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71900000026

第26章 明代的虎丘禅系(7)

另外,马祖在江西的开元精舍中曾这样开示过学人:“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2在这里,马祖一方面提出来“心外无佛”的理论,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的禅法本体观。前者在马祖那里进而被概括成“即心即佛”之说,运用到禅教中便展现出了大机大用;后者则是统摄色心万法的宗旨。对于马祖的这一禅学传统,正传作了合理的继承,他曾这样给学人指出汝等初未曾办(辨)得无求之念,兼未歇得妄想之心,乍闻老僧说个无心是道、即心即佛,则不易便信。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亦尔。不但外之见色,便是见心,即内之五阴,色外无心,心外无色亦尔。又不但在我一人独占了不成,即而今现前人人各具一个法界,互摄互融,倶不相妨碍。正传不但从“色心不二”的命题,扩展论述到了“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而且还在马祖“三界唯心,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的命题下引出了华严的法界观。他的这一禅学理念,不但继承了马祖的道统,而且在禅法的本体观上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增进了其思辨性。这样,非但“色心不二”,而且“心佛不二”,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圆满的统一体,而统摄二者的纲领则是“一法之所印”了。因此,正传认为:

古人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于是即知目前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草木昆虫、人畜等物,事事法法,无非总属吾心,故云唯吾心外无一法可得是也。何得如此?以万物非吾心则不可知,以吾心非万物则不可见。于是当知吾心即是万物,万物总属吾心。所以凡是见物,即见吾心是也。

色心一体、心佛一体,在正传这里不但融摄成了一个整体,而且又把二者统一在“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这个核心之中,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禅学思想体系。

一次,有学人请教正传“天地一指,万物一马”的含义,正传对这位学人做了这样的开示:“亦可作大小相容、一多无碍会。若在张三,便是张三的天地,以天地中亦具着张三;若在李四,便是李四的天地,在天地中亦该着李四。以万物例此可知,所以谓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天地一指,万物一马”本是四祖道信禅师所提出,语出自于《楞伽师资记》,原本是引述《庄子-齐物论》语35以说明天地万物的名与实、言与义等方面存在着极不相应之处的这一特性。而正传在开示学人之中,他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前代祖师的原有立足点上,而是巧借华严家“一多兼容”的思想来加以发挥,从而以诸法相人的关系,以破学人执一切法不能互摄互人之疑。在正传这里,似乎是有些借题发挥,但他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要强化其华严禅学思想体系,从而圆满其禅学理念之本体。在正传看来,道无所不在,乃至“溪声山色、水鸟树木,终日放光说法,音吼地动”,只是学人无法体验出来。因此,当学人请教正传“毕竟何以为道也”时,他从容地给学人做了一段较长的开示:

道无方所,无有形名。指点伊不得,取舍伊不得,是非伊不得,向背伊不得,有无伊不得,增减伊不得,拣择伊不得,动静伊不得,好恶伊不得,逆顺伊不得,可否伊不得,进退伊不得,语默伊不得,思议伊不得,垢净伊不得,依倚伊不得,营为伊不得,对待伊不得,偏党伊不得,闲忙伊不得,前后伊不得,难易伊不得,始终伊不得,人我伊不得,亲疏伊不得,损益伊不得,寤寐伊不得,异同伊不得,男女伊不得,老少伊不得,得失伊不得,新故伊不得,迷悟伊不得,固必伊不得,高低伊不得,贵贱伊不得……果如是信得会得,则无往而非道也。”

这一命题早在临济时便巳提出,且“触目是道”、“立处皆真”恰好也是义玄禅法的要点。正传在“一多相容”的禅学本体上进而提出道无所不在,这便把学人的心量提到了一个普遍的高度,他要求学人用那颗清净的本心去俯瞰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从而获得一种平等一如的宁谧肃穆境界。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观照宇宙万物,则会“触目菩提”,油然产生“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境界。

诚然,正传毕竟是临济的子孙,对于义玄的道统,他自然更是如是承荷了。在正传的上堂中,曾经把义玄的“四料简”原文诵出,然后根据自己修学的切身体会,逐一作了阐述由于文字较多,这里便不一一列举。另外,正传在接引其门人圆悟时,也是采用临济“喝”的机锋来展示的凡此种种,足以见出正传的禅法已经跳出了参话头的窠曰,他在吸收前代祖师禅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他的华严禅学思想体系。

另一方面,正传在完善他的华严禅学本体的同时,进一步将之落实在马祖“平常心是道”的修学中。早在三祖的《信心铭》中,就提出了“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之说,到了马祖时则进一步提出:“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在马祖看来,这个“平常心”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的,显然,它就是消泯了一切分别对待之后的绝对平等心。事实上,“平等心”的获得,正是禅法修学中的关键,为此,临济曾极力扫荡一切分别对待,大胆地提出了“逢着便杀”。到了正传这里,他一方面肯定人人皆有“本源自性天真佛”,另一方面也极力奉劝学人放下一切妄想执着,从而找到本属于自己的这尊“天真佛”。他说:

汝等暂把胸中种种妄想一齐放下,检点六根诸尘劳,缘唯见闻二种为胜。于日用二六时中,眼见种种色相,耳闻种种音声,切忌无生分别,异念不起,妄想执情时,即见色闻声之性,当下便为无分别智。此无分别智,便是汝等真如自心,此心即是佛。是什么佛,是本源自性天真佛。此天真佛外,无别有佛,亦无别有心。

显然,在这里,正传是用非常平和的方式奉劝学人放下分别妄想,从而彻见自性,识得自家“天真佛”。但有时正传也会像临济老子那样十分迫切地去扫荡学人心中的执着,让他们的分别取舍心无法存在,那则“刽子手”与“死猫头”的开示,就是典型的例子。他要求学人“任他佛头来,魔头来,狮子头、象头来,牛头、马头、人头、狗头、羊鱼头、鹅头、鸭头……既到汝案头上,一一尽汝破除,打发一边去其扫荡一切的气势,仍存当年临济老子的余威。但在平时,正传的开法往往比较平和,他寻常给学人说禹门院里禅,大似乡村中个太医,无多方药头,只有一帖平胃散”。他的这帖“平胃散”,包治“四百四病”一切内外杂症,总与他这一味药头”。

回归祖师禅教,建立华严禅学本体,将学人导归一种平怀,这便是正传禅学思想的要旨所在。

(之)大机大用,卷舒自如。说诚实言,自从看话禅风行以后,丛林中的公案语录大多流诸俗套,完全失去了唐五代以来的那种活泼泼的气象。尽管禅门的语录着作整理出版了不少,但禅师的说教连篇累牍,就是缺少心见,缺少生机,很难卒读。到了正传这里,古德那种“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的禅机又得以复苏,他给丛林提供了许多接机的佳话,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正传的接机十分讲究观机施教,同时他也要求学人必须具有“择法眼目”。他说:“但凡参学,须具泽(择)法眼目,不要传言送语,问答之际,须识来机。出言务要斩截,自然活泼泼地。”因为,在师徒互相谙熟的前提下展开机辩,则可使机锋活脱,卷舒自如,让学人从中切实受益。

正传的观机施教首先体现在他接引在家与出家学人的作略之别。在正传之前,禅门与在家人士,尤其是与士大夫之间的交往几乎隔绝了,禅师除了岩穴苦修之外,殊无弘法的空间。然而到了正传时,他不但与在家居士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同时也与文人有着密切的往来,因而如何接引这类学人也成了他必须解决的课题。《五灯全书》载“士大夫从师游,师每举‘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二语,罕有契者”在此,正传所举乃苏轼当年与妓女琴操对机的掌故,琴操因感东坡言,遂出家为尼。在此,正传似乎也在暗示那些在宦海沉浮的文人:在你们人生绚烂至极之时,是否也该考虑一下寻找人生归宿、得个安稳处呢?另外,对于一般的在家居士问道,正传考虑到身份的不同,因而其施教也会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来进行。例如,一次有一位居士问正传:“某等修行,当何用工?”正传便提起念珠问他:“会么?”当那居士回答了“会”之后,正传再问他“汝作么生会”。居士便很轻率地回答说若这掐着数珠念佛,有什么不会?”恰在此时,正传蓦然一句“未也”,顿时将之截流,致使那居士沮丧地说:“若更有别说,某便不会矣。”正在这居士的疑情激发出来之时,正传便自如地掐念珠数着向他说但这么一粒一粒拨过去。卩此一纵一夺之后,最终“依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禅教技巧之精当,真不愧为一代宗师。

诚然,对于禅门自家衲子,正传便会露出本色,着力键锤,务使当下知归。然而,由于学人各自的参学因缘不同,各自的根机也互异,以故禅师的接机也必须因人而异。但无论如何改变禅教方法,正传的禅教均能做到斩钉截铁,立处即真,而不似看话禅风行以后的禅门接机一般“磨嘴皮”。在此,我们拟将正传的禅教作略大致梳理一下,分别介绍如下。

同类推荐
  • 伊斯兰知识问答

    伊斯兰知识问答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伊斯兰的知识,内容涵盖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教信仰、教义,以及宗教经典《古兰经》,圣训学,伊斯兰教宗教文化、宗教节日。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圆融

    圆融

    星云大师说,清净无碍读书人,妙有圆融看世界。这是一本给你清净之心,教你妙看世界的人生哲理书,涉及处世、幸福、智慧、情感等人生重要话题。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出星云大师返璞归真的大智慧;以幽默含蓄的小故事,描摹世间百态;以博大精深的佛法,为读者点亮一盏心灵的指路明灯。当下人们普遍处在浮躁烦嚣的生活状态中,容易内心空虚、迷失自我,就让我们放慢脚步,聆听大师的教诲,让眼界豁然开朗,从大师毕生的修行心得中,体悟幸福与快乐的真谛,发现人生的价值!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文字版)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文字版)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热门推荐
  • 尤氏喉症指南

    尤氏喉症指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革命军

    革命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锦绣乔希

    重生之锦绣乔希

    被顾客一巴掌扇回古代,竟然还有个随身空间?!无聊日子干老本行——纹身,那就开创刺青历史~本来以为小日子就这么安安心心过下去,可是谜团怎么一个接一个!你,你,你,还有你!都给我安生点!且看艺术少女如何玩转古代,觅得良缘。
  • 阿萨辛异闻录

    阿萨辛异闻录

    万物皆虚,万事皆允,它们奠定了我们信仰的核心。当其他人盲目追寻真相的时候,记住--万物皆虚。当其他人受到世俗限制的时候,记住--万事皆允。我们耕耘于黑暗,而侍奉光明,我们就是——阿萨辛!
  • 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书立方·第8辑)

    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书立方·第8辑)

    从原始社会开始,到才子佳人私订后花园的唐宋明清,直至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红男绿女始终是最耀眼的风景,谈情说爱始终是最潮的话题。问世间情为何物?古时的解读颇有浪漫主义色彩:直教人生死相许。现在的回答则简单实在,直指人心:不过一物降一物——爱情,如同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男人、女人,各自为阵,站在楚河汉界的两端,相互对峙,相互较量,你来我往,你攻我守,只看最后是谁胜了谁,谁降了谁。既然是战争,想要赢取最后的胜利,依靠的从来不是体力,而是脑力。尤其在男人和女人的这场角力赛中,知己知彼,更是不可或缺。女人是尤物,还是祸水?男人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吗?是女人心,海底针,还是男人不了解,太愚钝?
  • 缠绵的思念

    缠绵的思念

    夜是等待的驿站,悸动的心绪,在夜晚缠绵。纷繁的心绪在黑夜中梳理。窗外,星光灿烂。静夜的风、静夜的雨、静静的夜晚融在守候的希望里!没有你的夜晚,用心听你留在远方的思语,千里万里之外,仍有一首歌为我为你同唱。请和我一起守候在夜里,这是爱的起点也是爱的回归……
  • 告诉我

    告诉我

    秦北北,一个黄梅雨季被遗弃在老秦面馆并被老秦夫妇扶养长大,16岁那年意外获得生母的残存日记勾勒出身世的轮廓,但日记却不知为何存在火烧断章,剩下的一切只能由她自己独自挖掘,可随着挖掘的深入,她竟发现在她亲生父母所身处的那个纯真年代发生了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校长冤案”,“弃婴事件”,“学生神秘失踪”,一个又一个故事串联起来的竟是贪嗔痴恨,两个家庭,三代人之间的恩怨横亘三十载,她究竟为何被遗弃.......
  • 魔法公主的校园记

    魔法公主的校园记

    本书原名《魔法:公主校园记》。两位魔法界的公主来到人类世界读书。她们善良,可爱,许多男生都喜欢。可是,两位极品校草也喜欢他们。这个,又有了校花的嫉妒。在这种情况下,公主又会如何解决呢?
  • 萌宠入侵

    萌宠入侵

    莫名出现的选项,全新的世界旅程。这里是属于妖兽魔物的世界,人类只能居住在都市中苟延残喘。狂暴的火焰,极致的冰寒,无敌的霸体,不死的再生。以上所述异能,白辰宇一个都没有,不过他却发现,自己似乎和其他人有些不同。
  • 埃弗林亡镜

    埃弗林亡镜

    吉恩从来不知道自己还有如此安然的日子,像这样迎着晚阳,端着甘茶,回忆这片陆地上的忧伤。“你来自哪里,将要去向哪里,为何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大陆上奔行?”谁告诉你王都竞技场的湮没,谁又告诉你它只存在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