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82600000005

第5章 科学与世界(4)

不可思议的是,爱因斯坦并不是因为1905年发表的五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那篇而获得诺贝尔奖——这篇论文涉及后来叫做狭义相对论的理论。之所以叫“狭义”,是因为它涉及一个特殊情况,在此爱因斯坦只讨论物体沿直线做匀速运动的情况。你可以回忆一下,迈克耳孙和莫雷测不出光速的任何变化。爱因斯坦在对此实验结果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也在思考这一问题,他的论证从这一假设开始,真空中的光速恒为常数。即使光源在运动,即使测量光的观测者也在运动,但都不影响光速。

爱因斯坦还抛弃了以太概念,而迈克耳孙和莫雷却纠缠于其中。麦克斯韦需要它,因为他认为光以波的形式运动,如果真是这样,就需要有某种媒质光才能传播。但是,如果光像普朗克量子理论所述,是以分立的波包或量子形式传播,情况又是怎样呢?它就会更像粒子,从而不需要任何媒质也能传播。

依据这些假设——光速是常数,没有以太,光以量子传播和运动是相对的,爱因斯坦就能够证明为什么迈克耳孙和莫雷实验会得到这样的结果,从而排除了对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有效性的质疑。

因此,在狭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基本上只是对牛顿物理学作了这样的修改:在他的公式里,光的相对速率总是相同的。不管相对于任何参照系,它都不发生变化,即使其他事物互相间有相对变化。质量、空间和时间全都跟着你的运动速度而变化。在旁观者看来,你运动得越快,你的质量也就越大,你占据的空间就越小,时间也过得越慢。你越是接近光速,这些效应就越显著。你如果是一名宇航员,正以光速的90%在运动(光速约为30万千米每秒),你旅行5年后(根据你的日历手表)回到地球,却发现留下的朋友已经过了10年。或者,如果你可以加快发动机,使你以光速的99.99%运动,只旅行了6个月,你会发现,在你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地球上已经流逝了50年。

所以,在相对论看来,说时间是相对的,它并不总是以同样的速率流逝。例如,运动的钟表走得慢些。20世纪60年代,密歇根大学一个科学家小组制备了两套原子钟,精确度达到13个小数位。他们把其中一套安装在飞机上,在世界各地飞行,另一套完全相同的原子钟留在地上。当飞机带着原子钟回到地面时,这些原子钟与地面上的原子钟比较,它们比留在地面上的原子钟的确少滴答了几次。

相对论还说,物体运动得越快,在静止的观察者看来,它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就收缩得越厉害。在同一观察者看来,质量却似乎是增加了。此外,根据相对论,没有任何物体能够达到光的速率(或者,更精确地说,达到所有电磁辐射在真空中的运行速率,电磁辐射包括无线电波、X射线、红外线等等)。光速是最高限值,因为当物体接近光速时,它的质量接近无穷大。

最让人们吃惊的是,爱因斯坦运用他的著名方程式E=mc2证明了能量和质量正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在这个方程中,E是能量,m是质量,c2是光速的平方,是一个常数。

所有这些看来都与常识完全相悖。但常识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形成的,如果你进入了非常非常快的世界,就不会觉得相对论真有那么奇怪。

当然我们大多数都没有这样的经验。但不管它显得多么有悖常理,近一百年来每一次实验检验都证明了爱因斯坦是正确的。

广义相对论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爱因斯坦在发表光电效应、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的论文之后又过了4年,才在苏黎世大学找到一个教学岗位,尽管薪金很少。但是到1913年,由于普朗克的努力,柏林附近的威廉皇帝学院(Kaiser Wilhelm Institute,简称KWI)为他新设了一个职位。自从1905年发表论文之后,爱因斯坦一直在研究一个更大的理论——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仅适合于直线匀速运动。但是,当运动物体加速、减速或者沿螺旋轨道转弯时,情况会怎样呢?更普遍的加速运动更是复杂,而能够解释这种运动的理论必将更为有用。

现在,爱因斯坦来到了威廉皇帝学院,有机会完成这项工作。1916年,他发表了广义相对论,这一理论具有深远意义,特别是在宇宙尺度上。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它是有史以来最为精彩的智慧结晶。

爱丁顿坚定地支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通过参加1919年的一次远征,观察了日食,从而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他还正确地建议,天狼星的伴星β星,是检验广义相对论预言的红移非常适宜的对象。爱因斯坦认为,爱丁顿1923年关于相对论的论文是各种文字表述中写得最好的。广义相对论保留了狭义相对论的原则,与此同时增加了引力这一维度——因为引力是引起加速和减速的力,也是使卫星绕着行星、行星绕着太阳旋转的力。

爱因斯坦认识到,无法区分引力效应与加速效应之间的差别。于是他放弃了引力是一种力的思想,代之以一种人为设想的方式,即我们观察的物体就是以那种方式在空间和时间里运动。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在三维空间(长、宽、高)之外再加上第四维——时间,共同组成所谓的时空连续体。

为了说明加速和引力本质上具有相同效应这一思想,爱因斯坦以缆绳断裂、从建筑物顶层下落的电梯为例。电梯下落时,乘客的感觉是“失去了重量”,就好像他们是在宇宙飞船上一样。此时,他们是在做自由下落运动。如果梯内的乘客看不见梯外的任何东西,他们就无法区分这一体验与乘坐飞船在地球轨道上邀游时的体验有什么不同。

爱因斯坦利用这一等效性,写出了一组方程式,其中引力不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时空的弯曲,就好像每个大物体都置于一块大橡胶的表面。星星之类的大物体在时空里转弯,就像是位于橡胶板上的大球会使橡胶表面凹陷那样。质量引起空间和时间的变形就导致了我们所谓的引力。引力的“力”并不真正是恒星或行星等物体的特性,而是来自空间形状本身。

事实上,这一弯曲已经得到了实验验证。爱因斯坦在三个领域里作出预言,在这三个领域中,他的广义相对论都与牛顿的引力理论有矛盾:

1.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允许行星轨道的近日点(离太阳最近的点)有位移现象(水星轨道就有这样的位移,该现象曾经使天文学家困惑了多年)。

2.光在逆着引力离开星体时,会受强引力场的作用产生红移。

3.光被引力场偏折的量应该比牛顿预言的大得多。

第一条预言并不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列维利尔(Urbain Le Verrier,1811—1877)已经观测到了水星轨道的位移,并且在1845年为了作出解释提出有另一个内行星存在的假设。但是,一直没有人能够找到这颗传说中的行星,爱因斯坦的理论则解释了此现象,从而一举解决了这个奥秘。

至于强引力场中的红移,很快就得到了证实。美国天文学家亚当斯(Walter SydneyAdams,1876—1956)曾经证明恒星的发光度,或亮度,一般可以通过光谱而测定。1915年,他正在研究天狼星的伴星。从这颗星的光谱可以断定,这颗星虽然很暗,却非常之热。极高的温度应当产生与恒星表面积相关的极为强烈的发光度,现在的情况却是,这颗星极为暗淡,这只能说明天狼星的伴星具有极小的表面积和极大的密度——比普通的物质密得多。按照卢瑟福的思想,原子内大部分是空虚的空间;但是,天文学家的结论却是,这颗星可能是由坍缩的原子所组成,原子中的亚原子粒子紧紧挤在一起了。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ArthurStanley Eddington,1882—1944)建议亚当斯,说这颗白矮星(这类超密天体后来叫这个名字)一定具有特别强的引力场。

这一可能性使它成为检验爱因斯坦理论第二个预言(红移)现象的合适对象。果然,1925年,亚当斯有机会寻找这一偏移,并正好找到了它。白矮星的吸收光谱与正常光谱相比,确实向红端偏移。在20世纪60年代,更精致的测量仪器使人们有可能测试到太阳发出的光线所产生的更小偏移,结果也确证了爱因斯坦的预言。

广义相对论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期,所以对于第三个预言,光的引力偏折的验证,一直拖延到战后才得以进行。1919年,伦敦皇家天文学会组织了两个远征队——一个去巴西北部,一个去西非海岸边的普林西比岛——利用一次正好在太阳附近有许多更亮的星星出现时所发生的日食。1919年5月29日,日食发生了,他们在白天的黑空里,对附近的恒星进行了测量。然后把这些测量数据与6个月前的半夜天空对比,当时同样的星星不在太阳附近。引力偏折的效应非常明显,证明爱因斯坦是对的。他立即成为世界上最出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也就变得家喻户晓了。

与此同时,德国——长期以来都是科学中著名成果的最初发源地之一——对于正在国内工作的众多杰出科学家越来越不友好了,特别是对许多像爱因斯坦那样已被列入纳粹犹太名单的人。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出现这些预兆:剥夺犹太人公民权,逮捕他们,犹太人财产和犹太教堂被大肆掠夺和破坏。最后在1940年,希特勒政权在奥斯维辛以及其他许多地方建立了死亡集中营,几百万犹太人被监禁拷打,用毒气熏死。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出现大规模流亡现象,其中包括许多非犹太裔科学家,他们本着自己的做人原则而离开德国,因为不愿意在同事们被迫害的地方工作。1930年,爱因斯坦永远离开了德国。他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演讲,以后再也没有返回德国。他接受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职位,在那里他成了永久居民,1940年成为美国公民。

爱因斯坦总是在同事间的思想交流中起催化剂的作用,他一生都活跃在物理学的世界里。但这位叛逆者也发现,正如普朗克所感觉到的那样,物理学的改变之快超过了他愿意接受的程度。地平线上隐隐出现这样的挑战,诸如玻尔的互补性原理和海森伯(WernerKarl Heisenberg,1901—1976)的不确定原理,对此,他一生都在质疑。爱因斯坦也许会喃喃而语:“上帝从不对宇宙玩掷骰子这套把戏”,或者“上帝也许是狡黠的,但没有恶意”。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十年里,他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探讨能把引力和电磁现象包容在一起的途径,但没有成功。直到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仍然是一个孤独的提问者,对自然和人性提出各种质问。他总在寻找真理的终极之美。

新宇宙(二):量子奇迹

在20世纪的前30年中,在放射性、量子理论和相对论这样一些令人激动的发现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新的思想和发现,这在物理学发展史中是绝无仅有的。一大群充满活力的男女科学家,他们雄心勃勃、才华横溢、有备而来、能力超强,集结在欧洲、加拿大和美国的大学里,扬起探索的风帆,直逼原子的内部构造。这些精英中最出色的一位就是后来被称为“高贵的丹麦人”的年轻人。

玻尔的原子

玻尔在1903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时,是一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尽管球艺不如其弟弟哈那德(Harald,他参加1908年丹麦奥林匹克代表队,这支球队在大赛中荣获亚军)。兄弟俩都很优秀,但是在学生时代,每当有人提起哈那德的数学才能时,他都会如此表白:“我算不上什么,你应去会会我的哥哥。”

玻尔身材魁梧修长,脸部表情刚毅,头大眉浓。他平易近人,说话充满幽默,善于提炼人们的思想,从而激发相互之间的讨论。1921年,在他的领导下,哥本哈根设立并建成了理论物理研究所,他36岁成为这一研究所的所长,这里就像磁铁一样,从世界各地吸引来了最优秀的年轻学者。

研究所里玻尔的一位年轻学生弗利胥(Otto Frisch,1904—1979)这样形容他:“他说话柔和,带着丹麦口音,我们往往难以判断他是在说英语还是在说德语——两种语言他都说得很流利,不断在变换。在这里,我似乎感到苏格拉底又复活了,和蔼地向我们提问,把每场争论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从我们中间提炼智慧,而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具有这种智慧,我们的确也不具有这种智慧。”玻尔作为良师益友是无与伦比的,但所有这一切都与他的后期生涯有关。

玻尔早年作为研究生曾经到过剑桥,然后在1912年去了曼彻斯特,在曼彻斯特作了4年研究,然后回到哥本哈根担任物理学教授。玻尔也许是曼彻斯特唯一与卢瑟福合得来的理论家。但他们却是奇怪的一对,卢瑟福滔滔不绝、语音急促,玻尔则低声细语,字斟句酌。按照斯诺(Chales Percy.P.Snow,1905—1980)的说法:“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词……他会踌躇几分钟,反复考虑那个盘踞在他心中的词。”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比成为20世纪上半叶标志性的特点,再没有人比他俩更典型地反映这种对立思维的特征了。玻尔爱好沉思,做事全神贯注,整个谈话过程都在思考,往往在谈话中间不经意就抓住一个思想。但是要他违背天性去顺从别人,却做不到。相形之下,卢瑟福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不得到结果誓不罢休,但缺少玻尔那种目的明确的思考能力。在解决“物理学的重大问题时”,弗利胥后来回忆说,玻尔“以蜘蛛般的敏捷在空旷处移动,他能准确判断每一条论据细丝所能承担的重量”。

到曼彻斯特没多久,玻尔即着手改进卢瑟福于1911年提出的原子模型。在卢瑟福的原子中,电子围绕中心的核旋转,它受电的吸引力作用,就像一个微型行星系。但这一模型有一根本性问题。19世纪,法拉第和麦克斯韦证明,一个带电粒子如果偏离直线运动,就会发出辐射。因为辐射会损失能量,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补充能量,那么,一个电子,若按卢瑟福设想的那样沿圆形轨道运动,它很快就会沿螺旋状轨道向核靠拢。也就是说,为了满足能量守恒定律,轨道必将坍缩。卢瑟福不能解释的正是为什么原子不会坍缩。然而卢瑟福并不介意这个问题,他不是理论物理学家。而这正是玻尔的切入点。

同类推荐
  • 小眼睛大发现·超级疯狂的机器

    小眼睛大发现·超级疯狂的机器

    你听说过木牛流马吗?你看见过漫步火星的机器人吗?你知道地雷为什么被称为藏在地下的杀手吗?中国古代的火箭长什么样?你对这个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吗?《小眼睛大发现》涵盖生物、自然、地理、历史、军事、化学等多个知识领域,它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搞笑、幽默、夸张的漫画,超级实用的知识点,为孩子们提供了愉悦的阅读天地。本系列丛书介绍了形形色色的古代兵器、超级威猛的现代军事武器、世界各地最最疯狂的机器、大自然多种濒危物种以及强大的新型能源。书中的精彩内容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建立起灵活的思维方式,而且会引导孩子们对身边的世界产生全新的认识。
  •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珍藏版)

    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珍藏版)

    本书打破以往枯燥的说教,而是以一种活泼的方式,充分调动学校、家长、孩子三方,在短短21天内就培养一个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除了“21天训练方案”外,还有评估方案,使您科学见证训练效果,每个习惯还都配有“主题延伸阅读”,是一篇篇连续剧般的班级小故事。您的孩子是他,还是她,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她”,相信通过本书您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本书是我国中小学实施德育计划的首选方案。
  • 《时间知识篇》(上)

    《时间知识篇》(上)

    《科普知识百科全书:时间知识篇(上)》是科普知识百科全书系列之一,《科普知识百科全书》结合当前最新的知识理论,从自然到科学、原理、论述到社会发展的包罗万象,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需求。该书是丰富青少年阅历,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加强他们的探索兴趣和对未来的向往憬,热爱科学的难得教材,是青少年生活、工作必备的大型工具书。
  • 你知道鱼是从哪里来的吗

    你知道鱼是从哪里来的吗

    《你知道鱼是从哪里来的吗》是“生活之甜”系列丛书之一,全书描述了一些普通鱼类的鱼卵和早期生活史,以及成年鱼是如何通过保护色和其他手段适应生存的,之后对一些海生动物的习性进行了讲解,详细介绍了各种鱼类的行为方式,对喜欢鱼类的小读者们提供了很好的课外兴趣园地。
  • 森林恐惧症

    森林恐惧症

    本书以童话形式介绍基础的科普知识,选择那些幼儿们喜欢的植物为写作对象,让小读者在家长的引领下,走进这充满情趣和科学知识的艺术殿堂。本文在制作上,配以清晰的科学知识图片和动漫相结合的样式,吸引众多的小读者在快乐的阅读中,培养热爱科学探索知识的童心。
热门推荐
  • 爱直至荒芜

    爱直至荒芜

    不管是在捉摸不定的虚构般的命运里,还是在我实实在在的灰暗生活里,我都是东道主,而你只是位客,确切的说你是一位过客。即便我不愿甚至不肯承认,你终究是我生命里的过客,而我也是你生命中渐次淡去所有印痕的陌生人。2010.8.9宁宇
  • 灵媒传

    灵媒传

    灵界与人界,交织与背叛!21世纪的灵媒师,到底是堕落都市人间,还是归隐灵山?王小森年幼时,祖父因为一场大病而逝世。祖父临终前,将家传的一条项链传给他,并告知了他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寄宿在青花瓷里的鬼魂,身份不明的神秘人,故事不是早就开始了吗?
  • 总裁宠妻,这个太太并不软

    总裁宠妻,这个太太并不软

    【男女主1v1,身心干净】乔斯寒是榕城首屈一指的富商,风流英俊,只手遮天。江白昼是榕城车界唯一的女赛手,风姿绰约,清傲不羁。她嫁给他,是野兽与野兽的结合。*外人都称道他家世书香,誉满清流,实际却是暗流汹涌,黑暗肮脏,而要把这层光鲜面具撕掉的,是他的妻子江白昼。她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据说身上背着人命官司,而处心积虑要把她送进监狱的,是她的丈夫乔斯寒。*他们势同水火,却暗生情愫,两颗心不受控制地抵死相缠。他说:白粥,就算披荆斩棘,我也要找到一条通向你的路。她低眉垂首: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然而,带着算计的爱情,终究瓦解。她在一次比赛中,被人谋害,落下残疾,退出车界。而他,签下离婚协议,转身另娶他人。别人都说,像江白昼那样要强的女人,不会善罢甘休。他听了付之一笑,眼神在人海里搜寻,却发现良人已远。*若干年,乔家豪门爆出丑闻,乔家太太暴尸荒野,而新晋影星成功上位。据说,影星艺名白粥,姓氏为江。*乔斯寒,我还记得,你最喜欢叫我白粥,人淡如菊,爱似白粥,细水长流。-神经作者微博:年末白茶
  • 命运之轮(上)

    命运之轮(上)

    从单纯的言情到承载着人类的命运,几次修改,大篇幅的删减使得小说故事情节更为紧凑曲折,人物性格更为丰满生动,叙事更为简练流畅,小说的可读性大大增强。一路走来,作者的思想也同书中的少年主人公一起渐渐走向成熟,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
  • 失意者

    失意者

    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什么都有可能,一切都是必然?又或是全部都是偶然。维度,世界!记忆......归属!一切的一切。创造与毁灭的故事....-----某日夏羽星接到一个电话“恭喜你先生你被录取了”于是他便开始了一份玩游戏的工作,一月几千块的工资玩游戏?谁都不会拒绝吧!可是这个游戏是自己到虚拟世界来玩的,而且这在游戏中死掉,会背上巨额的债款,于是夏羽星为了不在现实世界背债而开始游戏。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就是不被杀掉,另外这个游戏的会发放给玩家每人一个能力,杀掉敌对玩家便可以得到那个死掉玩家的能力,于是这一场现实虚拟屠杀游戏便开始了序幕。
  • 横行于丧尸世界的僵尸

    横行于丧尸世界的僵尸

    末世前一天被权贵害得身死且家破人亡得神秘僵尸空间,长埋于地底六年重新见得天日且看林牧如何在这丧尸与妖兽林立的新纪元,重新找回属于中华尸族的尊严僵尸,集天地怨气,取天地死气,晦气而生。不老,不死,不灭,被天地人三界摒弃在众生六道之外,浪荡无依,流离失所。身体僵硬,在人世间以怨为力,以血为食。称为僵尸。——————新人新书,求大家能够支持一下,感激不尽。
  • 明声希语

    明声希语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都会扮演天使和恶魔的角色,却从来没有人真正去了解过他们。她,韩希羽,原本只是个单纯的女孩,天使般的她,却在一夕之间变得冷漠无情。他,明寒冽,在遇见她之前,如恶魔般冰冷,难以接近,却独独被她融化了那颗原本僵硬的心。他们因为乐队而产生了交集,却无法认清对彼此的感情,当她毅然决然要和另一个人私奔,他又要怎样做,才能挽回深爱的她?或许,天使和恶魔,只是一种伪装而已。他们,也不过是想要爱与被爱的人。
  • 我的世界因你而亮

    我的世界因你而亮

    她,因为一场阴谋而失去母亲,从此生活一片灰暗,而这一切都是父亲与另一个女人一手策划,十年归来,她发誓,必定让他们血债血偿。她和他在这场复仇的游戏中结识,她的生活因为他而又充满光明,而他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 啊呀错过了

    啊呀错过了

    你说,为什么我们总是错过呢?不是他死……便是我忘……
  • 妖兽录

    妖兽录

    榜中有录,录上有名。便可号令一方。得榜者,便可号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