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0700000010

第10章 论说

“原文”

圣哲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抑其经目,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自《论语》以前,经无“论”字。《六韬》二论,后人追题乎!详观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铨文,则与叙、引共纪。故议者宜言,说者说语,传者转师,注者主解,赞者明意,评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辞:八名区分,一揆宗论。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是以庄周《齐物》,以论为名;不韦《春秋》,六论昭列。至石渠论艺,白虎通讲聚,述圣言通经,论家之正体也。及班彪《王命》,严尤《三将》,敷述昭情,善人史体。魏之初霸,术兼名法。傅嘏、王粲,校练名理。迄至正始,务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论。于是聃周当路,与尼父争途矣。详观兰石之《才性》,仲宣之《去伐》,叔夜之《辨声》,太初之《本无》,辅嗣之《两例》,平叔之《二论》,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论之英也。至如李康《运命》,同《论衡》而过之;陆机《辨亡》,效《过秦》而不及,然亦其美矣。次及宋岱、郭象,锐思于几神之区:夷甫、裴颁,交辨于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然滞有者,全系于形用;贵无者,专守于寂寥。徒锐偏解,莫诣正理;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绝境乎?逮江左群谈,惟玄是务;虽有日新,而多抽前绪矣。至如张衡《讥世》,韵似俳说;孔融《孝廉》,但谈嘲戏;曹植《辨道》,体同书抄。言不持正,论如其已。

“译文”

圣贤阐明永恒道理的著作叫做“经”,解释经典、说明道理的著作叫做“论”。“论”的意思就是道理;道理正确,就不会违背圣人的意思。从前孔子所讲每一句话,他的弟子记下来,因此谦逊地不称为“经”,而叫做《论语》。以“论”为名的各种著作,就是从此开始的。在《论语》之前,还没有以“论”为名的著作:《六韬》中的《霸典文论》和《文师武论》,这两个篇名大概是后人加上的吧!仔细考察“论”这种文体,其支流是多种多样的:陈述政事方面的,就和议论文、说理文相合;解释经典方面的,就和传文、注释相近;辩论历史方面的,就和赞辞、评语一致;评论作品方面的,就和序文、引言同类。所谓“议”,就是说得适宜的话;“说”,就是能服人的话;“传”,就是转述老师的话;“注”,主要是进行解释;“赞”,就是说明意义,“评”,就是提出公正的道理;“序”,就是交代所讲事物的次第:“引”,就是对正文的补充说明。这八种名目虽然各不相同,总的来说都是论述道理。所谓“论”,是对各种说法加以综合研究,从而深入地探讨某一道理。所以,庄周的《齐物论》,是用“论”作为篇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很明显地列有《开春论》、《慎行论》等六论。到了汉代,汉宜帝在石渠阁,汉章帝在白虎观,前后两次召集儒生讨论五经的异同,根据圣人的意旨来贯通经书中的道理,这是论文作家应该采取的正当文体。至于班彪的《王命论》、严尤的《三将军论》,能够清楚地陈述感情,并善于借用史论的形式。曹魏掌权的初期,兼用名家和法家的学说,所以当时傅嘏和王粲的论文,能精练地考核名实,推论道理。到了正始初期,仍致力于继承前代的论文,何晏等人,论述老庄玄学的风气开始盛行起来。于是老庄思想充斥文坛,而和儒家争夺思想阵地。细读傅嘏的《才性论》、王粲的《去伐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夏侯玄的《本无论》、王弼的《易略例》、何晏的《道德论》等,都是独出心裁,论点锐利而精密,这些都是当时论文中比较精彩的。此外,如李康的《运命论》,在论述命运方面虽然和王充的《论衡》相同,《运命论》的文采却超过了《论衡》。陆机的《辨亡论》,有意摹仿贾谊的《过秦论》,却远远比不上它,但《辨亡论》也是陆机的好作品了。再如宋岱、郭象等人的论文,能够敏锐地思考到精微奥妙的深处,王衍、裴頠等人的论文,在“有”或“无”方面进行争辩:他们都是在当时最突出,而又扬名后世的辩论家。但坚持“有”的人,完全拘泥于形体的作用;注重“无”的人,又死守着无声无形的虚无之说。他们都是徒然在偏激的理解上钻牛角尖,而不能求得正确的道理。探索到深奥之理的极点,就只有佛教思想所理解的那种有无不分、无思无欲的最高境界。到东晋时期,各家所谈论的,就只有老庄玄学了。这时虽也谈到一些新的东西,但大多数是前代话题的继续。至于张衡的《讥世论》,调子好像开玩笑,孔融的《孝廉论》,只是作二番嘲戏,曹植的《辨道论》,就和抄书相同了。言论不保持正道,这样的论著还不如不写。

“原文”

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钩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故其义贵圆通,辞忌枝碎,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是以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斤利者,越理而横断;辞辨者,反义而取通;览文虽巧,而检迹知妄。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安可以曲论哉?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是同。若秦延君之注《尧典》,十余万字;朱普之解《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若毛公之训《诗》,安国之传《书》,郑君之释《礼》,王弼之解《易》,要约明畅,可为式矣。

“译文”

考察“论”这种文体,主要是用以把是非辨别清楚。不仅对具体问题进行透彻的研讨,并深入追究抽象的道理;要把论述的难点攻破钻通,深入挖出理论的终极。论著是表达各种思考的工具,用以对万事万物进行衡量。所以,道理要讲得全面而通达,避免写得支离破碎,必须做到思想和道理统一,把论点组织严密,没有漏洞;文辞和思想密切结合,使论敌无懈可击:这就是写论文的基本要点。因此,写论文和劈木柴一样,以正好破开木柴的纹理为贵。如果斧子太锐利,就会超出纹理把木柴砍断;巧于文辞的人,违反正理而勉强把道理说通,文辞上看起来虽然巧妙,但检查实际情形,就会发现是虚妄的。只有有才德的人,能用正当的道理来说服天下之人的心意,怎么可以讲歪道理呢?至于注释经典的文字,是把论述分散在注释中,这种碎杂的注释虽有别于论文,但汇总起来就和论文相同了。不过像秦延君注《尚书·尧典》的“尧典”二字,就用了十多万字;朱普注《尚书》,用了三十万言;这就为通达的学者所厌烦,而耻于从事烦琐的章句之学了。如毛亨的《毛诗诂训传》、孔安国的《尚书传》、郑玄的《三礼注》、王弼的《周易注》等,其传注都简要明畅,这些可算是注经的典范了。

“原文”

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咨悦怿;过悦必伪,故舜惊谗说。说之善者,伊尹以论味隆殷,太公以辨钓兴周,及烛武行而纾郑,端木出而存鲁:亦其美也。暨战国争雄,辨士云涌;纵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至汉定秦、楚,辨士弭节。郦君既毙于齐镬,蒯子几入乎汉鼎;虽复陆贾籍甚,张释傅会,杜钦文辨,楼护唇舌,颉颃万乘之阶,抵嘘公卿之席,并顺风以托势,莫能逆波而溯洄矣。夫说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范雎之言事,李斯之止逐客,并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至于邹阳之说吴、梁,喻巧而理至,故虽危而无咎矣;敬通之说鲍、邓,事缓而文繁,所以历骋而罕遇也。

“译文”

所谓“说”,就是喜悦。“说”字从“兑”,《周易》中的《兑卦》象征口舌,所以说话应该令人喜悦。但过分追求讨人喜悦,就必然是虚假的;所以,虞舜曾惊震谗言太多。自来善说的人,如商代伊尹用烹调方法来说明如何把殷商治理强大;周初吕望用钓鱼的道理来说明怎样使周代兴盛;以及春秋时期郑国烛之武说服秦国退兵,因而解救了郑国的危亡;鲁国的端木赐说服齐国转攻吴国,因而保存了鲁国等,这些都是说辞中较好的。到了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游说之士风起云涌;他们用合纵、连横之说参与谋划,用纷纭复杂的计策来争夺权势,用圆转如弹丸的方法来施展其巧妙的辩辞,或用首先飞扬声誉以引出对方的论点,然后加以钳伏的妙术。战国时毛遂一人的辩辞,比传国之宝的钟鼎还贵重,他的长舌,胜过百万雄狮;苏秦佩带着六国的一大串相印,张仪被封赠五座富饶的城市。到汉代平定秦、楚之后,辩士们的活动逐渐停止。汉代的少数说客,如郦食其被齐王田广所烹杀,蒯通也几乎被投入刘邦的汤锅。即使还有陆贾颇负盛誉,张释之的附会时事,杜钦的文辞辩析,楼护以唇舌锋利称著,他们都活动于帝王的玉阶之前,戏谈于王公大人的坐席之间;但都不过看风使舵,迎合趋势,已没有人能逆流而上以扭转大局了。“说”贵在合于时机,或缓或急,灵活运用,不仅仅是婉言陈说,也要书写成文。如战国时范雎的《献书昭王》,要求进言献策;秦代李斯的《上秦始皇书》,谏阻驱逐客卿;都循着情理而深入机要,言辞动听而切中要务;虽然触及帝王的某些险要问题,却能功业告成,计议符合,这就是向帝王上书方面善于陈说的了。此外,如西汉邹阳上书吴王和梁王,比喻巧妙而道理恰当,所以,虽有危险却无罪过。又如东汉冯衍进说于鲍永和邓禹,所讲之事既不紧迫而又文辞繁多,所以虽然多次陈政言事,却很少有人重用他。

“原文”

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自非谲敌,则唯忠与信。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此说之本也。而陆氏直称:“说炜晔以谲诳”,何哉?

“译文”

说理文的关键,是必须使之有利于时政而又意义正当;既要有助于政务的完成,又要不妨害自己的荣显。除了欺骗敌人,就应该讲得忠诚可信。要把真心诚意的话献给主上,用敏锐的文思来完成说辞,这就是“说”的基本特点。可是,陆机的《文赋》却说:“说”的特点是表达明显而进行欺骗。这是什么话呢?

“原文”

赞曰:理形于言,叙理成论。词深人天,致远方寸。

阴阳莫贰,鬼神靡遁。说尔飞钳,呼吸沮劝。

“译文”

总之,道理通过语言来表达,把道理陈述出来就成为“论”。论说之词可以深究天地间的至理,说服天下人的心意。即使抽象的阴阳变化之理,也要说得令人不疑;秘奥的鬼神之首,也同样不能隐避。用“飞钳”等精妙的方法来说服对方,能够很快就发生阻止或劝进的实际效力。

同类推荐
  • 传世藏书-左传上

    传世藏书-左传上

    《传世藏书》所选各书均以传世善本、或公认最好的通行本为底本,汲取一切可借鉴的古籍整理成果认真校勘,使其具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极高的收藏价值。历时六年,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是重振华夏藏书风气、让中华文化永久传递的壮举,是倡导国人大兴读书之风气、振兴祖国公益文化事业的壮举。
  • 江湖奇侠传

    江湖奇侠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传世藏书——中庸

    传世藏书——中庸

    《传世藏书》是一套囊括我国从先秦到晚清历代重要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流名著一千余种,门类从经书到小说,从科学到艺术及至闲适杂书,应有尽有。
  • 二十四史-汉书

    二十四史-汉书

    24部史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华篇章编译为白话,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的知名专家之力,十年磨一剑,倾力打造,是年轻一代走向智慧成熟的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全书打破了传统正史读物的条条框框,版式设计新颖别致,书中插配了近千幅与史书内容相关的绘画、书法、建筑、陶瓷、金银器等精美图片,通过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将读者带进一个真实而多彩的历史空间,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受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智慧之所在。
  • 传世藏书-仪礼(上)

    传世藏书-仪礼(上)

    《传世藏书》所选各书均以传世善本、或公认最好的通行本为底本,汲取一切可借鉴的古籍整理成果认真校勘,使其具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极高的收藏价值。历时六年,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是重振华夏藏书风气、让中华文化永久传递的壮举,是倡导国人大兴读书之风气、振兴祖国公益文化事业的壮举。
热门推荐
  • 移动鬼教室

    移动鬼教室

    这里是被称为【垃圾收留所】的兰英高中。这里是被称为【零】的高二G班。这里充斥着未来社会的垃圾,废物,以及——【天才】染无忌刚转到高二G班,神秘人【黑】便出现,将整个G班移动到了一个没有人的荒岛上!宣称全班32人中有着2个拥有超能力且杀人不眨眼的【小鬼】!32张纸牌,述说着32个不同的身份,到底是谁将会被谁杀死?!谁是敌,谁是友?!当彼此不再信任,当人性完全被磨灭,那站在这里的人,究竟是谁?
  • TFBOYS之愿

    TFBOYS之愿

    幸,幸我这辈子遇见你,愿,愿你这辈子幸福,爱,爱上你我不后悔!
  • 豪族

    豪族

    一人之力,可以称雄。一族之强,可以谋国。
  • 乱世废材嫡女

    乱世废材嫡女

    她,前世被最信任的人亲手杀死而亡。但是,竟然狗血的穿越了?!君若离穿越到了天痕大陆君家废材三小姐身上,晨曦般的眼睛睁开,没有以往的痴呆,有的只是风华!五系天才,空间法师,坐拥美男,丹药跟糖丸一样,她,是上帝的宠儿!(这是情殇丶第一次写小说,文笔比较青涩,请大家原谅。)(另外,本文红袖也有哦)
  • TFBOYS之红尘茹梦

    TFBOYS之红尘茹梦

    在这繁花似锦的生活中,生活着这样两个女孩,平凡好像一颗沙子,后来,他们成了TFBOYS的死忠粉。终于,他们怀着对三小只的爱,不惜与父母争吵,远赴重庆。三小只被他们的天真可爱,坚强执着所吸引。后来,又有一位女生加入,她们和三小只一起经历风风雨雨,现实生活的起伏和降落,将他们推向甜蜜的高潮,也将他们带向无底的深渊,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 傲睨九霄

    傲睨九霄

    修炼一途,功基为主。合天地之罡煞,融穹窿之气息。拥搏穹之力,铸穹之魂,赋穹之灵。受九劫轮回,跨神魔两境,化天下之圣……少年杨彻,天赋卓绝,乃是苏城三家家族之一的杨家外层族人,少年将怀着强者之心,闯向这精妙绝伦的世界……
  • 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的故事

    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的故事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雪域神鹰

    雪域神鹰

    几十年前,二战正进行到关键的时刻,李长天在一次上山采药时,偶遇了苏联空军王牌飞行员维克多,为使维克多的战斗机上天,全村人都作出了努力,可惜飞机还是坠落在了深山之中,维克多是生是死也没了音讯……
  • 文学十八题

    文学十八题

    《文学十八题:刘再复文学评论精选集》由沈志佳博士精选了刘再复先生有关文学领域的十八个论题而成,《文学十八题》内容涵盖古典文学经典的评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当代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等。
  • 浅痛

    浅痛

    生活是一场迷茫的追寻,那些将逝未逝的人事物,让她感到丝丝入扣的浅痛。再见,时光,她不断地道别和回首,断断续续的情感蔓延在散碎的生活间,生活的真相是什么,有谁又能一语道破?在理解父亲的死和放逐在感情的纠葛中,迷失了所有,包括她的文字,如呓语般难解。