱情,我一样也不能割舍,也不能失去!如若人不许,我便把剑杀人,如若天不许,我便拔剑斩天!
  • tfboys殿下都爱我

    tfboys殿下都爱我

    梦雨萌原本是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人。因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的她转到了最好的高中。开学第一天用脏水泼了王俊凯一身。王俊凯会霸道的方式在对我。我没零食可以找王源了!我不会的题可以找千玺啊!
  • 科学我知道-Why太空

    科学我知道-Why太空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宇宙从何而来、宇宙有多大、宇宙的边缘在哪里、什么是银河系、银河系的中心在哪里等。
  • 括异志

    括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灵之巅

    武灵之巅

    武灵,一款通过读取脑波信息跟服务器建立连接的网络游戏,杀敌,强宠辅助!升级,不眠不休!情与杀,皆在缠绵中!
  • TFBOYS之校园紫水晶

    TFBOYS之校园紫水晶

    本小说主要写TFBOYS与女主的快乐时光与趣事。为了写出快乐作者会编出一点点过分的,请四叶草们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