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73600000026

第26章 伊斯兰教编(6)

赛莱费耶认为,“前三辈”时代的伊斯兰教是最纯正的,因此只承认“前三辈”的教义教律;当“前三辈”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解释时,就要看谁的依据充足、解释正确就遵谁的,不盲目排斥任何一个。赛莱费耶的主要教义和礼仪是:认为安拉造化了世界,因此安拉是超于世界的;只承认《古兰经》原文和合理性的注解,对《古兰经》中一些隐晦微妙的节文,不妄加解释,解释了也不承认;认为圣训是《古兰经》最好的解释,应当遵行;念《古兰经》时,要一人念,众人听,而不能集体念诵;礼拜时抬手三次,即礼拜举意抬手一次,鞠躬前抬手一次,躬起抬手一次;在礼“天命”拜时,伊玛目高念“法蒂哈”,跟随礼拜的人也要低声念“法蒂哈”,伊玛目念完“法蒂哈”,众人要高声念“阿敏”(祈准词);主张去荒野礼“尔德”拜;不崇信门宦和教主,不崇拜拱北;不给亡者转“费提叶”赎罪,也不为亡者宵夜,及念“头七”、“二七”、“三七”和“四十天”等纪念日,并反对送葬时穿白戴孝、高声嚎哭;反对阿訇给教众念经时收受“乜贴”,并主张吃了不念,念了不吃;男子多留“满头”(大背头)、“利豪耶”(鬓须),妇女须带盖头和面纱,要求内妇人不能见外男子;主张在清真寺或举行宗教活动时披戴“艾玛默”(类似阿拉伯人用的头巾),认为这也是一种圣行。

西道堂是一个主张用汉文宣传伊斯兰教义,兴办汉语文学校,发展商贸经济的派别,有“汉学派”之称。西道堂的创始人马启西(1857-1914)是甘肃临潭人,幼人私塾,习学《四书》、《五经》,及长应科考,中秀才,后除继续攻读诸子百家外,特别潜心钻研中国伊斯兰教着名学者刘智(约1655-1745)等人的汉文伊斯兰教着作。光绪二十七年(1901),马启西同当地门宦脱离关系,在自己家里开设经堂,主要以《天方典礼》、《天方性理》、《五功释义》、《清真大学》、《清真指南》等汉文伊斯兰教着作为依据,阐发伊斯兰教义学理,并简化宗教仪式,减轻宗教负担,因而受到当地部分穆斯林群众的拥护,信众日益增多。宣统元年(1909),马启西将其派别正式定名为“西道堂”。西道堂在创传过程中,虽然曲折较多,但在马启西及其后丁全功、马明仁、敏志道等教主的精心经营下,终于发展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派别。

西道堂将刘智等人的学说贯彻在宗教实践中,在宗教功修上,主张教乘、道乘兼有,但以教乘为主;在宗教礼仪方面,兼收并蓄了格底目和哲赫林耶的一些特点,如“主麻”礼十六拜,与格底目相同,及对“圣纪”和教主忌日十分重视,除念《古兰经》外,还念《卯路提》、《满丹夜合》、《穆罕曼斯》等赞圣之经,又与哲赫林耶相似。西道堂实行教主集权制,教主既是宗教领袖,又是道堂内世俗生活中总管一切的最高权威。但该派不为历代教主修建拱北,这与各门宦大相径庭。西道堂的组织结构分集体户和个体户两部分,其中集体户聚居于临潭旧城西道堂内,约400户,千余人,集体经营农、林、牧、副、商各业,全部财产归道堂所有,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工、统一分配。堂内设有总经理,统管各种经营,其下各行业设有分经理和负责人。个体户较多,散居西北各地,经济独立,生活自主,遇有困难,道堂给予帮助。西道堂提倡学文化,先后出资创办了启西女校、旧城二校等小学,鼓励道堂内和当地各族男女学龄儿童上学,并选拔道堂内学习好的青年上中学和大学,以培养人材。西道堂重视发展经济,特别是商贸经济,取得了很大成绩。建国前,其行商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并在北京、张家口、兰州、包头、阿坝、康定、拉萨等地设立了商栈,经营各种畜产品、贵重药材、珊瑚玛瑙、粮食木材及布匹百货等,商业资金达百万余元(银元)。还建立了农场12处,牧场5处,林场13处,及各种作坊10余处。

虎夫耶系阿拉伯文的音译,原意为“隐藏的”、“低念的”,它是中国伊斯.兰教四大苏非派之一。因主张低声念“齐克尔”,故又称“低念派”。该派最早出现于清初,其源流可追溯至中亚纳格什班迪耶苏非教团。虎夫耶先后由陆海两路传人甘宁青后,经过200余年的传播和发展,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遂形成了许多支系门宦。

门宦是中国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对四大苏非派及各个支派的泛称,该词大概源于“门阀”、“宦门”等名词。“门宦”最初是由清朝统治阶层的人物加于当时出现的中国伊斯兰教的“新派”的,但中国伊斯兰教各苏非派及其支派并不以此自称。“门宦”一词始见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月河州知州杨增新的《呈请裁革回教门宦》一文中。门宦一名的出现和被中国伊斯兰教四大苏非派及各支派所接受,表明这些苏非派及其支派大多已形成一种具有宗教世袭的身份、地位与特权的“高门世家”,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权力更集中、辖区更大的教坊制度,是中国伊斯兰教中的一种特有组织形式。

虎夫耶主张“教乘”、“道乘”并重,重视隐修和默念“齐克尔”,但所属各支系门宦因传授者不同,念诵方式亦各有异;各支系门宦实行教主集权制,在继承方式上,一般为教主在世时,精心培养几个“海力凡”,为继承教权的候选人,临终时选择其中一人,交给经典、着述或掌教印7章或几件衣物,作为继承教权的凭证而成为下一辈教主,后来大多演变为“父传子袭”的世袭制;随着教坊的增多,将若干教坊联结为一个教区,由教主指派“海力凡”主持教区教务,同时,以教主委派各坊教长制,代替了单一教坊教长的推选聘请制;教主、老人家被认为生前能显示各种“奇迹”,是引领教徒走上正道的人,逝世后信众为其修建拱北,予以祷念;教众要给教主、老人家奉献财物,名曰送“海的也”。

虎夫耶所属教众主要分布于西北各地,尤以甘肃为多。该派的支系门宦主要有:毕家场门宦、穆夫提门宦、临洮门宦、花寺门宦、北庄门宦、胡门门宦、洪门门宦、通贵门宦、丁门门宦、崖头门宦、高赵家门宦、撒拉门宦、法门门宦及文泉堂、灵明堂、明德堂、庆云堂等。其中花寺门宦在历史上影响较大。

花寺门宦是虎夫耶派最大的支系门宦,因早期建筑的清真寺、拱北,多系雕梁画栋,彩色花卉装饰,故称“花寺门宦”。创始人马来迟(1681-1766),经名阿布都·哈里木,甘肃河州人,自幼在清真寺攻读伊斯兰教经典,18岁时完成学业,成为一位青年阿訇,先后在青海、甘肃、陕西、湖北等地清真寺任教长。清雍正六年(1728),马来迟赴麦加朝觐,并到大马士革、巴格达、开罗等地游学深造,先后研究了沙孜林耶、嘎的林耶、纳格什班迪耶和赛哈来外勒迪耶等苏非学理,并拜虎夫耶学者艾海曼提·阿格来以及麦加着名学者茂俩拉买核都米为师。雍正十二年(1734),马来迟返回河州,综合各派教旨,开始在河湟地区传播虎夫耶学理。经过近30年的宣教,河湟地区的不少回族、撒拉族、东乡族穆斯林遵信了他的教旨,还有青海卡力岗地区的部分藏族也在他的影响下皈依了伊斯兰教,花寺门宦逐渐发展成河湟地区人数最多的门宦之一。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民发起反清起义,花寺门宦主要领导人也率教众在河湟起义。失败后,教众惨遭杀害,教主等人被杀示众,花寺门宦势力大为削弱并发生分裂,一派以河州为中心,一派以循化为中心。光绪二十一年(1895),花寺门宦又一次发起反清起义,失败后,主要领导人及其家族绝大多数人被杀害,教众遭到残酷镇压,花寺拱北被拆除,财产被搜刮一空。花寺门宦从此一蹶不振。花寺门宦教众主要散居于甘肃河州西、南两乡,广河三甲集,和政买家集、牙当、大小南岔,青海循化、西宁,宁夏银川及新疆乌鲁木齐等地。

哲赫林耶系阿拉伯文的音译,原意为“公开的”、“响亮的”,它是中国伊斯兰教四大苏非派之一。因主张髙声念诵赞词,故又有“高念派”之称。该派在清乾隆年间由甘肃阶州(今武都)人马明心(1719-1781)创传于甘宁青一带。马明心,字复性,经名伊卜拉欣,道号维尕耶·屯拉海(意为“维护真主之道的人”),逝世后被尊为束海达依(意即“为真主之道牺牲的人”)。他于清雍正年间去麦加朝觐,并在也门等地长期求学,乾隆九年(1744)回国时带来《古兰经》、《卯路提》、《穆罕曼斯》和《满丹夜合》等经典,开始在青海循化、甘肃河州等地传授哲赫林耶教旨。后因与花寺门宦发生冲突,马明心被迫离开河湟,移居定西官川,继续传播其学说,信众日益增多。乾隆四十六年(1781),循化地区马明心的学生苏四十三等与当地花寺门宦发生教派之争,导致械斗。清地方官吏偏袓花寺,压制哲派,于是以苏四十三为首的撒拉·族、回族、东乡族哲派群众举旗反对清地方官吏进而演变为反清起义,攻开河州,围困兰州。马明心被官府从官川家中逮捕并杀害于兰州城,苏四十三为首的起义者因寡不敌众,战死于兰州华林山等地,起义失败。从此以后,清廷对哲派采取了残酷镇压政策,哲派也多次掀起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是在宗教的旗帜下发动的,但含有深刻的民族和阶级的内容。

哲赫林耶的教义、礼仪主要是敬主赞圣”、“遵经从训”,主张先“教乘”后“道乘”,认为没有“教乘”作基础,“道乘”也失去基础,同时“道乘”修持只限于极少数有条件、有决心的继承人,不要求一般信众都去进行“道乘”修持;简化了聚礼的拜数,主张只礼10拜,而其他派别主张礼16拜;反对传教人、阿訇利用施舍聚敛财富,认为接受施舍者,应该主要是贫穷的穆斯林;主张清真寺要庄严肃穆、整洁朴素,反对大兴土木、用彩色修饰清真寺;教权实行道堂、教区和教坊三级制,形成教主、热依斯和开学阿訇的管理体系;崇敬拱北和教主,教主的“口唤”可一呼百应;教主一职最初传贤不传子,但后来发展为父传子受,并开创父传子受的教主世袭说;传教者须单独坐静干功,信徒随五时礼拜集体干功髙念“齐克尔”;赞圣词调,马明心时为“也门调”,第三任教主马达天时改为“灵州调”;主张走“束海达依”的路,但并不赞成无谓的牺牲;教民以戴黑白六角帽和不留鬓须为明显特征,等等。’

哲赫林耶在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失败后,形成了沙沟门宦、北山门宦、南川门宦和板桥门宦4个分支门宦,教民分布于西北及云南、贵州等13个省市区。同治回民起义中,哲赫林耶第五辈教主马化龙在金积堡率众反清,失败后,马化龙及其家族全部被杀害和监禁,教众遭到残酷镇压。经此空前劫难,哲赫林耶派完全处于瘫痪状态。光绪初年,由云南辗转来到甘肃张家川的马元章(1853-1920)在当地回族实力人物、南八营头领李得仓等的掩护下,开始挽救哲派于危境。马元章是马明心的四世孙。他暗中访寻到马化龙的头骨,埋葬于张家川北山宣化冈,后修建了宣化冈拱北,让其弟马元超看守,并于光绪五年(1879)设计将马化龙之孙马进西在狱吏解送途中抢回,安置在张家川的南川。他惟恐引起清廷注意,独自迁居到宁夏西吉沙沟,并以此为基地,发展教徒。民国初年,马元章在张家川为纪念马化龙遇难40周年大干“尔曼里”,并正式宣布追认马化龙之孙马进成为第六辈教主,自己以第七辈数主而相继。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使哲赫林耶得以复兴,进入了继马明心和马化龙之后的第三次兴盛时期。后期,马元章和马进西发生矛盾,马进西自立门户,在张家川南川修建了道堂,致使哲赫林耶分裂为“北山门宦”和“南川门宦”。马元章1920年殁于海原大地震,其第四子马震武继承了教权,宣化冈拱北主持人马元超不承认,于是北山门宦又分裂为“北山”和“沙沟”两个支系门宦。马进西后迁居金积堡板桥,并建立了道堂,1940年病故后,南川门宦也分裂为“南川”和“板桥”两个支系门宦。这四个支系门宦在基本教义和礼仪方面并无不同,只是各有各的直接辖区。各辖区在建国前已基本固定,其中北山门宦直接管辖的教坊有张家川108坊,天水、秦安、徽县、成县、两当、清水、礼县等地25坊,齐齐哈尔、河南汝县、南京及陕西陇县、固关等地14坊,总计不到200坊;沙沟门宦直接管辖的教坊有宁夏西海固和隆德、静宁地区的260余坊,甘肃陇东地区的130余坊,新疆各地的40余坊,云贵的10多坊,山东、北京、吉林的10多坊,总计约450余坊;南川门宦直接管辖的教坊有张家川等地的55坊;板桥门宦直接管辖的教坊有宁夏金积堡等地的120坊,新疆的20坊,甘肃、青海、江苏等地的10多坊,总计约150多坊。

嘎的林耶系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大能”,它是中国伊斯兰教四大苏非派之一。该派于清康熙初年由穆罕默德29世后裔华哲·阿布都·董拉希传入甘宁青,在长期发展中,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与其他苏非派有着一定区别。嘎的林耶主张在遵行《古兰经》、圣训的同时,必须静修,否则不能达到认主、近主的目的,认为“道中有教”,“教”是通过穆罕默德的生平言行所形成,而“道”则是超然的、非创造的、永恒不变的。为了求“道”,一派认为只有割断夫妻恩爱,抛弃功名利禄,漫游四方,拜访名师,进行苦修苦炼,以求悟道;并认为静修参悟是求“道”的捷径,“一时的参悟,胜过千年的功修”,还以“定性复命”、“修身养性”为修持理论;认为“性”是根,是永恒的,“命”是形,是暂时的,“修身克己,清心寡欲”,都是为了养性。另一派则认为婚配繁衍后代是天命,否则违背主命,修道也不全美,婚配者也可以出家修行,云游四方,苦修苦炼,同样可以达到“定性复命”的愿望。嘎的林耶的各辈道祖被认为是“古土布”(轴心),是出家修行者的引路人和导师,是各种“奇迹”的显示者,其道统继承者由前辈导师从出家修行者中指定。出家人分三等,第一等必须是童子出家,并且要经过长期的巡游行乞、苦炼和入山修行;第二等出家人是“勤炼人”或“记教人”,他们可以是童子出家,也可以是半路出家,但只限他们住拱北修行,不再巡游行乞或人山修行;第三等出家人,是管理拱北的当家人或主持,是拱北的掌权者,主持教务与修持兼而行之,但不及前两种人艰苦。各种出家人事先要有“卧里”、”穆勒什德”的认可,出家后必须遵行禁欲的三条戒律(戒色、戒“六贼”、戒慕荣华富贵)和五条节守(勤学戒规、乞讨口粮、勤学苦炼、晨点香、勤沐浴)。阿訇和一般教徒被视为俗人,他们只是信道者,不履行修道的各种戒律和功课,只要求朝拜拱北和干“尔曼里”。嘎的林耶一般都要早晚敬香和默念“齐克尔”,他们的宗教活动中心是拱北、先贤静修地,纯属本派教徒的清真寺较少,均实行单一教坊制,阿訇由教徒选聘,为一坊的宗教领导人。

同类推荐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 临济下虎丘禅系概述

    临济下虎丘禅系概述

    禅宗发展至南宋以后,五家禅中的沩仰、云门与法眼三家基本消亡了,独有临济与曹洞两家仍在弘传,且一直把法水沃溉到了清代。而在临济宗中,尽管大慧宗杲于当时声名显赫,然其法脉传过六代之后不幸消亡,而真正承嗣临济家风者独有虎丘绍隆一系禅了。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热门推荐
  • 九幽寂元

    九幽寂元

    “太阳系是宇宙的灵魂垃圾倾倒之地,月球只是灵魂记忆清洗器,被它清洗过的灵魂,永远都出不了太阳系,哪怕你是一名修为高深的修仙者。”这是一个濒死的外星人所说的话...PS:若是觉得满意,请投出宝贵的推荐,若是不满意,请指正作者不足之处。万分感谢!
  • 神明之战

    神明之战

    (无穿越,不脑残,猪脚不2不傻,不会自作聪明)“让老子穿越吧,重生吧,这样的生活真的够了”叶冰呆呆的望着天花板,“或者掉个附带各种系统的神器戒指神马的也行啊”萌萌的样子能秒杀各种小不点宠物…
  • 大漠鹏程

    大漠鹏程

    传说金鹏墨剑是最凶的神器,被石砥中得到,石砥中厌倦江湖的腥风血雨,欲遁而不得,只身向大漠遁去……
  • 围河传说

    围河传说

    一滴泪水不经意间的坠落,只不过是一场湮灭,不要在意那些痛苦的轮回,那其实只是一段旅程,爱,不要太难,简单一些就好
  • 也许离开也是一种选择

    也许离开也是一种选择

    说好不会再伤她的心了,可是他却一次又次的伤她的心,最后还让她带着伤心离开。
  • 落跑新娘

    落跑新娘

    一个机缘巧合,她遇上了他,爱上了他,就在他们深深相爱的时候,恨她这个姐姐的妹妹却因为恨意而设计怀上了他的孩子,她除了落跑,能怎么样,她要怎么面对深爱的男人跟最亲的妹妹的同时背叛?一个意外,遇上了他这辈子最爱的女孩,可是就在他以为幸福就要开始之际,她竟然出演了一出落记,跑的是那样的彻底,那样的干脆,三年后,他才得到她的一切消息,那么就不要怪他要讨回三年前的债了……
  • 精英爱废柴:精英大人小废废

    精英爱废柴:精英大人小废废

    家财万贯,备受宠溺的周二少被大哥扫地出门,无一技之长的他打算靠卖面为生,怎知难吃到爆,差点关门大吉,半途却让他遇见有颜有闲有智商被公司下放外派精英吃货一枚,生活每天卖糖不要钱!
  • 高冷学长你好呀!

    高冷学长你好呀!

    她爱他,可是却不敢接受他的爱,他却处处关心她,突破她心中的防线。。。。。
  • 重生圣龙大帝

    重生圣龙大帝

    圣龙大帝备暗算,身亡重生一路高歌猛进。逍遥九天,美女如云。一怒为红颜毁灭九天。拼命修炼只为报仇。
  • 伤界城堡

    伤界城堡

    我穿着米白色的百褶长裙,和一双皮革鱼嘴高跟,听见葡萄长廊间的风,我赶忙低下头,尽力去掩饰我早已紧张不已的面孔。我放慢了脚步,缓步走进了瓦斯灯街区的那间常春藤,我面对你,我告诉自己要深呼吸。坐在玻璃窗旁的那张铺满草绿色桌布的餐桌前,我轻轻放下那支装有红葡萄酒的高脚杯,然后在允许自己目不转睛的看着你完美的轮廓以后,那样的轮廓,简直是天工之作,你是上帝赐予Aerith的礼物盒。然后我情不自禁的站起身,隔着那张菱形的红木餐桌,我亲吻了你的额头,是你教会了我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