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84500000027

第27章 魏格纳轰动科学界的假说

魏格纳出生在柏林一个信奉福音派新教的家庭里,他父亲是一位传道土,还兼任柏林孤儿院院长。他的哥哥库尔特是位自然科学家,姐姐托尼是位画家。魏格纳从小就和哥哥、姐姐的志向不同,他喜欢幻想和冒险,特别爱看探险家的故事,英国着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了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如果不是父亲的阻止,他在高中时就加入了极地探险队。高中毕业后,他先后进入海德堡大学、因斯布鲁克大学、柏林大学(又称洪堡大学)学习。190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柏林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魏格纳进入高空气象台工作。这个职业与极地探险一样,也富有刺激和挑战性,魏格纳很快就爱上了它。1906年4月5日,魏格纳和他弟弟库特参加了探空气球比赛,他俩乘坐一个3000立方米容量的大气球飞上天空,在空中整整飞行了54个小时,打破了当时载人气球在空中停留35小时的世界记录。在这次飞行中,他们测量了高空的气温、气压、风速和风向,实现了魏格纳到空中亲自观云、观风的梦想。

1906年夏天,魏格纳又实现了他少年时代的一个理想,以官方气象学家的身份,加入了着名的丹麦探险队,前往格陵兰岛东北部探险。探险生活充满艰险,但魏格纳却把它当成了一次难得的好机会。在两年时间里,他了解了格陵兰岛上高原和海洋气候的不同点,搜集了许多珍贵的气象资料。探险归来,他来到德国马里堡物理学院当讲师,一边整理从格陵兰搜集来的大量资料,一边进行天文学和气象学的讲授和研究,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一部气象学专着《大学圈热力学》。

这时候的魏格纳已经成了年轻的气象学家,很多人都认为他在这方面前途不可限量,没有人想得到他的最大贡献竟会在地理学方面。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因身体欠佳躺在床上休息,百无聊赖中,他游移的目光偶然间落到对面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从地图的一个地方移向另一个地方,从北冰洋移到欧亚大陆,又从欧亚大陆移向中国的珠穆朗玛峰,移向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最后在南美洲的东海岸停了下来。“奇怪!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为什么如此相似呢?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大陆,会如此吻合?莫非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了吗?”

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一出现,他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激动得几天没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一块块陆地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形状上来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其实,在魏格纳以前,不少人都从地图上发现了这种奇妙的吻合。早在1620年,英国着名学者培根就在地图上观察到,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可以很完美地衔接在一起。到了1801年,德国科学家洪堡等人也指出过,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和岩石都很相似。但是,这种相似说明了什么呢?没有人给出答案来,也许他们认为这纯属巧合,不需要回答。

魏格纳不相信这是一偶然想象,他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提出一个极为大胆的假设——“大陆漂移假说”。他认为,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即只有一块大板块,他把它叫做“泛大陆”;后来这块“泛大陆”破裂成很多小块,它们分散漂移开来,才形成了今天的多块陆地,因而它们之间的海岸线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刚产生这个想法时,魏格纳自己也不觉得有什么重要意义,随即丢到一边。事隔一年,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个论文集中看到了这样的话:根据古生物所提供的证据,巴西与非洲间曾经有过陆地相连接。这个证据是魏格纳以前不知道的,它使魏格纳开始深信自己的猜测很有可能是正确的,从而增强了他继续探索的信心。

为了给自己的假说寻找有力的支持,魏格纳开始搜集地质、地理等方面的证据。

他首先研究了大西洋两岸的山系和地层,结果令人振奋:北美洲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遥相呼应,这暗示着北美洲与欧洲以前曾经有过“亲密接触”;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的褶皱带东北端没入大西洋,延至对岸,在英国西部和中欧一带又出现了;非洲西部的古老岩石分布区可以与巴西的古老岩石区相衔接,二者之间的岩石结构、构造非常吻合;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山脉中的岩石,与非洲南端开普敦山脉的地层完全可以对应起来。魏格纳甚至在非洲和印度、澳大利亚等大陆之间,也发现有地层构造之间的联系。

对于这些现象,魏格纳用一个很浅显的比喻解释道:“这就像我们把一张撕碎的报纸按参差不齐的断边拼接起来一样,如果看到上边的印刷文字可以相互连接起来,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承认这两片碎报纸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沉浸在喜悦中的魏格纳又在化石考察中获得了宝贵的发现。以中龙为例,它是一种小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远古时期的陆地淡水中,迄今为止,它只是出现在巴西石炭纪到二叠纪形成的地层中,也出现在南非的石炭纪、二叠纪的同类地层中,而世界上其他大陆上,都未曾找到过这种动物的化石。

古生物学家早已发现,在远隔重洋的一些大陆上,古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对此有些人用“陆桥说”加以解释。按照他们的设想,在遥远的古代,这些大陆之间的大洋中,一度有狭长的陆地或一系列岛屿把它们连接起来,一些动物就是通过陆桥远涉千万里,到达另外的大陆上。

“陆桥说”听上去颇有几分道理,却禁不起推敲。比如有一种园庭蜗牛,既分布在北美洲,在大西洋彼岸的德国和英国等地也能找到。蜗牛步履缓慢,即使有陆桥,它们要走多少年才能跨过整个大西洋呢?如果是逐岛前进的,那就更不好解释了。舌羊齿这种古代的蕨类植物,广泛广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南美、非洲等地的晚古生代地层中,它们没有腿,也不会游泳,如何能漂洋过海呢?

1912年1月6日,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学会上做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这个石破天惊的观点一提出来,立刻震撼了当时的科学界。如果他的假说能够成立,整个地球科学的理论就要重写。再者,他是一个气象学家,而非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或古生物学家,由这样一个外行提出一个极为激进的观点,不能不让那些恪守传统的地质学家们十分反感,对他的假说深表怀疑。

作为假说,魏格纳的理论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驱动大陆漂移的力量来自何方。魏格纳推测,有可能是海洋中的潮汐拍打大陆的岸边,引起了漂浮在地球硅镁层上的硅铝质地壳出现微小的运动,经过日积月累,使得巨大的陆地漂到远方。还有一种可能,这是太阳和月亮的引力造成的。而根据物理学家的计算,日月引力和潮汐力实在是太小了,根本无法推动广袤的大陆。

就在魏格纳设法完善自己的假说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他应征入伍,研究工作被迫中断。

不久,他在战场上身负重伤,被送回后方养伤。在此期间,他于1915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大陆漂移说。

这本书的出版没有给他带来支持,反而带来了更多的嘲讽和挖苦。有人说魏格纳的假说是“大诗人的梦”,有人说它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幻想”。一时间,“大陆漂移假说”几乎成了所有地质学书籍批判的对象。为了驳斥魏格纳的证据,有人又把“陆桥说”搬了出来,随心所欲地在几块大陆之间画出一座座“陆桥”。这些荒唐的解释让人啼笑皆非,但当时人们同时还认为,比“陆桥说”更加荒唐的就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眼看着自己的假说就要销声匿迹了,魏格纳实在不甘心,他在一片反对的声浪中继续为他的假说搜集证据。他先后两次前往格陵兰岛考察,发现格陵兰岛相对于欧洲大陆至今仍有漂移运动,他测出的漂移速度是每年约一米。

1930年10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四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一伙伴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格陵兰岛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日,他在庆祝完自己50岁的生日后,赶着17条狗,拉着两辆雪橇,在冰天雪地的原野里,返回西海岸基地。暴风雪越来越大,气温越来越低,拉雪橇的狗一只只倒毙在雪地里,雪橇不能使用了。更糟糕的是,因为过度疲惫,魏格纳心脏病猝发,他那个忠诚的伙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去。伙伴按照爱斯基摩人的风俗,把魏格纳安葬在深深的雪堆里,他一个人继续往前走。不久,他在暴风雪中迷失了方向,倒在雪地里再也没有站起来。直到第二年4月,人们才发现了魏格纳的遗体,已经冻得像石头一样。

就在魏格纳离世后不久,德国的一艘科学考察船从大西洋归来,带回了这样一条消息:在大西洋中间存在一条很长的大洋中脊,那里有巨大的裂谷。如果魏格纳早知道这条消息,他很可能会从洋底的移动中找到揭示大陆漂移动力的线索。可惜的是,他永远也不可能知道这条宝贵的消息了,他也没有等到他的学说被世人接受的那一天。

魏格纳去世30年后,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性,一个生前遭受冷遇的科学家获得了身后的荣誉。不过,后人对他最为敬仰的,不是他提出了一个假说,而是他那种为了寻求真理而不惜献身的崇高精神。

同类推荐
  • 肖邦

    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Franciszek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 京剧奇葩四大名旦

    京剧奇葩四大名旦

    徐城北任公明耀是我的前辈,为任公这本书写第一篇序的马老少波,更是我的前辈。有马老的序在前“开路”,应说一切都已尽善尽美。为此,我曾坚辞数次,然而任公不许,一定要我写一写我对于四大名旦的看法。余生也晚,只在五十年代的中后期,看过梅、尚、荀三位很少的几场戏。即使如此,也还约略感受到京剧盛期中的那种峥嵘气象。当时的我,并来因此形成进入梨园工作的打算,但却萌生了去“做”一番传统文化事业的决心。“文革”之后,我调入中国京剧院,最初只想当一名好编剧。但事与愿违,“承包风”把国家剧院的正常生产秩序刮得七零八散。
  • 中国十大文豪——屈原

    中国十大文豪——屈原

    屈原出身贵族,是“楚之同姓”,他后来担任“三间大夫”,主要执掌“王族三姓”(屈、景、昭)的事务,特别是关于世族胄子的教育管理。他在青年时写的《橘颂》说:“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大概少年得志,很早就担任了“左徒”高职,地位仅在相当于宰相的“令尹”之下。就在青壮年时期,他很可能巡游于汉水南北、秭归东西或沅湘等地,在古老的民间恋歌祭曲基础上,创作了清新秀丽的《九歌》,寄托自己热爱乡土、祖国民众及其谣俗的思绪,也歌颂了热烈优美的民间恋情。
  • 南宋蒙元风云人物大观

    南宋蒙元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旧闻新知张爱玲

    旧闻新知张爱玲

    本书第一部分是对20世纪40年代上海小报中有关张爱玲内容的爬梳、搜集、整理,有文章80多篇,涉及张爱玲的爱好、趣味、性格等方方面面。这些文章大多不是对张爱玲作品的赏鉴、批评和研究,而是以报纸媒体的立场,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对张爱玲的个人生活、好恶以及他人捕风捉影的言谈进行议论,展现出市民社会视野中的张爱玲形象。本书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张爱玲研究界的研究状况作一梳理、归纳和考辨、分析,并以综述的方式对张爱玲研究中的分歧、论争进行总结。本书第三部分是张爱玲的年谱简编。张爱玲的年谱编纂一直有人在做,但是一般还显简略。
热门推荐
  • 奇遇,吸血鬼王子

    奇遇,吸血鬼王子

    陈羽翼他是一万人迷的校草,但同时又是一个吸血鬼。他为高冷,颜值爆表,智商超高,不长露面。不过自从韩凌来了之后,他就完全改变了,变得懂为人着想,变得爱笑了,变得好相处了,但也只是对韩凌一个人罢了??
  • 神秘来访者(故事会经典悬疑系列5)

    神秘来访者(故事会经典悬疑系列5)

    嫌疑、伪装、邪恶、真相。最邪恶的灵魂,往往表象最无害,隐藏的最深。
  • 仙域道尊

    仙域道尊

    天地大劫,仙界破碎,化为仙域,群仙陨落,秩序崩坏。仙、魔、妖、人陷入混战,数万年后,人族再次强势崛起,建立仙国,独尊儒教,重立秩序,统治仙域。李琰,一个来历神秘的少年,可惜天生缺脉,修炼困难,父亲被安置到一个边关小城。少年并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不断修炼。一部奇特功法,让少年异军突起,修为暴涨。数百年后,少年登临顶峰,与仙尊道祖比肩,成为一代仙域道尊。
  • 彪悍夺舍手札

    彪悍夺舍手札

    某上古高阶女魔修意外陨落,二十万年后夺舍重生。是,弃魔修道,迫在眉睫。通俗的讲,就是一上古白富美重生为废材女屌丝,同一众傲娇腹黑男、某点极品穿越男斗狠装X的彪悍血泪史。
  • 武帝

    武帝

    神源大陆边缘有个迦特古国。这一天清晨,源田郡乌玛家族的巨大门楼前,停下来一辆四轮马车。马车普普通通,车上下来一老一小,穿着也是很渣……看看辽阔的神源大地,上演怎样的强者之路!看看BS的下场!
  • 大叔你好:霸道火帝狂宠冷漠冰皇

    大叔你好:霸道火帝狂宠冷漠冰皇

    她是米国金牌杀手,有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字,血煞。她是一个在娘胎里等待长大的女童,却有一个身份,水族的未来女皇。他是活了上万年,却为老不尊的老处男,她、她与他会发生什么旷世传奇。。。
  • 探索失踪之谜(科学探索的真相)

    探索失踪之谜(科学探索的真相)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读者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索精神,这是科学普及的关键。
  • 一个人,一生

    一个人,一生

    他躺在病床上做了场梦,梦见到了过去,他和每个人相遇还有许多曾经的事,时而悲伤,时而美好。可梦醒之后,生活还得继续,或悲或喜我都还要走下去,因为还有人需要我
  • 剩女的完美爱情

    剩女的完美爱情

    凝雪和晓敏两个死党,虽岁数相同但晓敏早已结婚生子,凝雪依旧是独身一人,在晓敏与人合作的农乐场里与个性少宇的偶遇促成了一段玩你妹的爱情,剩女的日子有了爱人的相伴从此不在孤单,但也存在这问题,家庭地位的差距出现在两人之间,他们能否解决这一问题?
  • SMS舍子花

    SMS舍子花

    少年人之于生活的故事。原作:鸦栖旱桐;画师:伊比;【漫画群238496968】【SMS吧http://www.*****.com/?f?kw=SMS】漫画单行本即将发售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