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71900000033

第33章 明末清初虎丘禅系(6)

然而,在大多场合,海明总是从正面开导学人踏实修学。他在给弟子耶湘的法语中说:“若是真正道流,逢人遇物,如愚如讷,只要胸中平贴,莫管人信我疑我,有时不负我苦志,老僧自合与你打算火账也。勉之!可见,对于那种脚踏实地的修行学风,海明是极为推崇的,他不止是勉力学人“如愚如讷”地踏实修学,同时也要求他们要能经受住别人的猜疑与误解,认准一条道直接走下去,直至最终目标实现为止。为了更好地引导学人参禅,海明要求弟子们努力去掉我慢,增进道业。他在给彻也的法语中,曾这样勉励道:“一心办道,千古声名,处于众中。先要去髙去慢,低心于一切,学得个好人,把此事做到彻头处,亦不辜负出家受师教育也。从对门人“去髙去慢,低心于一切”的教导,我们不难看出海明踏实办道的学风,也不难从中看出他对禅林后学的一种热切期望。特别是在写给门人破浪的法语中,海明则更是用语谆谆,字里行间,寄托了师长给后学的热切期望。

学道人心须专、志须固,不被境风所动,以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消之也。任是魔来佛来、逆来顺来,亦直就中分晓,当下便是平沉。自此舍一具骨,负舂汲水三十年、二十年,肩头脚底苦肼(胼)重生,方到破山门下吃棒也。勉旃!勉旃!

痛念生死、不被八风吹到,不被境相迷惑,舍弃自家的臭皮囊,努力在“负舂汲水”的日常作务之中体验自家本来面目,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禅者之行持。由此可见,海明对后学的专心办道,寄予了无限深切的期望,给予了无限真诚的鼓励。有这样一种出世情怀来支撑禅林办道,则自然可以使西蜀的禅学得以复兴,自然可以使其门下龙象迭出。

(之)棒喝截流,机锋迅疾。在禅教方面,海明全面继承了圆悟的作风,于痛快淋漓的棒喝之中,当下了却学人的生死大事。在海明的《语录》中,记载了他不少采用喝、打施教的事迹,同时也记载了他因材施教、随缘接人的机缘,充分展现了他出色的禅教艺术。海明在参学时虽然有过效法高峰“克期取证”的修学,虽然也对话头有过参究,但他在接引后学方面,却并不完全强调看话头,而是采用了圆悟的“白棒”,“必以痛棒棒到底”,务使当下知归。在《破山禅师语录》卷二,载有海明的这样一次上堂:

僧问:“如何是异类中事?”师打云:“这畜生!”进云:“也须还我话头来。”师又打。僧喝一喝,师又打。进云:“棒头纵有真消息,也落时人第二机。”师云:“如何是馀(你)第一机?”僧拟议。师云:“不识痛痒在。”问:“如何是打成(死)人的棒?”师佼(便)打。僧作死势倒地,云:“如何是活人的棒?”师高声云:“这成(死)尸,拖出去(去”僧即赳(起),趋出。

在以上这则公案中,前来参学的禅僧也是个出格学人,他的发问直接提出了南泉的“异类中事”,这也很自然地让人们联想到南泉的“水牯牛”的禅话,因而海明当即打去,并以“者(这)畜生”来接机。面对海明的这一接弓,学人也当仁不让,他要求海明“也须还我话头来”。此刻,海明又蓦然打去,试图打掉他所执的话头,然而学人却还以一喝,进而把禅机启动,于是海明再度以打来接引。在经过了几番喝、打交锋之后,学人仍提出“棒头纵有真消息,也落时人第二机”,海明便径直向他质问“如何是你第一机”。对于这究竟的一问,学人毕竟露出了破绽,他终于迟疑了起来,于是海明立即用“不识痛痒在”一语来提撕他。而学人在经过提撕之后,仍在向海明提出“如何是打死人的棒”,海明则仍以棒打来接引,让他当下亲切体验,直到他最后真切的体验到究竟为止。

像这类采用棒喝接机的例子,在海明的《语录》中可谓俯拾即是。例如一次有学人请益海明“不可无心得,不可有心求,不可言语造,不可寂寞通。正这么时如何?”海明便直下问他“你在那里得这消息来”。学人对此一问迟疑了起来,海明便“嘘一声”以提醒他,学人似乎当下知机,当即礼拜海明。然而就在学人弯腰礼拜之际,海明“蓦头一蹋”,把他的犹疑彻底踢走。又如有僧请教海明“有苦有乐途中事,无苦无乐亦是途中事,如何是到家消息”,海明便蓦然朝这僧人的嘴上筑了一拳。这僧当即便给海明礼拜,海明照样在他礼拜时给予一蹋。等到这僧归位之后,海明继续问他“适才苦乐到那里去了”,那僧便以喝来对机,海明这才罢手。海明不止是对出家弟子采用棒喝施教,就是在家居士前来请益,他也照样棒、喝不误。例如有居士引用马祖语请益“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毕竟是个什么”,海明则以“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来接引。对于海明的接机,居士却拟议起来了,于是海明便“蓦面打一掌”打去。居士当即说了“痛”,海明于是再打了他两巴掌,直到他真知痛痒为止。而在这居士给禅师礼拜时,海明仍然以“蓦头一蹋”来印可特别是海明接引其门人觉城的机缘,更能体现他的这种禅教作风了。

觉城禅人临行时,呈素所参“狗子无佛性”话。师云:“还是以有无见赵州,不以有无见赵州?”觉云:“不以有无见赵州。”师云:“作么生见?”觉云:“乞和尚指示。”师蓦口一拳,觉鸣指一下。师云:“还嫌少么?”觉礼拜,师蓦头一蹋,觉伫思,师云:“漆桶!不快。”遂归方丈。

在海明的禅教中,诸如“蓦口一拳”、“蓦头一蹋”,已成了寻常家饭,这就如同他自己所说的“拳头巴掌活当机,活得当即指日归;纵夺抑扬关不住,无毛鹞子拍天飞”。而学人在他这猝不及防的接机中,也会忽然松开昔日苦心参究的执着,当下识得自家本来面目。

海明的禅教在继承圆悟迅捷的禅机的同时,还具有种种善巧、种种圆融,以善接四方衲子。针对求法外驰心切的学人,海明会设法让他们的驰心修歇,从而促使他们把外驰的心行转向对内性的省悟之中。例如,有次一位学人向海明请教“四大之中,如何做主”,海明当时故作没有听清的样子,等到那学人再度将问话提出时,海明却给他“蓦面一掌”,说你欠伶俐”。又如有学人问“觌面相呈,请师答话”,海明依旧如前装出听不清的姿势,但这学人很机灵,他连忙说出“谢师答话”。而海明则进一步叩问学人“道我答你是什么话”,那学人当下知机,立即礼拜,海明这才放手。有时,海明对于学人的提问采用一语截流的方式接引,有时他会根据参学者的机宜一语道破。例如有居士请益“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如何是心?如何是识?”海明则徐徐数着念珠反问他:“且道这个是什么?”居士随机应诺,而海明蓦然用一句“胡答应”,便将之截流。又如有僧问海明“一雨普滋润,未审还有润不到处么”,海明当即回答“有”。当学人再问“如何是润不到处”时,海明猛然一句“就是你这个焦芽败种”,将之推向学人自身,促使他去反躬自省。再如曹居士请教海明“动静二相,了状不生,是我安身立命处否”,海明随机反问他“后面是什么”。曹立即回头观望,海明紧追反扣他“是动是静”,致使居士犹疑起来。就在曹居士犹疑之际,海明蓦然用一句“举心即错,动念即乖也”将之道破,使曹当即恍然大悟。像这样随缘接机,因材施教的作略,无疑是对始自正传以来的禅教的全面继承,从而使得久违了的德山、临济作风得以复兴。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明的接机中,还有一种回互开示的作略,颇与法眼作风接近,也遥契石头的道风。在石头希迁的《参同契》中,提出了“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的禅观,发展到法眼禅师的“今人看古教,未免心中闹;欲免心中闹,应须看古教”,巳将这种“回互”禅法推向极致。而在海明的开法之中,似乎也对这种作略有所借鉴,我们且来看看以下例子。

僧问:“迷者迷,醒者醒,如何是独脱一句?”师云:“八角磨盘空态走”进云:“不会。”师云:“不会则参。”进云:“参个什么?”师云:“八角磨盘空里悉走万居士问:“弟子姓万,未审父母未生前姓什么?”师云:“我向这里道不出。”士礼拜。师云:“汝且道我答你(你)也未?”士云:“不会。”师云:“不会?还姓万。”

在第一例中,学人问起“如何是独脱一句”,海明则以酱喻的方式答以“八角磨盘空里走”。而学人回答“不会”时,海明要求他在这不会处去参;当学人请教海明“参个什么”时,海明依旧以一句“八角磨盘空里走”来接引。前后两句在词语上虽然相同,然而“回互”之后的境界却迥异,后者是对前者的一种超越。这种“回互”的超越,也就与《金刚经》中的“佛说……,即非……,是名……”的格式相似,最后句的用语虽然相同,但与前者相比,它是一种“离四句,绝百非”的圆融空有的境界。又如万居士问起父母未生前的姓氏,在师徒间经过一番勘辩之后,海明道出他依旧姓万。显然,在这里,姓氏虽然不改,但前后两处的境界却迥然不同,后者是对前者的一种超越。

既机锋迅疾,又不乏善巧方便,海明精湛的禅教艺术使他的弘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而使得其禅法能在巴山蜀水间开展,以至造成深远的历史影响。

(3)兼容众行,禅行圆满。在禅学思想上,海明对于禅门中的五宗与佛门中的万行,采取了兼容的做法。海明在一次上堂时,公开地表达了他对禅门五宗兼容的禅学思想。他说:“云门‘一字关’,临济‘三玄要’,沩仰擅门庭’曹洞别堂奥,法眼道不知,触着便蹦跳。唯有蟠龙无剩言,馒头开口呵呵笑。大众!笑个什么?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8禅门在宗风作略方面虽然有五宗之分,但在禅法的实相义上是无二无分别的,因此对五宗的兼容,不但可以去掉宗门中的偏执,同时也可以使禅行更加圆满。

在海明的禅教中,我们不但看出了他对德山、临济禅机的全面接受,同时也可以看到他对禅门五宗的圆融吸收。我们在上文中所列举他的“回互”开法,便是对石头与法眼等青原系禅法的合理吸收。另外,对于沩仰禅法,特别是对这一宗的圆相表法的采用,也充分体现在海明的开法之中。沩仰一宗,早在唐代便已衰亡,但此宗所擅长的圆相表法的作略,在消失了数百年之后,至虎丘禅系中又被重新拈起。早在高峰禅师的语录中,就出现过不少的圆相,到了笑岩德宝时,则更加注重采用圆相表法,在是后的禅师开法中也往往夹杂有圆相表法的作略。在海明的《语录》中,有多处涉及伪仰宗的圆相,兹举三例如下。

师云:“此处会得,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士(居士)展两手,师复以拄杖画此“〇”,云:“六年冷地无人问,一点明星是祸胎。”

上堂:“说心说性,毒蛇头上揩痒;举古举今,饥鹰爪上夺食。明上座不吐一词,却违所请,只得因斋庆赞去也。”以拄杖画此,召大众云:会么?上堂,师云:天地未始,父母未生,浑忘物我,拨掷渠谁?以拂子画一画,复作此〇云:自此一画一圈,而分两仪、四象、八卦、六爻以至吉凶否泰,交会岐殊,妙辨(辩)悬河,无出此一圈一画之中。复画云:若也从此荐得,改禾茎为粟柄,易短寿作长龄。其或未然,有限身心时不待,无情寒暑日相催。在以上三例中,便使用了”、“”三种圆相,其表法的方式也与沩仰宗完全一致。在第一例中,海明旨在开示“三无差别”的禅学思想,由于借助了“〇”这个圆相,便把“无”的意蕴表述得更为透彻。第二例旨在阐述禅法的超越语言这一特质,由于借助了这个圆相,则更显现出禅法的超越性。第三例是对宇宙太初实相的追溯,以“〇”表示了“天地未始”前的状态,进而以“”表述了两仪形成后,继而生成四象、八卦等现象的续后情形。自然,这里面似乎也蕴涵了这样的含义:即禅法的外在()往往呈千差万别之相,而作为禅法的本体()则是一种涵容空有、不变随缘的实相。

在如何处理参与学的关系上,海明认为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不可偏废。他在给禅源的法语中指出:“出家志在参学,参不透必学,学不圆必参,此两者亦不可偏废。若独学而不参,只益见闻;若独参而不学,愈益我慢。正在不偏废处,头头要了,法法要明,则不负出家之志也。”3禅和出人丛林,其主要目标当然不外乎是参究禅法,但在参究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只注重个体的禅法体证,而忽视对丛林参学经验的吸收,忽视丛林仪规的约束,则势必会走向歧途,乃至产生禅妄。然而,禅法的体证又具有极强的个体性,它是一种替代不来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式的宗教体验。因此,如果只注重丛林参学经验的借鉴与丛林仪规的学习,忽视了自身对禅法的切实体验,也势必会使禅法停留在口头与外表,以至失去了参学的真实受用。因此,海明提出参与学两者圆满结合的禅观,是非常契合禅林修学实际的,对于学人的参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对于南宋之后盛行的看话禅,由于海明本人也曾有过看话头“克日取证”的体验,因而在他的禅法中对参话头仍然采用了兼容的态度。在给灵隐的法语中,海明指出:“参话头做工夫,只要信得及,把得住,莫被境风所鼓’脚跟不定”,便自有出离之日。像这类的法语,在海明的《语录》中,无虑数十则,这无疑体现了海明对看话禅的一贯主张。对于看话头参究中的疑与信这组对待观念,海明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信乃入道之渐,疑乃悟道之因,不疑则不悟”。这也就是说信为道元功德母”,禅法的参究必须由信门入;而在进人信门之后,对话头的参究就必须激发疑情,否则永远停留在初地而无长进。另外,在对待传统的坐禅修学方面,海明也采取了兼容的态度,在他的《坐禅箴》中,集中地体现了这种思想。

赤肉团,强名心;似物非物于中灵。达者承当刹那顷,一失空教十万程。最欲密,极精明;曰用寻常当念存。静无迹,种有心;拟取却成两个人。终曰呆呆坐石窟,蒲团几破成痴兀。但看庭前柏与松,迥状独露傲霜骨。

在这里,海明一方面极力提倡刹那间的顿悟成道,因而不能执着坐禅而忘却心地法门这一根本;另一方面,海明并不主张废弃坐禅修学,而是提倡坐禅与心地用功两者的圆满结合。在兼容五宗的前提下,又能不废坐禅这一传统修学法门,这是海明禅学思想的一大特点。

海明的禅学思想不但能兼容禅门五宗,而且还能兼采佛门中的各种善行,从而使得其禅法更为圆满。在海明的《学道四箴》中,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这一兼容思想:

念佛一声,嗽口三曰;若不念佛,如水浸石。打鱼念经,经且是路;若不修行,如风过树。戒急乘缓,乘急戒缓;若不持犯,如鸡卜卵。一句话头,击涂毒鼓;若不因循,如猫捕鼠。

同类推荐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热门推荐
  • 词综偶评

    词综偶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嫡妻

    嫡妻

    所谓巾帼美人,当有倾国倾城之貌,翻云覆雨之能,兼济天下之心。三载韬光养晦,只求置身事外;一朝狼烟四起,早已深陷局中。前行是狼群虎穴,后退是万丈深渊,进与退还由不得她选择。偏偏那罪魁祸首还一派云淡风轻,殊不知他早已将她逼入绝境。凤凰浴血方能涅槃重生,河川锦绣十万八千里,何处不能由她快意驰骋?——*——*——所有宵小之辈,请记住——我叫蓝姿,错,蓝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屠城!
  • 腹黑总裁:重生千金不好惹

    腹黑总裁:重生千金不好惹

    (作者已弃此坑,另开了一本书,神秘养女:重生遇私生子总裁)在未婚夫、“亲”妹妹、好闺蜜的设计下,她的婚礼变成了葬礼。在死之前,她才得知自己被毁容,父母和妹妹的惨死都是他们一手操控的。最后被他们从17楼高的房间推下。一朝重生,她回到了高中时期。逗太妹虐渣男贱女,重生一世的她做的得心应手。他,夜都最有钱的男人,z国的继承人,也是全球最大军火贩卖组织的幕后大boss,自从就一次见面之后,她就成为了他的解药,被他缠上。本书一个QQ讨论群:565462581,欢迎各位的加入。
  • 五脏气血通补手册

    五脏气血通补手册

    气血的调和为健康之根本。那如何判断自己身体中的气血是否充足,出现气血虚弱的原因,以及用何种方法调补气血呢?《五脏气血通补手册》针对大家关心的一系列有关气血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告诉大家,治疗疾病之时必须先调理气血,将气之降浮理顺,这样疾病不治自愈。《五脏气血通补手册》的内容简洁明了,容易理解,能够帮助广大读者充分了解调养气血的方法,在健康身体的同时远离疾病。
  • 崩坏次元

    崩坏次元

    当异常变成日常,当生命因死亡而交汇。当死后的世界,出现了念力与战舰变身。当切尔茜成为了战线中的新成员,当某只章鱼怪物成为了班级中的新老师。一切在此刻崩坏了。以天使的心跳为背景舞台展开,来自各个位面以死去的强者降临到了这个崩毁的死后世界,于是故事乱套了。
  • 三生道

    三生道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道;道泽天下。在这个故事里:有一尊道门,一座道山,和一个少年。---《道门》
  • 活在废墟

    活在废墟

    这是末日,拥有超乎想象的活尸。我们是超人吗?不,我们只是普通人,活在废墟的人
  • 造化弄人之摘星星的人

    造化弄人之摘星星的人

    剧接上部《醉里不知花落去》终于,几个人得偿所愿进入青耳,可是这就是胜利吗?不过是从一个油锅里捞出来,放进一个更大更滚烫的油锅。价值观被雕出,羽翼被剪断。怎么可以把天赐的秉性磨成一模一样的粉尘?为了前途,摇摆不定?对于炀鹿,还有更为瘆人的事情在等着她。
  • 穿越之因爱而生

    穿越之因爱而生

    当你在阅读它的时候,请忘记一切的烦恼,跟着我的节奏与思绪进入它的世界,希望它能带给你幸福与欢乐!故事不会太长,也不会太复杂,因为简单就好,幸福就好,一如我们的人生!因为这样,我会努力把它完成!
  • 你我的专属爱情

    你我的专属爱情

    两位女主角身负血海深仇,经过一番蜕变后,回国来复仇。同时遇到了两位男主,原以为自己不会爱上他们,可最终逃不过缘分。但她们两人是黑道顶级杀手,爱情,有时也会阻碍她们复仇,让它成为她们心中的软肋。可她们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和男主们在一起,中间经历了许多波折,她们也曾想过放弃,那他们的爱情能否再继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