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73100000031

第31章 从现象学、存在主义到解释学与接受-反应理论(3)

日内瓦学派对浪漫主义和现象学文学观之“创造”的重要性予以充分重视。他们认为,文学作品不是现实事物的模仿或复制,而是人的创造意识(作家经过“悬置”和“中止判断”等现象还原之后的纯粹意识)的结晶,是人类意识的一种集中表现形式。也即一部文学作品的世界不是客观的世界,而是经过作者意识重新组织、建构而成的有机系统。按照从现象学那里继承并发展来的观点,作品是作家的精神历险,是作家的纯粹意识的体现,是其意识意向性建构的结果,而不是其实际生活的内容和经验的再现,作品与历史、政治、宗教、传记和心理症候之间没有什么关系。鉴于此,批评家要对潜藏在作品中的意识给予特别关注,而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于作家的生平、作品产生的历史环境等外在情况。

(二)批评何为

对于文学批评究竟要做些什么,日内瓦学派认为,意识活动不是被动的反映,意识总是意向性的,意识与意识对象紧密相关,二者须臾不可分离。人在面对对象时,也就是面对他自身的纯粹意识即自我意识来建构对象;人在面对他人或他人的世界时,也就是面对他人的意识。而批评家面对文学作品,就是面对着另外一个主体,另外一个主体的意识,因而说,批评乃是一种主体间行为。

批评作为一种意识活动,批评的主体与批评的对象也是合而为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精神意识的还原和表现,批评就是要批评家也通过现象学还原,怀着深刻的同情,消除自己的偏爱,泯灭自我,澄怀静虑,以一种纯粹中立的态度毫无成见地参与和投入到作品的世界中,介入作者的内在意识,主客相融,通过文学媒介去把握深藏于反复出现的主题和意象网络之中的作者意识模式,掌握作家作为主体与世界作为客体之间的现象关系,即把握作家的意识的意向性活动过程,从而再次体验和思考作者已经体验的经验和思考过的观念,达到批评者与作者的精神和意识的遇合,然后在批评家的批评写作中再度投射这种意识模式。

换句话说,批评的整个过程就是要从一个主体经由作品客体抵达另一个主体,其目的就在于探寻作者之“我思”。在日内瓦学派看来,批评就是一种与作为批评对象的“原生文学”平等的“次生文学”,是关于文学的文学,是关于意识的意识。批评家借助别人的文学作品来探索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思考。这种批评模式也就是乔治·布莱所描述的“意识批评”。

二、乔治·布莱的“批评意识”

乔治·布莱生于1902年,比利时人。他的代表作有《人类时间研究》、《批评意识》、《圆的变形》、《普鲁斯特的空间》、《爆炸的诗》等,主要研究批评主体与创作主体间的关系,对法国新批评影响较大。

(一)文学作品之精神特质

布莱一再强调,被阅读之前的文学作品仅仅是“表明它作为物的存在”的一个纸做的东西而已,但在阅读中,书就不再只是一个物质性存在,大量语词、形象和观念不断携带着丰富的精神和思想奔涌而出。因此,在物质现实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主体的心灵、意识,作为作家主体意识结晶的书,就是另外一个主体。阅读中的书的物质隔阂被阅读所消除,书这个作为作家意识之代表的主体和读者这个实际的主体进行着交流。书中的意识与正常的人的主体意识是一致的,因为它就是作家意识的凝结,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人的意识,因为它是开放的,具有一种召唤力量,读者是可以深入其中并加以分享的。

书中凝结的作家思想情感等精神性的东西的复活,必须借助于读者意识的中介。书中的意识恰好具有开放性和分享性的特点,其精神实体在读者那里很好地找到了存在寓所,凭借读者的中介,文本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成为作家鲜活的生命与读者二度体验的场所。

布莱认为,当文学作品作为精神实体对人起作用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作为物质实体对人产生作用了,人们看到的就不是书本的物质性现实而是其内在的精神世界。它不受客观现实原则的制约。这时,读者必须中止现实世界的经验,“悬置”现实世界的存在,完全与作品、作品中的作家意识融为一体,完全生活在作品的世界中,“告别存在的东西”而“听凭谎言的摆布”。这时,人成为语言的猎物,语言编制的幻境包围着我。

(二)“批评意识”

批评意识就是“读者意识”。布莱强调,作为读者意识的批评意识,必须把发生在另一个人的意识中的某种东西当作自己的来加以体会,把自己的自我变成另一个人的自我。他说:“阅读是这样一种行为,……我被借给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在我心中思想、感觉、痛苦、骚动。”253也就是说,阅读是一种让作者思想通过作品对读者思想的入侵,是让作品在我身上体验着自己,从而,我思考着别人的思想。但是,对读者来说,这些作品中的作家思想又不是被当作他人的思想来思考,而是将其作为读者自己的思想来思考的,是读者按照作者的思路来思考,从而成为作者思想的主体。

之所以能把书中作者的思想当作读者自己的思想来思考,布莱认为那是因为“任何观念都不是任何哪一个人的”,无论该观念与作者个人如何紧密而如何短暂地驻留读者的思想,都会因为“我接受了它们,我就表现为它们的主体,我就是主观本源”,它们就成为我的所有物。当然,阅读主体在与创作主体的认同中,并没有完全丧失自我,仍在继续自身的意识活动。

(三)读者体验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何以体验?布莱认为“批评是一种思想行为的模仿性重复。它……在自我的内心深处重新开始一位作家或一位哲学家的‘我思’(Cogito),就是重新发现他的感觉和思维的方式,看一看这种方式如何产生、如何形成、碰到何种障碍;就是重新发现一个从自我意识开始而组织起来的生命所具有的意义。”也就是说,批评主要不是对作品中形象世界的描述和评论,也不是对作品语言、结构、技巧等形式问题的研究,批评所要寻求的是作家的“我思”。

任何有组织的语言、任何文学文本都产生于这种初始的意识——“我思”。因此,“发现一位作家的‘我思’,批评的任务就完成了大半”。因为没有对自我的意识,就没有对世界的意识,就无法认识世界;因为自我意识不止于自我本身,而是投向世界的:“自我意识,它同时就是通过自我意识对世界的意识。……因为,谁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感知到自己,就同时感知到一个独特的宇宙。……自我认识正是宇宙的镜子。”

如何重新发现作家的“我思”?布莱认为,“‘我思’乃是一种只能从内部感知的行为”。而且这里的“重新发现”并非日常所言之寻找某物(该物是处于思想之外的)而最终找到它,而只能在那思考着的主体的自我意识中去把握,这个被重新发现的东西,只可以在它借以思考自己的那种行为中被把握。意识行为“不能容忍从外部被当作思想的简单补充”。批评者要重新进行作者曾经进行过的意识活动,并将其体现为自我的意识活动,具有与作家等同的主体地位。批评者与作者的思想认同就是批评的认同。

(四)现象学纯粹意识的闪现

布莱在这里所强调的,是批评活动中首先应该被“回忆”起的、作为批评对象的、作家的“最初的我”,是作家对“存在的最初的感知”,是“存在与其自身的最初接触”。这个属于作家的“最初的感知”,不仅仅属于他个人的经验自我,而是先验“理念”在作家身上的体现,是作家的先验自我或纯粹意识,也是属于你我共有的人类的纯粹意识。因此,阅读(“重新发现”作家的“我思”)的过程,就是发现作家的纯粹意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自我的检阅,是通过现象学还原“回忆”起原初的自我的过程。而在本质上,我、作者与人类的纯粹意识三者是一致的,都来自于先验的“理念”。他说:“一切批评都首先是,从根本上也是一种对意识的批评”254,只有通过现象学还原,才能通过自我揭示他人、他者以及整个世界。

(五)批评:摇摆于两种可能性之间

历史上的两种批评方式被布莱提出来予以考察。其共性在于都是批评家与作品之间的不同的认同(差异中的认同)。但两者的区别很明显。一种批评“通过语词的斡旋”把潜藏在他人思想深处的感觉的深层生命真正转移到批评家的思想中。这样,“批评的表达变成诗的表达,即与诗人的表达一样”,从而将批评文本变成一种文学创作形式,但这种批评并未明确向人们揭示出深藏于文学作品中的主体意识,因此,“从主体方面来说,认同才略具雏形”。另一种批评则是“将文学所反映的实存世界的形象化为几乎无用的抽象概念”。这种批评“已不是模仿”,实际就是以一种脱离具体文学作品感性存在的独立意识来解读作品,它在损害乃至废除文学的情况下实现批评的理性思维与文学作品所显露的精神世界之间的统一。

结合上述两种批评,布莱认为,批评就是“摇摆于两种可能性之间,一种是未经理智化的联合,一种是未经联合的理智化”。而上述两种批评方式的选择关键在于其批评语言使用的不同:“批评家所使用的语言可以使他无限地接近或远离他所考察的语言”255。很显然,布莱试图寻找的是一种兼顾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结构的恰当的批评方式。他认为,人们日常所习惯的两种思维(由主体到客体;由客体到主体)的共性是:“都承认形式和客体中有一个主体存在,并且先于它们而存在”,“实际上是‘从主体经由客体到主体’”,或者说“批评家的任务是使自己从一个与其客体有关系的主体转移到在其自身上被把握、摆脱了任何客观现实的同一个主体”。

布莱强调认为,批评家在此所要追寻的主体意识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是主体与客体完全交织的基本层面;其二是更高的层面,这里的意识具有超验性,并不局限于形式内部,而是超越了形式客体显露出来,是所谓“言外之意”。其三是纯粹意识层面或者说“理念”层面。它(意识)“不再反映什么,只满足于存在,总是在作品之中,却又在作品之上……没有任何客体能够表现它,……它在其不可言喻的、根本的不可决定性之中呈露自己”。批评家要想获得这种纯粹意识,就必须依靠现象学还原,泯灭自我以实现本质直观,在将自己提高后直接把握一种没有对象的主体性。

布莱和日内瓦学派这种“主题批评”(或言“意识批评”)“是一种诗意的批评”,由于模糊了文学文本与哲学文本之间的界限,而“努力追寻着作家的我思,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文本的语言媒介”甚至是把形式和物质当作追寻“我思”的障碍,因而,丢弃语言而勇攀哲学高塔的日内瓦学派,是一个由于太重宏观而显得在20世纪有些“过时”的组群。相比之下,同样是受胡塞尔影响的茵加登就显得在文学批评方面更具体、更有操作性一些。

(第三节)从茵伽登的“文本系统”到伊瑟尔的“召唤结构”

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核心是将“心”和“物”统一起来,因此他提出一个口号:返回“事物本身”。而这里的事物主要是指呈现在人的意识中的东西而非客观存在的事物,因此胡塞尔又称这些东西为“现象”,故其返回“事物本身”实质是指返回到现象,尤其是回到意识领域。为了避免心物分立之二元论,要求用还原法以回到“事物本身”。具体是中止客体存在的信念,把我们通常的判断和各种预先的假设“悬置”起来,加上括号,存而不论,只凝神于现象或事物本身。基于此种还原,就能直觉到纯意识的本质或原型,发现意识的意向性(即总是指向某个对象或总是有关某对象)。如此地重视意识在赋予世界意义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有人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实际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作为受教于胡塞尔的茵加登,其文论思想却有着与其师又有继承又有不同的一面。

一、茵加登的结构系统文学理论

波兰哲学家罗曼·茵加登(Roman,Ingarden,1893-1970)于1912-1918年留学德国期间曾受教于胡塞尔。其主要着作有《体验、艺术作品和价值》(1969)等。

(一)文学本体论

文学作品以何种方式存在?茵加登根据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认为作品既非实在的客体,亦非观念的客体,而是一种“纯意向性客体”,其存在的根据是作家意识的创造活动,它存在的物理基础是以书面形式记录的本文或其他可能的物理手段。”256他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由四个异质的层次构成的整体:第一个层级是语音,它凭借语音素材,字词的音、义才被赋予。第二层级是语义层,它包括词、句、段等各级语言单位的意义,文学作品凭借它来展示具体环境中的人物与事件。第三层级是图式化观相层,观相就是客体向主体显示的方式。这种有限的“观相”所组成的层次只是骨架式的或图式化的,其中许多的“待定点”是要靠读者用想象去联结、填充的。第四层级是再现的客体层次,即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对象、想象的世界。这个以前三层级为基础的较高层级所提供的是一种“观念”或“形而上质”(崇高、悲剧、恐惧、动人、丑恶、神圣、悲悯等)的既非客体性质,也非心态特征的东西。这些只能在特定生活情境中体验和感悟的形而上质。这些属性在被具体化时就具有了审美价值。

(二)文学认识论

阅读,就是认识文学作品四个层级,对文学作品的抽象图式结构加以具体化和再创造的过程。首先,由语音层到语义层的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认识理解,“在理解语词声音时,人们就理解了语词的意义,同时积极地意指这个意义”257。进而,产生由词义到句义及句群的意义的理解,形成一个变化多端的高级意群,这些相互关联的句子的意向性关联物的全部储存就是作品“描绘的世界”。然后是第三和第四层次的理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文学作品这个图式化的构造中的“待定点”和空白进行具体化填补和现实化,同时“还把一些特殊的审美价值因素带到作品中来”258,使审美具体化。

作品如何成为审美对象?审美经验如何形成?对此,茵加登认为,艺术作品只有在被欣赏者欣赏或阅读过程中才能成为审美对象,而人的审美经验就是审美对象的形成过程和对审美对象的被观照过程。具体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审美经验的预备情绪,即“从探究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变”259,“使我们对待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变为特殊的审美态度。”260第二阶段是审美对象的形成,即审美主体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及经验使文艺作品产生一种“质的和谐”,“审美对象也就随着形成。”261第三阶段是主客交融的境界,即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对象的平静观照中,形成质的和谐的情感反应,从而肯定审美对象的价值,审美过程结束。

(三)文学作品价值论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2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热门推荐
  • 傲娇总裁追贤妻:快跑

    傲娇总裁追贤妻:快跑

    他霸道冷酷的不可一世,唯独对她,宠爱有加。她温柔贤惠,可是,面对他,却犹如爆炸的米花。这场爱情的追逐,不分胜负,是他输,亦是她输。宝宝:么么,为啥粑粑不自己睡觉要搂着你睡?粑粑:不睡你么,哪里来的你?么么:.......
  • 吸血鬼:公主,请您苏醒过来!

    吸血鬼:公主,请您苏醒过来!

    十七岁的殷璃家中,突然了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还居然住了下来!“我不认识你,你为什么要在我们家住下来?”“你居然不记得了!那我再告诉你最后一遍!“附身轻轻在殷璃洁白的脖子上咬了一口
  • 域超凡入圣

    域超凡入圣

    步凡,出生在一个传承十万年的大陆守护世家,不平凡的出生带给他的不是莫大的荣耀和崇高的地位,而是那无限巨大的责任。神人大战后留给人们的是一个残破不堪的世界。外魔入侵和内魔蚕食,主角怎样一步步走出困境超凡入圣修炼出“域”之境的真谛。
  • 我的大冒险

    我的大冒险

    当宅男的我成为主角后所发生的一切搞笑之事。看书多年,圆自己一个书迷梦。
  • 青云曲

    青云曲

    三流小职员叶展因意外溺水,成了未知世界的大汉帝国山村小屁孩。为了活得滋润,为了实现迈入地主阶级行列的光荣理想,咱得努力啊!
  • 天荒地老我还在之tfboys

    天荒地老我还在之tfboys

    请勿抄袭,侵权必究!!!(我可是看见有人抄袭了女主名字,如果需要提供,请先和我说一声,经过允许以后再用!谢谢配合!)那时候,他们刚认识,就像认识多年的好友........多年后,他们很熟悉,却擦肩而过......
  • 邪妃戏渣:痴王宠妻日常

    邪妃戏渣:痴王宠妻日常

    她本开国公主,集万千宠爱。无奈真心错付,换得渣男贱女灭她族,杀她亲,毁她名。一朝梦醒,身怀绝世武功,她步步为营,翻手云覆手雨,巧计连环,查得陷害背后的惊天阴谋,杀魑魅魍魉,虐渣男贱女,一锅端了朝庭蛆虫。苍天待她不薄,爱她之人一直在,骨血也未曾分离。那年萍水相逢,她高高在上,他落魄乞怜。她随手一救,他一世相随。本是涅槃重生,更得痴王相助。看她凤凰浴火,置之死地而后生,携他手共谱华丽篇章…“沐苏苏?你肯定不记得我了,在下穆羽,一介书生,感谢苏苏姑娘就救我于水火。”"苏苏,宝贝儿,朕爱你,朕爱你,给朕,都交给朕,你是朕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宝了……""你如果不开心,我又怎么会幸福?别掉眼泪,我会忍不住杀了所有人。"“沐苏苏,如果有下辈子,朕还是会玩儿你,就玩儿你,朕要让你生不如死,受尽煎熬,还要让你的亲人一个个在你面前死掉,慢慢的,痛苦的死掉,哈哈哈哈哈……""苏苏!!!!啊……"沐苏苏最后一眼,看到的是穆羽目呲欲裂的向她冲过来,却停在离她一寸的地方噗通一声倒下,眼睛瞪的大大的,腹背上插了十几刀。呵,都捅出一个大窟窿了。沐苏苏砸了砸嘴,哎,一定很疼。木鱼啊,对不起,下辈子,下辈子吧,沐苏苏一定将欠你的还给你…花式虐狗小剧场:“苏苏,杨宸德恐吓我,叫我离你远点儿,挡着他纳你为妃,他就挨个端了我的盐井。”穆羽皱眉,一本正经道。沐苏苏挑眉,“什么?他敢断了你的生计?我这就去收拾他!”说罢就撸起袖子,一掌劈开面前的桌子。穆羽也不阻止,就笑眯眯的看着她,活像一只正在摇尾巴的小狗。沐苏苏走了几步,觉得有些没对,转过头狐疑的打量了穆羽一眼,“木鱼,不对啊,你什么时候在杨宸德手上吃过亏?”穆羽眨巴眨巴星眸,咧开一口大白牙,“我还没说完呢,我劝他消停点,他断了我的生计就等着让北州也吃不上盐,他又打不过我也不敢抓我,我还要带着他求而不得的女子,和他儿子一同杀的他片甲不留。”沐苏苏愣了愣,随即扑向穆羽咬他,“你逗我呢!那杨宸德不是气炸了?”穆羽搂住沐苏苏,笑着摇头。“嗯?”沐苏苏疑惑的看他。“他吐血了。”穆羽平静道。噗…某女仰倒。
  • 英雄联盟之封神之战

    英雄联盟之封神之战

    前世的世界亚军,带着失落穿越到地球的平行世界。这是一个电竞统治全球的世界,以电竞来解决各国的纠纷,而《英雄联盟》就这么的统治了地球。莫舒能否在另一个世界中闯出自己的未来,能否完成自己的世界冠军梦,敬请期待。
  • 三国志(上)

    三国志(上)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 爱情危险

    爱情危险

    葛力,虽然身为S网站情感频道的主编,但自身却已经跻身大龄职场“圣女”,每天在被逼相亲和忙碌的工作中奔波,某天甩出个发卡,插到个多金腹黑狐狸男,由此引发一场爱情追击,究竟是从还是不从,这真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