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
释义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这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延伸阅读
“知”在古代汉语里,除了有“知道、知识”的意思外,还经常与“智”字通用,相当于“智慧”。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即为“聪明、智慧”之意。“人不知而不愠”的“知”,既可以作“知道”讲,也可以作“智慧”讲。“知”作“知道”讲的时候,首先可以与知人善任的“知”相同,可以解释为“了解”。因此,“人不知而不愠”是说我们的才华、能力若不被了解,不被赏识,我们不必郁闷,也不必生气上火,而应心平气和,一如既往。这样的表现是合乎君子的修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