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71800000041

第41章 伊斯兰教(1)

伊斯兰教①(Isldm)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我国旧称回教②、天方教③或清真教④。它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特别是西亚、北非、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各地。20世纪以来,在西欧、北美也有了传播。目前,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徒(Muslim,穆斯林)约有12亿,已有117个国家的337个民族的成员(全部、大部或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其中,伊斯兰国家或地区已有55个⑤,在20多个国家中,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伊斯兰国家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复兴运动的勃兴,伊斯兰教呈现出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伊斯兰教的创立

一、伊斯兰教创立的历史背景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半岛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发展演变的必然产物。它的创立经历了一段复杂的斗争过程。它是从多神崇拜过渡到哈尼夫教①,再由哈尼夫教发展而来的。

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正处在原始氏族部落解体、阶级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半岛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其居民主要是以游牧为生的贝都因人,逐水草而居,分成若干氏族部落。氏族部落各据一方,彼此之间经常为争夺牧场、水源、土地而发生战争,血亲复仇盛行。连年战争使社会动荡,生产停滞,氏族内部阶级分化加剧,部落贵族应运而生,他们占有大量绿洲和草地,拥有许多奴隶和牲畜,而大批游牧民濒于破产。半岛沿红海海岸的汉志(又称希贾兹)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业要道。坐落在古商道南北交通中心的麦加,因受过境贸易之利发展为繁荣的商业城镇。麦加古莱氏部落的商业贵族执掌着多神崇拜的中心克尔白神殿②的管理大权,每年从克尔白祭祀庙会的集市贸易中谋取巨额收入,垄断了麦加的商业贸易。城镇中的商业贵族与游牧部落的贵族,通过经营商队、贩卖奴隶、放高利贷等手段牟取暴利,对城镇贫民和农牧民进行高利贷盘剥,大批中小商人破产,沦为商业贵族的债务人,造成阶级对立加剧,社会经济危机四起。

外来的侵略和传统商道的改变,加剧了半岛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和控制阿拉伯商道,对半岛进行了长期的掠夺战争。525年,埃塞俄比亚人在拜占庭的支持下派兵侵占也门。570年,埃塞俄比亚驻也门总督亚布拉哈率兵进犯麦加,途中因遭瘟疫而退兵,但战乱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生活。575年,波斯出兵赶走埃塞俄比亚人,在也门确立了统治地位。频繁的战争和掠夺,使阿拉伯南部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灌溉工程被毁,道路淹没,商旅不前,人口锐减,使富庶的也门地区迅速衰落。同时,波斯为了垄断东西方贸易,废止原由也门经半岛西部红海岸到达叙利亚的商路,另辟一条经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到达地中海的商路。商路的改变,造成了半岛南部和西部经济的衰退,麦加、麦地那等城镇的过境贸易急剧衰败,商业贵族收入骤减,许多靠商队谋生的贝都因人和城市居民生路断绝,从而加深了社会危机。

伊斯兰教创立之前,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盛行对大自然、动植物、祖先、精灵和偶像崇拜等多神信仰。其中拉特(阿拉伯文al-Lat,即太阳神)、乌扎(阿拉伯文al-Uzzd,即万能神)和马纳特(阿拉伯文Mandt,即命运神)三大女神尤受崇拜。麦加城中心的克尔白神殿供奉有360多尊各氏族部落神的偶像,向其祭祀、祈祷、献牲。信奉一神的犹太教和基督教早已传人半岛,在也门地区及一些城镇和农业地区流行,其一神观念、经典、传说、礼俗对伊斯兰教有显着影响。因犹太教和基督教不适应阿拉伯社会变革的需要,未能得到广泛传播。在阿拉伯社会变革和一神教观念的影响下,阿拉伯人由多神信仰向一神教信仰过渡,产生了一神倾向的哈尼夫教。哈尼夫教反对多神崇拜,把古莱氏人部落的“安拉”尊奉为独一无二的主神,反对食祭祀偶像的牺牲,反对溺婴,反对装神弄鬼的巫术活动,相信“天命”、“复活”、“惩罚”、“报应”等,没有严格的仪式,不从事布道说教,提倡隐修,以求与神“合一”。哈夫尼教的出现为伊斯兰教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哈尼夫教出现后,仍然没有成为统一阿拉伯民族的旗帜,其主要原因是,阿拉伯游牧人民对自然界多神偶像的崇拜还是根深蒂固的;哈尼夫教不注重布道说教,教徒不多;该教不重视教义理论的建设;对于阿拉伯民族的团结与和平强调不够;在哈尼夫宗教中还没有出现一位具有能与尊神“安拉”联系的具有崇高威望的先知。为此,哈尼夫教注定要被高于它的伊斯兰教所代替。

二、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阿拉伯半岛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加之外族的不断入侵,促进了阿拉伯民族的觉醒,社会各阶层都在寻求出路。阿拉伯贵族为维护其统治,企望打破氏族壁垒,夺取新的土地和重新控制商道;广大的下层人民和奴隶要求和平与安宁,渴望摆脱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改善自己的贫困地位。伊斯兰教的兴起,正是阿拉伯半岛各部落要求改变社会经济状况和实现政治统一的愿望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穆罕默德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创立了伊斯兰教,在宗教革命的旗帜下,领导了阿拉伯的社会变革运动,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Muhammad,约公元570-632年),生于麦加古莱氏部落哈希姆家族。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宗教家。

穆罕默德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和伯父抚养。早年失学替人放牧,12岁时跟随伯父及商队,曾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地中海东岸一带经商,广泛接触和目睹了阿拉伯半岛和叙利亚地区的社会状况,了解到半岛原始宗教、犹太教、基督教的情况,为他后来的传教活动提供了大量社会知识和宗教素材。25岁时他同雇主麦加富孀赫蒂彻(Khadija,一译海底彻,约555-620)结婚,婚后生活富裕安定,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后来他受哈尼夫教的影响,经常隐居潜修,思索和探求阿拉伯民族摆脱困境的出路。

相传,610年穆罕默德40岁时的一天,当他在麦加城郊希拉山洞(Hirf)苦思冥想时,在洞中他多次听到呼唤他的名字的声音,并确定这是由加百列(Gabriel)传达的创造万物的真主的信息,并确信真主已选定他为“纳比”(Nabi,先知)。此后,他多次聆听到真主的教导,专心致志于思索神圣之道。三年以后,真主才最后向他启示,他将成为“来苏里”(阿拉伯文Rasiil的音译,BP“使者”)。

此后,他宣称接受了真主给予的“使命”,便开始了历时23年的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

起初穆罕默德在麦加秘密传教,他的妻子赫蒂彻第一个皈依了他的宗教,并以大量钱财支持丈夫的传教事业。接着他的堂弟阿里(Alib.AbiTdlib,约600-661,后来成为该教的着名首领)加入了伊斯兰教。不久,穆罕默德的家奴宰德也成了忠实的信徒。由于家族的积极支持和参加,增强了穆罕默德发展伊斯兰教的信心,612年,穆罕默德转为公开向麦加一般群众传教。

穆罕默德在早期的宣教中,告诫人们放弃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宣称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唯一的主宰,要求人们信奉独一无二的安拉;谴责多神信仰给阿拉伯人带来的愚昧和社会道德的堕落,宣讲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的观念,警告多神教徒如不归顺安拉,将在末日审判时将遭到惩罚,坠入火狱,归顺安拉者将在后世得到奖赏,进人天国。他还提出了凡穆斯林①不分氏族部落,皆为兄弟,应联合起来,消除血亲复仇,并提出禁止高利贷盘剥,行善施舍赈济贫弱孤寡和善待、释放奴隶等一系列社会改革的主张,受到广大下层群众的拥护,许多人纷纷皈依伊斯兰教。由于穆罕默德所传教义从根本上动摇了部落传统多神信仰的地位,触犯了麦加古莱氏贵族和富商掌管克尔白的宗教特权与经济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迫害,使穆罕默德和穆斯林在麦加难以立足。

622年9月,穆罕默德与麦加穆斯林迁徙麦地那,标志着伊斯兰教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次迁徙在伊斯兰教的历史上称为“希吉拉”②。穆罕默德领导穆斯林进行了政治、经济、宗教等一系列改革。穆罕默德首先以伊斯兰教作为统一和团结的思想旗帜,号召穆斯林“顺从安拉和使者”,并派出弟子到麦地那各阿拉伯部落传教,当地绝大多数居民很快皈依了伊斯兰教。他制定了作为穆斯林和犹太人在处理内部民事和对外关系中共同遵守的《麦地那宪章》,在信仰自由和结盟的基础上同犹太人各部落达成某些协议,实行和平共处。在实现了麦地那的统一后,以伊斯兰教共同信仰代替部落血缘关系,建立了以“乌姆玛”③为形式的政教合一的政权,穆罕默德成为麦地那宗教、政治、军事和司法的最高领袖。

在“凡穆斯林皆兄弟”的号召下,将迁士①和辅士②团结在乌姆玛的周围。穆罕默德以安拉启示的名义,完成了伊斯兰教义体系及各项制度的创建。他完整地确立了以信奉独一安拉为核心的五大信仰纲领,规定了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项天命功课及仪轨,制定了包括宗教教规、民事、刑事、商事、军事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确定了以止恶扬善为核心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准则。为巩固麦地那政权,穆罕默德组织了穆斯林武装。在“为安拉之道而战”的号召下,624-627年间,他领导穆斯林武装同麦加贵族进行了着名的白德尔之战等三大战役,打击了麦加贵族的锐气,从此,穆斯林由防御转入战略进攻。628年,穆罕默德以朝觐为由,率军至麦加近郊,麦加贵族被迫妥协,同穆罕默德签订《侯达比亚协议》③,决定双方休战10年。穆罕默德利用休战之机,向邻国和半岛上的一些阿拉伯部落派出使节,携带国书,向其国王和部落首领宣传伊斯兰教,以扩大影响,同时派出武装讨伐犹太人,以扫除反对势力的侵扰。

630年,穆罕默德以麦加贵族违背协议为由,率领一万多人的穆斯林大军,进逼麦加城下,取得战争的胜利。麦加战争的胜利,为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穆斯林大军开进麦加城后,实行了不杀戳、不破坏、不抢掠、不歧视的宽容政策,并欢迎麦加人回城定居,又保证麦地那的穆斯林不再迁回麦加。在原来多神教中心的克尔白庙的偶像被捣毁后,这座庙宇就交给穆斯林来看管,从此该庙成为伊斯兰教的圣殿,也成为穆斯林朝拜的中心。

由于上述政策深得人心,使大批的麦加人不断地皈依伊斯兰教,很快就使麦加实现了伊斯兰化。越来越大的伊斯兰教影响,使那些原来信仰多神教的部落也感到伊斯兰信仰的崇高性,纷纷表示要改信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各部落陆续派出代表团,向穆罕默德表示臣服。这一年是公元631年,也是伊斯兰教历的第9年,史称“代表团之年”。后来穆罕默德回到了麦地那,并以麦地那为中心,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和社会。穆罕默德于公元632年6月8日死于麦地那,葬于该城清真寺。他虽然没能给阿拉伯人创造雄厚的物质财富,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古兰经》和《圣训》,这两本书作为统一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的最高象征一直延续至今。

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后,阿拉伯人就开始了扩大疆域的战争。凭借游牧民族的剽杆和为安拉圣战的思想,不断取得战争的胜利,最终形成了伊斯兰大帝国。8世纪初,伊斯兰教发展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

美国宗教研究大师霍普夫(LewisM.Hopfe)认为,伊斯兰教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原因是,第一,伊斯兰教是一种军事的排他性宗教,它主张征服异教徒,鼓励那些以它的名义参加战争的人。第二,伊斯兰教是一种广泛的宗教,尽管产生于阿拉伯世界,但它没有民族界限,没有种族差别。全世界的人都是安拉的孩子,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穆斯林。第三,伊斯兰教是一种简朴的宗教,它不像其他宗教那样,需要学习、反省和巨大的牺牲。它是一种简单明了的宗教。任何人只要念诵清真言就可以成为穆斯林,任何人只要遵守五功,就是好穆斯林。第四,早期伊斯兰教的周围世界充满了混乱和各种腐败。拜占庭的基督教统治者对阿拉伯基督徒施以虐待,因此,他们往往将伊斯兰征服者视为解放者,而不是侵略者。

三、伊斯兰教的主要教派

1.逊尼派和什叶派

伊斯兰教最大的两个派别是逊尼派②和什叶派③。它们的形成是伊斯兰教历史上的一次最大的分裂。这种分裂在穆罕默德生前还只是一种稍有政治分歧的两个不同的政治性派别。到了穆罕默德死后,这两个政治派别围绕着继承权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逊尼派自称“正统派”,承认伯克尔(AbCiBakr,632-634)、欧麦尔(Umar,634-644)、奥斯曼(Uthman,644-656)、阿里(Ali,656-661)为合法继承人,称为“正统哈里发”④。该派除《古兰经》(TheQur‘an)外,还根据《六大圣训集》建立自己的学说。经典派⑤认为除《古兰经》外,教徒们必须以“圣训”作为言行的准则。

穆罕默德逝世后,默示中止,意见派①认为其弟子在无经训明文可据时,可用自己的意见解释法律,使之与《古兰经》和“圣训”相辅而行。艾什尔里②用部分唯理论的论据来证实正统派的信条。他认为,真主不仅创造世界,而且支配一切,《古兰经》是真主永恒的语言,人的理性仅能作为认识真主实在的工具,未必能使人获得知识。这实际上就修正了意见派的主张。另一个理论家安萨里③则把各种传统的、“唯理论”的和神秘主义思想加以综合,将神秘主义思想引人正统信仰,强调宇宙是真主创造的而不是永恒的,宣称宇宙规律依赖于真主,肯定灵魂不灭和肉体复活,并认为只有通过自觉,才能发现理性所不能认识的“真理”。安萨里着有《哲学家的宗旨》、《哲学家的矛盾》和巨着《宗教科学的复兴》,完成了逊尼派的神学理论。

同类推荐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

    本书第八章噶举派和第十四章西藏佛教文化由牛宏编写,第九章格鲁派由牛宏、才让共同编写,其余各章由才让编写完成,最后由才让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和统稿。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发展的历史又错综复杂,本书只是概略性的介绍,旨在希望有助于读者掌握和学习藏传佛教的一般知识,能起到一点对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作用,并希望有助于民族间的文化沟通。由于编者学识有限,在编写的体例结构到叙事方式多有不如意处,恳请读者谅解。我们欢迎读者的批评指正,使我们将来能再作补充和进一步的完善。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但该书却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他们朴素、简约和体现着人性本真的生存观念,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武神印记

    武神印记

    一个绝世天才被别人残害,他苟且偷生、忍辱负重终于捡回一条小命。天佑这名武者在最艰难的时刻,得到上古一枚武神印记,从此重新踏上修炼之路……
  • 半糖无心

    半糖无心

    那一夜,她无声,落寞的行走在无人的街道上,伴着一声长鸣,一朵雪白色的玫瑰静静的在那血泊中盛开,无声无息……
  • 造化天道

    造化天道

    渡尽劫波心不死,造化尽头是神道。神道原来藏因果,一眼万年乾坤变。一个天才少年,凭借一颗神木种子,一步步走到传说的尽头,纳宇宙乾坤,夺天地造化,破因果神道!
  • 奸妃当道:陛下,请下榻

    奸妃当道:陛下,请下榻

    谢芙瑶好不容易力压群雄,站在庙堂之上成了礼部侍郎,结果太后给她下达的第一个任务便是:给皇上挑媳妇儿。然而……皇上的要求可多了。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不能太聪明也不能太蠢笨,不能太美但也不能太丑……谢芙瑶:敢问陛下,您到底想要什么模样的?陛下:唔,就你这样的吧。谢芙瑶:……陛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朕要你嫁,你不得不嫁,爱卿,你说呢?谢芙瑶:……玛德,智障!
  • 冉冉念君归

    冉冉念君归

    讲述了妖界公主与神界三个皇子的三段恋情.
  • 阴阳面具

    阴阳面具

    16岁少女和朋友外出,无意打开了异世界的窗口。什么?杀掉异世界的自己?为了保护家人和朋友,三位少女揭开重重疑难,穿越在七个空间里。真实还是虚假,终结还是开端,待到真相打开之时却又回到了原点。最后的最后,艰难的抉择,是去是留……
  • 劫龙纪

    劫龙纪

    以心血养花,以灵源祭珠!劫与罪相遇,造就纪元最强!
  • 快活王子(新校园魔幻小说系列)

    快活王子(新校园魔幻小说系列)

    初二男生张羽学习成绩不佳,却超级痴迷羽毛球,这使他忘记忧伤,快乐无比。为了圆自已快乐的羽毛球梦,他在鬼魂不必的指点下去求助校园中的孔子神坛,一个诈称是孔门漆雕氏门徒、其实是黄鼠狼精的黄大侠答应圆他的梦想。其实黄大侠是想借此将张羽炼成一枚“超级快乐丹”献给白骨精白先生……
  • 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本书总结了让孩子快乐成长的100个关键细节,并针对这些细节阐述了众多具有实用的好方法,帮助做父母的达成让孩子快乐成长的目的。
  • 重生我做祖

    重生我做祖

    谢宁重生归来后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有能力保护自己所在乎的人,再也不想看到因为自己没有能力,而让他们离开自己。这一世的谢宁注定辉煌,且看他怎样运用前世的经验,玩转这世的仇敌,运用“未卜先知”能力,夺取丹药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